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官备塘中学学年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65352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官备塘中学学年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官备塘中学学年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官备塘中学学年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官备塘中学学年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官备塘中学学年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官备塘中学学年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docx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官备塘中学学年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官备塘中学学年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官备塘中学学年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docx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所以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

5.下图为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此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1

6.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对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四种粒子均表示阳离子

B.M与W可形成MW型化合物

C.四种粒子均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D.四种粒子所代表的元素不在同一周期

7.小明、小方两位同学分别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活动。

关于上述探究活动有下列说法:

①A烧杯中的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③滤纸上的酚酞试液由外向里依次变红;

④两位同学的实验都能得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结论;

⑤无色酚酞溶液变色属于物理变化;

⑥一个氨气分子具有刺激性气味。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B.③④C.⑤⑥D.①②③④

8.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是()

A、对生活常识的分析

B、现象的解释

①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②超市里腊肉、豆腐干等食品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防止食物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

③膨化食品中通常充有氮气作保护气,因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

①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原子之间有间隔

②煮沸过的水晾凉后不宜用来养金鱼:

因为这种水中几乎不含有氧分子

③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C、对元素的认识

D、三种粒子

①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

②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③决定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顺序——质子数

①分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③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A.AB.BC.CD.D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B.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0.在农业科研实验室里,用一定量的NH4NO3和KH2PO4的固体混合物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已知固体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固体混合物中KH2PO4的质量分数为()

A.20%B.25%C.85%D.80%

二、填空题

1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写:

(1)氧气__;

(2)含氧质量分数最高的氧化物__;

(3)标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

(4)氢氧根离子__。

12.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也是初中阶段应该具备的化学素养,下列事实或现象包含了一些基本化学观念。

请根据要求合理回答:

(1)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

①Br2;

②C2H5OH;

③矿泉水;

④水蒸气;

⑤KMnO4。

其中属于混合物和氧化物的序号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小M将塑料袋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塑料袋鼓起。

从微观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

(3)氨气(NH3)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一种常温下为液体的氧化物,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

(4)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3.经过学习,你一定掌握了相关气体的制备方法。

现有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

在加药品之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2)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用气体的收集装置中的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甲烷气体。

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极难溶于水,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甲烷气体,选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填装置序号)

四、推断题

14.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G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符号表达式:

①B→F_________;

②C→B+H_________

(3)请写出F日常生活中的用途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五、科学探究题

15.活动探究三:

蜡烛燃烧的探究

甲乙两小组按下图所示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获得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甲组: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乙组: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

(提出问题)同学们查阅教材实验,得知无色液滴是水(H2O),但黑色固体是什么呢?

(猜想)小芳同学猜想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小勇同学猜想是二氧化碳,你认为哪位同学猜想合理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甲、乙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甲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燃烧,不剧烈,发出_______光,b中溶液变浑浊。

乙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______,点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溶液变浑浊。

 

(分析与结论)

(1)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两步操作的顺序应是_____

A.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移走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B..先移走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再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2)b中的实验现象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

(反思)

(1)进一步实验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位置越低,产生黑色固体越多。

查阅资料可知:

蜡烛+氧气(足量)→二氧化碳+水;

蜡烛+氧气(少量)→一氧化碳+水;

……

由此推测乙组实验产生黑色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甲、乙小组最终证明了蜡烛中一定含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碳、氢和氧三种元素B.碳和氧两种元素C.碳和氢两种元素

六、计算题

16.碘元素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右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请回答下列问题:

(相对原子质量K:

39I:

127O:

16)

(1)碘酸钾(KIO3)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2)求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若成人每天摄入5g这样的“碘盐”,至少补充碘元素多少mg?

答案

1.C

【解析】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

A、蜡烛熔化,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食物腐烂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汽油挥发是指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水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汽油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水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冰雪融化是由固体变为液体,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

C。

2.D

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禁止用一盏点燃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错误;

B、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操作正确。

故选D。

点睛:

胶头滴管的使用:

竖直悬空正上方。

3.B

①分子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两个氮分子:

2N2,故正确;

O3,故错误;

表示硫原子得2个电子变为硫离子:

S2-,故错误;

④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两个铁离子:

2Fe3+,故正确;

⑤离子符号前面的十字表示离子个数2MnO42-:

表示2个锰酸根离子,故正确;

,故错误;

⑦H2S中的“2”表示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错误;

所以正确的有:

①④⑤;

故选B。

4.B

A、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有两种,但不属于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必须符合“一变多”;

故选项错误。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故选项正确。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氢氧化钠中:

,非金属氢元素为+1价;

5.D

A.由题中信息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题中信息可知,原子在化学变化前后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是单质,此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正确,不符合题意;

D.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2,错误,符合题意。

6.B

A、当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为原子;

当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B、根据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确定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分析形成的化合物;

