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第3课考点二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64512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第3课考点二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第3课考点二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第3课考点二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第3课考点二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第3课考点二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第3课考点二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第3课考点二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第3课考点二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第3课考点二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另一方面,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推动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要求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知识拓展 正确理解文化交流

(1)文化因其多样性而需要传播,在传播中得到发展与创新,但要明确各民族文化是在一律平等的原则下交流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在交流中走向融合,化多样为单一。

(2)文化交流不是文化输出。

对外文化交流是为了赢得世人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理解、尊重和认同。

而文化输出则是为了输出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进行文化渗透和侵略。

(3)文化交流是双向的。

文化交流对民族文化既有利也有弊。

不能认为文化无国界,可以任意交流和借鉴。

特别提醒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

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文化的交流,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因此,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

混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提醒

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媒介,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舌尖上的中国2》定位为中华美食文化纪录片,延续第一季的主题,探讨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

150多个人物,300余种美食,一张张餐桌,见证生命的诞生、成长、相聚、别离。

通过美食,人们可以有滋有味地认知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

《舌尖上的中国2》之所以再度成为关注焦点,主要是因为它(  )

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②运用大众传媒这一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传承中华美食文化 ③集中展示和表达了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情感 ④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典型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民族气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①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征。

用纪录片的形式展示中华美食文化,体现了①;

人们可以有滋有味地认知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体现了④;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错误;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排除。

易错点二:

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

文化交流不会减少文化之间的差异,相反,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从而有利于体现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015年是“中英文化交流年”。

如果请你为在英国举办的“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

中国文化季”活动写一篇新闻稿件,合适的标题是(  )

A.传播中华文化,消除文化差异

B.汲取世界各国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C.加强文化交流,增强文化渗透

D.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在英国举办“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

中国文化季”活动,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D项符合题意。

“消除文化差异”违背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则,A项说法错误。

对世界各国文化应取其精华,为我所用,B项说法错误。

C项中“增强文化渗透”说法不妥。

固本随练

1.从汉朝开始,阿图什就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当时的商人通过阿图什,将玉石、象牙、香料等商品带到中原,再从中原带回丝绸、茶叶、手工艺品、陶器等商品在这里进行交易,或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去。

频繁的商品贸易密切了沿线各国间的人文交流。

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商业贸易的知识。

“频繁的商品贸易密切了沿线各国间的人文交流”,表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C项符合题意。

A、B、D与题意不符。

2.近年来,欧洲学院日益重视中国,开设了欧中关系课程,还积极筹建欧中研究中心,致力于欧中关系研究。

中国愿同欧方一道努力,争取到2020年实现中欧学生年度双向交流达到30万人次。

上述材料体现了(  )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中欧学生交流有利于文化传播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途径 ④学生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大众媒介

A.①③B.②③

C.①②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

材料体现了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①②说法正确。

③与题意无关,材料不涉及商业贸易。

学生不是大众传播媒介,④说法错误。

3.在互联网等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冲击下,近年来报纸的发行量不断下滑。

与报纸相比,互联网具有以下特点(  )

①全球同时 ②双向互动 ③阅读方便 ④图文并茂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①②是互联网作为新式传媒独有的特点,入选,③④排除。

4.栩栩如生的剪纸、巧夺天工的刺绣、自由翱翔的风筝、精美绝伦的掐丝……随着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海外赢得了大批“粉丝”。

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②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中华传统文化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海外赢得了大批“粉丝”,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交流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②③符合题意。

①表述错误,④不符合事实。

5.[2016·

丰台统练]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将春节定为法定假日。

如美国纽约州,从2015年春节开始,将农历春节定为学校法定假日,农历春节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法定的华人节假日。

A.春节成为世界性的节日受到广泛尊重

B.中华文化得到全世界不同文化的认同

C.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步提高

D.民族的文化节日就是世界的文化节日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将中国的春节定为法定假日。

这说明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步提高,C正确;

A夸大了春节的影响;

B在材料中未体现;

D本身说法错误。

考向聚焦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5·

天津卷·

11

山东卷·

31

2014·

课标全国卷Ⅱ·

19

江苏卷·

20

……

本考点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选择题所占比重较大

命题点1 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例1  [2012·

山东高考]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本题以全球的“汉语热”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

“汉语热”与孔子学院遍布世界,让中国的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说明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故①项正确;

②项排除,材料并未体现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

汉语能走向世界,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③项正确;

④项正确,正是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传播中华文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命题点2 文化传播的手段

例2  [2015·

天津高考]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

“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

这种现象反映了(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③④

解析 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被主流媒体接纳,体现了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①正确;

