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65527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省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省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西省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西省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山西省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2023

28996

23885

21262

31589

19522

高平

946

3374

5369

1103

7640

4737

阳城

1968

29689

18811

16680

31820

19156

沁水

2656

29305

16982

14743

31544

16245

陵川

1751

19563

17824

11795

25592

4325

全市(本市)

9490

113050

84767

67289

130528

65634

全市

(含过境水)

152217

169695

77634

 

目前晋城全市水资源可利用量为7.76亿方(见表1),2004年,晋城全市总取水量为2.04亿方。

由于晋城市地形复杂,加之缺乏大型地表水控制工程,地表水的开发利用较少,200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在沁河上游规划一座大型水库——张峰水库,水库设计总容量为3.89亿方,可供水量约为2.1亿方,与之配套的有晋城城市引水工程,供水管线从张峰水库到晋城地区。

如果坚持节水战略,目前的水资源可以支持晋城市2010年GDP实现1000亿的目标。

晋城市2004年总取水量为2.04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取水0.28亿立方米,工业取水1.03亿立方米,农业取水0.73亿立方米(包括农村人蓄吃水0.24亿立方米)。

按用水水源分类:

河川径流为0.48亿立方米,其中沁河流域取水0.27亿立方米,占56.25%,丹河流域取水量0.18亿立方米,占37.5%,其它区取水0.03亿立方米,占6.25%;

地下水取水量1.56亿立方米,(含深层岩溶水0.82亿立方米以及阳电提取岩溶泉水0.38亿立方米,郭壁提取岩溶泉水0.024亿立方米),其中沁河流域0.72亿立方米,占46.2%,丹河0.837亿立方米,占53.6%,其它区0.003亿立方米,占0.2%。

从万元GDP用水量来看,2004年晋城市万元GDP用水量为83.4立方米/万元,工业用水定额97.4立方米/万元,高于我国2001年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90立方米左右的平均水平,说明晋城市工业耗能水平比较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从人均水资源来看,按联合国规定的人均水资源丰水线(3000立方米/人)、警戒线(1700立方米/人)、和下限值(1000立方米/人),晋城市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

最佳人口规模43.5万人,警戒人口规模76.8万人,最大人口规模130.5万人。

晋城市2004年人口总数达到212.2万人,超过水资源最大承载人口数,说明晋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较低,发展新上项目必须首先考虑水资源承载力。

(二)晋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目前晋城市土地现状为,土地总面积为949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07%。

其中平川1221.6平方公里,丘陵2704平方公里,山地5564.4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12.9%、28.5%、58.6%。

在总面积中,耕地282.6万亩,占19.85%;

林地518.44万亩,占36.41%;

草地65.41万亩,占4.6%;

园地22.92万亩,占1.61%;

水域18.45万亩,占1.3%;

未利用地391.59万亩,占27.51%;

城乡居民用地40.07万亩,占2.84%;

工矿用地8.27万亩,占0.58%;

交通用地12.1万亩,占0.85%;

其他63.25万亩,占4.45%。

见表2。

表2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土地类型

面积(万亩)

比例(%)

耕地

282.6

19.85

林地

518.44

36.41

草地

65.41

4.6

园地

22.92

1.61

水域

18.45

1.3

未利用地

391.59

27.51

居民用地

40.07

2.84

工矿用地

8.27

0.58

交通

用地

12.1

0.85

其他

63.25

4.45

其中,林地和草地主要分布在晋城市外围山地丘陵区。

园地主要分布在中部丘陵沟坝地区。

水域主要分布在沁水、陵川、高平、阳城和郊区的外围山地。

2005年晋城市人口密度为224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1.29亩,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十一五”期间晋城工业行业拟建的重点项目测算,“十一五”期间,晋城市拟建工矿用地37528亩,其中煤炭行业用地需求6992亩,电力行业用地需求6863亩,化工行业用地19500亩,冶炼铸造行业用地需求909亩,建材行业用地896亩,纺织服装行业用地480亩,食品饮料行业用地407亩,医药行业用地93亩,其它行业用地1118亩。

“十一五”期间,晋城市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是通过土地复垦每年不低于8000亩,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不少于5000亩,来确保全市耕地193793.31公顷面积不减少,基本农田181720公顷稳中有升。

同时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年均不得突破1500亩,乡村建设用地不得突破2000亩。

优先安排煤炭、化工、电力、交通、水利等工业用地,确保国家、省、市重点工程用地37528亩,基本满足工业用地需要。

晋城市“十一五”土地规划可以满足上述用地需求。

(三)晋城市矿产资源承载力分析

目前晋城市矿产资源主要包括:

煤炭资源探明储量273.48亿吨,铁矿资源探明储量6245.8万吨,硫铁矿资源探明储量4084.6万吨,锰铁矿资源探明储量473万吨,铝土矿资源487.8万吨,石灰岩资源8624.万吨,硅石资源419.3万吨,粘土资源1918.4万吨,铁矾土资源229.8万吨。

