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农学一级.docx
《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农学一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农学一级.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农学一级
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
农学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水产)
(二级学科代码:
二级学科名称:
水产养殖)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科研、水产养殖生产和技术推广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风正派,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应具有水产养殖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对于本领域的经典著作有比较系统的阅读和掌握;熟悉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及方法论基础,并能够合理运用;思维严谨,逻辑严密,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中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中英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健康。
二、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年。
第一学年主要进行课程学习,后两个学年主要进行学位课题研究、实践和学位论文撰写。
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专业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学分,总学分要求不低于学分。
具体实施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办法》执行。
三、研究方向
水产养殖是以数学、化学、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基础,研究水产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存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内在联系等的水产养殖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学科。
本专业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
.水产动物育种与增养殖
本方向主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在群体、个体、细胞及分子水平上,研究我国重要水产动物资源种质特性,建立种质鉴定标准和资源保护技术方法。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鱼类遗传性状改良、种质创新,为渔业生产提供优良养殖新品种;探讨不同养殖模式对各类水域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构建科学的养殖容量及生物学能量的可持续模型。
通过对水产动物生长发育规律、水环境要求、营养需求、苗种工程以及病害发生特点的研究,创建集约化健康养殖模式。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本方向研究如何降低水产养殖成本、提高水产养殖效益、保障水产品安全,是促进水产动物健康养殖的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水产动物消化生理和营养生理、抗逆的生理机制、生物饵料的开发利用、营养素的最适需要量;研究重要经济水产动物苗种和成鱼阶段的人工全价配合饲料的配方和加工工艺。
.水产动物医学
本方向以淡水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发生及其控制的理论与实践为核心,开展水产动物重要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原生物学、组织病理学、病原检测技术研究,以及水产动物疾病检疫防疫、水产药物、微生态制剂等的开发研制;开展水产动物基础免疫学研究,通过对鱼类免疫和抗病功能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其表达调控解析,探讨环境因子对鱼类免疫的影响,基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有效控制鱼病发生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渔业资源与环境
本方向利用传统的渔业资源调查方法,环境监测方法,结合现代渔业资源定位技术(如:
技术)和渔业监测评价方法,对我国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并在渔业资源和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
主要研究内容有渔业资源生物学、渔业资源保护和利用,渔业资源评价、渔业水域环境评价与修复。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天然渔业资源、为制定渔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健全渔业管理制度及法律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为渔业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最终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生态功能的可持续发挥。
.水产品安全与加工
本方向主要开发水产品中渔药、农药、重金属、外源性毒物等危害因子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危害因子在生物体内及其生存环境中的变化规律、转归途径与危害机理,评估危害因子在水产品养殖及加工过程中的风险效应,制定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安全生产监控体系,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研究水产品保鲜技术和保鲜机理,水产品功能性成分的分离、结构分析及其功能特性,研制、开发功能性水产制品等。
四、课程设置与考试要求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方式
考试
方式
备注
公共基础课程
英语
、
面授讲课
笔试
修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面授讲课
考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面授讲课
笔试
专业基础课程
高级水生生物学
面授讲课
笔试
至少修学分
鱼类增养殖学
面授讲课
笔试
现代水产学概论
面授讲课
笔试
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
面授讲课
笔试操作
鱼类学
面授讲课
笔试
专业必修课程
鱼类遗传育种学
面授讲课
笔试
至少修学分
鱼类营养学
面授讲课
笔试
鱼病学概论
面授讲课
笔试
渔业资源与水环境保护
面授讲课
笔试
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面授讲课
笔试
专业选修课程
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面授讲课
