精品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八讲生殖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人口问题教师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8202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5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八讲生殖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人口问题教师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精品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八讲生殖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人口问题教师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精品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八讲生殖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人口问题教师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精品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八讲生殖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人口问题教师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精品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八讲生殖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人口问题教师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八讲生殖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人口问题教师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精品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八讲生殖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人口问题教师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八讲生殖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人口问题教师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八讲生殖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人口问题教师版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人口应该稳定在适当规模,超过一定量就应当停止。

应借助法律手段限制人口。

亚里士多德强调人口质量,主张优生、优育、优教。

4、特点:

规模适当稳定、强调人口素质和质量、控制人口

(二)早期宗教的人口思想:

赞成人口增殖

(1)宗教神思想的影响

(2)13世纪战争和瘟疫的流行,以及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匮乏

2、代表:

(1)奥古斯丁:

早期基督教著名的思想家,认为上帝有权决定人类的生死。

人口及一切世间事物的支配权归属上帝,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是否不断增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已婚人口不能人为地进行避孕、任意中止妊娠或离婚,这些做法违背了上帝的意愿。

(2)阿奎那:

反对亚里士多德的限制人口的思想,认为两性结合和生儿育女是人与生俱的自然权利,肯定世俗婚姻和生育行为,赞成人口的增殖。

(3)马丁·

路德认为结婚是完全正当的,而天主教宣传的独身主义违背了这一正当权利,往往会引发罪恶。

3、特点:

(1)带有浓厚的神色彩,把增加人口的现实要求与基督教教义结合起

(2)双重性,一方面维护宗教的禁欲主义和独身主义,另一方面又维持人类繁衍的权利

(三)重商主义的人口思想:

强调人口增长

(1)工业革命前后,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思想的活跃

(2)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

意大利的乔.鲍大罗、法国的柯尔培尔、英国的托马斯.曼和斯图亚特等认为,由于国家建设和军备扩张必须通过征收国民税金和对外贸易实现财富的积累,因此人口增长成为增加财富和强军事力量的基础。

重商主义强调人口增长是一种用丰富的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增加国家财富的手段。

(四)重农主义的人口思想:

人口适度增长

重农主义思想的影响,农业的发展在国家建设中最为重要。

经济增长应以农业生产的增长为依据,只有农业发展才能增加国家的财富。

(1)亚当·

斯密把人口增减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起,是18世纪人口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人口增长并非取决于社会的富裕程度,而是取决于经济发展。

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并没有发展,而人口却成倍增加,会导致经济的停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2)18世纪中叶以后,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主义认为,人口过度增长会引起生产资料不足,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重农主义并非单纯的反对人口增加,而是强调扩大农业生产。

强调人口增减与农业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马尔萨斯人口思想:

人口增殖与生活资料增长保持平衡

1、两个前提:

建立人口论必须明确两个前提:

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

二是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

人口增殖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2、两个级:

人口的增殖力与土地的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不平衡的,前者要大于后者。

因为在不加限制的情况下,人口是以几何级增长,生活资料以算术级增长,前者的速度大大超过后者,因而造成人口绝对过剩。

3、两种抑制:

(1)“积极抑制”:

他认为贫困、战争、瘟疫、灾害和罪恶等能够抑制人口的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保持平衡,即所谓的“积极抑制”。

(2)“道德抑制”:

主张限制出生人以控制人口增长,其手段包括晚婚、避孕、流产和节欲等,无力抚养子女的人应该晚婚或者不婚,即所谓的“道德抑制”。

马尔萨斯认为贫困、罪恶、战争、瘟疫并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产生的,而是由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这一永恒的“人口自然法则”产生的。

他认为财产私有制有助于抑制人口增长,反对社会救济事业。

4、三个命题:

一是人口增加必然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

二是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始终不渝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有力的抑制;

三是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以便现实人口量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这三个命题构成了马尔萨斯的人口波动原。

(六)马克思主义人口论:

性计划生产

马克思主义人口论内容非常丰富、最主要的有:

