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
口才好文笔好生:
难忘师恩
编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1、默写并指导写字
娓娓动听 歇脚 念叨
身临其境 教诲 炊烟
◆针对学生错的字帮其分析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这些词语。
2、文章有不少成语,你能想起来几个吗?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成语再加深感知课文。
二、总结全文,升华认识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作业超市
◆、迁移练习: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实践活动:
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课后练习4提示:
娓娓动听--每天中午一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说书人娓娓动听地讲着《水浒传》。
身临其境--在立体声电影院看电影,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在电影中一般。
2、陶校长的演讲
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
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
原名文睿,后改名陶行知。
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小先生制,育才学校,“公德”和“私德”。
2、听演讲(录音范读)
小结:
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
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
1、谈演讲的特点
(1)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
(2)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
(3)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
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
(1)通读正音
(2)划标题
三、检查初读理思路
1、出示生字词正音。
2、按四部分抽个别读,点评后四人小组分别读,并解疑。
3、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3)填充概括段意
一
(1)开门见山提出了()
二(2—5)分别要求学生从()、()、()、()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
三(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的好习惯,争取在()取得()。
4、引读全文
5、质疑留疑
四、学字词
1、讨论书写要点。
2、归类写字:
左右结构:
演、锻、稳
3、比较组词:
陶()炼()彼()
葡()练()履()
4、完成习字册。
5、抄写词语。
3、古诗两首
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
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 隐 者 遇
2.释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
寻找,寻访。
隐者:
独居大山林里的人。
遇:
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围绕"
寻"
思考。
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
有没有问问其他人?
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
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
松、采;
师、深。
"
只"
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
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
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
识字:
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
言 采 药 深
(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
(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
(无可奈何)
五、识字、写字指导
松:
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
公"
记字形。
组词:
松树、放松。
童:
上下结构。
上面是"
立"
,下面是"
里"
。
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
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
组词训练:
童话、儿童、童年。
言:
发言、说话的意思。
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
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
巾"
师父、老师。
采:
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
木"
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
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
左右结构。
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
组词巩固 :
深山、深海、深浅。
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卡片(包括认识的字并用要求会的字口头组词。
2.读拼音填空(先独立完成再当堂订正)略
二、朗读、背诵课文
1.个别、集体等多形式朗读。
2.练习背诵。
指导:
诗从问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诉他师父采药,接着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不过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处。
3.指名背诵。
集体背诵。
三、巩固练习
1.口头选词填空。
师父 童子 诗人
( )松下问童子,
( )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
( )云深不知处。
2.完成课后练习3。
3.填空,再读一读。
网易娱乐新闻
3古诗两首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学前,我使用多媒体制作出以前所学过的一些古诗的画面,让学生观图吟颂其诗句,谁背得多,谁最棒。
精美的图画一下子就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适时启发学生“你是怎样学会这些古诗的?
”让学生回忆,总结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进入下一阶段。
二、读写结合,扩展思维
读写结合是本课重点环节,我做了如下安排:
读:
范读、初读、细读、赏读、诵读。
写:
写字词意、画简笔画、默写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诵诗爱诗
1、挖掘积累:
小朋友,周老师每次走过你们的教室的时候,总发现你们的黑板上写着一首古诗,是不是一直在进行着古诗的背诵活动,那我们肯定会背许多适拢敢獍炎约鹤钕不兜囊皇资掣蠹姨浚ㄖ该乘校?
br>
评价:
背的不错,谁愿意比他的声音更响亮。
你背的是哪一首?
对,咱们背诗还要记住诗的名字。
瞧,摇头晃脑背得真投入。
2、对话导入:
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朗朗的背诗声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这座宝库,去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二、整体感受:
勾勒牧童轮廓。
1、老师板书课题:
所见。
谁愿意把诗的题目读给大家听听。
这个生字的音读得真准,是平舌音,请你带大家读读。
有谁能为所找个朋友?
释题:
“见”什么意思?
“所见”就是所看见的。
2、告诉学生:
这首诗是清代大诗人袁枚写的,诗里写的内容都是诗人袁枚亲眼所看见的。
(出示袁枚及诗)
3、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
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读)
谁会读?
(请两个)正音。
——请你读给同桌听一听,读错的字帮忙纠正一下,读的好的,请你送上你的掌声鼓励一下。
——都会读了,那我们一齐读。
(随机进行正音和生字的认读。
蝉、振、声、意、欲这几个字稍难读,注意这些字的发音。
蝉:
是什么?
什么季节会叫个不停?
闭:
谁能为他找个朋友?
立:
说反义词,做动作。
)
4、离开了古诗,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
(出示生字认读——做小老师读)
有谁愿意为其中的一个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呀?
(生字组词)
怎么样的孩子叫牧童?
(放牛的)
5、看生字宝宝又回到了古诗中,可是拼音娃娃不见了,谁还会读?
(指名读——齐读)
6、大家读的真好。
学习古诗呀,朗读是一个好办法,那我们就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好不好?
请四个小组每组推荐一个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好。
其他同学请竖起你的神耳朵,评评谁最棒!
(朗读评价)
7、现在我们再换一种方式,男女生比着读。
(老师来评价,竖大拇指)
8、看到你们读的这么好,我也加入好不好?
你们帮助我一起读。
(齐读)
三、情景悟意:
感受捕蝉意趣。
1、情景导入:
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演示:
牧童骑黄牛的情景。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具体说生动。
(评价:
你的话说的真完整。
你说的真美,也像一位小诗人。
你可真会观察。
2、是呀,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唱起歌来了。
(播放音乐,学生跟着做律动操)他的歌声怎么样?
