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闻传媒中心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368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新闻传媒中心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完整版新闻传媒中心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完整版新闻传媒中心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完整版新闻传媒中心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完整版新闻传媒中心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新闻传媒中心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完整版新闻传媒中心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新闻传媒中心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新闻传媒中心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完整版新闻传媒中心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新闻传媒中心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1.工程概况

1.1建筑地点

本工程位于**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同茂大道和秋城大道相交处西北侧,同时也位于轨道交通五、十号线交汇处的西北侧,即**空港新城两路组团F-132-1地块。

1.2建筑面积

建筑总面积:

约10万m2。

其中四层地下室约4万m2、五层裙楼约1.6万m2、1号主楼(6~34F、机房层、水箱层)约4.4万m2。

1.3建筑性质及主要结构体系

一类高层,最大建筑高度(地上/地下):

163.8m/-17.2m;最大建筑层数(地上/地下):

36F/-4F;层高分布为:

-2F至-4F层高为3.9m、-1F层高为5.5m、11F及22F层高为5.4m、其余层层高均为4.5m。

主要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1.4施工区段的划分

根据设计图纸地下车库后浇带设置在每层的15-16轴线中间位置,按照设计图纸,项目部再结合总体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决定把整个工程分为两个区段进行施工:

一区段为:

15~22轴线地下车库及塔楼部分

二区段位:

8~15轴线地下车库及裙楼部分。

其中在施工地下车库时,按照设计图纸每层楼在E-F轴线中间位置设置了后浇带,所以在地下车库施工过程中每个区段分两个阶段进行施工,首先施工A-E轴线,接着施工E-N轴线,这样施工的好处就是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并且在每个区段施工中形成了流水作业。

1.5施工进度计划

一区段:

开工时间为2012年10月1日至2012年12月15日

二区段:

开工时间为2013年1月22日至2013年4月8日

1.6主要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日报报业集团;

设计单位:

中国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

**市永安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地勘单位:

**市勘测院;

施工单位:

**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2.编制说明

2.1为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有效防治质量通病,确保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落到实处,按《**市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2009年版)》有关规定,编制此方案。

2.2编制依据

**新闻传媒中心一期工程设计图纸;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200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JGJ/T27-2001

3.质量通病情况分析及预防措施

3.1土方工程

3.1.1挖方工程

1.基坑超挖

(1)产生原因

①机械开挖没有预留人工清槽高度

②土方开挖时没有设专人跟踪

(2)预防措施

机械开挖基坑时,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上200mm,余土人工清除。

如个别地方超挖,处理措施需经设计单位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雨季施工时,预留100mm厚基土,在打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土方开挖时设专人跟踪,随时抄侧标高。

2.排水措施不到位

(1)产生原因

开挖时没有按照施工方案及技术及技术交底进行

(2)预防措施

开挖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经过审批的土方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进行施工。

排水沟、集水井、水泵等按要求布设。

3.1.2填方工程

填土下沉导致地面开裂

(1)产生原因

①回填土前杂物(水、冰)等未清理干净

②未分层夯实

(2)预防措施

①回填时清理干净坑内的杂物及积水

②分层夯填,使用蛙式打夯机每层虚铺厚度不超过300mm,每层夯实三遍,打夯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

每层回填后,按规范要求进行压实度试验。

3.2二次结构工程

3.2.1粘结不牢

(1)产生原因

①砌块砌筑前未浇水湿润

②基层未清理干净

③一次铺灰面积太大

(2)预防措施

①砌块提前2天浇水湿润

②将基层清理干净,砌筑前洒水湿润,

③注意一次铺灰面积不宜太大,砌块就位后及时校正,紧跟着用砂浆灌竖缝。

3.2.2灰缝不顺直、不均匀

(1)产生原因

砌筑时没有立皮数杆

(2)预防措施

采用立皮数杆,在墙体转交处及墙体每隔10米立一根皮数杆。

3.2.3构造柱施工混凝土跑浆、漏浆、蜂窝、麻面

(1)产生原因

模板加固不牢,模板拼缝不严、浇筑时骨料粒径太大、混凝土离析。

(2)预防措施

采用穿墙拉杆加固,并粘贴双面胶;如下图:

