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桥标施工组织设计7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桥标施工组织设计7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桥标施工组织设计7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目前该工程三通一平已结束,水电能满足施工需求,具备开工条件。
4总体概况
本工程位于***,施工新建维修桥共***座工程。
1.4主要施工方法
1.4.1土方工程
土方的开挖与基础施工应连续进行,最大限度地压缩时间。
施工中防止地基暴露时间及地面水流入基坑内,以免边坡塌方及影响地基持力层。
1.4.1.1施工前的准备:
①弹出工程轴线和监控用的红三角标记,落实专人检查,对周边建筑物、道路做好标记,已备观测。
②在土方开挖前,彻底检查一遍施工场地内的地表排水情况,做好施工场地内的环形排水沟,避免在基槽开挖之后流入基坑内。
③清理基槽四周堆置的杂物及垃圾等。
④在土方开挖前,召开各有关单位的协调会,协调组织好土方外运工作,避免土方开挖过程中临时停顿。
⑤充分做好土方开挖的技术交底工作及安排落实好各工作人员,
使各工作人员对自己本职工作心中有数。
⑥在土方开挖前,熟悉周边建筑的地基情况,并对周边临近建筑进行基础加固,做到先加固后施工(具体措施详见专项施工方案)。
1.4.1.2土方工程我们采用机械开挖与人工修边相结合的方法。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不超深、不欠挖。
在槽外侧围以土堤并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
1.4.1.3开挖时必须在四周圈起钢管护身栏,高度1.2m,四角设警告牌,夜间设红色路灯。
坑边堆土或其他材料距坑边不小于1m。
在基坑施工的所有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1.4.1.4机械挖土:
①基槽(坑)开挖按要求进行1:
0.75的放坡,坑底每边增加500宽的工作面。
②基槽(坑)边采用明沟排水,及时排除基槽(坑)内雨水。
③采用一台1.5m3挖掘机,配五台自卸汽车,开挖土方应外运至指定堆土场,现场不堆放开挖余土。
④待土方挖至设计标高后,马上组织人员进行基础施工,避免地基土长时间暴露。
⑤开挖期间内,应事先与气象部门联系,了解降雨情况,尽量避免雨天施工,且要做好雨天的防护工作。
⑥反铲挖掘机开挖时,采用沟端开挖的方法,挖土过程中,应注意检查坑底是否有古墓、洞穴、暗沟或裂缝,如发现迹象应立即停止,并进行探察处理。
⑦基槽(坑)开挖至设计标高时进行普探,并通知勘察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共同验槽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1.4.1.5基础混凝土垫层浇筑前,先进行验槽(坑),轴线、标高、基槽尺寸符合图纸规定,坑内浮土、积水、淤泥清除干净后方可施工。
1.1.1.6对隐蔽工程应进行中间验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1.4.1.7基础工程施工完毕后经质检部门、监理方、甲方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土方回填。
1.4.1.8基础施工时,经常收听天气预报,在雨期到来前,对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必要时增加排水设施,保证流水畅通。
1.4.1.9制订施工措施,保证工程的进度、质量和安全。
1.4.1.10基槽(坑)开挖完成后,按规定进行铲探,使基底标高和土质满足设计要求。
1.4.1.11土方回填
1)、回填土前应将基础两边基槽内和房心的垃圾、杂物清净,同时清出松散物,回填由基础底面开始。
2)、材料要求
土可采用基坑挖出的土及有机质含量不大的粘性土。
表面耕植土不能采用。
土应过筛,粒径不宜大于15mm。
3)、施工要点:
①施工前应将回填处的杂物、积水、淤泥清除干净,待干燥后再铺土。
②回填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其含水量,含水率控制在18.5%左右,以用手紧握土料成团,两指轻捏能碎为宜,如土料水分过多或不足时,可以晾干或洒水润湿。
用卡车或四轮拖拉机运至工地。
铺土应分层进行,每层铺土厚度控制在250mm。
③每层的夯实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密度在现场实验确定。
经实验达到压实系数后方可铺下一层。
击实系数应≥0.97。
④分段施工,上下相邻两层土的接缝间距不得小于50cm,接缝处的土层应充分夯实。
1.4.1.12挖土注意事项:
①基槽(坑)土方开挖必须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不得超挖。
②基槽(坑)四周不得任意堆放材料。
土方开挖好后,基槽边严紧行走汽车。
③挖土过程中如出现较大位移,应立即停止挖土,分析原因,采
取有效措施。
④基槽(坑)周围的地面水应及时排除。
