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扶贫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3556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村扶贫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xx村扶贫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xx村扶贫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xx村扶贫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xx村扶贫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村扶贫规划Word格式.docx

《xx村扶贫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村扶贫规划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村扶贫规划Word格式.docx

3.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村社发展后劲不足

目前**村70%的农田灌溉渠道陈旧破烂,65%的农田灌溉渠道为土渠,40%的通村主干道未硬化,60%村社道路为泥土或砂砾路面。

尤其是贫困户的通路、通电话拥有率分别落后于非贫困农户15—20个百分点,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4.农业基础条件较差,产出效益普遍较低

**村耕地以半坡地为主,大多数耕地单位面积小,土层薄,墒情差,机械化程度低,农业产出效益差。

人均耕地有限,而且水浇地面积更是不足人均1.4亩,农业生产基础十分薄弱。

5.三大产业结构单一,非农产业发展不足

**村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高达86.4%,其中,有90.32%从事种植业;

从事第二产的劳动力比重为11.7%;

从事第三产的劳动力比重为1.9%。

贫困户从事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96.8%、1%、2.3%,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以效益低下的小麦、大麦为主,非农产出比重较低,经济发展实力较弱

二、思路目标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正视现实、挖掘潜力、扬长避短、奋力追赶、转型跨越”的总要求,以29户贫困户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加强贫困户所在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坚持一手抓贫困户贫困村整体脱贫,一手抓脱贫后的巩固提高,全面促进贫困乡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二)规划原则

坚持精准扶贫与普遍受益相结合,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三)规划目标 

1.紧扣持续增加收入这一核心。

确保29户扶贫对象年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到2016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其中,非农收入比重为35%。

到2020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950元以上,非农收入比重达到46%,贫困面低于5%。

2.做到不愁吃、不愁穿。

无论丰年灾年,100个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都有可靠保障,吃穿条件有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家里有余粮,手头有余钱。

3.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

到2016年,**村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9%以上;

完成户贫困户危房改造,80%以上贫困户危房得到改造。

到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9.5%以上,所有农户住无危房。

4.实现四大突破

(1)基础设施建设。

到2016年,**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7%以上,实现动力电到所有贫困户。

到2018年所有贫困村通沥青(水泥)路、通班车。

到2020年,**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以上,普及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2)富民产业培育。

到2016年,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劳动者有增收技能,农民从非农产业中获取的收入超过40%,贫困户从非农产业中获取的收入超过50%,到2020年,初步建成种养加、产供销协调推进的多元富民产业体系。

(3)公共服务保障。

到2016年,**村有标准文化活动室,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新农保和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确保所有平困人口生活标准高于国家扶贫标准,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100%。

(4)能力素质提升。

到2016年,贫困户实用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新增两后生培训实现全覆盖。

到2020年,实现所有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1—2项实用技术,拿到技能资质证书。

三、主要任务

本规划拟利用六年的时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种养殖基地,壮大集体经济,配套水利基础设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整治村容村貌,完善社会公益事业,改善村民居住生活条件,力争全村到2019年前提前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目标。

(一)围绕生产专业化,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村

1.优化提升种植业。

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产业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玉米制种健康、稳定发展;

发展订单农业,稳步提高蔬菜、蔬菜制种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有计划流转耕地,形成集约化经营管理新模式(表3-1-1)。

到2019年农民来自种植业的收入达到381.3万元,人均4707元。

(1)玉米制种压缩稳定在500亩左右,按亩均1500元计算,实现纯收入76万元;

(2)扩大杂交蔬菜制种面积,到2019年达到100亩,按亩均1万元计算,实现纯收入95万元;

(3)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到2019年设施农业面积达到420亩,按亩均5000元计算,实现纯收入210万元。

2.大力发展养殖业。

充分利用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全面推广青贮氨化技术,大力发展以肉牛为主的特色养殖业,积极鼓励扶持养殖大户,计划到2019年农民来自畜牧业的纯收入达到136.19万元,人均1681.3元,畜牧业收入比重大幅提升。