 

粘结双面胶采用穿墙丝杆加固

3.3钢筋混凝土工程

3.3.1麻面

砼表面局部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漏现象。

(1)产生原因

①模板表面粗糙,造成拆模时砼表面被粘坏

②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砼的水分被吸去,致使砼失水过多而出现麻面。

③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④砼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预防措施

①选用新的模板,二次以上周转模板使用时,清理干净模板表面,并涂刷脱模剂。

②浇筑混凝土前充分湿润模板

③模板拼缝粘贴双面胶,拼缝严密

④加强振捣,使混凝土密实的前提下将混凝土中的气泡排除。

3.3.2烂根

主要表现在框架柱根部混凝土漏浆,造成蜂窝麻面,甚至出现露筋、孔洞等。

 

 

(1)产生原因

①骨料的级配,砼配合比设计不佳

②浇筑离析

③侧模固定不牢、走形,就会振捣不密实

④模板内的木屑、木块、所料等杂物未清理干净

⑤模板拼缝不严,导致漏浆

(2)预防措施

①选用级配合理的混凝土

②支柱模时,预留清扫孔,将柱内杂物清理完毕后,封堵清扫口,并用砂浆将模板与楼层接触部位封堵严密,防止漏浆

③混凝土入模时,控制混凝土的入模高度,防止混凝土离析。

④加强混凝土振捣

3.3.3柱模截面尺寸不准、保护层过小、柱身扭曲

(1)产生原因

支模前没有校正轴线及钢筋定位

(2)预防措施

支模前按轴线校正钢筋位置,柱脚、柱顶各设一个定位箍,以保证截面尺寸及钢筋定位(见施工组织设计)。

按要求加设混凝土垫块并绑扎牢固。

支设完毕,每个大角两向测垂直度。

3.3.4梁身不平直、侧面鼓出、上口尺寸偏大

(1)产生原因

①支模时没有拉通线校正

②侧模加固不牢

③模板上口没有采取可靠保证截面尺寸措施

(2)预防措施

①支设过程中,同轴柱拉通线校正。

支撑系统严格按方案执行并按要求起拱

②侧帮加固采用架管支顶与拉杆结合的方式

③在板内加设钢筋短棍支顶,保证截面尺寸

3.3.5柱混凝土胀模

(1)产生原因

①未按方案及交底进行加固

②浇筑时未派专人看模

③一次浇筑混凝土高度过大

(2)预防措施

①严格按方案要求进行加固

②浇注过程中派专人看护,发现问题及时停止作业并采取措施防止涨模

③混凝土浇注高度每层不得大于500mm,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棒插入下层50mm,严禁一棒到底任砼自由灌入。

尽量避免振捣棒贴模振,给模板直接造成冲击

3.3.6楼板混凝土表面平整

(1)产生原因

未拉线找平

(2)预防措施

在柱筋上标明标高线,跨间拉线并以尺杆配合进行标高控制。

表面分三次压实找平,首先用木抹子粗平,再用铁抹子压实,最后再用木抹子搓平压实。

初凝后禁止无关人员踩踏

3.3.7梁、柱筋间距不匀

(1)产生原因

钢筋绑扎不到位,造成钢筋间距过大或过小,有的可能挨在一起

(2)预防措施

按方案要求在柱模上口加设定型箍,同时在柱筋上端加设2-3个定位箍筋。

3.3.8钢筋保护层不够

钢筋保护层过大或过小,甚至露筋

(1)产生原因

垫块大小不统一,施工时垫块分布不均匀

(2)预防措施

采用定型塑料垫块,使保护层大小均匀一至,并且分布均匀。

如下图:

 

 

