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专题平面解析几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62984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24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数学专题平面解析几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高考数学专题平面解析几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高考数学专题平面解析几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高考数学专题平面解析几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高考数学专题平面解析几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专题平面解析几何Word下载.docx

《高考数学专题平面解析几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专题平面解析几何Word下载.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数学专题平面解析几何Word下载.docx

C.-D.2或-

解析:

选D 当2m2+m-3≠0时,即m≠1或m≠-时,在x轴上截距为=1,即2m2-3m-2=0,

故m=2或m=-.

2.过点M(-2,m),N(m,4)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则m的值为________.

∵kMN==1,∴m=1.

答案:

1

3.过点M(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

①若直线过原点,则k=-,

所以y=-x,即4x+3y=0.

②若直线不过原点.

设+=1,即x+y=a.

则a=3+(-4)=-1,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x+y+1=0.

4x+3y=0或x+y+1=0

1.求斜率可用k=tanα(α≠90°

),其中α为倾斜角,由此可见倾斜角与斜率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牢记:

“斜率变化分两段,90°

是分界线,遇到斜率要谨记,存在与否需讨论”.

2.求直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1)直接法:

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当的直线方程形式,直接写出直线方程,选择时,应注意各种形式的方程的适用范围,必要时要分类讨论.

(2)待定系数法,具体步骤为:

①设所求直线方程的某种形式;

②由条件建立所求参数的方程(组);

③解这个方程(组)求出参数;

④把参数的值代入所设直线方程.

[练一练]

1.直线xsinα+y+2=0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0,π)B.∪

C.D.∪

选B 设倾斜角为θ,则有tanθ=-sinα其中sinα∈[-1,1].又θ∈[0,π),∴0≤θ≤或≤θ<π.

2.过点(5,10)且到原点的距离是5的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

当斜率不存在时,所求直线方程为x-5=0;

当斜率存在时,设其为k,

则所求直线方程为y-10=k(x-5),

即kx-y+(10-5k)=0.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5,

解得k=.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3x-4y+25=0.

综上知,所求直线方程为x-5=0或3x-4y+25=0.

x-5=0或3x-4y+25=0

考点一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2013·

秦皇岛模拟)直线x+y+1=0的倾斜角是(  )

A.           B.

C.D.

选D 由直线的方程得直线的斜率为k=-,设倾斜角为α,则tanα=-,又α∈[0,π),所以α=.

2.若直线l的斜率为k,倾斜角为α,而α∈∪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当α∈时,k=tanα∈;

当α∈时,k=tanα∈.

综上k∈∪.

[类题通法]

1.求倾斜角的取值范围的一般步骤:

(1)求出斜率k=tanα的取值范围;

(2)利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借助图像或单位圆数形结合,确定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2.求倾斜角时要注意斜率是否存在.

考点二

直线方程

[典例] 根据所给条件求直线的方程:

(1)直线过点(-4,0),倾斜角的正弦值为;

(2)直线过点(-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12.

[解] 

(1)由题设知,该直线的斜率存在,故可采用点斜式.

设倾斜角为α,则sinα=(0<α<π),

从而cosα=±

,则k=tanα=±

.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y=±

(x+4).

即x+3y+4=0或x-3y+4=0.

(2)由题设知截距不为0,设直线方程为+=1,

又因为直线过点(-3,4),

所以+=1,解得a=-4或a=9.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4x-y+16=0或x+3y-9=0.

[类题通法]

1.在求直线方程时,应选择适当的形式,并注意各种形式的适用条件.

2.对于点斜式、截距式方程使用时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针对训练]

经过点P(-5,-4),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5的直线方程是(  )

A.8x+5y+20=0或2x-5y-12=0

B.8x-5y-20=0或2x-5y+10=0

C.8x+5y+10=0或2x+5y-10=0

D.8x-5y+20=0或2x-5y-10=0

选D 由题意设所求方程为y+4=k(x+5),即kx-y+5k-4=0.由·

|5k-4|·

|-5|=5得,k=或k=.

考点三

直线方程的综合应用

直线方程的综合应用是常考内容之一,它与函数、向量、不等式相结合,命题多为客观题.归纳起来常见的命题角度有:

(1)与基本不等式相结合求最值问题;

(2)直线方程与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

 

角度一 与基本不等式相结合求最值问题

1.已知直线l过点M(1,1),且与x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求:

(1)当|OA|+|OB|取得最小值时,直线l的方程;

(2)当|MA|2+|MB|2取得最小值时,直线l的方程.

解:

(1)设A(a,0),B(0,b)(a>0,b>0).

设直线l的方程为+=1,则+=1,

所以|OA|+|OB|=a+b=(a+b)=2++≥2+2=4,

当且仅当a=b=2时取等号,此时直线l的方程为x+y-2=0.