(1)在现有1家百只养羊大户的基础上,计划到2019年达到20户,年纯收入达到113.95万元(表5)。

表:

3-1-2-1单位:

头、万元

年份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规模户

7

9

11

13

16

20

栏量

550

700

1100

1500

1750

1900

收入

30

40

60

70

90

114

(2)在现有养猪农户场的基础上,再计划扶持4家养殖专业户,到2019年养猪专业户达到5家,年出栏达到600头,年纯收入达22.24万元(表6)。

3-1-2-2单位:

户、只、万元

2

3

4

5

200

250

400

450

500

600

10

25

3.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提高劳务收入水平。

鼓励支持农民依法流转土地经营权自主创业或从事二三产业,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逐步拓展技能性劳务输出渠道,提高劳务输转质量,到2019年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的收入达到476.65万元,人均5885元。

在现有7户外地经商户的基础上,通过联、帮、带,力争到2019年全村从事二三产业的外地经商户达到25户以上,户均纯收入15万元,总纯收入达到367.7万元(表7)。

3-1-3单位:

户、万元

户数

18

21

23

纯收入

195

240

270

315

345

368

较上年增加

45

4.政策性惠农收入。

政策性惠农收入按原报1870亩计税面积亩均120元计算,纯收入达到22.44万元。

(二)围绕环境田园化,努力打造生态环境样板村

以经济发展、村庄优美、自然生态和特色文化为目标,着力改善村居环境,创建生态农村,实现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

1.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抢抓新农村建设机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危房改造工程,在现在新房65户的基础上,计划到2019年危房改造全面完成,使全村100%的农户住上宽敞舒适的新房。

(表3-2-1)。

3-2-1单位:

栋、户

改造数

105

120

135

150

170

2.彻底改变村容村貌。

以基本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按照“路畅、水通、污治、安居”的总体要求,重点开展垃圾、污水治理工作,建立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系统,继续开展清理路障、疏通乡村道路、实施绿化美化、整治村容村貌等各项工作,健全环境卫生工作长效机制,彻底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农村落后的面貌得到显著的改善。

(三)围绕生活社区化,努力打造小康建设精品村

坚持以村庄规划、社区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五个一体化”为抓手,着力在“完善功能、丰富内涵、提升品位”上下功夫,全面打造“乡村社区化、生活都市化、产业多样化”的新型农村。

1.全面加快社区建设。

严格按照“科学规划、梯次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以“路、水、电、气、医、学”为重点,努力提升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水平。

全面推进小康住宅区建设工程,集中建成集办公、服务、休闲、培训为一体的村级活动场所,设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借鉴城市社区服务方式,探索建设农村社区管理服务新模式,不断强化社区化管理服务功能,拓宽为民服务渠道,努力为村民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服务。

2.配套完善基础设施。

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配套建设农村社区道路、排水、路灯、沼气、污水和垃圾处理以及科教文卫等设施。

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认真做好全村路网建设规划,加快村主干道路建设步伐。

坚持水污染治理与水源建设相兼顾,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

加快农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和广播电视数字改造进程,扩大电讯和互联网在农村的覆盖面,加速农村信息化进程。

3.夯实农田水利建设。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用水、节水新思路,始终把农村水利建设放在壮大主导产业的突出位置,加快现有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努力把全村耕地建成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到2019年完成节水灌溉面积90%以上。

(四)围绕农民知识化,努力打造实用人才先进村

1.全面提升村干部素质。

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通过组织外出考察、流动现场会、项目观摩、上级培训、在职学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创业指导和学员现身说法、制度约束等形式,营造村干部乐学、好学、广学、善学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村干部管理村级事务的能力和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能力,全村管理型、技能型村干部达到90%。

2.继续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以打造新型农民为目标,深入实施“30万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区、乡各类培训,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等各类培训。