(你的声音也很响亮)
3、袁枚看到这么活泼可爱的牧童,听到这么嘹亮动听的歌声,脱口就吟出两行诗。
出示: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谁来读读这两行诗?
(2个)
4、我们不仅要会读诗,还要知道他的意思。
,想想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呀?
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5、谁明白了,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补充)
6、谁能快乐地读读这两句诗?
(指名——齐读)
7、我们的小朋友真了不起,再读读,这两句中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看谁最能会问题。
提出来,请大家帮忙。
重点理解“振”、“林樾”。
林樾:
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周围的树怎么样?
(林樾就是茂密的树林)
振:
听,牧童的声音怎么样?
这么响亮的声音传遍了树林,林子里的鸟都听得到他的声音。
(回荡)
8、多么快乐、活泼的小牧童呀!
我们再来读一读。
9、他正唱得高兴呢,忽然听到了——(放蝉鸣声)于是,他就……(想象他会怎么想?
怎么做)
学生猜测牧童“下牛、闭口、捕蝉”的情景。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
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
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
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如果你是可爱的牧童你会怎么做呢?
请一个小朋友来表演(老师配音:
小牧童正唱着歌,忽然听到知了的叫声,他马上闭上嘴巴,跳下牛背,站在树下,屏住呼吸,踮起脚尖,轻一点,扑上去,抓住了吗?
10、袁枚看到这个情景,马上又吟出了后两行诗——出示: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指名读,正音,齐读。
11、同桌读读这两行诗,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呀?
12、汇报交流。
随机朗读指导
13、还有不懂的吗?
,大胆地问。
重点理解“意欲”。
“闭口立”用动作演示。
闭口立:
谁愿意帮助他?
能不能用动作来表演一下?
12、牧童很想捕到蝉,他的动作、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
该怎么读好这两句诗?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加动作读——齐读
13、袁枚看到此情此景,回到家里,马上拿出纸和笔,写下了这首所见。
——齐读。
四、表演朗读,探寻诵背乐趣。
1、小朋友,我的这首诗写得好不好?
喜欢这首诗吗?
你最喜欢什么?
(牧童、知了……是呀,袁枚真是个有心人,把自己看见的写下来就是一首好诗。
我们也日记也要像他一样,把自己看见的,听见的写下来就行了)
2、你们真能干,又会学习,又会提问。
想不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诗配音朗读)
3、听着我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4、那就请你也做一回大诗人,用你的方式,可以是读,也可以是背,也可以是表演读来把你的所见表达出来吧。
5、学生展示——齐背
6、是呀,诗人们之所以成为大诗人,就是因为他们很细心,把所见的及时写下来,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所见,看看这位大诗人写的内容是什么时候的所见?
在哪里写的?
齐读题目。
再读诗看见了什么?
(指名读——交流所见——齐读)
五、复习生字,写字指导。
1、你们学得真好,虽然只上了一节课,但老师已经喜欢上你们了。
我要把好吃、的水果送给你们,看谁能接住。
出示带苹果的生字,学生认读。
2、别着急,我这儿还有许多,只要你能把两个生字宝宝写漂亮,看他们停在田字格里,谁认识他们?
要想把这两个字写漂亮,要注意些什么?
仔细观察,谁愿意给大家提醒一下。
3、老师范写。
学生写字。
互评。
六、课后作业。
1、背诵《所见》
把《所见》编成一个故事演给家长看,争取得一个小演员的称号。
4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
”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
(1)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
“芬芳”什么意思?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③指导朗读。
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
(2-5)
谈话:
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
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细读第2节。
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
(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细读第3节。
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细读第4、5节。
①男生齐读第4、5节。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
(6)
①齐读第6节。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
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教学过程:
读生字词。
正音:
芬,览,馨。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
(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反复。
②押韵。
③拟人手法。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探索大自然。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
2、引导当堂背诵。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
馨、襟、瀚、耘
学生描红。
五、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
( )的空气( )的绿阴( )的眼睛
( )的翠竹( )的松柏( )的色彩
( )的果园( )的风光( )的大海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花说:
(提示:
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
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发现翠竹、松柏
描绘果园、沃野
与鸣禽野花联欢
与青山绿水相聚
启迪:
热爱、探索大自然
5、装满昆虫的衣袋
(一)导入。
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
他是哪儿人?
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
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小溪纺织娘厉声垃圾鸟栖虫居蠕虫嗬蜗牛
(2)释词。
小溪纵横鸟栖虫居甜滋滋厉声裤兜中毒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指导写字。
(一)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联系全文想一想:
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地哪句话来写的?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
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
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
(第一层:
2、3自然段,第二层:
4——10自然段。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
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
(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
“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
有没有具体写呢?
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
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
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
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
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
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讨论:
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
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板书设计
法布尔:
着迷——迷恋——浓厚兴趣
6、变色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
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
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
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
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
(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
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
5.出示:
“
(1)我们发现变色龙。
(2)我们端详变色龙。
(3)我们放回变色龙。
”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
“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
”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读。
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
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
什么叫“端详”?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板书:
外形特点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
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②出示11-12自然段,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③出示14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齐读14自然段。
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
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
“观察,观察,再观察。
——巴浦洛夫”
6.齐读课文第三部分:
放回变色龙,你想到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板书设计:
发现外形特点
端详变色龙捕捉食物
放回会变色
7、金蝉脱壳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
金蝉脱壳。
齐读课题。
2.设问:
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