沁水煤田煤层气资源丰富,煤气层含量平均15-25m3/T,探明储量为5.35万m3。

就矿产资源承载能力而言,目前矿石资源年开发利用总量得到有效调控。

2005年矿石年总产量预计为6000万吨,矿业总产值100亿元,比2000年分别提高22%和226%,2010年矿石预计产量6500万吨。

2005年煤炭年生产总量控制和稳定在1亿吨左右,2010年预计在15000万吨,现有的煤炭资源储量可以支撑今后长远的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煤炭资源承载力最强。

2005年铁矿年产量稳定在400万吨(生铁年产量300万吨),“十一五”期间通过提高选矿水平和综合回收率,铁矿资源也具有较强的承载力。

2005年石灰岩矿产预测产量480万吨,其中水泥灰岩200万吨,电石灰岩30万吨,熔剂灰岩100万吨,石料灰岩150万吨,之后产量逐年递增,到2010年预测石灰岩矿产产量680万吨。

总的来看,“十一五”期间石灰岩矿产具有较强的承载力。

另外,粘土矿产2005年预测产量40万吨,2010年预测产量50万吨;

白云岩2005年预测产量60万吨,2010年预测产量100万吨,现有的矿产资源总量完全可以支撑今后五年的经济发展需要。

花岗岩、大理石、硅石、重晶石等矿产资源按照市场需求生产,资源储量可以保证晋城市“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需要。

(四)晋城市环境承载力分析

工业污染源是晋城市水污染的最主要方面。

2004年晋城市工矿企业共排放废水5006万立方米,这些废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直接造成地表水污染,在河道渗透地段造成地下水污染。

另外固体废弃物、废弃尾矿、工业废气等都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农业污染源主要是化肥、农药,这些成分大部分都残留在土壤和水分中造成污染。

2004年晋城市城镇生活污水排放1551万立方米,主要集中在城区及各县县城,生活污水基本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2004年晋城市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共设5个,点位分别是:

自来水厂、气门公司、市环保局、技术学院、白马寺,监测项目包括PM10(可吸入颗粒物)、SO2、NO2。

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242天,占66.1%;

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118天,占32.2%。

空气质量优于Ⅱ级的为192天(含Ⅰ级6天),占52.4%;

Ⅲ级为161天,占44.1%;

Ⅲ级以上13天,占3.5%。

相比2003年优于Ⅱ级天数增加20天。

由于晋城市的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这种高耗能经济结构对大气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压力,SO2年排放量1.97万吨,TSP年排放量2.60万吨。

2000~2004年,市区空气中SO2和总悬浮颗粒物TSP等污染物浓度均不同程度超标,给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荷和压力。

从污染物角度分析,2004年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0.170mg/m3,超二级标准0.7倍;

SO2日均值0.171mg/m3,超二级标准1.85倍,全年逐月平均浓度呈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

NO2年日均0.039mg/m3,比2003年下降15.2%,而且2004年月平均浓度和日均值均低于一级标准。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资源和环境问题

(一)水资源利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与晋城市工业布局不协调

晋城市水资源总体情况是“富在沁河、贫在丹河;

富在山区、贫在盆地;

富在下游、贫在上游”。

沁河水资源总量7.07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54.2%;

丹河水资源总量3.37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25.8%;

其它区域2.61亿立方米,占20%。

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数据分析,丹河流域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市的66%,沁河流域的工农业总产值仅占全市的25%。

根据《晋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到2010年丹河流域需水量为1.29亿立方米,但可供量仅为0.75亿立方米,缺水0.54亿立方米,丹河流域为相对缺水区。

因此,“十一五”期间,晋城市工业规划应优先向沁河流域进一步集中;

丹河流域已有的企业,要强化节约用水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2、地面水开发利用程度低,地下水超采严重

2004年晋城市取水总量2.04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取水总量1.56亿立方米,占晋城市取水总量的75%以上,占地下水资源量8.48亿立方米的18.4%;

地表水取水总量0.48亿立方米,占地表水资源量11.3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量3.92亿立方米)的4.2%,对比可知晋城市地表水资源利用率非常低,而地下水资源存在资源超量开采的现象。

特别是丹河流域由于城市建设和工农业发展,高平市区、巴公、北石店及市区四个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岩溶地下水位累计下降达69米、64米、53米、42米,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

