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65370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0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

《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

  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通过实施“大项目攻坚年”、“招商引资突破年”和连续实施“项目质量提高年”,项目工作成果丰硕。

“十一五”期间,共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372项。

全市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602项,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位于前列。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我市成为全省首家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积极引进京津科技资源,建设创新创业和技术研发“两大平台”,清华科技园和廊坊科技谷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功能得到强化。

着眼提升全市经济长远竞争力,开展政研企对接和企业对标“两项活动”,启动实施了创新廊坊计划。

建成全国首家煤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省首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和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跨入河北省首批“创新型城市试点”行列。

  (三)城乡建设实现新跨越

  城市建设加速推进。

“十一五”期间,从市区持续实施“十大工程”建设,到2008年起的以拆迁整治、旧城改造、新城开发为主题的全市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建设,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市博物馆、新图书馆、市体育场等一批精品、亮点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市区南北交通和外围路网实现全面升级。

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三河、霸州等县(市)城和燕郊、胜芳等镇区建设面貌都大为改观,到2010年,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8.8%。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以新民居建设为重要抓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跨越发展。

“十一五”期间,新民居建设完成投资58亿元,330个省级示范村街建设别墅式、公寓式新民居329万平方米,36万农民已经或即将迁入新村庄,新民居建设正在深刻地改变农村。

  (四)发展环境得到新改善

  服务机制进一步创新。

到2010年,行政审批项目削减66%,收费项目削减72%,分别减至135项和113项,我市成为环渤海地区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之一。

建成创业辅导基地17个,37家小额贷款公司累放贷款101亿元,18家担保公司累计担保金额32.4亿元,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信用廊坊”进一步深入。

全市覆盖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主体的社会信用监管平台正式上线,成为全国少数建成城市之一,荣膺全国唯一“2010中国最佳信用环境城市”奖。

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

五年共完成投资72亿元,修建高速公路210.6公里,廊涿高速及廊涿高速九州、固安、永清连接线、唐通线北京至香河段等工程竣工通车,廊沧高速加快建设。

完成了5座220千伏和24座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节能减排进一步加强。

到2010年,全市共完成59项化学需氧量减排工程,建成15座污水处理厂,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有污水处理厂。

“十一五”期间,全市万元GDP能耗降低、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圆满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位居环渤海地区前列。

市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0年,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44天。

  (五)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

  国内合作成效显著。

抓住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南资北移”的战略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华为、杉杉等一批战略投资者相继在我市投资落户。

5年间,累计引进内资734.2亿元,年均增加6亿元。

重点实施对接京津战略,与北京在规划、交通、旅游等方面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成功举办北京·

廊坊周,5年共引进京津合作项目2718项,资金522.1亿元,占全市总量71.1%。

对外开放势头良好。

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0.4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量居全省前列。

2010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3亿美元,“十一五”年均增长30.9%。

“5·

18”投洽会、“9·

26”农交会成果丰硕,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在继环渤海合作机制会议、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合作论坛、国际金融论坛年会等具有国际影响的会议定址廊坊之后,APEC智慧城市智能产业高端会议又永久定址廊坊。

园区承载力不断增强。

到2010年全市已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18个省级园区,期间9个园区实现扩区,廊坊开发区、燕郊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区。

各县(市、区)均有一个以上省级开发园区,为生产要素聚集创造了条件。

  (六)人民生活得到新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2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89元,年均递增分别为14.8%和10.4%。

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5.8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96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低于控制指标2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在全省率先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在我市成功举办。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5‰以内。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

人才、档案、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广播电视、食品安全、防震减灾、消防、人民防空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第二章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廊坊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将进入历史性、突破性、跨越性的发展时期。

同时,也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挑战和困难仍将十分突出。

  

(一)面临机遇

  从国际看,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受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实现经济复苏需要经历一个缓慢曲折而又艰难复杂的过程,世界经济短期内难以再现上一轮的高速增长。

但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

国际产业和技术转移步伐加速,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为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难得机遇;

蓬勃发展的绿色科技浪潮及其催生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低碳经济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有可能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并引领全球产业转型升级,将世界经济推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将在调整中逐步恢复并继续保持增长。

  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速推进,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不断扩张和升级,由此形成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坚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方针,一方面,通过对现有优势产业实施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等手段,加快产业升级;

另一方面,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适应国内外需求,将催生一大批战略新兴产业,这将是我市实施创新廊坊计划、建设创新型经济、打造智能型产业的绝佳时机。

  从区域看,国家发改委正在修编的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更加注重一体化发展理念,作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的京津冀城市群正式成为国家发展重点;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定位决定其需要构筑大北京城市连绵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崛起成为必然;

省委、省政府敏锐把握区域发展大势,将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定为全省第一战略,给予最优政策,全力打造河北经济特区。