依托现有培训基地和专业技术人才,开拓种植、养殖实训基地,注重以干代训,在做大优势特色产业的同时,“复制”一批又一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争取全村90%的劳动力吃上“技能饭”,培育农民技术员150名以上。

3.不断优化引人用人环境。

实施“人才强村”战略,围绕农村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优化引人用人环境,有计划引进专业型技术人才,提高人才投资效益,努力营造重才、育才、聚才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五)围绕发展公共事业,努力打造精神文明和谐村

 坚持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发展与素质发展相结合,围绕农村教育事业、医疗卫生、文化发展、社保体系、基础建设等五个方面,把发展公共事业作为关注民生的重要抓手,确保实现农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目标。

1.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支持办好村级教育,坚持集体和民办相结合,改善办学条件,巩固“两基”成果,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加快建设村文化室、健身广场、文化戏台、有线电视为重点的群众文化服务设施,大力培育文化大院、农民书屋、文化中心户、民间艺术团体等活动载体,每年开展2-5次情趣健康、小型多样、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扩大合作医疗成果。

加强村卫生室建设,以**医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创优医疗环境,方便群众就医。

强化卫生健康意识,普及卫生防疫知识,提高农民自我保健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合作医疗宣传,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确保参合率巩固在100%,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落实计生优待政策。

围绕优生优育、家庭幸福为目标,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努力营造低生育、快致富的社会氛围。

健全村级计划生育服务网络,深入开展生殖健康服务、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巩固农村计划生育成果,

4.完善扶贫保障机制。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

认真落实农村优抚保障政策,积极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完善村社干部结对帮困制度,为贫困群众送信息、帮物资、解难题、搞服务,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

5.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深入开展道德、科技、文化、卫生、法律、诚信“六进家庭”和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为内容的“四在农家”活动,努力培育“诚信家庭”、“和谐家庭”、“文明信用户”、“致富能手”、“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文明群体,让农民在评星创星中强素质、树新风,营造崇尚美德、追求文明的良好村风民风。

(六)围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努力打造基层组织典型村

坚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加强基层党建“五项基本建设”,创新载体,强化功能,充分发挥好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建立以集中核查、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为重点的长效机制,加大典型培树力度,完善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机制,努力形成全村上下共创先进、同争优秀的良好氛围。

实施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从思想上引导,经济上帮助,能力上培养,技术上带动,做到先富带后富,树立新典型,使群众干有示范,学有榜样。

健全完善以“党心连民心”主题活动为主线的服务群众机制、“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核心的民主决策机制、“双述双评”活动为关键的考核评价机制、“党员积分制”管理为平台的激励引导机制,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打造素质过硬队伍,筑强基层战斗堡垒。

2.抓好基层民主管理。

强化抓规范、重管理、促民主的意识,抓住关键环节,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民主管理,努力提高村级工作的群众满意率。

围绕“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要求,不断完善两委班子领导、党员群众参与、民主协商决定、社会各界监督的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机制,建立和落实党员议事会、村民议事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制度,保证事事按工作规则干,件件按议事程序办,促进村级工作民主化、规范化。

切实加强村级财务审计工作,落实重大建设费用及时审、年度经济收支当年审、干部任期届满全面审的要求,保证村级财务使用让群众满意。

认真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四个一”要求,即村有一个公开栏、事事一笔明白账、月月一次议事会、季度一个公开日,在每一季度第一个月的15日前,对上一季度的党务、村务、财务定期公开,保证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评判权。

(七)围绕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切实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创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生态环保型的新型农村社区。

以主干路为发展轴线,沿线布置工业、商贸服务、休闲娱乐等用地,其余居住用地呈组团式布置,总体形成“一轴、两组团、三片区”的结构模式。

(一轴:

即沿**乡主干路的村委会、集体的商贸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

两组团:

即中心区居住组团A区和居住组团B区;

