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历史选择题周练2中古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4511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历史选择题周练2中古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历史选择题周练2中古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历史选择题周练2中古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历史选择题周练2中古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历史选择题周练2中古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历史选择题周练2中古史Word格式.docx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历史选择题周练2中古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历史选择题周练2中古史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历史选择题周练2中古史Word格式.docx

A武王伐纣有比较确切史实依据B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

C西周具有非常浓厚的神权色彩D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

5.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春秋时鲁晋两国就不可通婚,秦晋两国却世为婚姻。

“喜结秦晋之好”目的是通过婚姻关系建立起贵族间的宗法伦理关系。

从政治角度看,他们这样做()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有利子维护社会稳定

C维护了摘长子继承制D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6.“(清代)军机处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钞钉成册,按日递添,月一换。

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均责成章京检覆无讹,按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亲手题封,谓之‘封柜’也”。

这说明军机处实质上()

A防止了大臣专权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取代了内阁权力D扩大了统治基础

7.在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子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

在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面也是“传子不传女”。

这种现象是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  )            

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

8.史学家钱穆认为:

“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

”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  )

A三公九卿制的建立B刺史制的建立

C郡县制的推行D科举制的确立

9.唐初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山东士族为第三等;

宋代的《百家姓》开篇则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

上述现象不能说明(  )

A.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B.宗法制仍有影响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姓氏文化源远流长

10.宋太宗说,“唐中叶以降,藩镇擅命,征赋多不入于公家,下凌上替,经制隳坏,苟前代措置得当,则已致太平,岂复烦朕思虑也。

”为解决这一困惑,宋太宗采取的举措是

A.分散地方官吏职权控制地方B.设三司使掌管国家财政大权

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加强争权D.设枢密使统辖国家军事大权

11.史料记载:

“687年,或诬告(宰相)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

本立宣敕示之,之曰:

‘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

’”刘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他违反了(  )

A.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B.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12.“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

存乎神者之不测,有如是夫!

”下列说法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B.秦行郡县的目的是“行其大公”

C.秦灭六国是历史的进步D.反对实行君主制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

1.下列图片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的是()。

宋代官窑B:

家庭手工业C:

明朝机房D:

江南制造总局

2.“洪武初议定,官给茶引付产茶府州县。

凡商人买茶,具数赴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

”材料说明明初政府()

A.管控重要商品的经营B.加征民营商业的税额

C.规范海外贸易的程序D.限制地域商帮的发展

3.孔子弟子子贡鬻财于曹、卫之间,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

所至,国君无不分以与之抗礼,致使孔子名扬于天下。

这说明()

A儒家思想反对重农抑商B商业发展冲击等级制度

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瓦解D儒家弟子受到诸侯重用

4.唐宋之际,城市商业、手工业者职业分工更加细化,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游手、闲汉、乞丐等无业人员活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这表明当时的城市

A.经济功能明显增强B.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C.居民贫富分化加剧D.人口增多规模扩大

5.南宋杭州富阳县“重于粪桑,轻于壅田”,称“备田不耕,一枝桑必争护”。

粮食生产“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

由此可知()。

南宋杭州不适于农业生产B:

土地集中导致缺粮问题

当地的市场意识相对浓厚D:

工商业阻碍种植业发展

6.某同学暑期到一博物馆参观,看到的下列文物,其中一定为赝品的是(  )

①夏朝的瓷器②商朝的青铜农具③唐朝的秘色瓷④北朝的青花瓷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7.宋朝的户籍制度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划分城市户口与乡村户口。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等级观念的影响B.城市经济的发展

C.征收赋税的需要D.社会管理的需求

8.《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

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此句的“市”()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B.地方自治的市镇

C.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D.沿街开铺的街市

9.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

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

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A.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C.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10.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增长表,造成清代人口增长能够远远超过明代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人口数量

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

0.7亿

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

1.97亿

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

1.50亿

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

3.13亿

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

4.30亿

A.政府为增加人口税的有意推动

B.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

C.中医药学的发展降低了死亡率

D.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物种交流

11.春秋时期随着农户分散经营的生产关系慢慢固定下来,西周那种“千耦其耘”的集体耕作场景逐步消失。

这一进步使得“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于是税制改革势在必行。

促使这一时期税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维持国家财政B.小农经济出现C.私田大量开垦D.耕作技术提高