1、人口是社会的、历史的范畴,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性和关系的总体。

2、“两种生产”的原,即人口的生产和物质生产。

3、经济对人口起决定性作用,人口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反作用。

4、人口的变动与发展对社会生产和生活具有重大影响。

5、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

6、“过剩人口”原,即生产相同的剩余价值所需要的劳动力量下降,从而减少必要劳动人口,这势必会使一部分人口变为过剩人口,成为产业后备军。

7、人口再生产过程受生产条件的制约,包括规模、质量和世代更替的速度。

8、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能真正做到性地、有计划地调节自身的生产。

(七)现代世界人口思想:

适当的人口政策

1、1974年,联合国在布加勒斯特召开全球性政府间会议,对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问题以及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广泛讨论,通过《世界人口行动计划》,提出人口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

认为凡人口增长妨碍实现增进人民福利的目标的国家,应选择适当的人口政策;

所有夫妇和个人都应自由地同时又是负责任地决定生育孩子的量和生育间隔,并有为此而获得信息、教育和手段的基本权利,夫妇和个人在行使这种权利时有责任考虑他们现存子女和将子女的需要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责任。

2、1984年,联合国在墨西哥召开国际人口会议,再次重申《世界人口行动计划》的原则和目标,并通过了进一步执行该计划的具体建议。

3、994年,联合国在开罗召开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通过《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确定今后20年人口与发展目标,广泛讨论了人口与持续的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提高妇女地位、包括计划生育和性健康内容的生殖健康等问题,表明世界对人口与发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日益重视。

4、目前,越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认识到人口过快增长给经济增长带的影响,先后制定了人口控制政策。

制定旨在降低人口增长率的政策的国家,从1976年占世界国家总的25%增加到1993年的379%,其中,发展中国家已占53%。

亚洲、拉美地区由于大力推行计生育人口增长率显著下降。

二、世界人口变历程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世界人口的发展直接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尤其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生产力巨大进步,往往都伴随着人口的迅速发展,这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总规律。

(一)前工业时期世界人口的增长:

近于停滞的增长状态

原始社会中,客观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了原始社会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维持在50%左右的高水平上。

人口再生产处于高出生、高死亡和几近于停滞的增长状态。

据考证分析,100万年前全球人口仅有1万-2万;

距今10万年时,也只有2万-3万,千年人口增长率不足1%。

直到新石器时代,由于原始农业的出现及普及,血缘婚姻制开始向对偶制过渡使世界人口第一次进入虽是极其缓慢,但毕竟是有意义的增长状态。

公元前8000年,全球人口缓慢增长到750万;

公元前4000年时达到8500万。

公元前3000年,人类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类有了较为稳定的生活资料,人口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增长,到1650年,世界人口达到56亿。

(二)工业时期世界人口的增长:

迅速增长

18世纪在欧洲爆发的工业革命激起了第二次人口浪潮。

这一次人口浪潮主要席卷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

从19世纪初至1950年的150年间,欧美等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了235倍,而其他发展中地区的人口只增长了131倍。

18世纪后半期,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746%,1900年已下降到653%。

这一时期全球人口从1650年的56亿增加到1950年的252亿。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的增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人口出现席卷世界各国的第三次人口浪潮。

除了发达国家作为补偿性增长的“婴儿激增”外,战后独立的国家人口剧增。

1950~1988年世界人口就翻了一番。

1800年世界人口达到10亿,1931年达到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9年达到60亿。

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的时间越越短,截止2002年底,全球人口已接近62亿。

2005年底世界人口645863亿。

全世界每秒钟大约出生43人、每分钟大约出生259人、每小时大约出生15540人、每天大约出生37万人、每年增长约8296万人。

目前为止世界总人口估计为737亿。

三、世界人口的迁移

人口的发展变是受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的,作为世界人口发展的一方面,国际人口迁移也反映着全球政治经济的变。

(一)迁移概况:

1、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15世纪发现新大陆后,先是西班牙、葡萄牙,接着是荷兰,而后是英国、法国开始了开拓美洲的殖民政策,他们带了两类移民:

(1)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移民自欧洲,他们迁移到新大陆的目的是掠夺金银财宝、发财致富;