三片区:

即新规划的集中养殖区、蔬菜种植区以及玉米制种区)

1.住宅用地规划布局。

居住建筑用地是村庄建设用地主要组成部分,规划中充分利用了现状建设用地,尽量不占用村庄周围的耕地,沿**乡主干道合理布置。

2.公共建筑规划布局。

村委会、商业门店及综合服务场所规划布置在位于村主干道沿街位置,规划配建餐饮、购物中心、村级邮政所、卫生所、人防工程和停车场等设施,既服务于村民又能充分满足村民医疗卫生,文化生活、科技信息等方面的需要。

3.农业生产设施布局。

在住宅区以西、以南及七社原址三个地域设置养殖区,并设防护绿带,将养殖小区与人居住区隔离,降低或减少空气污染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4.专项规划

(1)村镇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整村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小康住宅建设,在**村原村址地段进行村集镇建设规划,新增个体工商户14户,引导村民按照规划修建新农村村庄。

下大力气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环境污染、垃圾处理、公共事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抓好“四化”示范村建设,鼓励全体村民向高标准文明新村方向发展。

3-7-4-1单位:

个体户数量

12

14

(2)道路建设。

a、项目内容:

建成村通社道路4公里。

b、项目投资概算:

村社道路每公里概算42万元,总投资168万元。

c、项目资金筹措计划:

项目资金筹措坚持国家投资与信贷、自筹相结合。

d、效益分析:

道路修建后,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搞活市场流通,改变村容村貌。

3-7-4-2单位:

公里

公里数

1

(3)水利建设

项目内容:

修建“U”型渠道12公里,修建建筑物170座,有效缓解季节性缺水问题。

加强渠系配套建设,扶持修建一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农村生产用电保障。

铺设自来水管道7公里,安装观察井34个。

Ⅰ、渠道建设

修建“U”型渠道12公里,修建建筑物30座。

每公里19.16万元,总投资229.9万元。

渠道建设完成后,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可适度增加有效灌溉面积,节约部分水资源进行生态建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3-7-4-3-1单位:

水渠

1.8

1.5

1.6

2.4

Ⅱ、渠系配套

建成渠系配套8公里。

每公里32万元,总投资256万元。

Ⅳ、人饮工程项目

安装观察井34个,铺设自来水管道7公里。

每公里8.52万元,总投资59.64万元。

人畜饮水管道铺设工程完成后,有效地改善了人畜饮水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水平。

3-7-4-3-4单位:

5、能源建设

(1)项目内容:

建成大型沼气池1座,提高沼气普及率,加强沼气技术服务。

全村普及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及太阳灶。

(2017年前完成)

(2)项目投资概算:

总投资30万元。

(3)项目资金筹措计划:

(4)效益分析: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工程完成后,年节约燃煤120吨,减少碳排放10吨,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6、土地整理

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500亩。

总投资150万元。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完成后,可以有效改变群众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3-7-4-3-5单位:

整理地亩数

300

800

1000

1300

7、文化广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项目

建成村文化广场、基层组织阵地、科教文化宣传中心。

总投资175万元。

文化广场56万元、基层组织阵地54万元、科教文化宣传中心65万元。

文化广场的建设积极的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改善办公条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5)抗震减灾规划

所有新建工程均按国家颁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和施工。

新建工程从选址开始就必须符合总体规划,必须严格按照7度设防标准进行设计。

建筑区周围建设紧急避险场所,学校操场、居住区公共小游园、中心广场等空旷地均作为疏散场地。

项目类别

建设内容

设计规模

总投资

投资来源

完成时限

抗震建设

两个居住小区,养殖小区各自建设紧急避险场地

从所有建筑中2分钟内就可到各自达避险地点

15

自筹、向上争取项目

2016年之前

(6)绿地系统规划

结合田园耕地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体系。

点为分散布置在办公区、居住组团的庭院绿化,线为道路两边的带状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