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卷及答案含三套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58888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59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卷及答案含三套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卷及答案含三套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卷及答案含三套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卷及答案含三套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卷及答案含三套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卷及答案含三套题.docx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卷及答案含三套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卷及答案含三套题.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卷及答案含三套题.docx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卷及答案含三套题

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卷

高三化学

(满分:

100分时间:

9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2分)2019年11月第四届国际碳材料大会在上海举行,碳材料产品丰富,应用广泛,让人感到“碳为观止”。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石墨烯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导电材料

C.碳纤维、合成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高分子材料

D.富勒烯是由60个碳原子都以碳碳单键构成的分子

2.(2分)用化学用语表示2Na+2H2O═2NaOH+H2↑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O

B.NaOH的电子式:

C.Na+的结构示意图:

D.H2O的比例模型:

3.(2分)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氨气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

B.次氯酸具有弱酸性,可用作有色物质的漂白剂

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D.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用其热溶液除去金属餐具表面油污

4.(2分)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0.lmol•L﹣1的H2SO4溶液:

NH4+、Fe2+、Cl﹣、NO3﹣

B.0.lmol•L﹣1的FeCl3溶液:

K+、Al3+、SO42﹣、NO3﹣

C.0.lmol•L﹣1的Na2SO3溶液:

Ba2+、K+、ClO﹣、MnO4﹣D.0.lmol•L﹣1的Ba(OH)2溶液:

Mg2+、Na+、HCO3﹣、Cl﹣

5.(2分)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图所示装置配制银氨溶液

B.

用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C.

用图所示装置可以比较KMnO4、Cl2、S的氧化性

D.

用图所示装置蒸干CuSO4溶液制备胆矾晶体

6.(2分)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Na2O2投入NH4Cl溶液中只可能生成一种气体

B.铁分别与稀盐酸和氯气反应,产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SO2通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BaSO3生成

D.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溶液红色褪去

7.(2分)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Fe3O4溶于足量稀HNO3:

Fe3O4+8H+═Fe2++2Fe3++4H2O

B.向KCl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lO3﹣+Cl﹣+6H+═Cl2↑+3H2O

C.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Al3++3NH3•H2O═Al(OH)3↓+3NH4+

D.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

H++SO42﹣+Ba2++OH﹣═BaSO4↓+H2O

8.(2分)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X与Z属于同一主族,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r(Y)>r(W)>r(Z)>r(X)

B.由X、Y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

C.W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

D.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

9.(2分)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转化关系均能实现的是(  )

A.HClO

Cl2

SiCl4

B.NH3

NO

HNO3

C.FeS2

SO3

H2SO4

D.MgCl2•6H2O

无水MgCl2

Mg

10.(2分)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3D﹣Zn)可以高效沉积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Zn﹣NiOOH二次电池,结构如题10图所示。

电池反应为Zn+2NiOOH+H2O

ZnO+2Ni(O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过程中OH﹣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H)2+OH﹣﹣e﹣═NiOOH+H2O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

D.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

二、不定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向稀醋酸溶液中缓慢通入NH3,溶液中

的值增大

B.298K时,2H2S(g)+SO2(g)═3S(s)+2H2O(l)能自发进行,则其△H<0

C.标准状况下,将22.4LCl2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6.02×1023

D.用pH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中和等物质的量的NaOH,消耗醋酸的体积更大

12.(2分)化合物Y具有保肝、抗炎、增强免疫等功效,可由X制得。

下列有关化合物X、Y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条件下X可发生氧化、取代、消去反应

B.1molY最多能与4molNaOH反应

C.X与足量H2反应后,每个产物分子中含有8个手性碳原子

D.等物质的量的X、Y分别与足量Br2反应,最多消耗Br2的物质的量相等

13.(3分)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KI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和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溶液下层呈紫红色

I﹣的还原性强于Cl﹣

B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C

测定Na2CO3和Na2SiO3溶液的pH,后者pH比前者的大

C的非金属性比Si强

D

向1﹣溴丙烷中加入KOH溶液,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AgNO3溶液,无淡黄色沉淀生成

1﹣溴丙烷没有水解

A.AB.BC.CD.D

14.(2分)H2C2O4为二元弱酸。

25℃时,向0.100mol•L﹣1Na2C2O4溶液中缓缓通入HCl气体(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0.100mol•L﹣1Na2C2O4溶液中:

c(C2O42﹣)>c(HC2O4﹣)>c(OH﹣)>c(H+)