⑤夜间挖土施工时,应配置足够的照明,电工应日夜值班。
⑥挖掘机的把杆旋转区域严紧站立其它人员,当挖掘机司机视线不清时应配置专职指挥。
1.4.1.13基础施工阶段的截水及排水措施
在基础回填土前,为防止地表水、雨水、地下水进入基坑,浸泡地基土,在基坑周围设置土堤或其它挡水。
1.4.2基础施工
1.4.2.1基础施工
1.4.2.1.1、模板工程
1)、基础模板采用木模板,钢管支撑,模板对缝严密,并采用双面胶条密封,保证不漏浆。
支撑应牢固,无松动、位移、跑模现象。
2)、施工中应搭设专用施工用跑架,严禁将施工坡道支设在模板或其支撑上。
3)、基础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轴线位置和几何尺寸,标高及坡度的准确,支模前首先找准中心线和标高,在垫层面弹出基础边线、中心线等,支模时挂线校正。
1.4.2.1.2、钢筋工程
1)、钢筋的采购、验收与堆放
(1)钢筋的采购应进行分供方的评价与选择,筛选合格供货商,并对供货商的供货质量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价,以防劣质钢材进入施工现场。
钢材进场后按规定进行复检,采样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进行。
所有进场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且经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的堆放:
钢筋进场后,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堆放场地进行硬化处理,阴雨季节采取遮盖措施。
进场钢筋要合理计划,存放期不宜过长,且应架空有序堆放,防止锈蚀。
(3)钢筋的标识:
钢筋原材料在堆放点放置标识标牌,注明钢筋的级别、规格、数量及检验和试验状态,对复检不合格的钢材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加工好的成品钢筋按构件名称,配筋编号及数量挂标签进行标识。
2)、钢筋制作
(1)加工场地。
现场搭设钢筋作业棚,作为钢筋加工的专用场地。
(2)加工设备。
施工现场配备钢筋调直机、切断机、弯曲机、对焊机及电渣压力焊连接设备,并对钢筋加工设备提前检修保养就位,确保正常运转。
3)、加工制作要求:
①钢筋下料、制作由专业工长全面负责,工长负责编制钢筋下料单并经技术人员审核。
每种规格配筋由质检员负责实行首件检验制,加工工长要跟班作业。
②钢筋下料、制作人员必须具有中级工以上的技术等级。
③每种规格配筋加工完成后对质量进行抽检并对其数量进行清点,符合要求后应集中存放在指定位置,并挂好标签。
4)、技术人员开写规格及班组施工绑扎时,必须注意满足规范及图纸中对接头位置、搭接及锚固长度等质量要求。
5)、基础钢筋绑扎时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中间成梅花型绑扎。
6)、基础柱伸入基础的插筋其下部应固定牢,为了防止柱筋发生位移,基础内及基础以上各设两道钢筋,与柱纵筋固定牢。
7)、钢筋绑扎时,钢筋保护层应采用1:
2水泥砂浆(或C20细石砼)预制块支垫,严禁使用石子支垫钢筋。
8)、钢筋绑扎成型后,安排专人负责,做好成品保护。
9)、钢筋隐蔽前必须经建设单位、质检部门、监理单位等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砼。
1.4.3垂直运输和脚手架的搭设
1.4.3.1垂直运输:
在施工中,垂直运输采用SMZ150型自升式门架升降机1座,门架搭设严格按说明书及规范进行,同时做好防护工作(包括防护网、防护棚、电路等的布设工作)。
1.4.3.2脚手架的搭设:
脚手架搭设必须牢固、可靠、外脚手架四周按照安全规定设置安全网,立网封闭。
主体工程、外装修工程施工时搭设落地式双排钢管脚手架,内装修脚手架用工具式马凳架。
1.4.3.3落地式外脚手架安全施工方案
1.4.3.3.1立杆基础做法
基础的作法工艺为:
地基夯实找平→浇筑砼(内高外低)→铺设垫木(或槽钢)→放底座→放立杆。
1.4.3.3.1.1架立杆基础的构造做法:
采用素土夯实找平上浇50~100m厚砼(内高外低),砼上部铺50~60mm厚垫板,宽度≥200mm,长度≥2m,垂直于墙面放置。
当长度大于3m时,平行于墙面放置。
1.4.3.3.1.2钢管脚手架立杆底部应加设可锻铸铁或焊接底座,搭设时应将底座下部垫板铺平,放好底座,再将立杆放入底座内,不准将立杆直接置于木板上。
1.4.3.3.1.3扫地杆设置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1.4.3.3.2架子搭设:
1.4.3.3.2.1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
本工程脚手架连墙件采用单杆穿墙夹固式刚性连接:
用单根小横杆穿过墙体,在墙体两侧用短钢管(长≥600)夹紧并塞以垫木,按规范要求,二步三跨设置一个连墙件。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脚手架在搭设过程中,高度在7m以时下可采用临时抛撑方法保持架体稳定,当搭设高度超过7m时应校正杆件后,从第一步架开始设置连墙件。
2)、连墙件宜靠近立杆与大横杆交叉点处设置,偏离立杆与大横