(2)设直线l的斜率为k,则k<0,直线l的方程为y-1=k(x-1),

则A,B(0,1-k),所以|MA|2+|MB|2=2+12+12+(1-1+k)2=2+k2+≥2+2=4,当且仅当k2=,即k=-1时,|MA|2+|MB|2取得最小值4,此时直线l的方程为x+y-2=0.

角度二 直线方程与平面向量的综合

2.已知直线l过点M(2,1),且与x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求当

·

取得最小值时,直线l的方程.

设A(a,0),B(0,b)则a>0,b>0,直线l的方程为+=1,所以+=1.故

=-

=-(a-2,-1)·

(-2,b-1)=2(a-2)+b-1=2a+b-5=(2a+b)-5=+≥4,当且仅当a=b=3时取等号,此时直线l的方程为x+y-3=0.

1.含有参数的直线方程可看作直线系方程,这时要能够整理成过两条定直线交点的直线系,即能够看出“动中有定”.

2.求解与直线方程有关的最值问题,选设出直线方程,建立目标函数,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

第二节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1.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方程

y=k1x+b1

y=k2x+b2

A1x+B1y+C1=0(A+B≠0)

A2x+B2y+C2=0(A+B≠0)

相交

k1≠k2

A1B2-A2B1≠0

k1=-或

k1k2=-1

A1A2+B1B2=0

k1=k2

且b1≠b2

2.两直线的交点

设两条直线的方程是l1:

A1x+B1y+C1=0,l2:

A2x+B2y+C2=0,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两条直线相交,此解就是交点坐标;

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行;

反之,亦成立.

3.几种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

平面上的两点A(x1,y1),B(x2,y2)间的距离公式

d(A,B)=|AB|=.

(2)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P(x1,y1)到直线l:

Ax+By+C=0的距离d=.

(3)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Ax+By+C1=0与Ax+By+C2=0间的距离d=.

1.在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易忽视斜率是否存在,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可据条件进行判断,若无斜率,要单独考虑.

2.运用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时易忽视两方程中的x,y的系数分别相等这一条件盲目套用公式导致出错.

长春调研)已知直线3x+4y-3=0与直线6x+my+14=0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

A.          B.

C.8D.2

选D ∵=≠,

∴m=8,直线6x+my+14=0可化为3x+4y+7=0,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d==2.

2.已知p:

直线l1:

x-y-1=0与直线l2:

x+ay-2=0平行,q:

a=-1,则p是q的(  )

A.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选A 由于直线l1:

x+ay-2=0平行的充要条件是1×

a-(-1)×

1=0,即a=-1.

1.与已知直线垂直及平行的直线系的设法

与直线Ax+By+C=0(A2+B2≠0)垂直和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

(1)垂直:

Bx-Ay+m=0;

(2)平行:

Ax+By+n=0.

2.转化思想在对称问题中的应用

对称问题一般是将线与线的对称转化为点与点的对称,利用坐标转移法.

1.点(2,3)关于直线x+y+1=0的对称点是________.

设对称点为(a,b),则解得

(-4,-3)

2.(2014·

张家口质检)已知直线l过点(-1,2)且与直线2x-3y+4=0垂直,则直线l的方程为________.

由直线l与直线2x-3y+4=0垂直,可知直线l的斜率是-,由点斜式可得直线l的方程为y-2=-(x+1),即3x+2y-1=0.

3x+2y-1=0

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1.已知过点A(-2,m)和点B(m,4)的直线为l1,直线2x+y-1=0为l2,直线x+ny+1=0为l3.若l1∥l2,l2⊥l3,则实数m+n的值为(  )

A.-10         B.-2

C.0D.8

选A ∵l1∥l2,

∴kAB==-2.

解得m=-8.

又∵l2⊥l3,

∴-×

(-2)=-1,解得n=-2,

∴m+n=-10.

2.“a=2”是“直线ax+2y=0与直线x+y=1平行”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选C 当a=2时,直线ax+2y=0即x+y=0与直线x+y=1平行;

当直线ax+2y=0与直线x+y=1平行时,-=-1,a=2.综上所述,“a=2”是“直线ax+2y=0与直线x+y=1平行”的充要条件,故选C.

3.经过两直线l1:

x-2y+4=0和l2:

x+y-2=0的交点P,且与直线l3:

3x-4y+5=0垂直的直线l的方程为________.

法一 由方程组得即P(0,2).

∵l⊥l3,∴直线l的斜率k1=-,

∴直线l的方程为y-2=-x,

即4x+3y-6=0.

法二 ∵直线l过直线l1和l2的交点,

∴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x-2y+4+λ(x+y-2)=0,

即(1+λ)x+(λ-2)y+4-2λ=0.