C、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D、根据周期数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A、M、N均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均为阳离子;

K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6,为原子;

W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错误;

B、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M的化合价为+1价,W的化合价为-1价,可形成MW型化合物,故正确;

C、由题目中的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M、N、W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因为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K最外层电子数都为6,易得到2个电子,化学性质不稳定,故错误;

D、M是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N是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W是原子得到1个电子得到的,四种粒子所代表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均为3,在同一周期,故错误;

【点睛】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掌握元素的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7.D

①②正确是因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A烧杯,形成氨水,而氨水显碱性,因此A烧杯中的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B烧杯被阻隔在外没有氨气进入不变色,故①②正确;

③由于氨气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滤纸上的酚酞试液由外向里依次变红,故③正确;

④两位同学的实验都能得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结论,故④正确;

⑤无色酚酞溶液变色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⑥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一个氨气分子不具有刺激性气味,错误;

D。

8.D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变软,是由于吸收了空气中水分,使饼干溶解,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超市里腊肉、豆腐干等食品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防止食物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膨化食品中通常充有氮气作保护气,因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故A说法正确;

B、钢轨中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夏天温度高,原子运动速率加快,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原子的体积膨胀,所以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说明原子之间有间隔;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煮沸过的水晾凉后不宜用来养金鱼是因为这种水中几乎不含有氧分子,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故B说法正确;

C、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顺序的是质子数,故C说法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故D说法错误。

9.C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量,所以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故A错误。

B、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置中,瞬间由于温度升高而使装置中的气体压强增大,随着红磷的燃烧,被消耗的氧气的也随之增加,从而使瓶中压强降低,至氧气被消耗尽并且装置冷却后装置中的压强不再改变,分析题中的曲线可以知道与我们的分析不一致,故B错误;

C、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加热高锰酸钾生成氧气,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将不断增大,反应完成,不再变化,故C正确;

D、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不会减小到零,分析与图象不符,故D错误。

10.A

试题分析:

NH4NO3中含氮元素而KH2PO4中没有氮元素,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g,则氮元素的质量为

则NH4NO3的质量为

,KH2PO4的质量为100g-80g=20g,则KH2PO4的质量分数:

考点:

质量分数的计算

点评:

这类题目属于中考的必考题目,考察方式较为固定,不灵活,失分的主要原因在于计算不细心。

11.O2H2O

OH-

(1)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

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上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氧气:

O2;

(2)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含氧质量分数最高的氧化物:

H2O;

(3)元素化合价的书写:

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化合价的数值,正负号在左,数字在右。

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4)离子符号书写:

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电荷数为1时,1不写;

氢氧根离子:

OH-。

12.③④压强减小,气体分子间隔增大

煮沸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矿泉水含水、矿物质等,属于混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水蒸气属于氧化物;

(2)从平原带到高原,外界气压减小,同学小M将塑料袋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塑料袋鼓起。

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3)氨气(NH3)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气)和一种常温下为液体的氧化物(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4)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煮沸。

13.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E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的水AD或AE

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生成常温,在制取气体之前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硫燃烧会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等进行分析。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生成常温,所以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在制取气体之前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所以最好选用气体的收集装置中的E,理由是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的水;

(3)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极难溶于水,所以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装置可用D或E。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4.SO2

气体肥料

已知A、C是无色液体,A中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B和C,C通电产生B和H,则A是过氧化氢,B是氧气,C是水,H为氢气;

D是黑色固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因此F是二氧化碳,则D是碳;

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则E为硫,G为二氧化硫,据此分析即可。

(1)根据以上分析,G为SO2;

(2)①B→F,即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②C→B+H,即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3)F是二氧化碳,可以作气体肥料。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5.小芳碳为黑色固体,而二氧化碳却是无色气体红氧气B二氧化碳烧杯位置降低使氧气的量减少,氧气的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石蜡和氧气反应就会生成碳C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蜡烛中必然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其中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水是一种无色液体。

【猜想】因为二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黑色的物质不可能是二氧化碳,故小芳的说法合理;

【实验验证】黑炭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分析与结论】

(1)实验结束时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否则水会倒吸,使得试管破裂。

故选B;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反思】

(1)烧杯位置越低,黑色固体越多,故乙组中出现黑色物质是由于烧杯位置较低;

(2)甲乙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故蜡烛中肯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也可能来自蜡烛,故选C。

16.

(1)39:

127:

48;

(2)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

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9.3%。

(3)根据题中信息:

含碘量(20-30)mg/kg,可知成人每天摄入5g这样的“碘盐”,至少补充碘元素质量为:

成人每天摄入5g这样的“碘盐”,至少补充碘元素0.1mg。

(1)碘酸钾(KIO3)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9:

(16×

3)=39:

(2)见答案。

(3)见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