3、水资源污染加重,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下降

晋城市的污染源按性质划分主要是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类型。

其中从河流来看,晋城市的河流不同程度地均受到污染,尤其在设有入河排污口的河段,污染更为严重。

沁河67.3%河段水质良好,为Ⅱ类水质,但是在端氏——润城和西神头——延河泉河段水质为Ⅲ类,在润城——西神头段水质污染严重,为劣Ⅴ类水质。

丹河的整体水质比沁河更差,寺庄——任庄河段和高都——河东河段都为劣五类水质。

从河流污染趋势来看,沁河的氨氮、总硬度、氮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等重要指数逐年上升,高锰酸盐指数呈总体下降趋势,挥发酚和溶解氧变化不大。

4、水资源工业利用效率不高

晋城市的工业以电力、化工、煤炭和冶金铸造为主,高耗能工业对水资源有着非常大的消耗需求。

2004年晋城市工业用水定额97.4立方米/万元,高于我国2001年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90立方米左右的平均水平,说明晋城市工业耗能水平比较高,工业用水定额急待降低。

(二)土地资源利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根据晋城市土地变更数据显示,1996年晋城市全市耕地211586.0公顷,人口205.5万人,人均耕地1.54亩,到2003年全市耕地下降到193793.31公顷,人口增加到211.83万人,人均耕地下降到1.37亩,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工矿、城市建设、交通用地的增加,晋城市人均耕地仍然会下降。

2、耕地质量相对较差,利用不充分,生产率低

晋城市耕地总体质量相对较差,2/3耕地是中低产田。

全市旱地多、水地少,梯田、坡地多,平川、沟川地少,中低产田多,高产田少。

中部河川盆地地区(城区、泽州、高平、阳城部分)耕地多,质量好,效益好。

外围山地丘陵区(陵川、沁水等)几乎全是旱地,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产量低,质量差。

3、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不断扩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尤其是交通、道路占用耕地速度快、数量大。

据统计,2003年非农建设主要是高速路、道路绿化带及村村通工程等占用耕地1500余亩。

4、耕地弃耕和破坏现象较为严重

据统计,2003年晋城市因移民并庄、交通不便、耕地困难、投入大、产出小等原因弃耕地面积53830亩,占耕地总量的1.9%。

全市2003年自然灾害和采矿损毁耕地1214.67公顷,造成地表塌陷、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5、违法占地、浪费土地现象不断发生

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刚性不足,国土资源规划宣传不够,不按照规划占地、违法占地现象仍然屡禁不止,破坏和浪费土地资源、粗放利用土地现象还很严重。

据统计,土地市场整顿期间,全市共查处违法占地案件798起,占地面积6000余亩,大部分属违法占用耕地。

(三)矿产资源利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矿产资源地质勘查程度较低,可供建井设计的高级储量不足

晋城市矿业以采煤为主,其次为铁矿和硫铁矿资源,其他矿产开发程度较低。

晋城市煤炭地质勘查程度相对较高,但探明储量和地质研究程度较高的储量基本是保证国、省营煤矿及重点市、县营煤矿生产和改扩建需要。

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地方大中型矿井的接替矿区和新建矿区的勘查程度较低,不能满足建井需求。

同时其他矿产勘查程度普遍偏低,特别是水泥灰岩、电石灰岩、白云岩、粘土矿产等调产项目急需的矿产地质工作程度均较低,不能满足建设需求。

2、矿山规模小,布局不合理,浪费资源现象严重

近几年虽然对乡镇小矿山整顿多次,但总体上矿山开采规模仍然偏小,矿业开发布局仍然不合理。

年产原煤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开采回采率大部分在35%以下,资源浪费严重。

非煤矿山全部为小型矿山,大部分矿山无正规设计或不按照设计开采,不利于整体开发和合理布局。

3、矿业经济结构单调,矿产产品结构不合理

多年来,晋城市一直是以煤、铁等矿产开发为主的矿业开发结构,对其他矿产开发不够重视。

此外,集体小矿山技术装备差,开采技术落后,抗灾能力低,安全保障程度较低,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资源综合利用、综合开发程度低,引发的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例如煤矿废弃和开采引发的耕地减少、地表破坏和水环境破坏等。

(四)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

1、矿产资源开采中面临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土地和植被严重破坏,土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地塌陷,以及TSP(总悬浮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SO2、NO2等造成空气污染。

2、矿产资源利用过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以煤炭采选为基础的产业链延伸逐渐扩展到电力、化工、冶铸等下游产业,造成了水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空气污染、河流和地下水污染、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土壤的酸碱度失衡、生态破坏等综合性的生态问题。

3、城市面临的综合性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总量的迅猛增加,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使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负担加大,对生态环境容量造成严峻考验。

例如,城市综合区的烟尘废气排放,汽车拥有量迅猛增加带来的汽车尾气污染,交通噪声污染,房地产开发带来的施工噪声污染、粉尘污染,餐饮业带来的油烟污染,居民生活中的大量生活垃圾排放等等都成为制约城市生态、影响城区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此外,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地膜等的大量使用也给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总的来看,单纯的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五年,必须强化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切实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三、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加强资源要素规划管理和资源市场体系建设