B.pH=7的溶液中:

c(Cl﹣)=c(HC2O4﹣)+2c(H2C2O4)C.c(Cl﹣)=0.100mol•L﹣1溶液中:

c(OH﹣)‒c(H+)=c(H2C2O4)‒c(C2O42﹣)

D.c(HC2O4﹣)=c(C2O42﹣)的酸性溶液中:

c(Cl﹣)+c(HC2O4﹣)<0.100mol•L﹣1+c(H2C2O4)

15.(2分)将H2和CO以

=2的方式充入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4H2(g)+2CO(g)⇌CH3OCH3(g)+H2O(g),测得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H<0

B.压强大小:

P1<P2<P3

C.在316℃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25

D.若在P3和316℃时,起始时

=3,则达到平衡时,CO转化率大于50%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

16.(12分)脱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是指NO和NO2)可以净化空气、改善环境,是环境保护的主要课题。

(1)次氯酸盐氧化法。

次氯酸盐脱除NO的主要过程如下:

i.NO+HClO═NO2+HCl

ii.NO+NO2+H2O⇌2HNO2

iii.HClO+HNO2═HNO3+HCl

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烟气中含有的少量O2能提高NO的脱除率

B.NO2单独存在时不能被脱除

C.脱除过程中,次氯酸盐溶液的pH下降

②研究不同温度下Ca(ClO)2溶液对NO脱除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

脱除过程中往往有Cl2产生,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60~80℃NO脱除率下降的原因是  。

(2)尿素[CO(NH2)2]还原法。

NO和NO2以物质的量之比1:

1与CO(NH2)2反应生成无毒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脱氮菌净化法。

利用脱氮菌可净化低浓度NO烟气,当烟气在塔内停留时间均为90s的情况下,测得不同条件下NO的脱氮率如图2、如图3所示。

①由图2知,当废气中的NO含量增加时,提高脱氮效率宜选用的方法是  。

②图3中,循环吸收液加入Fe2+、Mn2+提高了脱氮的效率,其可能原因为  。

17.(14分)化合物G是临床常用的镇静、麻醉药物,其合成路线流程图如图:

(1)B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  和  。

(2)D→E的反应类型为  。

(3)X的分子式为C5H11Br,写出X的结构简式:

  。

(4)F→G的转化过程中,还有可能生成一种高分子副产物Y,Y的结构简式为  。

(5)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G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分子中含有苯环,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分子中只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6)写出以CH2BrCH2CH2Br、CH3OH和CH3ONa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

18.(8分)三氯化六氨合钴(III)([Co(NH3)6]Cl3)是合成其它含钴配合物的重要原料。

制备流程如图:

(1)“混合”步骤需在煮沸NH4Cl溶液中加入研细的CoCl2•6H2O晶体,加热煮沸的目的是  。

(2)流程中加入NH4Cl溶液可防止加氨水时溶液中c(OH﹣)过大,其原理是  。

(3)“氧化”步骤中应先加入氨水再加入H2O2,理由是 。

(4)为测定产品中钴的含量,进行下列实验:

①称取样品4.000g于烧瓶中,加80mL水溶解,加入15.00mL4mol•L﹣1NaOH溶液,加热至沸15~20min,冷却后加入15.00mL6mol•L﹣1HCl溶液酸化,将[Co(NH3)6]Cl3转化成Co3+,一段时间后,将烧瓶中的溶液全部转移至250.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取其中25.00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②加入足量KI晶体,充分反应;

③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0.1000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再重复2次,测得消耗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15.00mL.(已知:

2Co3++2I﹣═2Co2++I2,I2+2S2O32﹣═2I﹣+S4O62﹣)

通过计算确定该产品中钴的含量(写出计算过程)  。

19.(12分)用方铅矿(主要成分为PbS,含有杂质FeS等)和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还有少量Fe2O3,Al2O3等杂质)制备PbSO4和Mn3O4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

①浸取中主要反应:

PbS+MnO2+4HCl═MnCl2+PbCl2+S+2H2O

②PbCl2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PbCl2(s)+2Cl﹣(aq)⇌PbCl42﹣(aq)△H>0

③Mn3O4是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制备原理为:

6MnCl2+O2+12NH3•H2O═2Mn3O4↓+12NH4Cl+6H2O

④部分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表(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0.1mol•L﹣1计算)。