杆交叉点的距离≤300mm。
3)、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用方形、矩形布置。
1.4.3.3.2.2杆件间距与剪刀撑设置
1)、本工程脚手架立杆间距按1.5m设置,大横杆间距1.8米。
2)、小横杆贴近立杆布置,搭于大横杆之上(最低部小横杆搭于大横杆之下)。
3)、立杆与大横杆交叉点处主节点,必须设置小横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严禁拆除,且小横杆距立杆与大横杆交叉点节点中心距离≤150mm,在双排脚手架中,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
4)、本工程使用竹笆脚手板,小横杆两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单排脚手架的小横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应不小于180mm,竹笆脚手板底部加设大横杆,而大横杆应用直角扣固定在小横杆上,并应等间距设置,间距≤400mm。
5)、大横杆的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大横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
②大横杆接头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搭接长度大于1米,用3个旋转扣件等间距固定扣件末端留10cm自由空间)。
6)、剪刀撑与横向斜撑
剪刀撑是防止脚手架纵向变形的重要措施,正确设置剪刀撑可增强脚手架的整体刚度。
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宜按下表的规定设置,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宜在45°
~60°
之间。
②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5m。
③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小横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
④横向斜撑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横向斜撑在同一节间由底至顶层呈之字型连继布置,斜撑的固定宜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小横杆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当斜撑杆在一跨内跨越2个步距时,宜在相交的大横杆处增设一根小横杆,将斜撑杆固定在其伸出端上。
b、本工程脚手架为开口型双排脚手架,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中间宜再隔6跨设置一道。
⑤剪刀撑的斜杆应与立杆和伸出的小横杆进行连接,底部斜杆下端应置于垫板上。
⑥若剪刀撑接长时,采用搭接,搭接长度≥1m,3个旋转扣件等间距固定,且扣件末端留10cm自由空间。
1.4.3.3.3脚手板与防护栏杆
⑴脚手板在里外立杆间应满铺,墙与里排立杆之间应铺设架板,并保证离墙面的距离100~120mm。
⑵脚手板材质
脚手板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竹架板(或叫竹串片脚手板):
应用直径8~10mm的螺拴,按间距500~600mm穿透拧紧而成,螺栓离端部200~250mm,板的厚度不小于50mm;
竹架板的一般尺寸为30cm×
300cm。
⑶脚手板铺设时,冲压钢架板、木架板、竹架板铺设,应设置在三根小横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二根小横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
此三种脚手板的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亦可采用搭接铺设。
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二根小横杆,脚手板外伸长度应取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
搭接铺设时,接头处必须支在小横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竹脚手板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大横杆方可铺设,且采用对接平
铺,四个角应用直径1.2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大横杆上。
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150mm,其板长两端均应与支承杆可靠的固定。
脚手板必须牢固固定在脚手架上,否则不得使用。
④防护栏杆
