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与反思完整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817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教案与反思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地理教案与反思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地理教案与反思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地理教案与反思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地理教案与反思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教案与反思完整版.docx

《初中地理教案与反思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教案与反思完整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教案与反思完整版.docx

初中地理教案与反思完整版

Documentserial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中地理教案与反思

初中地理教案与反思:

滔滔黄河

一、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

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着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

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三、教学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学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七、学法引导:

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八、教学安排:

二课时(黄河的概况及奉献为第一课时,黄河的忧患和治理为第二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播放录像):

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观录像,配上对白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师:

是啊!

此刻我们激动,我们自豪!

我们多么想去深入了解这条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母亲河啊!

滔滔黄河板书:

黄河的概况

活动一:

利用电脑课件展示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并结合《中国的地形图》,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49几个活动题,代表上台指图讲解,其他的同学纠正补充,最后师生一同在图中分析出黄河概况(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教师及时板书。

在此活动之前,学生用素描的形式画出《黄河流域图》,教师将全班同学收集的有关资料、图片进行整理,制成有利于教学的精美课件,在学生上台讲解黄河的概况时,适时展现。

如在《中国的地形图》上动画闪烁出现黄河的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在《中国政区图》上动画闪烁显示黄河流经的省区;在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上动态显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段情况。

活动二(分组讨论):

接着大屏幕上展示有关黄河的讨论:

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害河。

你的观点呢黄河是其中之一,还是两者兼有(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师:

是啊,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北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学们!

你们能不能够具体指出是哪些由于有前面的知识基础,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归纳出以下几点:

板书:

二、黄河的奉献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

活动三:

接着学生代表结合相关的景观图片,指图一一讲解。

生:

黄河冲出青铜峡后,水势变缓,在干旱的宁夏和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和“塞外江南”的河套平原,在下游地区又塑造了广阔的华北平原。

(在流域图中,配上相应的景观图片。

)生:

请看大屏幕上的《中国地形图》,我们发现黄河的中上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所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然而如此丰富的水能资源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却付之东流。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黄河的中上游修建了一系列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

(课件展示沿途主要水电站的景观图片,让学生知道梯级开发成串分布的特点。

)生:

这些水电站和水利枢纽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而且还提供了便利的灌溉。

而首先揭开引黄灌溉历史的是宁夏平原。

新中国成立以来,又修建了许多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使黄河流域的面积大大增加。

(课件展示宁夏平原灌溉渠道图片和刘家峡水库图片。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黄河的源流概况和黄河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以及黄河水能资源和着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以及合作学习等方面能力。

课后活动:

学生分组收集有关黄河忧患和治理方面的资料,为下一节课作准备;撰写小论文“假如我就是水利部长……”。

十一、评价、建议:

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板书做的很具体,将主要的问题都做了说明,学生的互动感很强,由于有前面的知识基础,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归纳出黄河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以及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成果的展现,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兴趣高涨。

但是作为书中重要的一课,我们必须让学生彻底明白黄河的各种特性,所以用两课时来讲解比较合理。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转变角色,要变教师为教练,变讲师为导师。

关注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力争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益于终身发展的能力。

近年来,笔者在地理教学中特别关注这一问题,处处留意少讲精讲,时时注意留机会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本文就是笔者“转变角色,关注学生知识生成过程”观念实践的一节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②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③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②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③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从而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④互动探究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⑤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②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③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课标分解:

课标: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即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运用资料说明说出分析普通和特殊的原因迁移应用找寻其他星体上的生命物质条件分析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用资料说明上,要求学生先熟练掌握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然后迁移应用到在其他星体上寻找生命物质。

重难点:

重点:

地球上为什么有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难点:

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学方式:

(1)应用“互动探究—问题引领”的探究性学习课型。

(2)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究、归纳。

(3)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资料、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学法指导:

通过合作和交流,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力求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具体如下:

(1)本讲内容比较抽象,空间范围大,需要充分发挥想像力。

宇宙中天体及天体系统主要说明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这需要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和发挥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本讲基础性知识多,要善于运用图表、数据分析地理问题。

复习时要充分运用太阳模式图,认识太阳系中的主要成员,通过八大行星的数据比较分析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进而综合分析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3)利用比较法理解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

太阳辐射是正常的长时期的太阳状况,而太阳活动是短时间的激烈显示。

两者的相同之处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不同之处是强弱的差异。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

(1)设计、制作教师上课使用的多媒体课件。

(2)编写好提供给学生的学案资料。

(3)由学生自由组合,确定课堂讨论的学生分组。

四、教学流程:

环节一:

自学质疑本环节要求学生先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的阅读和分析,并在小组讨论和完成学案的基础上,找出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

具体环节分为五个步骤(见学案的自主探究一至自主探究五)。

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供学生讨论、反思:

◆自主探究一:

你知道天体、天体系统的含义吗飞行的民航飞机是天体吗为什么地球和火星可以构成天体系统吗为什么阅读教材P2-4,说出天体含义及其类型,天体系统含义及其级别。

(1)天体类型:

①自然天体: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人造天体有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③和④。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2)如何确定某一物体是否是天体如何辨析两颗星体能否构成天体系统◆自主探究二:

你知道太阳系的家族成员有哪些吗

阅读P6图1-1-11“太阳系模式图”。

说出太阳系的组成成员主要有哪几类。

太阳是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

◆自主探究三:

如何理解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读P6图1-1-11“太阳系模式图”完成:

(1)八大行星的运动方向有何共同特征。

(2)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有何共同特征◆自主探究四: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对地球的影响

(1)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学生分析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特征。

点拨:

影响地面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气候、地形等。

一般地说,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天气晴好,云量少,太阳辐射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汽、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主要类型名称概念特点周期与影响◆自主探究五:

地球为什么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1)外部条件:

①地球在与其它行星绕日公转时,轨道近似,轨道面几乎在同一上,绕日公转方向都是,使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处于一种比较的宇宙环境中。

②讨论:

如果太阳光照时强时弱,变化明显,对地球上生命有何影响小结:

自生命诞生以来,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相对,使地球上的生物。

(2)自身条件:

讨论:

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有那些这些条件分别是什么因素形成的

环节二:

交流展示1.天体的辨析方法2.天体系统的辨析方法3.区别“太阳辐射的影响和太阳活动的影响”的方法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的差异性5.探究后,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

环节三:

互动探究1.恒星有2000多亿颗,为什么课文介绍太阳,而不是牛郎星、织女星、比邻星等2.2008年11月13日,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