廊坊占据全省环首都13县近半数,正处北京最佳拓展方向,尽享省内优惠政策和北京外溢资源。

借难得天时、凭明显地利,廊坊必将成为京津冀城市群中最耀眼的财富金区和创业福地。

  从廊坊看,“十一五”以来,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危中求机、危中求进,形成了突出绿色人均指标增长、加快构建金字塔型现代产业体系、注重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发展思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项事业全面推进,创先争优。

首都新机场明年即将开工建设,临空概念变成实质,廊坊发展又添重要一极。

廊沧高速贯通南北,将为廊坊南部崛起增添一条大动脉,与密涿、京台等高速公路共同构建起全市域高速交通网。

廊涿干渠明年有望建成通水,将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发展制约。

万达广场、广阳CBD等城市功能设施纷纷落成,将大大提升廊坊城市承载力。

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的谋划建设,为廊坊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二)面临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市也存在一些深层问题和矛盾,需要切实加以解决和克服。

从国内看,宏观调控政策有收紧趋势,紧缩银根、地根的政策频频出台,土地和资金对未来发展的制约将更加突出。

从区域环境看,秦唐沧发展规划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冀中南经济区建设列为省发展重点,北京优质资源加快向通州、大兴倾斜,兄弟市、区已形成迅猛发展之势,区域竞争压力明显加大。

从廊坊自身看,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突出,传统产业仍是当家吃饭的产业;

土地、水等要素资源的稀缺性更加突出,对发展需求的瓶颈制约更加明显;

投资环境不尽如人意,与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仍有差距等。

  “十二五”时期将是廊坊乘势发展,强势崛起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应对挑战、战胜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把抢抓机遇的方式、应对挑战的方法、实现目标的路径充分考虑到,把顶级的发展可能性充分考虑到,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良性轨道,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部分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加速转型和加快发展双重任务,在京津冀加快融合发展的大潮中,抢抓机遇、高端错位、强势崛起,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步伐,基本建成以“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为标志性定位的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和城乡发展格局,把“两个率先”奋斗目标贯穿落实于“十二五”时期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勇当京津冀城市群科学发展先行军。

  “十二五”期间,必须强化统筹意识,掌握统筹智识,树立统筹胆略,抓好统筹落实。

特别是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着重处理好事关廊坊发展全局的五大关系:

  --处理好解放思想与稳中求进的关系。

“十二五”时期,全市正处于借势环首都经济圈战略、实现崛起争先的重大机遇期。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必须深入解放思想,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智慧和视野,扫除方方面面的障碍,抢抓机遇、大干快上,不能错失发展良机。

同时,也要预防贪大求洋、急功近利的思想偏差,那种不顾客观实际浮躁冒进的做法,势必引发合成谬误,贻害无穷。

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必须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和进取的锐气,秉持敢为人先、稳中求进的原则。

既要轰轰烈烈造声势、绘蓝图,更要扎扎实实干工作、求突破,积小胜为大胜,以局部保整体,扎实推进廊坊在科学发展中崛起争先。

  --处理好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的关系。

随着河北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可以预见未来五年廊坊城市发展将进入大建设、大突破阶段。

在实现城市建设上水平、出品位、生财富的同时,善于立足廊坊“小城市、大农村”的基本市情,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既解决“三农”问题也解决城市问题,其作用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农”字所能概括,是比新城镇建设难度更大,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

如果新农村建设搞不好,不仅粮食安全、城市土地瓶颈等问题难以破解,在全省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也将成为空话。

力促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形成城乡发展良性互动、协调推进的良好态势。

  --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经济建设始终是文化建设和其他一切建设的基础,其中心地位毋庸置疑。

同时,没有文化引领的经济发展也谈不上科学发展,其质量和效益也不会高。

廊坊已经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期,迫切需要文化建设提速并进,通过高端文化引领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品质,保障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可持续性。

而且,文化本身就是增长最快、收益最大的产业,是廊坊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是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推动廊坊“十二五”崛起争先的进程中,必须坚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既不当“土财主”,也不作“酸秀才”,做到以高端文化引领高端发展,以经济繁荣促进文化繁荣。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

一个地区的发展成果最终要体现在民生改善上、体现在人民笑脸上。

今后五年,要在保持我市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大幅领跑的同时,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倾斜力度。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着眼维护公平正义,从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做起,认真研究和解决老百姓急需,个人和家庭难以承担,市场机制又无法有效解决的民生问题。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经济发展最大程度地惠及民生。

  --处理好环首都建设与环天津建设的关系。

廊坊作为河北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主阵地,必须把环首都建设作为今后五年的工作重心和主攻方向,抢抓机遇、充分借势,加快交通路网、产业项目、公共服务等的全方位对接,在同城一体过程中发展自己、服务大局。