金属离子

Fe2+

Fe3+

Al3+

Mn2+

开始沉淀的pH

7.6

2.7

4.0

7.7

沉淀完全的pH

9.6

3.7

5.2

9.8

(1)“浸取”需控制温度在80℃左右,为加快酸浸速率,还可采用的方法是  。

(2)加入饱和NaCl溶液的目的是  。

(3)“浸取”过程中MnO2将Fe2+氧化的离子方程式为  。

(4)用MnCO3调节溶液pH的范围为  。

(5)“趁热抽滤”的目的是  。

(6)已知:

反应温度和溶液pH对Mn3O4的纯度和产率影响分别如图1、如图2所示,请补充完整由滤液X制备Mn3O4的实验方案:

  ,真空干燥4小时得产品Mn3O4.(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

氨水、空气)

20.(14分)利用甲醇(CH3OH)制备一些高附加值产品,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1)甲醇和水蒸气经催化重整可制得氢气,反应主要过程如下:

反应Ⅰ.CH3OH(g)+H2O(g)⇌3H2(g)+CO2(g)△H1

反应Ⅱ.H2(g)+CO2(g)⇌H2O(g)+CO(g)△H2=akJ•mol﹣1

反应Ⅲ.CH3OH(g)⇌2H2(g)+CO(g)△H3=bkJ•mol﹣1

反应Ⅳ.2CH3OH(g)⇌2H2O(g)+C2H4(g)△H4=ckJ•mol﹣1

①△H1=  kJ•mol﹣1。

②工业上采用CaO吸附增强制氢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反应Ⅰ氢气的产率,如图1,请分析加入CaO提高氢气产率的原因:

  。

③在一定条件下用氧气催化氧化甲醇制氢气,原料气中

对反应的选择性影响如图2所示(选择性越大表示生成的该物质越多)。

制备H2时最好控制

=  ,当

=0.25时,CH3OH和O2发生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  。

(2)以V2O5为原料,采用微波辅热﹣甲醇还原法可制备VO2,在微波功率1000kW下,取相同质量的反应物放入反应釜中,改变反应温度,保持反应时间为90min,反应温度对各钒氧化物质量分数的影响曲线如图3所示,温度高于250℃时,VO2的质量分数下降的原因是  。

(3)以甲醇为原料,可以通过电化学方法合成碳酸二甲酯[(CH3O)2CO],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

①电源的负极为  (填“A”或“B”)。

②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1.(10分)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Fe3+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2)实验室用KSCN溶液、苯酚检验Fe3+。

①1mol苯酚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  。

②类卤素离子可用于Fe3+的检验,其对应的酸有两种,分别为硫氰酸(H﹣S﹣C≡N)和异硫氰酸(H﹣N=C=S),这两种酸中沸点较高的是  。

(3)氮化铁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

该晶体中铁、氮的微粒个数之比为  。

(4)某铁的化合物结构简式如图2所示

①上述化合物中所含有的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上述化合物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2分)2019年11月第四届国际碳材料大会在上海举行,碳材料产品丰富,应用广泛,让人感到“碳为观止”。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石墨烯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导电材料

C.碳纤维、合成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高分子材料

D.富勒烯是由60个碳原子都以碳碳单键构成的分子

【答案】B

【分析】A.同位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B.石墨烯是碳单质,能导电;

C.碳纤维是碳单质,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D.按碳元素的四价理论判断,富勒烯中碳形成单键和双键。

【解答】解:

A.同位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金刚石与石墨是碳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石墨烯是碳单质,能导电,石墨烯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导电材料,故B正确;

C.碳纤维是碳单质,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碳纤维和光导纤维不属于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

D.按碳元素的四价理论判断,富勒烯中碳形成单键和双键,所以富勒烯是由60个碳原子都以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构成的分子,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碳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的概念,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2.(2分)用化学用语表示2Na+2H2O═2NaOH+H2↑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O

B.NaOH的电子式:

C.Na+的结构示意图:

D.H2O的比例模型:

【答案】A

【分析】A、标示在元素符号左上方的是质量数;

B、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

C、钠离子的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

D、水中H原子半径小于O原子半径。

【解答】解:

A、标示在元素符号左上方的是质量数,故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O,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故其电子式为

,故B错误;

C、钠离子的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故其结构示意图为

,故C错误;

D、水中H原子半径小于O原子半径,故其比例模型为

,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用语,涉及电子式、离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原子的表示方法,注意化学用语使用的规范性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3.(2分)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氨气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

B.次氯酸具有弱酸性,可用作有色物质的漂白剂

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D.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用其热溶液除去金属餐具表面油污