(2)移民自非洲,他们是这些殖民者贩运到美洲的奴隶。

2、欧洲人口大量迁往美洲

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的一次世界大战前这段时间,欧洲各国在自身人口增长的压力和北美急需劳动力的拉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涌向美国的移民潮

3、两次世界大战阻滞了正常的国际人口迁移,然而战争一结束,国际人口迁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1)政治性的国际迁移急剧增加。

战后欧洲重新划定国家边界,使东欧各国都因国界变动而有人口互相迁入迁出;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分治。

形成亚洲人口最大的一次国际迁移:

在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原的殖民者被迫谴返人口回国。

555KS5U]

(2)国际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

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大批欧洲人从殖民地返回故里,欧洲战后较快的经济发展和减轻了的人口压力使人口迁出也日益减少,造成该地区由人口迁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

(3)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结构发生变。

欧洲移民减少,拉丁美洲成为移入人口主要地,70年代后亚洲移民人超过了欧洲。

(4)战后国际人口迁移一反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人口向落后的殖民地迁移的现象,变为大多是穷国向富国迁移,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着不同的影响。

(二)影响

1、对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严重的发达国家说,迁入人口弥补了其劳动力的不足,具有专门技能的移民既带了他国的知识和生产技术,又为迁入国节约了教育费用。

2、对于人口增长率仍很高的发展中国家说,人口的迁出虽然减轻了本国的人口压力,但由于这些人不是一般的劳动力,而是技人员、专业人员,是人才,大笔培育费造就的高素质劳动力被外国利用,这无疑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损失。

3、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扩展,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4、加速了落后地区的开发与进步,促进了人与物种交流,改变了人口布局。

(三)问题

大工业的发展使经济增长不再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扩张,技术成为了第一生产力,国际竞争在一定情况下就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如何制止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现象,是目前国际人口迁移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二部分:

中国人口思想、变及迁移

一、中国人口思想

  

(一)先秦的人口思想:

增殖人口

  我国先秦人口思想主要是增殖人口思想。

最有代表性的则属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派。

孔子一方面主张“众民”,大力增殖人口。

另一方面,他主张“仁政”,即统治者应采取社会、经济措施增加人口。

重视男婚女嫁,规定男子20岁就要娶妻,女子15岁即可嫁人;

国家要爱护百姓,奖励农耕,减轻赋税,照顾寡妇、鳏夫和贫者,招徕四方之民。

这样才能增加人口。

另外,孔子继承并发展了西周以的“男尊女卑”思想,这一思想在中国广为流传,对传统生育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秦汉至清代的人口思想:

增值为主

从秦代至清代,朝代更替频繁。

在这段历史时期内,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儒家派的增殖人口思想。

然而,在以自然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的社会里,封建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剧增与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生产逐渐不相适应,以人口与土地、人口与消费为主的人口问题越越尖锐。

由此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人口思想和主张。

1、商朝的长寿、多子思想

商王为了解决内部纷争和摆脱自然灾害带的粮食威胁,多次迁都。

尤其是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更是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组织的人口大迁徙。

为了迁徙的顺利进行,盘庚制定了严厉的政策。

据《尚书·

盘庚》记载:

“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之,无遗育。

”即在迁徙过程中,盘庚将对叛逆不逊、诈伪奸邪、犯上作乱者,轻者割掉鼻子,严重的将处以死刑,灭绝其全家;

而对听话服从的良民,则将在新都城“永建乃家”。

商代的青铜器上,已经出现了“万年无疆”、“子孙永昌”之类的吉祥语。

商朝开始形成长寿、多子的思想。

2、战国:

(1)商鞅认为,人口与土地的量应保持平衡,人少地多时要增加人口,地少人多时要开垦土地。

他认为人口的增长要快于财货的增长。

(2)韩非从当时人口量长期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的实际出发,提出“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的思想,为解决这一矛盾,他提出发展生产,减少人口的思想。