作业层高度≥2m时,在其外侧必须设置1.2m高防护栏杆和300mm高挡脚板。
作业层及临边防护栏杆和挡脚板的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栏杆和挡脚板均应搭设在外立杆的内侧;
b、上栏杆上皮高度为1.2m;
c、挡脚板高度为30cm;
d、中栏杆应居中设置。
⑤围网防护
建筑物外围临街工程应采用密目安全网封闭施工。
密目网必须用专用网绳横向绑扎在上下二道纵向水平杆上,同时接头也应绑扎牢固,不允许有空洞。
施工层网应高于作业层1.2m。
1.4.3.3.4杆件要求
⑴立杆接长
立杆接头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且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邻接头应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②立杆搭接时,搭接长度应≥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1m(平屋面),高出沿口上皮1.5m(坡屋面)。
⑵大横杆接长
大横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且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大横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
两根相邻大横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立杆间距的1/3。
②大横杆采用对接搭接。
③本工程采用竹串片脚手板,大横杆应作为小横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1.4.3.3.5架体内封闭
⑴作业层相邻底部架应满挂小孔安全平网做防护层。
⑵架体内自首层(第二步架)向上计,宜每隔10m满挂安全平网。
⑶脚手架的第二步架应满铺脚手板或满挂安全平网防护。
⑷立体交叉施工时,作业面相邻上下步架应满铺脚手板,并在脚手板上部满挂小孔平网防护。
⑸作业层脚手架内立杆与建筑物外墙之间空隙大于150mm时,应采用可靠防护措施防护。
1.4.3.3.6通道
外脚手架设专用上下架体通道(斜道),禁止施工人员翻越窗口、阳台口或攀登架杆进入架体。
斜道搭设型式按如下要求确定。
⑴通道附着脚手架设置。
⑵人行斜道宽度不小于1m,坡度宜采用1:
3(高:
长)之字型通道。
⑶斜道应设转身平台,其宽度应大于斜道宽度。
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应设置不低于1.2m高的防护栏杆及300mm的挡脚板,立面密网封闭。
⑷运料斜道两侧平台外围和端部应按设置连墙件的相应规定设置连墙件。
每两步应加设水平斜杆。
⑸人行斜道的脚手板上应钉防滑木条,厚度20~30mm,间距250~300mm。
⑹斜道主要杆间有:
立杆、大横杆、小横杆、斜横杆、剪刀撑、抛撑等。
立杆及大横杆间距应与外脚手架杆件间距相适应。
通常采用立杆纵距1.5m,大横杆步距1.2m,小横杆置于斜杆上间距不大于1m,在转角处小横杆应加密。
剪刀撑在通道两侧、平台外围和端部设置,设置标准按剪刀撑设置有关规定布设,并沿通道纵向每隔6根立杆设一道抛撑,高度大于7m不便设置时,对于附着在脚手架外面的斜道(即利用脚手架的外排立杆,作为斜道的里排立杆),应加强脚手架连墙件的设置,对于独立的通道更应加强连墙件的设置。
斜道的脚手板应铺平、铺牢,横铺时要在小横杆上按间距300~500mm加设斜支托杆,使脚手板铺在斜杆上,自下而上、逐块排齐,挨紧板面相平。
顺铺时,脚手板直接铺在小横杆上,接头采用搭接,并自上而下将脚手板顺长铺设,在接头处要使下面的板头压住上面的板头,搭接长度不小于400mm,并在接头下面设双根小横杆,板端搭接处的凸棱处,宜采用三角木填顺。
1.4.3.3.7色标
本工程确保文明工地,为提高现场文明施工氛围,脚手架所搭设的剪刀撑、拦腰杆均刷红白相间色标。
用于防护栏杆、安全通道、防护棚等所有杆件均刷红白相间色标。
1.4.3.4架子拆除:
工程施工完毕经全面检查,确认不再需要脚手架时,由工程负责人签证方可进行拆除。
拆除脚手架时,周围应设围拦或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看管,禁止入内。
拆除脚手架前,就存在脚手架上的材料等物清理干净。
拆除顺序应自上而下,按后装构件先拆,先装后拆,一步一清的原则,依次进行,不准上下同时作业。
拆除脚手架纵横杆、剪刀撑应先拆中间扣,再拆两头扣,由中间
操作的人员往下顺杆子。
拆下的脚手架、钢管、扣件、竹架板、安全网等物应竖直运输或向下传递、绳吊运送到地面,严禁从高处向下抛掷,运到地面的杆件、物品应及时按规格、品种堆放整齐,妥善保管。
1.4.4模板工程
1.4.4.1模板选用
本工程为砖混结构,木模为主,辅以,现浇板底模采用竹胶模板。
1.4.4.2模板制作和配备
模板的配备数量根据施工工序、楼层的面积、操作工人的人数,施工进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总体需要量进行配备。
1.4.4.3模板的安装顺序
板模板
复核板底标高→搭设支撑架→安放木枋→安放模板→安板节头模板→安放预留孔模板→检查校正→交付使用。
1.4.4.4模板安装
