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78.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286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7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7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7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7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7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78.docx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7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78.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78.docx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78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78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桑代克认为对学习的解释应包括某种动机原则,与之对应的学习律为()。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动机律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且进行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

准备律就是在行为…现前是否有动机。

练习律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如果练习和使用的次数越多,就会得到加强,反之则会减弱。

效果律是指如果一个动作导致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那么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第2题:

如果狗的主人想用行为塑造的方法教狗接住飞盘,那么她应该()。

A.只要狗不去追飞盘就责骂它

B.如果没接住飞盘就让狗面壁思过

C.只有当狗成功地接到飞盘时才给予强化

D.从一开始,只要狗捡起或嗅嗅飞盘就强化它

E.把飞盘的视觉刺激和无条件刺激配对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首先明确塑造的含义,行为学习理论中使用的术语“塑造”(shaping)是指,通过强化学习者逐步趋近预期目标的每一步,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从而得以教授其新技能或新行为,即连续接近的方法。

基于这个定义,只有D选项是符合的。

在复习过程中,除了关注理论,还需要留心其应用。

第3题:

为了打击社会不良现象,政府常用“杀一儆百”的做法,其理论依据可能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人的悟性

D.替代惩罚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题干中强调“打击社会不良现象”,必然不能让每个个体亲自尝试,那样代价就太大了,所以排除A、B项。

选择和社会学习理论有关的概念。

替代性学习能提高学习速度并避免亲自经历负面后果,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强化增加行为概率,与之相对应的是替代惩罚。

第4题:

上课了,老师首先喊起立,用这个仪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程。

讲课时,老师强调了重点,多次重复,还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内容并用已有知识来解释这些内容。

以上行为是()给我们的教学启示。

A.早期认知理论

B.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C.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D.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对实际教学的启示。

第5题:

()把认知主义的观点引入行为主义的学习联结理论,改变了学习联结理论把学习看成是盲目的、机械的这一错误观点。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目的说

C.认知一发现说

D.有意义接受说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托尔曼自称“目的行为主义者”,在联结主义的框架内运用认知主义的术语。

他强调行为的目的性和整体性,从刺激到做出反应需要通过一些中介变量和潜伏学习,把认知因素引入学习过程。

A、C、D三项本身是在认知主义架构内的学习理论。

第6题:

随机通达的教学是由()提出的。

A.斯皮罗

B.马斯洛

C.维特罗克

D.列昂节夫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斯皮罗等人提出了随机通达教学,认为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景都是经过改组的,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以便使学习者对概念获得新的理解。

即教学中要把概念具体到一定的实例中,充分利用变式,分别用于说明不同方面的含义。

第7题:

在一堂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用小石头和沙子进行两种演示:

先放沙子再放石头和先放石头再加入沙子,通过所得出的完全不同的效果对比来引出时间管理的方法:

用石头比喻重要的事情,用沙子比喻小事情,以此让同学们自己得出结论。

这种教学方法所体现的学习理论是()。

A.社会学习理论

B.认知发现说

C.有意义接受说

D.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用常见的石头和沙来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管理,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学习,引出时间管理的方法。

先放沙后放石头,只能放下很少的石头;先放石头再放沙,可以在石头的间隙中放入更多的沙。

先处理重要的事情,也能有更多时间来处理琐碎的小事情。

第8题:

智力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依次是()。

A.原型定向、原型内化、原型操作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D.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我国教育学家冯忠良教授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将加里培林学派划分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五个阶段(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或物质化动作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进行合并简化,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第9题:

某一学生害怕老师,这说明他在班上最缺少马斯洛所说的哪一种需要的满足?

()。

A.求知需要

B.自尊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C项与他人有关,B项与自我有关。

第10题:

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属于()。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C.近景的间接性动机

D.远景的直接性动机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例如学生的求知欲、成功的愿望、对某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以及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内容的新颖等。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关的。

例如,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为争取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荣誉等。

第11题:

下列关于知识表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表征是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

B.表象表征多是事物的抽象意义

C.知识存储于个体头脑中的部分被称为个体知识或主观知识

D.图式包括实体图式、概念图式、动作图式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A选项应为“命题是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

B选项,命题表征的往往是事物的抽象意义,而表象表征的往往是事物的知觉特征。

D选项,图式包括物体图式、事件图式、动作图式等。

只有C选项是正确的。

第12题:

