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综合检测试题卷附答案详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63613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综合检测试题卷附答案详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综合检测试题卷附答案详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综合检测试题卷附答案详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综合检测试题卷附答案详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综合检测试题卷附答案详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综合检测试题卷附答案详析文档格式.docx

《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综合检测试题卷附答案详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综合检测试题卷附答案详析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综合检测试题卷附答案详析文档格式.docx

④它连接起中华民族,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

⑤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

A.④③⑤②①B.③①⑤②④C.④⑤②①③D.③④①⑤②

6.(2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B.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往往在最后突然揭示故事的谜底,呈现出人意料的结局,被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

C.《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威尼斯商人》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德国的契诃夫、英国的莎士比亚。

D.《童年》是高尔基写的自传体小说,通过叙述“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7.(8分)根据提示填空。

(1)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十二章》)

(2)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甘愿牺性自己以换取百姓温暖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4)郦道元的《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衬托出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的句子是:

  。

(5)请你写出连续两句含有“风”字的古诗词名句: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8~11题,共10分)

8.(5分)综合性学习

请你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目前,中学生带手机的现象极为普遍。

有人曾对50个学生一天时间使用手机的情况做过抽样调查。

详情如下:

手机功能

上网聊天

玩游戏

听歌曲

打电话、发短信

人数

31

39

42

46

使用时间

2小时

2.5小时

20分钟

(1)请根据以上表格提供的数据,概括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特点。

(2)假如要你给学生家长发一条短信,劝说他们不要给孩子买手机,你打算怎么说?

9.(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

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

心里舒服,买卖也就更顺心。

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

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选文内容中的“他”是谁?

从选文中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10.(2分)汉字书写

请将下面词语用楷书正确、规范地抄写。

勇往直前不负韶华

三、古诗文阅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1、赏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2、词的末尾一句“可怜白发生!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弟归浮梁①【辛弃疾】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

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②得、离人肠断。

诗书事业,青毡③犹在,头上貂蝉④会见。

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注】①范先之,作者门人。

祐之,作者族弟。

②更管:

哪管。

③青毡:

指家传旧物,也喻指高贵世家。

④貂蝉:

即貂蝉冠,指高官。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啼鸦衰柳”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悲凉气氛,为下面写“离人肠断”作了铺垫。

B.作者怪罪鸦和柳不管离人之愁,这样的表达无理而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C.“头上貂蝉会见”既表达作者对族弟的希冀和信心,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

D.“莫贪”一句叮嘱族弟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文字里面满是兄长的殷切关爱。

E.下阕借典故表达劝勉之意,扭转了上阕的消沉忧伤,使全词呈现慷慨高昂的情调。

14、这首词上阕“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都写到了什么场景?

描写时各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同舍生皆被绮绣 ②右备容臭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17、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18、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出三点即可)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这曰: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

“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射曰: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

“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

”王生不高兴,说:

“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李生劝他说:

“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

“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

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

”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

“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

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19、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②李生说之曰

③不应而还④迨年事蹉跎

20、下列加点字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生不说B.盍改之乎C.吾悉能志之D.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1、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

22、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公问其故B.广故数言欲亡C.故为说D.桓侯故使人问之

23、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

(用原文回答)

面对李生的两次劝导,王生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

起先是“不应而还走”,而后是“

(1)”(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他明白了善学之道在于

(2)

四、现代文阅读

生气的成本 

①人人都知道生气不好,可事到临头每个人都会不加控制地大生其气。

原因何在?

还是对生气认识不到位。

事实是,你的每一次心理变化,都会在瞬间对你的身体产生巨大影响。

②神经为了应对产生的心理变化,会调动身体的全部资源,进入应激状态。

由于神经系统连接着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所以,一旦神经启动应激状态,就像一个国家启动战争程序一样,所有相关系统都会投入战斗,正常的生产将停止,所有资源都用来备战。

③于是,原来用于生长、修复的内分泌,被改变为用于应激状态的内分泌,其结果就是内分泌系统紊乱;

免疫会因为应激需要而受到抑制;

循环能力会因为应激而下降;

消化功能会因为应激而减弱。

机体为了应激,不得不强化心脏的跳动以支持“战争”所需的供养,这就为心脏病的发生累积了条件。

为了应激,机体不得不提高血压来保证循环需要,从而引发高血压, 血糖也不得不升高,机体还要将肝糖迅速转化为血糖,将组织中的蛋白质也转化为糖,以支持能量的应激供应,这就当然地引起糖屎病!