12.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职业

自耕农

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

13.宋代没有田产的客户(即佃户)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按宋代法律,客户退佃离开时,地主不得阻挠。

这表明宋代()。

政府户籍管理松散混乱B:

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D:

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减轻

14.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

“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

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

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

15.晋代博玄提出:

“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

”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

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趋利避害B:

精耕细作C:

量力而行D:

扬长避短

16.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的分解: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这种做法()

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17.《国语》一书中记载了西周社会的经济状况:

“公(诸侯国君)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表明西周时期()

A.贵族的收入主要依赖农业生产B.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C.政府严格限制私营工商业生产D.社会贫富差别拉大

18.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

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

这一变化()

A.表明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B.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D.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19.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

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A.脆弱性B.封闭性C.再生性D.落后性

20、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

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21.据古代文献记载:

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冶铁技术的落后B.小农经济的阻碍

C.精耕细作需要D.耕牛的极度缺少

(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以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B:

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的思想

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

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

2.顾炎武说: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该言论旨在()。

维护儒学独尊地位B:

反对文人参加科举

大力提倡求实学风D:

强调加强自身修养

3.有学者认为: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4.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

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B:

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

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5.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

盐铁皆归于民。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

据此推断董仲舒()。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6.欧阳修注意到地方政府中的腐败风气、“枉直乖错”;

张载在本乡“以礼化俗”;

吕大钧兄弟在蓝田建立“乡约”;

范仲淹创立“义庄”。

这些举措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所追求的

A..通过道德自觉建立和谐的人间秩

B.通过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成为圣贤

C.进行内心反省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D.注重气节以理统情凸显人性的庄严

7、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

孔子的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A.“为政以德”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

8.“一棵树生长出来,它的基本特性,在此树前早已存在。

所以,一事物必须是合乎某种理才能出现,比如马生牛,断无此理。

”这段文字所体现的思想是()

A“理在事先”B“发明本心”C“万物皆生于两”D“理在气中”

9.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大同”的名言。

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哪一思想?

()

“和而不同”B:

“克己复礼”C:

“仁者爱人”D:

“周而不比”

10.“治天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

A.工商皆本B.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C.治贫与治愚相结合D.减轻人民负担

11.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

”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

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

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

D.明清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

12.“……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这段材料所蕴含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战国时代,法家崛起批判儒家“重农”思想

B.隋唐时期,统治政策开明重视发展农工商业

C.两宋时期,商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

D.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13.战国时期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

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

庄子“终身不仕”的做法与列思想相关的是()

A.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D.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14.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诏“州县以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

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

这表明()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

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四)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1.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

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

“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

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明代以前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

2.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这表明当时()。

“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

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

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器

“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

3.胡适说:

“民间的小儿女,村夫农妇,痴男怨女……都是文学上的新形式与新风格的创造者,这是文学史的通例。

”下列作品最符合这一“通例”的是()。

《国风》B:

《离骚》C:

《红楼梦》D:

《狂人日记》

4.“现实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得多么可爱。

”与上述诗歌为相同流派的是()。

李白《将进酒》B:

杜甫《春望》

梵高《向日葵》D: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

5.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进,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

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

A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B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

C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D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

6.材料一:

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

材料二:

《后汉书·

蔡伦传》记载: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造纸术诞生于西汉B: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D:

两汉时期纸是唯一的书写材料

7.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这可以说明()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

8.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上的批语说:

“适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呈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

”这则材料()

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

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D.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

9.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

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10.下列古代中国艺术形式,能以“传神写照”“随类赋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理论指导的是()

A.国粹京剧B.李白诗篇C.绘画技艺D.书法艺术

11.明代袁宏道在《东西汉通俗演义序》中说到:

“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妇,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中兴等事,无不能悉数颠末,详其姓氏里居,自朝至暮,自昏彻旦,几忘食忘寝,讼言之不倦。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汉的政治制度对明代百姓有很强的吸引力

B.伴随商品经济发展,明代通俗文化进一步普及

C.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扩大了民众对政治的关注

D.通俗文化在政府的支持下得以普遍推广

12.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

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

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的境界,给人强烈的审美愉悦。

下列文学作品,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离骚》B:

《子虚赋》C:

《论语》D:

《诗经》

13.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成就是()

A文人画B元杂剧C京剧D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