班会上,老师表扬了小明爱护班级卫生、看见有垃圾主动捡起来的好习惯,几天过后,学生主动捡垃圾的行为明显增多。

这种现象属于()。

A.直接强化

B.替代性强化

C.自我强化

D.正强化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榜样受到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小明主动捡垃圾的好行为作为榜样获得表扬,老师强化了榜样,其他同学在不知不觉中会观察模仿,也希望获得表扬。

替代强化容易与正强化发生混淆,正强化是正面刺激增强使得行为增加。

第13题:

有人说,复习时的教室最好是考试时所在的教室,这种强调前后学习的情境相似性对迁移效果影响的理论依据是()。

A.经验概括说

B.共同要素说

C.关系转移说

D.结构匹配说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难点在于区别“共同要素说”和“关系转移说”。

“共同要素说”强调客观刺激问有无共同因素存在,认为学习的迁移取决于两种学习情境所具有的共同要素;“关系转移说”强调学习者对事物的内在组织的理解是迁移的基础。

第14题:

看到父母在做饭,儿童递给父母一把勺子,并认为自己是在做一项重要的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时的儿童处在埃里克森提出的理论的哪个阶段?

()。

A.自主一羞怯

B.主动感一内疚感

C.勤奋感一自卑感

D.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在主动一内疚这一阶段,儿童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开始追求自我利益和动机的活动,他们希望自己能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并胜任这些活动,体验愉快的情绪。

第15题:

瑶瑶将《重难点手册》按一定格式排版,这种学习类型属于()。

A.动作技能

B.智力技能

C.言语信息

D.态度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按照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智力技能指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有人称其为过程知识,如应用一些原理、法则去解答问题。

题目中在电脑上对文章进行排版就是利用规则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作技能也叫运动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如骑自行车、练习体操等。

排版利用的是排版的知识,而非肌肉的熟练协调。

第16题:

教学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这条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这是最近发展区问题,就是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关注点在学生而不是教师。

量力性原则,指教学应与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上,并据此来确定教学知识的广度、难度和教学的进度。

在世界教学发展史上,最早提出启发式原则的人是孔子。

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任何学习活动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原则要求,“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活而不乱”,而启发的标志在于,教师能够围绕教学目标激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第17题:

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来,这是()。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C.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D.本能的反射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对具体刺激的反射是第一信号系统,对言语和文字的反射是第二信号系统。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因此对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也是人类特有的。

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来,是对名字的发音做出的反应,名字对于狗来说,并没有符号和语言的代表意义,只是一个声音刺激,这种反应只能作为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

直接作用于各种感觉器官的具体的条件刺激(如声、光、味等)是第一信号,又被称为显示信号。

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机能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一信号系统,是人类感觉和表象的生理学基础。

第二信号系统:

人类特有的言语和文字可以代替第一信号引起条件反射,所以言语和文字是“信号的信号”,称为第二信号。

对言语、文字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机能系统是人类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言语和思维的生理学基础,它以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为基础,二者协同作用,具有共同的活动规律。

第18题:

一只狗通过条件反射训练,能够通过蹭粗糙的墙面来挠它的耳朵,可偶尔它仍用爪子挠耳朵。

这种现象是()。

A.自发恢复

B.本能漂移

C.动态平衡

D.一级条件反射

E.二级条件反射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钱钟书曾在《围城》中提到,人在两种情况下说话时一定会带出乡音,就是说梦话的时候和临死前。

本能漂移与此相似,也与“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说法相似。

即使动物学会了进行完美的操作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习得的行为也会向着本能行为漂移。

基因决定的行为倾向有时会淹没操作性条件作用带来的行为改变,这就是本能漂移。

A选项自发恢复,是条件作用习得后再消退可能发生的现象。

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已经明显消退了的条件作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还会以很微弱的形式重新出现,这就是自发恢复,相当于再学习中的节省过程。

C选项动态平衡,也叫稳态,是很多学科都会用到的词。

第19题:

有人形容现在的大学生学习知识“仅仅是为了期末考试过60分和考各种证书,就像黑猩猩对训练员的技巧做出反应那样对分数和考试做出反应”,这种行为与谁的观点相对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