④可悲的是,这场战争是假想出来的,并不是像兔子遇到老虎、猴子遇到蟒蛇那样,必须应激以保护生命,而是由于你自己大脑的思维模式,引起的神经紧张,牵动了机体的系统变更。

⑤美国的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人健康的影响,做了一个实验,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

人生气10分钟,所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

⑥在导致疾病的五大因素中,营养失衡、毒素积累、损耗过度、自然衰老这四个因素加起来的损害,都没有不良情绪积累所带来的严重。

因为,不良情绪的产生,可以像导火索那样导致其他四个因素同时发生。

⑦人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坏心情,触动压力导火索的?

原来,仔细研究发现,能够触动神经紧张的因素,来自这样几个方面:

陷入了不愿意面对的境遇;

碰上了让人失望的事情;

预期的意愿没有实现。

⑧如何避免不良情绪,如何创造好心情,这是养生之道中最关键的部分。

道家为此选择闭关;

佛家进入深山老林,严格宣布“八戒”;

儒家设法约束举止;

武术家更是想尽办法让自己入静。

数千年来,人们为了摆脱人为的思想压力所引起的生理病变,费尽脑汁。

⑨淡定从容、泰然自若、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这些成语,道出了心智修养的核心,也道出了解决不良情绪伤害的途径。

 (原文有删改)

24、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生气影响人的身体的过程是:

生气产生心理变化→神经进入应激状态→正常的生产将停止→机体应激→诱发多种疾病。

B.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先引出说明的对象,说明生气对人体的影响及产生的危害,然后说明生气的引发因素及应对途径。

C.第⑤段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生气对人体造成的严重危害。

D.“道家闭关、佛家‘八戒’、儒家约束举止”这些避免不良情绪、创造好心情的方法,只适合他们各自独特的人群,对大众没有作用。

25、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相关”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26、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说你是如何排遣不良情绪的。

(3分)

27、细读第①一③段,分析生气影响人的身体的过程,在下列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4分)

生气产生心理变化→→(系统正常生产停止、、免疫受到抑制、循环能力下降、消化功能减退)→机体应激→诱发多种疾病

2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情绪紧张导致压力增加,机体不得不强化心脏的跳动来保证身体所需的供养,这就会立刻引发心脏病。

B.不良情绪积累对人造成的危害,远比营养失衡、毒素积累、损耗过度、自然衰老这四个因素加起来的损害严重得多。

c.陷入了不愿意面对的境遇、碰上了让人失望的事情、预期的意愿没有达到,是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因素。

D.道家闭关,佛家“八戒”,儒家约束举止,都是为了避免不良情绪,创造好心情。

29、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

(1)你的每一次心情变化,都会在瞬间对你的身体产生巨大影响。

答:

瞬间:

(2)为了应激,血糖也不得不升高,机体还要将肝糖迅速转化为血糖,将组织中的蛋白质也转化为糖,以支持能量的应激供应,这就当然地引起糖尿病!

当然:

30、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1)人生气10分钟,所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

(2)不良情绪的产生,可以像导火索那样导致其他四个因素同时发生。

31、你如果有了不良情绪,用什么方法排遣?

避免不良情绪伤害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心智修养,调整心态;

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有:

散步,唱歌,参加体育活动等。

(4分,答到心智修养2分,答到一种方法2分。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它不但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间。

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

比附人品之典范。

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

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

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

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

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

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

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

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

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更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

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

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有删改)

3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3、分析本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34、文中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5、结合本文,按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式,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最美的照片

①九岁那年,因为父母都在城里打工,不想让他一个人留守在家里,于是就让他跟着来到城里,父亲托了很多的人,说了很多好话,他才得以在一所城里的小学借读。

刚到学校的时候,他总觉得自己土里土气的,不大喜欢跟别人说话,一说话就脸红,一个多月过去了,他似乎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②有一次班里举行了一个活动:

评选最美的照片,班主任希望同学们将自己认为最美的照片带到学校来,张贴在班级的文化角进行展览,并最终投票选出最美的照片。

活动刚布置完不久,同学们便都纷纷议论起来,有的同学说:

“我去年和爸爸妈妈一块儿去欧洲旅游,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下我们照了一张照片,绝对是最美的照片!

”有的同学说:

“我今年去香港迪斯尼乐园,我的妈妈给我拍了很多张照片,我觉得其中有些照片绝对能获得‘最美的照片’!

”还有的同学说:

“我爷爷家里养了几株昙花,那次开花的时候我就在现场,还拍了好多照片呢,昙花一现的照片恐怕独一无二吧!