同时也要看到,天津作为廊坊的另一近邻,资源外溢倾向开始显现,对廊坊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这要求我们在倾力推进环首都建设时,要统筹做好环天津建设,以津廊特殊历史渊源和长期形成的密切合作为基础,推动基础设施共建、比较优势互补、优质资源共享,实现共赢发展。

  二、发展目标

  围绕绿色人均指标争先、环首都经济圈领唱、产业结构高端构建、城乡统筹全省示范、“幸福廊坊”品牌叫响五大任务,按照“精良增长”的发展理念,“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是:

  1、经济增长。

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000元,年均增长12%左右;

全部财政收入达到48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6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320元,年均增长20%以上。

  2、结构调整。

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左右,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R&

D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以上。

  3、民生改善。

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00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2%和10%以上。

居民消费率达到40%。

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77‰以内。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省要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到95%、95%和93%。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五年累计新增就业20万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

  4、生态文明。

到201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指标达到省要求。

耕地保有量35.79万公顷(2020年),林覆盖率达到27%。

专栏一: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10年

2015年

平均

增速

指标

属性

 

经济增长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331

2800

13

预期性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31000

63000

12

3

全部财政收入(亿元)

195.4

480

>20

4

其中: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105.9

260

5

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元)

2545

6320

20

结构调整

 

6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35

42

1.4

7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4

1.2

8

城镇化率(%)

48.8

60

9

R&

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0.41

10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件/万人)

<

1.3>

2.8

0.3

民生改善

1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0268

35600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7589

12200

>10

人口自然增长率(‰)

6.35

7.77

约束性

居民消费率(%)

40

15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达到省要求

16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5

17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1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

93

19

城镇登记失业率(%)

2.5

五年累计新增就业(万人)

4.4

(20)

21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22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2

生态文明

23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24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25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26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27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36.85

35.79*

28

森林覆盖率(%)

23.5

  备注:

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按照2010年价格计算;

带()为五年累计数,带<

>

为2009年数据,带*为2020年数据;

主要污染物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

  第三部分发展重点和主要举措

  第一章调优经济结构,发展高端产业

  坚持精良增长的发展理念,按照在区域产业分工中主动错位、抢位、聚焦的基本策略和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式发展的基本方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更有内涵、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

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以电子信息、休闲商务两大标志性产业为“塔尖”,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农业为“塔身”,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塔基”的金字塔型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两带一轴一中心(环北京产业带、环天津产业带,中部廊沧高速特色产业轴,城市功能中心)”多园支撑、集群发展的空间格局。

  一、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按照“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开放带动、聚集发展”的思路,着力扩大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

到“十二五”末,力争在新兴产业领域培育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300家以上,新兴产业销售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确立新兴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一)电子信息产业

  重点打造通信设备制造、平板显示系统、互联网数据服务三大产业链条。

通信设备制造依托华为、富士康等通信设备制造项目,通过整机项目吸引配套项目,重点引进通信设备制造、通信终端配套器件、新一代宽带及网络接入产品、光通信器件等配套企业,进一步提升通讯产品专业配套能力;

平板显示系统及器件依托京东方、东方信联科技、高迪数码北方基地等项目,着力发展平板显示系统及器件,重点发展玻璃基板、导电玻璃、彩色滤光片、背光板、背光源、驱动IC等产品;

互联网数据服务依托投资98亿元的润泽国际信息港,投资136亿元的全球移动互联网络增值业务基地等项目,开发建设第四代超大型互联网数据存储及云计算中心,发展增值服务、软件外包、IT产业项目孵化等新一代互联网数据产业,努力把廊坊打造成亚洲最大的云存储产业基地,把廊坊发展成为中国智能城市的代表。

力争在“十二五”末,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以上,培育3-4家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1-2家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

  

(二)清洁能源产业

  做大做强新奥煤基清洁能源、新奥太阳能光伏等一批龙头项目,积极谋划引进投资153亿元在香河建设的年产1000兆瓦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三河年产400块(套)大型LED太阳能显示屏等一批新的清洁能源项目,壮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培育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清洁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2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1家以上。

  (三)生物医药产业

  以燕郊、永清、大厂等医药产业园为载体,推动廊坊医药产业集聚发展。

燕郊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园以福尔生物制药、三河谊安医疗系统工程公司、量子高科制药有限公司等为重点,布局现代中药制剂、生物制剂、化学药物制剂、医疗器械项目。

永清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园以廊坊四环高博制药有限公司、永清华源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卡硼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为重点,布局医药中间体、生物材料、化学制剂项目。

大厂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园以河北百灵威超精细材料有限公司等为重点,建立大中型药物分子化学模块与高纯试剂项目研究院和中试基地。

到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