网络语言借助互联网得以快速传播并被人们接受,体现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④正确;

②说法不科学,符合语言规律、健康的网络语言才能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③夸大了网络语言的作用,排除。

例3  [2015·

山东高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

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

由此可见(  )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解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这是文化传播手段日益丰富的表现;

“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方便”表明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故D项符合题意。

C项与题意不符。

A项夸大了科学技术的作用,不选。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B项说法错误。

命题点3 文化交流

例4  [2014·

广东高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粤港澳地相近、人相亲、语相通,共同秉承中华文化。

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三地文化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

当前,三地交往更加深入密切,加强文化合作意义重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文化合作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

答案 ①坚持文化平等原则,相互尊重和包容文化上的差异和个性。

②积极开辟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的相互借鉴、创新和融合。

③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④树立文化自信,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

随堂高考

1.[2014·

课标全国卷Ⅱ]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

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

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文化传播等知识,旨在考查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首先是因为中华餐饮文化自身孕育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其次借助电视等现代传媒促进了中华餐饮文化的传播,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故①③正确,选B项。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反映,故②错误。

现代传媒促进了中华餐饮文化的传播,不能丰富和扩展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故④错误。

2.[2014·

福建高考]下图是关于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图,从图中可推出(  )

注:

阅读率指有经常阅读行为的国民在全体国民中所占的比例。

A.图书阅读水平大大提升

B.数字媒介阅读增长较快

C.人均阅读图书量增长迅速

D.数字媒介阅读比图书阅读重要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9~2013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一直在50%左右,故推不出图书阅读水平大大提升和人均阅读图书量增长迅速两个结论,A、C排除。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9~2013年,数字媒介阅读增长较快,故B正确。

数字媒介阅读和图书阅读各有千秋,不能讲谁比谁重要,D错误。

3.[2014·

江苏高考]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

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和大众传媒的功能等知识,考查考生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

由题干中“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等关键信息可知,②④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而不是深远持久的特点,①不选;

大众文化不一定都是优秀文化,③表述不准确。

4.[2014·

重庆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来年,中俄文化交流日益活跃。

两国多次成功互办文化节、语言年、旅游年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展示了各自的艺术、语言、服装和风俗;

两国的教育、科学、音乐、舞蹈、美术相互交融,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结合材料,谈谈中俄文化交流对发展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答案 

(1)有助于保持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有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借鉴、融合,实现文化创新。

(3)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考查文化传播与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知识,题型为意义类非选择题。

解答本题,既要结合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中俄文化交流对保持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创新的意义,又要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中俄文化交流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5.[2015·

四川高考]“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带一路”既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

某校高二

(1)班同学围绕“四川省如何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展开讨论,提出了建议(见下表)。

列出与下表各建议相对应的《文化生活》依据。

建议

依据

合作开展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示例: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明财富。

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建设国际认知度高的文化网络平台

注入时代精神,采用动漫、微电影等流行方式,讲好四川故事

积极参与中国政府与沿线国家互办的文化年、艺术节、电影周等活动

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局限,实现文化的传递、沟通和共享。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能推动文化的发展。

解析 本题要注意审题,还要注意示例。

打造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对接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建设文化网络平台对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以流行方式讲好四川故事对接创新的作用;

积极参与中国政府与沿线国家的文化活动对接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的作用。

[学法指导·

悟一悟]

一|“图示法”把握文化的多样性

二|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手段

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传播的手段

文化传播的途径是指与人们进行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

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目前,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联系

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考题示范]

[2015·

浙江四校模拟]在欧美发达国家,马铃薯多以主食形式被消费:

在美国,马铃薯食品多达70余种;

英国是个“食土豆民族”,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土豆;

在德国,土豆和爱情一样重要。

在中国和韩国,土豆则一直被作为蔬菜食用。

材料中不同国家对食材马铃薯的开发与利用折射出(  )

①世界饮食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各国经济政治制度的差异 ③不同区域的饮食文化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④在实践中发展着的各民族的饮食文化具有共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D.①③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

各国对马铃薯的开发与利用各不相同,体现了各国饮食文化的差异性,同时,正是这种饮食文化的差异构成了世界饮食文化的多样性,①③正确,④不符合题意;

由材料得不出②的结论,排除。

[答题术语·

背一背]

一|常见设问角度

加强文化交流是一个高频考点,近年来高考命题有加大考查的趋势。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外文化交流也日趋活跃,试题对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措施。

复习时注意以下设问角度: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会出现“中国热”和“西学东渐”文化现象?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3)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提高我国文化的影响力提出三条建议。

(4)怎样理解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二|必背答题术语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又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

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文化创新。

(2)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有利于我国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的文化成果,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