考查
至少修学分
水产动物饲料学
面授讲课
考查
水产养殖生产技能课
实践与操作
考查
鱼类实验动物
面授讲课
考查
分子生态学
面授讲课
考查
分子育种
面授讲课
考查
设施渔业
面授讲课
考查
水产动物免疫学
面授讲课
考查
水产药物与药理学
面授讲课
考查
水生动物病原学
面授讲课
考查
高级生物化学
面授讲课
考查
面授讲课
考查
生物信息学
面授讲课
考查
水产微生物生物技术
面授讲课
考查
英语科技论文写作
面授讲课
考查
教学实践
实践与操作
考查
备注: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五、培养方式
.指导方式:
入学第一年内成立导师组,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和研究生个人的特长与才能,注重研究生自己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同时,也可加强与相关科研单位联合培养以及国际间的合作培养,利用和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促进研究生拓宽知识面,突破学科的局限性。
.培养计划的制定:
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研究方向的需要,与导师组的教师共同研究制定硕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
.课程学习:
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
必修课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国语、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研究生必修课都属于学位课程。
根据研究方向需要和研究生基础条件选读几门选修课程。
研究生也可以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经导师组组长批准,研究生可以到外校(所)选修一至两门课或进行论文写作。
课程学习方式,可采取课堂讲授、专题报告和讨论,或导师指导下的自学,阅读指定的文献等方式,培养研究生独立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必修课原则上安排考试,选修课可安排考查或考试。
考试形式有开卷、闭卷两种。
研究生都必须通过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者(学位课程成绩分以上,选修课程分以上),方可获得学分。
.学术活动:
研究生应积极参与导师的科学研究工作,毕业之前应依据学院相关规定发表相应学术论文或取得相关研究成果。
研究生还应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类学术活动,包括学术讨论会和读书报告,在读期间每位研究生必须主讲-次专题报告。
.实践活动:
本专业实践活动包括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
依专业方向可安排一定生产实践。
教学实践从第二学年开始,包括专业课部分的课堂讲授、实验课指导、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协助指导本科生论文等任务。
教学实践环节合格记学分。
已有一年以上大学教学实践或二年以上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可免修,仍计学分。
.奖助形式:
学院与多家企业及社会团体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校内率先设立有多个研究生奖助学金;制订有规范的研究生培养细则,保证导师和学院对在读研究生给予合理的科研补贴和生活补贴。
六、开题报告
在第三学期进行。
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调查实际生产情况,写出-字的文献综述,完成开题报告,由学科方向或科研团队组成评审小组,对开题报告中的课题研究意义、技术路线、可行性、计划进度、经费预算和预期研究结果进行评审,评审合格者方能进入论文研究阶段。
七、中期考核
在第四学期进行,由学科方向或科研团队组成考核小组,考核研究生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及进展情况,考核合格者方能继续开展论文研究工作。
中期考核一年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八、学位论文
研究工作实施期间,研究生要按照开题报告的设计,在导师指导下科学严谨地进行每个内容的实验。
论文研究工作完成后,导师应对研究生撰写的学位论文仔细审阅,认真修改,经导师和指导小组认定合格后,按有关规定申请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应在第六学期的月底前完成。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万字。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需聘请位与论文有关学科的高级职称人员评阅论文(至少有名是校外专家),评阅人应当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人以上具有高级职称委员组成,成员中必须有外单位的专家。
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根据答辩的情况,作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含)以上同意,方得通过。
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授予学位的决定后,可获得硕士学位。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的,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附:
水产养殖专业开设主干课程及部分选修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鱼病学概论
总课时数:
学分:
开课单位:
水产学院开课学期:
Ⅰ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
鱼病学概论主要介绍鱼病学基本原理、鱼病学研究方法、鱼病的诊疗方法以及鱼病学研究进展。
要求掌握鱼类疾病发生的原因、不同病原的传播途径、流行季节和感染症状;掌握鱼病的诊断方法和疾病的防控对策;了解国内外鱼病学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鱼类学基础知识、鱼病发生的原因、鱼病的检查诊断、鱼类养殖的健康管理;病理学基础;免疫学基础;药物学基础;鱼病学研究方法;常见传染性鱼病和侵袭性鱼病的发病症状与病理变化、流行规律、防治方法;鱼类的敌害;非寄生性鱼病;鱼类病害与人类健康;鱼病学研究前沿。
预修课程:
鱼类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水环境化学鱼类增养殖学鱼类生理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水产动物病害学.战文斌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
(3)水产动物疾病学.黄琪琰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
(5)鱼类病理学.[美]里贝里编,华鼎可等编译.农业出版社,
(6)
(7)鱼病学.汪建国主编.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8)
(9)夏春主编.水产动物疾病学.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0)
(11),:
.
(12)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鱼类遗传育种
总课时数:
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