3、汉朝鼓励生育

秦末汉初,天下大乱,“方之六国,无损其二”,三分之二的地方都发生了战乱,生灵涂炭。

汉初,人口下降为1200万人。

汉惠帝、吕后两朝,实行休养生息,人口逐渐增加。

汉惠帝实行鼓励生育政策,规定民间女子15岁到30岁未出嫁的,要罚款5算(120钱为1算)。

4、唐朝:

奖励生育,不可盲目

(1)“婚育状况”成为地方官政绩考核内容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的第一年,即627年,他下诏书要求地方官奖励民间婚嫁,男子20岁,女子15岁以上,连同寡妇、鳏夫,都要结婚生育;

对于无钱娶妻的光棍,亲戚和乡亲中的富人必须给予资助,并把“婚姻及时、鳏寡少”作为地方官政绩考核内容之一。

(2)天宝十三、十四年,唐代人口达到高峰,这段时期人口的剧增,除了政府奖励生育,境外人口的归附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3)杜佑根据历代的人口资料,写出了《户丁人口论》,认为不可盲目增加人口。

他特别指出统治者的行为影响人口的多寡,开明的统治者应当扶植百姓的生产和生活、不可横征暴敛。

5、宋元明末:

节制生育

冯梦龙在人口向题上明确提出了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主张,提出了每对夫妇最好只生两个孩子的主张。

6、清朝:

人口适度

(1)洪亮吉认为人口过多,一方面,将使人民生活水平不仅难以提高,相反会急剧降低;

另一方面,将会导致社会动乱。

人口剧增,生产和生活资料必然不足,祸乱就会产生。

这个矛盾只有依靠推行“仁政”,使百姓的生产、生活资料有所增加。

(2)汪士锋认为中国人口已经绝对过剩,人口问题到了无法解决的严重地步。

他将贫困和社会动乱归咎于“人多之害”,并提出一整套治措施。

鼓励人们出家为僧为尼等等。

(3)龚自珍认为严重的人口经济问题是由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均造成的,建议通过调整人口地分布、组织移民、开发西北,以解决人口经济问题。

(4)包世臣认为,人口增长超过耕地和生活资料的增长是导致人民贫困的主要原因。

他强调人作为生产者的职能,认为贫困主要是统治者不重视农民。

他还提出按比例安排社会劳动力,主张绝大多的劳动力都应去务农.但同时他承认士、工、商也是社会发展生产不可缺少的成分。

总之,中国历朝历代都重视人口管,基本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

人口呈螺旋式上升,庞大人口初基在清中叶奠定;

南稠、北稀、东南密、西北疏人口分布格局在宋元时期初步形成。

(三)近代人口思想:

节制适度为主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结构逐街走向解体,从社会政治角度阐发人口思想的,主要有我国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王韬、“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以及近代社会家陈达、陈长薄、许仕廉等。

1、王韬提出“富国强兵之本,系于民而已矣”的“重民”观点。

王韬还主张禁止纳妾和玩弄女性,男女并重,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

2、谭嗣同认为解决人口问题只有发展生产。

3、梁启超在接触西的过程中,对中国的人口问题作了深入研究,提出禁止早婚,提倡晚婚,节制人口的主张。

他不认同马尔萨斯的思想,认为所谓的人口按几何级增长的观点“实属杜撰”55K5]

4、孙中山的人口思想概括起有两方面内容:

一是主张增殖人口。

二是主张“恢复民族精神”。

5、李大钊的人口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批判中。

他认为,马尔萨斯人口论与各国人口发展的实际不符,抹煞了人类向生产广度、深度进军的可能性,“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不能成立。

6、陈达、陈长蘅、许仕廉等社会家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对近代中国的人口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出版了许多著名论著。

认为中国贫困落后的原因是“人口太多”,主张“节制人口”,进行“生育革命”,推行“自然节育法”,实行“时中人口”(即适度人口),“限制人口的量,改善人口的品质”;

并提出“节制生育”,设立“保育院”等具体政策和措施。

  (四)现代人口思想:

节制人口为主

  我国现代人口思想以社会和经济的人口思想为主,其中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最具代表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时任北京大校长的马寅初于1957年发表了著名的《新人口论》,全面阐述了他的人口思想。