∵l与l3垂直,

∴3(1+λ)+(-4)(λ-2)=0,

∴λ=11,

∴直线l的方程为12x+9y-18=0,即4x+3y-6=0.

4x+3y-6=0

充分掌握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对于斜率都存在且不重合的两条直线l1和l2,l1∥l2⇔k1=k2,l1⊥l2⇔k1·

k2=-1.若有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那么另一条直线的斜率是多少一定要特别注意.

距离问题

[典例] 已知A(4,-3),B(2,-1)和直线l:

4x+3y-2=0,在坐标平面内求一点P,使|PA|=|PB|,且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2.

设点P的坐标为(a,b).

∵A(4,-3),B(2,-1),

∴线段AB的中点M的坐标为(3,-2).

而AB的斜率kAB==-1,

∴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y+2=x-3,

即x-y-5=0.

∵点P(a,b)在直线x-y-5=0上,

∴a-b-5=0.①

又点P(a,b)到直线l:

4x+3y-2=0的距离为2,

∴=2,

即4a+3b-2=±

10,②

由①②联立可得或

∴所求点P的坐标为(1,-4)或.

1.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可直接代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去求.注意直线方程为一般式.

2.动点到两定点距离相等,一般不直接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处理,而是转化为动点在两定点所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从而计算简便,如本例中|PA|=|PB|这一条件的转化处理.

与直线7x+24y-5=0平行,并且到它的距离等于3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所求直线方程为7x+24y+m=0,

由3=,

∴m=70或-80.

7x+4y-80=0或7x+24y+70=0

对称问题

对称问题是高考常考内容之一,也是考查学生转化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归纳起来常见的命题角度有:

(1)点关于点对称;

(2)点关于线对称;

(3)线关于线对称;

(4)对称问题的应用.

角度一 点关于点的对称

1.过点P(0,1)作直线l使它被直线l1:

2x+y-8=0和l2:

x-3y+10=0截得的线段被点P平分,求直线l的方程.

设l1与l的交点为A(a,8-2a),

则由题意知,点A关于点P的对称点B(-a,2a-6)在l2上,

代入l2的方程得-a-3(2a-6)+10=0,

解得a=4,即点A(4,0)在直线l上,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x+4y-4=0.

角度二 点关于线对称

2.已知直线l:

2x-3y+1=0,点A(-1,-2),求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的坐标.

设A′(x,y),

再由已知得

解得

故A′.

角度三 线关于线对称

3.在[角度二]的条件下,求直线m:

3x-2y-6=0关于直线l的对称直线m′的方程.

在直线m上取一点,如M(2,0),则M(2,0)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M′必在直线m′上.

设对称点M′(a,b),则

得M′.

设直线m与直线l的交点为N,则

得N(4,3).

又∵m′经过点N(4,3),

∴由两点式得直线m′的方程为9x-46y+102=0.

角度四 对称问题的应用

4.光线从A(-4,-2)点射出,到直线y=x上的B点后被直线y=x反射到y轴上的C点,又被y轴反射,这时反射光线恰好过点D(-1,6),求BC所在的直线方程.

作出草图,如图所示,设A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为A′,D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D′,则易得A′(-2,-4),D′(1,6).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可得A′D′所在直线经过点B与C.

故BC所在的直线方程为=,即10x-3y+8=0.

解决对称问题的方法

(1)中心对称

①点P(x,y)关于O(a,b)的对称点P′(x′,y′)满足

②直线关于点的对称可转化为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来解决.

(2)轴对称

①点A(a,b)关于直线Ax+By+C=0(B≠0)的对称点A′(m,n),则有

②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可转化为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来解决.

第三节

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及方程

定义

平面内与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

标准

(x-a)2+(y-b)2=r2

(r>

0)

圆心:

(a,b),半径:

r

一般

x2+y2+Dx+Ey+F=0

(D2+E2-4F>

半径: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M(x0,y0)与圆(x-a)2+(y-b)2=r2的位置关系:

(1)若M(x0,y0)在圆外,则(x0-a)2+(y0-b)2>

r2.

(2)若M(x0,y0)在圆上,则(x0-a)2+(y0-b)2=r2.

(3)若M(x0,y0)在圆内,则(x0-a)2+(y0-b)2<

对于方程x2+y2+Dx+Ey+F=0表示圆时易忽视D2+E2-4F>0这一成立条件.

方程x2+y2+4mx-2y+5m=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  )

A.<m<1         B.m<或m>1

C.m<D.m>1

选B 由(4m)2+4-4×

5m>0知m<或m>1.

1.确定一个圆的方程,需要三个独立条件.“选形式、定参数”是求圆的方程的基本方法:

是指根据题设条件恰当选择圆的方程的形式,进而确定其中的三个参数.

2.求圆的方程时,要注意应用圆的几何性质简化运算.

