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教学心理2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易错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270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8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1教学心理2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易错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41教学心理2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易错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41教学心理2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易错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41教学心理2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易错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41教学心理2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易错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1教学心理2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易错题.docx

《41教学心理2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易错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教学心理2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易错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1教学心理2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易错题.docx

41教学心理2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易错题

教学心理2、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

1.教师对教学工作对象采取冷漠的态度,在自身与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这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

A.挫折感

B.耗竭感

C.去人性化

D.低个人成就感

答案:

C

解析:

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在三个方面:

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

刻意在自身与工作对象之前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的态度,是去人性化的表现。

综上所述,本题选C。

2.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都是教师的( )。

A.一般文化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本体性知识

答案:

A

解析:

人们常爱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来称誉或形容他人的知识渊博、才学高深。

本体性知识是指特定的学科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即教育学中积累的有关课程和学生等经验知识,一般文化知识就是指普通文化知识。

学富五车和才高八斗中的知识,更倾向于普遍的文化知识,而非对特定学科、教学经验的总结。

综上所述,本题选A。

3.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

A.行为塑造

B.行为训练

C.行为矫正

D.行为强化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行为塑造法的概念。

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当学生很少出现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时,就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的行为的出现。

A项正确。

B项:

行为训练法是指按照一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行为,使之形成符合教育目标要求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行为训练法所指的行为较为宽泛,并不像行为塑造法那样有明确的目标。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

行为矫正指通过行为分析,针对性开展和实施某些程序和方法,来帮助人们改变他们的行为,如对正常儿童口吃、发脾气、厌学、说谎、言行不一等不良行为的治疗,或对成人酗酒等行为的矫正,以达到改进其生活的某些方面的目标。

行为矫正主要针对问题行为的矫正。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

行为强化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出来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

强化法侧重强调行为后施加的奖励(刺激),从而使行为得到强化,而塑造法侧重强调的是不断强化趋近目标,强化后更侧重行为的形成。

与题干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选A。

4.某教师近半年来刻意与学生保持距离,态度冷漠。

该教师表现出职业倦怠特征是()

A.情绪耗竭

B.去个性化

C.个人成就感低

D.自我效能感低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心理。

去个性化是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用冷漠和忽视的态度。

去个性化的教师表现为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学生;对待有些学生像对待没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用带有蔑视色彩的称谓称呼他们;用标签式语言来描述个别学生。

A选项:

情感耗竭表现为丧失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容易迁怒与人,感到自己的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状态。

C选项:

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工作没有成就感和喜悦感。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选项:

自我效能感低表现为对教学没有自信心。

与题干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选B。

5.由于我考试作弊的原因,老师再也不会喜欢我。

这句话表达的非理性观念是()

A.概括化

B.绝对化

C.糟糕至极

D.以上都不是

答案:

C

解析:

糟糕至极:

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

这位学生就是觉得自己考试作弊了,以后就完全失去了老师的喜爱,把后果想得非常可怕,因此是一种糟糕至极的非理性观念。

综上所述,本题选C。

 

6.布鲁巴奇在1994年提出四种反思方法包括()。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交流讨论

D.关注问题

E.行动研究

答案:

解析:

布鲁巴奇在1994年提出四种反思方法,包括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和行动研究。

综上所述,本题选ABCE。

7.老师不仅掌握了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而且还能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策略的密切关系。

这主要体现了老师的哪种教学能力?

()

A.教学监控能力

B.教学操作能力

C.教学认知能力

D.教学反思能力

答案:

C

解析:

有的学者(周建达、林崇德,1994;沃建中,1994)把教学能力分为三个方面:

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和概念等的概括化程度,以及对所教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程度。

因此选择C。

教学操作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策略的水平,其水平高低主要看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能力结构中,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教学操作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而教学监控能力是关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8.()心理问题的现象包括反复玩弄手指,摇头,走路时喜欢反复数栏杆、触摸路旁的灯柱、踩路沿走等。

A.儿童多动综合症

B.学习困难综合症

C.儿童厌学症

D.儿童强迫行为

答案:

D

解析:

儿童一般的强迫行为包括反复玩弄手指、摇头,走路时喜欢反复数栏杆等。

症状主要表现为:

(1)强迫性计数。

(2)强迫性洗手。

(3)强迫性自我检查。

(4)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故此题选D。

A选项儿童多动综合症(简称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B选项学习困难综合症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发育障碍。

这类儿童并非呆傻或愚笨(IQ都在70以上),而是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获得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表现在阅读、计算或绘画等单一方面的能力低下,而其他技能均正常。

所以常出现某一门功课的成绩好,而另一门成绩差的偏科现象。

C选项厌学症又称学习抑郁症,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儿童厌恶学习的一系列症状。

综上所述,本题选D。

9.老师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这主要体现出老师的()

A.教学监控能力

B.教学操作能力

C.教学应变能力

D.教学认知能力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方面。

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归结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其中,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

题干中,老师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这体现出了老师的教学操作能力。

B项正确。

A项: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

教学应变能力并不属于教师的教学能力。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

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某具体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主要表现为:

分析和领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对学生学习准备性和个性特点的了解和判断的能力。

与题干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选B。

10.儿童多动综合症高峰发病年龄是()

A.4-6岁

B.6-8岁

C.8-10岁

D.10-12岁

答案:

C

解析:

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多在7岁前就有异常表现。

综上所述,本题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