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考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3823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考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考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考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考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考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考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考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考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考点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考点4、知道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A

1、理解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引起价格的波动。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者需求来实现的。

2、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考点5、6、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

B说明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C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

它的购买;

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一般来讲,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集中表现在①调节生产;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考点7、8、知道几种消费心理;

A比较不同消费行为的差异B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考点9、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C

1、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不同消费观念之间的激烈碰撞。

2、我们做理性的消费者,就要践行正确的原则: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新增)考点1、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B

1、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利润表现为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生产经营成本之间的差额。

只有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公司才能发展技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2、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1)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3、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1)企业破产,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清算的经济现象。

原因:

它们都是市场经济中价值观规律作用之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意义:

企业兼并 

①企业兼并能够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

②企业兼并能够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2)企业破产 

①企业破产有利于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②通过企业破产能够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3)归结:

企业兼并与破产其作用在于:

对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

对于社会,优化资源配置;

对于国家,减轻财政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实力;

对于劳动者,促使其提高素质,维护其长远利益。

(新增)考点2、阐述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B

(1)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

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的企业成败。

企业如果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不会真正取得成功,违法者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诚信缺失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建立诚信制度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此,要切实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大力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考点 

3、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C

1、权利:

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休息、休假的权利;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原因: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

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3、维权:

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前提的;

为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我国颁布和实施了

劳动法。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

定程序维护权益,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4、5、了解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

A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C

1、要树立自主择业观。

2、要树立竞争就业观。

3、树立职业平等观。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考点1、收入分配公平是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体现 

B

1、表现:

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在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3、举措:

(1)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重要举措: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根本措施:

生产决定分配,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因而从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增加人们的收入。

考点2.通过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项目,说明国家财政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作用C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国家财政还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考点3.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A

财政收入来源于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考点4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树立纳税人意识 

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第四单元 

面向市场经济

(修改)考点1、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利用价格、供求和竞争三种机制)

考点2、解释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B

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

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②必须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考点3、通过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的典型实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C

1、宏观调控的原因:

(1)市场调节局限性

(2)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2、观调控的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考点4、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B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要义: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核心立场:

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

考点5、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C

1、目前我国总体小康的表现:

微观表现: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宏观表现:

国家

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国家的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

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考点6、了解世界贸易组织规则A

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人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早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考点7、知道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形式A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考点8、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B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这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我

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

3、中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

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必修二《政治生活》部分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考点1、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A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政治自由(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

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2、公民的政治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考点2、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C

(1)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2)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4)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

(5)有力地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建设政治文明。

考点3、了解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 

A

(1)直接选举(县或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选举)——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己最信赖的当家人

(2)间接选举(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选举)——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3)等额选举(正式候选额=应选额)——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缺点:

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

(4)差额选举(正式候选额>应选额)——被选举人形成相应的竞争,提供选择的余地。

缺点:

容易产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

考点4、说明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C

1、行使选举权的重要性

(1)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

(2)公民是否积极参与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标志,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2、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

(1)要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提高选举能力,选出切实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

(2)要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3)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在理性判断基础上,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

考点5、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A

(1)信访举报制度;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3)舆论监督制度;

(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新方法。

考点6、理解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 

1、价值(意义):

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责任:

①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

②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考点7、知道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A

1、间接参与决策:

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

2、直接参与决策:

公民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对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

(2)专家咨询制度;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4)社会听证制度参;

考点8、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与管理权利的途径和方式B

(1)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

(2)农村:

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民主决策与管理;

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管理的办法来管理日常事务

(3)城市:

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决定;

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考点1:

理解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B

1、性质: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行政机关

2、政府的职能: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治职能);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职能);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文化职能);

提供社会的公共服务职能(公共服务职能)。

3、政府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

4、政府的工作原则:

对人民负责。

要求: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考点2:

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C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1、人民: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2、政府:

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权威;

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管水平;

3、社会:

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考点3:

选择政务公开、质询等措施,阐明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新增)

1、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意义:

(1)政府: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

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才能防止权力滥用,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建立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

(2)公民:

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2、政务公开:

措施:

信息公开制度、公开办事制度

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有利于更好的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工作,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考点4:

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能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C

1、权力是一把双刃剑。

政府权力运用得好,造福于民;

权力一旦被滥用,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两者缺一不可。

一是靠民主,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二靠法制,就是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3、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内部监督:

监察部门、法制部门、审计部门、上级政府

外部监督:

中国共产党、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人民政协、社会与公民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考点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A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地位:

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他负责、受它监督。

(4)常设机关: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2)地位:

在同级国家机关政权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3)职能:

本行政区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讨论决定本行政区的一切重大问题,并由它监督实施。

考点2、了解人大代表的产生、权利及职责A

1、产生:

各级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县及以下直接选举、县以上间接选举)。

2、权利:

①审议权(审议各项议案);

②表决权(表决各项决定);

③提案权(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④质询权(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3、职责:

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考点3、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理解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B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地位:

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执政理念: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考点4、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特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

2、人民政协性质:

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注意:

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说履行国家职能)。

职能:

(1)政治协商

(2)民主监督(3)参政议政

3、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考点5、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

1、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前途:

国家统一领导对象:

少数民族聚居区)

2、自治地方: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3、自治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

5、原因:

实行这一制度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考点6、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A

1、内容: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理解: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考点1、2、知道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

了解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A

1、国际社会的构成:

主权国家、国际组织。

(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主权国家的权利:

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3、主权国家的义务:

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义务。

考点3、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C

1、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军、保障人权、保护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发展对外关系。

我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考点4、理解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B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的根源。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考点5、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C

1、维护我国国家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依据。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正当的、正义的。

2、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包括:

安全利益,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