1.4.4.7模板质量保证措施
1.4.4.7.1模板接缝处要平直、不漏浆,其接缝的最大宽度不得大于1.5mm,对模板底模缝用海棉封密实,使用前要刷隔离剂。
1.4.4.7.2模板安装充许偏差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轴线位置
5
2
底模上表面标高
±
3
载面内部尺寸
+4-5
4
层高
6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表面平整(2m长度上)
1.4.4.7.3在各部位支模前,由专业工长在认真研究设计图纸的基础上,向专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模板支好后,专业工长要对照设计图纸对各部位进行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浇混凝土。
1.4.4.7.4为了保证构件几何尺寸,支模前,模板定位要准确,支模架要稳定、可靠,以免浇混凝土时模板变形,造成构件变形,影响施工质量。
1.4.4.7.5模板支撑必须准确掌握构件尺寸,保证轴线位置准确。
1.4.4.7.6模板在浇筑前,需用铅锤吊正,并用千斤顶和花蓝箍螺栓校正。
楼现支撑架纵横两个方向设两道剪刀撑,以防止架子向同方向倾斜。
1.4.4.7.7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浇筑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是否拧紧。
柱模板必须支撑牢固和与支撑架可靠连接。
1.4.4.7.8各种模板拆除后应立马堆放整齐,防止变形,并派专人清理表面。
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刷隔离剂,以利重复使用。
但禁止采用废机油作隔离剂,严禁隔离剂污染钢筋及混凝土接槎处。
1.4.4.7.9高度超过3m,又不便于使用串筒下料时,模板上应留设高度大于300mm的下料口。
1.4.4.7.10加强技术管理、认真熟悉图纸和规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规范的要求施工,关键部位分别作详细的全面技术交底。
1.4.7混凝土制作、输送、浇筑、养护措施
1.4.7.1混凝土材料
1)、水泥
①、水泥品种:
按各建筑物部位施工图纸的要求,配置混凝土所需的水泥品种,各种水泥均应符合本技术条款指定的国家和行业的现行标准。
②、发货:
每批水泥出厂前,应对制造厂水泥的品质进行检查复验,每批水泥发货时均应附有出厂合格证和复检合格资料。
③、运输:
水泥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其品种和标号不得混杂,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泥受潮。
④、贮存:
到货的水泥应按不同品种、标号、出厂批号,分别贮放在专用的仓库中,防止因贮存不当引起水泥变质。
袋装水泥的出厂日期不应超过3个月,快硬水泥不应超过1个月,袋装水泥的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
2)、水
①、凡适宜饮用的水均可使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不得使用。
②、拌和用水所含物质不应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和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以及引起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
3)、骨料
①、混凝土骨料应按设计要求的级配及规格进料,对含有活性成分的骨料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合格后方可使用。
②、不同粒径的骨料应分别堆存,严禁相互混杂和混入泥土;
装卸时,粒径大于40mm的粗骨料的净自由落差不应大于3m,应避免造成骨料的严重破碎。
1.4.7.2配合比
1)、各种不同类型结构物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验选定。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①、按施工图纸的要求,通过室内试验成果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②、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钢筋含量、混凝土运输、浇筑方法和气候条件决定,尽量采用小的坍落度。
1.4.7.3混凝土取样试验
本工程设专职取送样员一名,负责取样和送样,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按规定,在出口和浇筑现场进行混凝土取样试验,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以下资料:
①、选用材料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