”……

③正当同学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自己的照片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默默不语,他把头埋在桌洞里。

在那时,他恨不得立刻离开教室,他不想听到同学说的那些话,因为从小到大他的照片也不过三四张。

家庭条件不好,他从小很少照相,仅有的那几张照片也是很小的时候照的,他觉得跟其他同学的照片相比,自己的照片简直就是相形见绌。

④到了第二天,同学们依次将自己的照片贴到了班级文化角里,可唯独就是没有他的照片。

班主任看了之后没有说什么,只是说本来今天要对所有的照片进行评比,但唯独缺少了一张照片,所以推迟一天进行评比。

他的心里一直惴惴不安,他不敢抬头正视大家,仿佛几十双眼睛像是刺刀一般扎进他的心里。

⑤又过了一天,当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缺少他的照片的位置贴上了一张图片,大家定睛一看,图片上一个学生在帮一位老人用力地推着三轮板车上斜坡,而这个学生恰恰就是他。

原来有人目睹了这一幕并拍摄了下来,被投到报社并刊发了出来。

看到这张图片的同学们都目瞪口呆,啧啧赞叹,这一张质朴得不能再质朴的图片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大家一致认为这张图片才是“最美的照片”,并且推举他为这学期班级的“最美少年”。

⑥就这样,原来默默无闻、不善言辞的他一下子被同学们包围了起来,一时间所有的同学都来主动找他做朋友,他也开始渐渐地与同学们打成一片。

但是有一个疑问却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那张照片的来历,是谁拍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他终于找到了刊发这张照片的那期报纸,照片下面赫然写着﹣﹣拍摄者:

胡中华,而胡中华正是他的班主任。

⑦他倏地明白了一切,但他不会想到的是,这次班里举行的“最美的照片”评比,是班主任提议,然后和其他所有同学一起策划的,他们想通过这次活动帮助他融入到这个班级里来,而班主任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源于他无意中拍摄到的那张照片。

36、请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他不敢抬头正视大家,仿佛几十双眼睛像是刺刀一般扎进他的心里。

②照片下面赫然写着﹣﹣拍摄者:

37、文章第②段写同学们热烈讨论自己“最美的照片”有什么作用?

38、文章结尾说“他倏地明白了一切,但他不会想到”,他明白了什么?

他不会想到什么?

39、文章中的胡中华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40、有读者认为,本文的题目“最美的照片”应该改为“最美的摄影师”。

你认为用哪个题目更好?

想起母亲就想哭(韩石山)

①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

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

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

只觉得她太糊涂,甚至可以说是愚蠢。

再就是,嘴太笨。

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

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也不会得这么个病。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

母亲15岁嫁到我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

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是祖母。

祖母是继室,只比她大10岁,很严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

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

这也是让我看不起的一个原因。

③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要。

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

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

够吗?

那一刻,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

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

④大学毕业,迷上写作,有次在老家,要写篇散文,想写些小时候的事。

便问母亲,当年我那样骗她,她就没一点感觉吗?

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

不料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显痴愣的大眼,反问我:

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

弄得我一点情绪也没有,文章,只好不写了。

⑤上了中学离开家,每年只有假期才会回去。

假期满了,临走的时候,不管给带什么好吃食,叮嘱的话只有一句:

学好,甭惹事!

晋南话,“甭惹事”读音如“baorasi”,听起来要多土有多土。

这个时候,我常是脖子一拧,一脸地不屑。

心想,“听党的话,报效祖国”,这样的话你不会说,“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这样的话也不会说吗?

⑥直到我经历种种磨难,一事无成而身心疲惫,有时间回味自己大半生得失的时候,才悟出母亲那“学好,甭惹事”的教诲,是多么的简要,多么的贤明。

“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

前有引导,后有护佑,怎么能成不了一个好人,成就一番事业呢?

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是与神明相通的。

可惜我只记住了前面两个字,而忽略了后面三个字,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

⑦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

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

一见面,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

这个时候,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

撞上几下,抬起头,仰起脸,瞪着那双依然美丽却更显痴愣的大眼,撇撇嘴角,突兀地就是一句:

好!

明明该是一句问话,说出来却是感叹,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

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

这时我只有重重地说:

妈,好着哩!

她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

扶她在沙发上坐下,此后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听我和父亲谈话。

隔上一会儿,她指指厨房,示意父亲,该给我做饭了。

⑧想想自己这一生,妻子儿女都没什么对不起的地方,最最对不起的,该是我那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

⑨如今我也老了,一想起母亲就想哭。

(选自《文艺报》2018年9月10日,有删改)

4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中的情节或“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