(1)圆心在过切点且与切线垂直的直线上.

(2)圆心在任一弦的中垂线上.

(3)两圆内切或外切时,切点与两圆圆心三点共线.

1.圆心在y轴上且通过点(3,1)的圆与x轴相切,则该圆的方程是(  )

A.x2+y2+10y=0B.x2+y2-10y=0

C.x2+y2+10x=0D.x2+y2-10x=0

选B 设圆心为(0,b),半径为r,则r=|b|,

∴圆的方程为x2+(y-b)2=b2.

∵点(3,1)在圆上,

∴9+(1-b)2=b2,解得:

b=5.

∴圆的方程为x2+y2-10y=0.

2.以直线3x-4y+12=0夹在两坐标轴间的线段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

法一:

直线3x-4y+12=0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A(-4,0),B(0,3),

所以线段AB的中点为C,|AB|=5.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2)2+2=2.

法二:

易得圆的直径的两端点为A(-4,0),B(0,3),

设P(x,y)为圆上任一点,则PA⊥PB.

∴kPA·

kPB=-1得·

=-1(x≠-4,x≠0),

即x(x+4)+y(y-3)=0.

化简得(x+2)2+2=2.

(x+2)2+2=

1.圆心在y轴上,半径为1,且过点(1,2)的圆的方程为(  )

A.x2+(y-2)2=1    B.x2+(y+2)2=1

C.(x-1)2+(y-3)2=1D.x2+(y-3)2=1

选A 设圆心坐标为(0,b),则由题意知=1,解得b=2,故圆的方程为x2+(y-2)2=1.

2.经过点(1,0),且圆心是两直线x=1与x+y=2的交点的圆的方程为(  )

A.(x-1)2+y2=1B.(x-1)2+(y-1)2=1

C.x2+(y-1)2=1D.(x-1)2+(y-1)2=2

选B 由得

即所求圆的圆心坐标为(1,1),又由该圆过点(1,0),得其半径为1,故圆的方程为(x-1)2+(y-1)2=1.

3.过直线2x+y+4=0和圆(x+1)2+(y-2)2=4的交点,并且面积最小的圆的方程为(  )

A.x2+y2+x-y+=0

B.x2+y2+x-y-=0

C.x2+y2-x-y+=0

D.x2+y2-x-y-=0

选A 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1)2+(y-2)2-4+k(2x+y+4)=0,即x2+y2+2(k+1)x+(k-4)y+1+4k=0,化为圆的标准方程得[x+(k+1)]2+2=(k+1)2+(k-4)2-(4k+1),由(k+1)2+(k-4)2-(1+4k)>0,得5k2-16k+16>0,此时,所求圆的半径r==

.

显然,当k=-,即k=时,5k2-16k+16有最小值,此时,圆的半径最小,从而面积最小.故所求的圆的方程为x2+y2+x-y+=0.

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关键是建立关于a,b,r或D,E,F的方程组.

2.利用圆的几何性质求方程可直接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进而写出方程,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也是命题的热点内容,它着重考查数形结合与转化思想.归纳起来常见的命题角度有:

(1)斜率型最值问题;

(2)截距型最值问题;

(3)距离型最值问题;

(4)利用对称性求最值.

角度一 斜率型最值问题

1.已知实数x,y满足方程x2+y2-4x+1=0.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原方程可化为(x-2)2+y2=3,表示以(2,0)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的几何意义是圆上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所以设=k,即y=kx.

当直线y=kx与圆相切时,斜率k取最大值或最小值,此时=,解得k=±

.(如图)

所以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角度二 截距型最值问题

2.在[角度一]条件下求y-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y-x可看作是直线y=x+b在y轴上的截距,当直线y=x+b与圆相切时,纵截距b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此时=,解得b=-2±

所以y-x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2-.

角度三 距离型最值问题

3.在[角度一]条件下求x2+y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x2+y2表示圆上的一点与原点距离的平方,由平面几何知识知,在原点和圆心连线与圆的两个交点处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如图)

又圆心到原点的距离为=2,

所以x2+y2的最大值是(2+)2=7+4,x2+y2的最小值是2=7-4.

角度四 利用对称性求最值

4.(2013·

重庆高考)已知圆C1:

(x-2)2+(y-3)2=1,圆C2:

(x-3)2+(y-4)2=9,M,N分别是圆C1,C2上的动点,P为x轴上的动点,则|PM|+|PN|的最小值为(  )

A.5-4B.-1

C.6-2D.

选A 两圆的圆心均在第一象限,先求|PC1|+|PC2|的最小值,作点C1关于x轴的对称点C(2,-3),则(|PC1|+|PC2|)min=|CC2|=5,所以(|PM|+|PN|)min=5-(1+3)=5-4.

数形结合法求解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1)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