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教程》全套教学课件.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6316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PPTX 页数:557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教程》全套教学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57页
《区域经济学教程》全套教学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57页
《区域经济学教程》全套教学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57页
《区域经济学教程》全套教学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57页
《区域经济学教程》全套教学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教程》全套教学课件.pptx

《《区域经济学教程》全套教学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教程》全套教学课件.pptx(5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经济学教程》全套教学课件.pptx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区域经济学教程TextbookofRegionalEconomics,第一章导论,重点问题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第三节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第四节现代区域经济学及其主要流派第五节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提要关键词思考题,重点问题,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过程现代区域经济学的流派,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区域区域:

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可以泛指大到整个地球,小到县、乡、村或者一个工厂、一个学校,甚至一个车间、一个办公室,区域无处不在。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

作为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区域,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这样的区域小至县、乡、村,大到省和国家,以及由若干国家共同开发的某些跨国界的区域,比如亚太地区、东北亚、南极、太平洋等等。

主要包括三大类:

全国国土,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以及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二、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

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什么样的技术经济联系,如何建立这样的联系。

5,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二、区域经济学广义:

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区域经济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研究它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

同时,区域经济学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实际上,它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6,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三、区域开发区域开发:

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

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的主观行为。

该主观行为如果是科学合理的,就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果是伪科学的、不合理的,就会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

7,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区域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之不同:

第一,区域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区域经济发展则是一个有很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持续不断的客观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主体都难以完全主宰发展的过程,单一主体消亡了,发展的过程仍然在继续。

第二,区域开发是对未被利用的、或未被充分有效利用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或者进行更为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而发展可以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

第三,区域开发具有时效性,任何区域经济开发活动都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进行,各个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区域开发共同组成区域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区域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8,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区域开发与区域规划之不同:

第一,区域规划是人类对特定区域未来时期发展的预测和设想,规划可能最终得到实现,也可能半途而废;区域开发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经济行为,它起步于规划,但不限于规划,它是由规划到实施(哪怕是扭曲的实施)的全过程。

第二,主体不同,区域规划的主体只能是政府,而区域开发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

综上所述,区域开发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诈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9,第二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力量来自于经济学和地理学,他们以各自的学科基础和研究方法来研究区域经济学,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罗对象和研究内容有着自己的理解。

广义的对象: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而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容无所不包,各种经济社会现象及其影响因素都有其各自的运行规律。

当前的区域经济学著作正是学者们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出发,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中某一个或几个特定领域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律,来构建各自富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科体系,区域经济学著作也因此显,得丰富多彩。

10,11,第二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狭义对象:

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学界一般主张将区域经济学划分为三大部分,即区域经济发展、区际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要突出其应用性,要做到两点:

第一,要对在现实的区域经济运行中可能产生的重大问题给予理论上的解释,而这些问题不仅仅限于狭义区域经济学的内容。

第二,要为现实区域经济运行中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和方法,需要了解、总结国内外的发展经验,特别是揭示中国半个世纪以来区域经济的运行轨迹,也即需要对中国区域经济运行作实证分析。

突出这两点,正是本书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二: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六个部分)第一部分:

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包括第一章,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状况。

第二部分: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包括第二章至第五章。

主要研究介绍区域经济发展所依托的资源环境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路径和方法,介绍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实现路径。

第三部分:

区际关系,包括第六章和第七章。

主要研究区域贸易利益的形成及实现路径,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

12,第二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第四部分:

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包括第八章至第十一章,主要研究城乡结构和区域城市体系的建设问题;研究宏观空间结构,包括区域重心的推移、区域核心一外围关系的变化以及经济区划问题。

第五部分:

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包括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

其中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主要从宏观政策与管理的角度介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以及如何规范地方政府职能,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来指导、监督区域经济战略目标的实现;第十四章则研究一个地区如何改善投资环境,塑造地区形象,并以此提升所在地区的区域竞争力。

第六部分:

区域经济学的展望,包括第十五章,主要内容是展望21世纪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态势。

13,14,第二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三、区域经济学的特殊历史使命最近20年来,国家经济发展从宏观、中观及微观的角度都提出了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其次,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暴露出一系列的区域问题,所以中国区域经济学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第一,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