1、深入开展节约用水,加强对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工作

(1)节约用水与治理污染并重

从电力、冶金、化工、焦化等高耗水行业入手,采用先进的节水工艺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同时要加大对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抓好在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巴公工业园污水处理及日用工程的同时,在规划的高平地区化工工业区以及其它工业相对集中地区要实现污水集中处理,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

(2)大力开发地表水资源,保护地下水资源

坚持“建立一批大中型的地面水控制利用工程,与开发小泉小水并举”的战略,同时坚持“优先利用地面水、优先利用废污水,优先利用现有水利工程供水、限制开采地下水”的方针,加大地面水的和边界水的开发力度,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实施流域与区域水资源总量的分配制度,依水布局,依水规划工业带,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发展

根据水资源总量和地理分布状况分析,今后晋城市工业发展要充分利用沁河流域水资源,“十一五”期间新建工业项目应该重向沁河流域集中,逐步减轻丹河的水资源开发压力。

(4)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全面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禁止对水资源超负荷开采

工业用水(占水资源利用总量的50%以上)是晋城市水资源利用的主体,为了缓解水资源压力,今后在工业项目论证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坚持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综合利用的原则,企业按照下达的年度计划用水指标取水,超计划用水部分按累进制加征水资源费。

(5)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建设,完善水资源市场体系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对全市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各县区相关水利部门要积极配合负责水资源管理工作。

同时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该积极探索和建立水权、排污权分配制度,对用水量和排污量实行总量控制、市场交易,充分发挥市场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

2、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工作,确保重点建设工程用地

“十一五”期间,土地管理部门要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天然林保护、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坚持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综合利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严格实施土地的规划管理工作。

在保证基本耕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应优先确保重点工程建设用地。

3、加强对矿产资源的规划管理工作

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调查评价,通过精查和详查做好矿产资源的开采和管理工作,鼓励对一些矿产资源进行商业性勘查,力求增加高级储量,以适应矿产资源开采和使用需求。

同时严格执行规划分区制度和矿产资源开采准入条件,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布局。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做好资源的总体规划工作,有效控制煤炭产量,提高非金属矿产产量。

对于煤炭行业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控制好煤炭企业规模和数量控制,实现向质量效益型经营方式转变,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力度,提高采矿效率和资源开发效率。

完善矿产资源要素市场,继续实施“关小改中建大”战略,培养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管理科学的资源企业。

4、提高矿产资源企业技术水平,建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运行机制

对于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企业一定要从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规范和改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规范经营,逐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采用新型的现代化开采设备从事生产工作,从而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效率。

(二)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的延伸扩展,积极发展工业园区,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1、继续坚持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不变

“十一五”期间,晋城市工业应继续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结构,按照“创优发展环境,大上调产项目,发挥比较优势,做强新兴龙头”的发展思路,通过上大的工业项目来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八大产业”建设,实施“双百工程”,把晋城市打造成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基地。

2、引导企业兼并、整合、重组,引进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培养一批规模大、技术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作为煤炭资源大市,必须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以“上大关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高效益”为发展思路,通过兼并重组的资本运作形式,大力扶持一批规模以上的煤炭及相关行业企业集团,提高晋城市工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水平,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以煤炭产业为基础,加强产业链延伸,逐步建立一批一体化、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十一五”期间,晋城工业的总体发展应以做大做强煤炭产业为基础,加大煤炭产业链延伸力度,重点向煤炭洗选、加工转化、焦炭、甲醇、二甲醚等下游产品延伸,积极从事煤电、煤焦、煤化工、煤建材等相关多元化经营,提高煤炭附加值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力争建立几家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的煤化工企业。

4、以煤炭产业为依托,重点发展煤电、煤化工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全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全面提升接替产业

综合利用晋城市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粘土等资源优势,以“四梁八柱”为指导战略,重点建设煤、电、化工、冶铸四大行业,积极发展丝麻、建筑材料、高新技术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四大接替产业,培养晋城经济新的增长点。

5、建立专业化或者综合性的生态工业园区,发挥企业集群效应、规模效益和范围经济性,提高晋城市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根据资源和产业优势,应着力打造综合性的和专业性的工业园区,通过工业园区的科学规划,加强产业链的延伸和相互衔接,发挥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最终带动晋城市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

(三)积极引导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企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转变

1、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强化节能节水,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水平

通过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提升,在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改造,使企业以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提高产量,降低能耗和污染。

同时采取整体预防性的环境策略,重视在单个企业内部开展系统化的污染预防治理工作,鼓励企业对生产流程技术与产品材料、包装的设计改造,从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水平。

2、重点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企业经济结构

大力引导企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重点地改造一批骨干企业和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减少产业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实现企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焦化企业实现循环用水、尾气发电、热电联供的模式。

(四)逐步建立环境污染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