他认为,中国人口繁殖太快,人口多,资金少,影响工业的进程,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控制人口。

他明确地把中国的人口增长与工业进程联系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

提出掌握人口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

提出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

提出了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三点建议:

一是要进行新的人口普查。

二是大力宣传,破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五世其昌”等封建传统观念;

等到宣传工作收到一定效果后,再行修改婚姻法,实行晚婚,大概男子25岁、女子23岁结婚比较适当。

实行生两个孩子有奖,生三个孩子要征税,生四个孩子要征重税的办法。

三是在节育的具体办法上,主张避孕,反对人工流产。

  (五)对马克思人口论的继承和发展

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人口论认识、分析和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人口论的正确指导下,我国形成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实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法律体系,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综合治人口问题的道路,使整个社会开始走上了人与自然相和谐、促进人的全面进步的文明发展道路。

1、毛泽东人口思想和邓小平人口思想:

(1)计划生育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2)人口问题不但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3)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

(4)必须坚持既要抓紧又要抓好的原则;

(5)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大贡献。

2、江泽民: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合控制人口规模。

如果人口盲目地膨胀,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不仅难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要,而且势必破坏资与环境,危及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人口、资、环境三者的关系,人口是关健。

3、胡锦涛:

他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中国人口变历程和人口迁移

(一)中国历代的人口量

1、旧石器晚期

有者估计,中国人口可能已有100万左右。

2、夏禹时期

中国最早的人口宇出自皇甫谧所著的《帝王世纪》。

据记载,夏禹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100年),全国人口为1355万人,约占世界人口的1/5;

3、周朝

周成王时(公元前1024一前1005年)为1371万人。

周任王13年(公元前684年)为1184万人;

555]

4、战国

秦惠王时(约公元前390年),人口为1000万;

5、秦朝的人口约为2000万

6、西汉末至明末清初,我国人口处于起伏徘徊状态,约在6000万一8000万之间。

(1)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中国人口达到5959万。

但人口分布不均匀,陕西关中地区人口最为稠密,其次是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长江以南的人口依然稀少,边境地区更甚。

西汉以后,我国人口进入一个盛衰消长、周而复始的状态。

封闭的农业经济和重复不断的王朝更替,使人口发展受到双重制约,人口同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形成同步运动的周期性规律。

(2)东汉光武帝时,全国人口只有2100万人左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到汉安帝、汉顺帝时,人口才又达到约5000万人。

(3)三国时期,全国人口只剩下1000万左右。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土地兼并、贫富悬殊加剧,天下乱。

黄巾起义后,军阀混战,在战乱、饥饿与瘟疫的摧残下,到三国时人口锐减。

(4)隋朝,人口大起大落

①隋文帝统一中国后,恢复、发展生产,大力兴修农田水利。

隋炀帝即位后,汇通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

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等水系有交通、灌溉之利,促进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对人口的增加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到609年,据《隋书》记载,全国有4600万人,其中,江南地区和陕西、河南地区的人口增长最为迅速。

②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屡次进攻突厥、高丽,还大兴土木。

611年后,天灾频繁,百姓死于战乱和饥荒的很多。

据《通典》记载,唐初武德年间(618年至626年),人口锐减,全国只剩下1100万人。

其中损耗最大的是黄、淮河流域的主要农业区。

(5)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天宝年间,人口估计在6000万至7000万之间。

从地域分布看,黄河中下游仍为重心,人口分布最密;

江南地区人口仅次于黄河中下游,已超过淮河流域;

秦汉时人烟稠密的关中地区,人口已渐衰落;

南方沿海地区,尚未很好开发,人口稀少。

(6)明朝,当时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据吕振羽、何炳棣、葛剑雄等者考证,明代人口就已经突破15亿大关,到万历二十八年已达197亿。

当时全世界的人口也不超过4亿,所以明朝绝对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7、“康乾盛世”以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

到了1760年,中国人口突破了2亿。

到1800年,人口达到3亿。

清沿明制,赋役根据人丁征收,对人口编审十分重视,规定每3年(后改为每5年),“逐甲、逐里审察均平”,也会进行人口登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