【答案】D

【分析】A.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

B.依据次氯酸的强氧化性解答;

C.依据浓硫酸吸水性解答;

D.餐具的油污属于酯类,在碱性环境下可以水解为易溶于水的物质,盐的水解是吸热的过程。

【解答】解:

A.氨气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液态氨气汽化吸收大量的热,故A错误;

B.次氯酸可用作有色物质的漂白剂,是因为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有色物质,故B错误;

C.浓硫酸用作酯化反应催化剂是利用其吸水性,故C错误;

D.Na2CO3溶液显碱性,升高溶液温度碱性更强,其热溶液除去金属餐具表面油污的效果会更好,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考查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注意物质性质的灵活掌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4.(2分)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0.lmol•L﹣1的H2SO4溶液:

NH4+、Fe2+、Cl﹣、NO3﹣

B.0.lmol•L﹣1的FeCl3溶液:

K+、Al3+、SO42﹣、NO3﹣

C.0.lmol•L﹣1的Na2SO3溶液:

Ba2+、K+、ClO﹣、MnO4﹣D.0.lmol•L﹣1的Ba(OH)2溶液:

Mg2+、Na+、HCO3﹣、Cl﹣

【答案】B

【分析】A.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能够氧化亚铁离子;

B.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氯化铁反应;

C.亚硫酸钠与钡离子、次氯酸根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反应;

D.氢氧化钡与镁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反应。

【解答】解:

A.Fe2+、N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H2SO4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K+、Al3+、SO42﹣、NO3﹣之间不反应,都不与FeCl3反应,在溶液能够大量共存,故B正确;

C.Ba2+、ClO﹣、MnO4﹣都与FeCl3溶液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Mg2+、HCO3﹣与Ba(OH)2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

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2分)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图所示装置配制银氨溶液

B.

用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C.

用图所示装置可以比较KMnO4、Cl2、S的氧化性

D.

用图所示装置蒸干CuSO4溶液制备胆矾晶体

【答案】C

【分析】A.向硝酸银中滴加氨水配制银氨溶液;

B.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C.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硫化钠反应生成S;

D.得到含结晶水的晶体,应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解答】解:

A.向硝酸银中滴加氨水配制银氨溶液,生成沉淀恰好溶解即可,试剂顺序不合理,故A错误;

B.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应选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

C.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硫化钠反应生成S,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比较KMnO4、Cl2、S的氧化性,故C正确;

D.得到含结晶水的晶体,应蒸发浓缩、冷却结晶,不能蒸干,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氧化性比较、物质的制备、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6.(2分)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Na2O2投入NH4Cl溶液中只可能生成一种气体

B.铁分别与稀盐酸和氯气反应,产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SO2通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BaSO3生成

D.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溶液红色褪去

【答案】D

【分析】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

B、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

C、SO2通入BaCl2溶液中不反应;

D、碳酸根水解显碱性,使酚酞呈红色,进而氯化钙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几乎为中性。

【解答】解:

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故A错误;

B、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分别表现为+2、+3价,故B错误;

C、SO2通入BaCl2溶液,S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没有现象,故C错误;

D、碳酸钠溶液中存在平衡CO32﹣+H2O⇌HCO3﹣+OH﹣,CO32﹣水解使溶液显碱性,使酚酞呈红色,加入氯化钙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平衡向左移动,溶液几乎为中性,红色褪去,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Na、Fe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以及盐类水解、酸性强弱等,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7.(2分)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Fe3O4溶于足量稀HNO3:

Fe3O4+8H+═Fe2++2Fe3++4H2OB.向KCl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lO3﹣+Cl﹣+6H+═Cl2↑+3H2OC.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Al3++3NH3•H2O═Al(OH)3↓+3NH4+

D.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

H++SO42﹣+Ba2++OH﹣═BaSO4↓+H2O

【答案】C

【分析】A.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二价铁离子;

B.电荷不守恒;

C.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氢氧化铝沉淀;

D.反应后溶液为中性,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按照物质的量2:

1反应。

【解答】解:

A.Fe3O4溶于足量稀HNO3,离子方程式:

3Fe3O4+28H++NO3﹣═9Fe3++NO↑+14H2O,故A错误;

B.向KCl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离子方程式:

ClO3﹣+5Cl﹣+6H+═3Cl2↑+3H2O,故B错误;

C.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离子方程式:

Al3++3NH3•H2O═Al(OH)3↓+3NH4+,故C正确;

D.NaHSO4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