3.3.9墙柱钢筋绑扎

(1)产生原因

①墙柱竖筋、水平筋、箍筋间距不均匀

②拉钩不按梅花形布设,拉钩弯钩在主筋交接点上,拉钩弯头未作135°弯折

③主筋未蹬箍筋、拉钩的角

④偏位钢筋处理不当

⑤预留洞口随意割断主筋,不设洞口加强筋

⑥箍筋与主筋不垂直,交点未绑牢

⑦钢筋搭接长度不够;搭设范围内未绑三道扎丝,只绑二道或一道

⑧保护层垫块布设不到位、数量不足

⑨剪力墙外水平筋在转角处搭接

⑩墙、柱钢筋定位不准确,固定不牢固

(2)预防措施

①加强技术交底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质量意识;督促管理人员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②指导和督促严格按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图集进行钢筋下料,确保钢筋质量从源头得以控制

③墙柱钢筋安装绑扎时,必须做到横平竖直、间距均匀,且应严格按图纸及规范要求设置洞口加强筋,均匀设置保护层垫块,绑扎搭接处钢筋应在搭接范围内绑扎三道扎丝

④混凝土浇筑前和浇筑过程中,做好墙柱钢筋的竖向定位工作,要求预留插筋至少需设置三道定位箍筋,且要在离板面标高5cm处设置一道

3.3.10梁板钢筋绑扎通病

(1)产生原因

①板筋绑扎不牢、间距不均匀、不顺直、较混乱

②梁板底保护层垫块设置不足,砼浇筑后露筋

③主筋保护层厚度不够

④梁箍筋与主筋不垂直,绑扎不牢

⑤箍筋倾斜、偏倒

⑥马凳支垫不牢,未使用通长马凳

⑦砼浇筑时不铺设通道垫板,随意踩踏钢筋

(2)预防措施

①加强技术交底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质量意识;督促管理人员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②指导和督促严格按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图集进行钢筋下料,确保钢筋质量从源头得以控制

③现浇板钢筋安装绑扎时,必须做到横平竖直、间距均匀,且应严格按图纸及规范要求设置洞口加强筋,均匀设置保护层垫块,绑扎搭接处钢筋应在搭接范围内绑扎三道扎丝,并应均匀设置通常板凳筋。

板筋绑扎好后应立即铺设垫板通道,避免钢筋踩踏移位

④梁筋安装绑扎时,要确保主筋锚固长度、搭接或连接位置及连接质量要满足规范要求,同时要确保箍筋的间距均匀、且不倾斜偏倒

3.3.11混凝土浇筑及养护通病

(1)产生原因

①砼出料口与浇筑面高度过高,造成砼离析

②砼振捣不到位,欠振、漏振或者过振

③浇筑砼时,下料不当或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砼浇筑以前,未认真清理模板内的垃圾杂物

④养护不及时,造成砼表面开裂

⑤拆模过早

⑥楼板面上人上料时间过早

(2)预防措施

①加强技术交底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质量意识;督促管理人员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②混凝土浇筑前将模内杂物清理干净,对模板进行洒水湿润;混凝土振捣要求密实。

梁板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采用草垫或塑料薄膜进行覆盖;混凝土终凝后要及时进行洒水养护,且要保证混凝土表面随时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时间要满足规范要求。

墙柱模板拆除后要及时在墙柱表面涂刷混凝土养护剂

③严格执行模板拆除申请制度。

拟进行梁板底模拆除前,必须以试验室对同条件试块进行试压后并达到规范要求的模板拆除强度要求时,方可按模板拆除申请程序申请梁板底模拆除

3.4屋面工程

3.4.1屋面找平层起砂

(1)产生原因

①配合比不合适,严格控制用水量

②控制收面时间

③加强成品及养护工作保护

(2)预防措施

①严格按施工配合比,严格控制加水量,加水过多会影响成品强度

②掌握抹压时间,以表面踩踏有轻微痕迹但不陷脚为宜

③加强找平层养护,表面不能过早上人

3.4.2找平层空鼓、开裂

(1)产生原因

①基层未清理干净并未洒水湿润

②使用的砂子过细或含土量太大

③养护不及时

(2)预防措施

①基层清理干净并适当撒水湿润

②使用的沙子不能过细、含泥量不能太大,保温层平整度要严格控制,保证找平层的厚度基本一致

③加强成品养护,防止表面开裂

3.4.3卷材防水层空鼓

(1)产生原因

基层不干燥,含水率过大,粘贴时气体没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