第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与环境千差万别。

第三,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各级政府将在很长时期内承担区域经济发展第一主体的重任,它们将负责制定各自区域的开发与发展规划,并采取各项政策措施,参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经济地理学对区域的认识

(一)自然地理学对区域的认识:

地理学家从一开始就认为区域之间的过渡不是跳跃的,而是渐进的、互相衔接的。

我们今天看到的所谓的区域实际都是人为划分的。

(二)经济地理学对区域的认识整体的分解,可以有不同的分解办法,分解成不同的系统。

1、类型区:

依据区域的相同性或相异性的关系,即区内的相同性和区际的相异性来划分的,显然,这是一种静态的排列。

2、系统区:

区域之间位置关系和相互作用关系的表现形式。

(三)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的关系区域经济学是借助了经济地理学的许多概念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但两者日益靠拢,日趋融合,无论从方法还是从研究本身,都很难分清楚。

15,第三节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二、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学的形成

(一)古典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学的第二个来源,或者说这门学科的母体是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微观经济理论,它要解决的主要是厂商如何进行布局才能成本最低或利润最大的问题。

1、农业区位论为解决两个问题:

(1)德国农业最好应采用什么样的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达到什么水平最好?

(2)在由自给性农业转向专业农业的过程中,农业应怎样布局才能获取最大利润?

杜能于l826年撰写了名著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在该书中,杜能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农业圈层理论,即农业区位论。

16,第三节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7,杜能农业区位论是在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孤立化方法研究而形成的。

其理论的假设为:

假定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孤立于世界之外,四周为荒地的孤立国,其中心有一个大城市,这个城市是惟一的,必须供应全境一切工业产品,而城市的食品供应则完全依赖四周的土地;假设孤立国内各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完全相同;假设孤立国内各地交通条件完全一致,惟一的交通工具是马车,运费同运输距离成正比;(4)农业生产以取得最大现金收益为目的,农产品价格、劳动者工资和利息固定不变。

从这些假定出发,杜能认为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P),而利润是由农业生产成本(E)、农产品的市场价格(V)与运费(T)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其数学表达式为:

P=V(E+T),2工业区位论19世纪末,德国工业的大发展,要求人们将工厂布局在生产成本最低点。

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工业布局问题。

韦伯在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业区位论,韦伯理论的基本框架是:

研究运费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再研究劳动费与聚集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首先,韦伯阐述了区位三角形,然后将区位三角形一般化为区位多边形。

其次,韦伯对区位多边形作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概念。

韦伯认为,劳动费和运费一样也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外部经济利益亦称聚集经济效益,它是由那些在生产或分配上有着密切联系或在布局上指向性相同的产业按一定比例与规模集中布局在拥有特定优势的区位所产生的增加效益。

聚集经济效益,一方面取决于聚集的产业或企业的种类与结构;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聚集的规模。

18,第三节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第三节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9,3运输区位论区位论的研究十分重视运输因素,但运输因素本身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

美国学者胡佛于l931年与l948年分别写了区位理论与皮革制鞋工业和经济活动的区位两本书,考察了运输成本问题。

他提出运输成本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线路运营费用;二是站场费用。

前者是距离的函数,后者在大多数时间是常数。

此项研究奠定了运输区位论的理论基础。

胡佛根据运输本身的经济特点,指出:

若企业用一种原料生产一种产品,在一个市场出售,且在原料与市场之间有直达运输线,则企业布局在交通线的起点或终点最佳,因为在中间设厂将增加站场费用。

这就是胡佛的“终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理论”。

他认为这是大城市工业集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原料地和市场之间无直达运输线,原料又是地方失重原料,则港口或其他转运点是最小运输成本区位。

第三节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20,

(二)现代区位论1市场区位论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转化。

市场区位论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这一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位。

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商品销售问题日益突出,这时在考虑生产成本与运费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划分与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

围绕这两个问题,产生了许多市场区位论。

研究市场划分的主要理论有谢费尔(Shaffle)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费特(FAFetter)的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帕兰德(TPalander)的市场竞争区位理论,罗斯特(EMRawstron)的盈利边界理论,吉(JGee)的自由进入理论等。

第三节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