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2568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随笔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随笔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随笔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随笔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随笔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随笔Word下载.docx

《教育随笔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随笔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随笔Word下载.docx

”细脖子的绿脸娃娃蹦蹦跳跳地走了。

“咦!

没听见娃说话呀?

”文哲小朋友觉得很奇怪。

细脖子的绿脸娃娃来到小超市,超市里的小朋友们都说:

“怎么?

他是个哑巴?

“只见他的嘴唇动。

绿脸娃娃见了小朋友们没礼貌。

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到张晶晶小朋友跟前说:

“要好好教育娃,教绿脸娃娃学乖些!

”“是!

是!

”这会儿,细脖子的绿脸娃娃回来了,他向张晶晶小朋友打招呼说:

“好朋友,我回来了!

”张晶晶小朋友看见绿脸娃娃坐在小椅子上,说:

“这娃娃,不声不响,太没礼貌了。

“我脖子细,嗓门小。

怎么?

连你也听不到我的声音?

”这时,老师把粗脖子的红脸娃娃和细脖子的绿脸娃娃放在了一起说:

“你们把他俩的脖子揉起来,再平均分成两半,再捏。

”捏完后一看:

“这回脖子不粗也不细。

”俩个泥娃娃一起向老师和全班小朋友们说:

“大家下午好!

”“这回娃娃的声音真好听!

  通过这篇有趣的故事表演,孩子们不但不贪吃不挑食了,文明礼貌也有了很大进步。

 

教育案例:

不愿意认错的小朋友

中三班胡文

案例描述:

 

张家伟是个好动的小男孩,平时很喜欢帮老师和小朋友做事情。

可每当老师、小朋友指出他犯的错误时,他总是百般辩解。

今天美术活动时,家伟做了一会儿,忽然向老师报告,小组长没发给他纸。

老师询问时,小组长和他旁边的小朋友都说发给张家伟纸了。

老师问:

“家伟,你剪坏了纸,为什么要说没发纸?

”家伟还是强调没发给他纸。

老师又耐心地告诉他,如果直接向老师说明原因——是自己剪坏了,老师不会批评,还会重新给他纸,但不能撒谎哦。

张家伟听了还是不停地重复着“我就是没发到纸”,明显张家伟不愿承认自己错了。

案例分析:

我认为张家伟的这种行为已初步构成了“撒谎”,这类“撒谎”现象往往是由于恐惧心理所致。

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为了逃避责任而编造谎言,这是他本能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心理应激反应。

而滥施惩罚则是造成幼儿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导致撒谎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有的家长怕孩子变坏,常常不问是非曲直,动辄打骂、训斥孩子;

有的教师发现幼儿出现错误,也不去分析、评判幼儿错误出现的原因,就胡乱惩罚,甚至威吓幼儿。

因此,幼儿不敢认错。

作为成人,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处理这种问题的要领在于首先要反省自己给幼儿心理造成的影响,而不是严厉地指责孩子。

案例措施:

对于张家伟这件事,我觉得老师可以蹲下身来,把他抱到一边,轻轻地说:

“老师最喜欢诚实的家伟了。

你可是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呀!

好孩子也有做错事的时候,不过撒谎是最不好的行为。

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勇敢地承认错误,也会高兴地原谅你!

你听,被你剪坏的纸在鼓励你勇敢地认错呢!

老师绝对不会批评你的!

案例效果:

老师的鼓励与引导给了张家伟承认错误的勇气,他小心翼翼的承认了错误,老师没有批评他,他好像是松了一口气。

他保证以后做错事情会承认错误。

幼儿饮食习惯培养的观察记录

(一)

中三胡文

观察内容:

我们班只要到了吃饭时间,就是我们老师头疼的时候,因为我们班有几个小朋友吃饭特别慢。

比如:

周心语、魏佳欣、朱苏阳。

他们吃饭的时候虽然不讲话,但是有时候喜欢看着别人吃饭,老师在旁边提醒他们一句,他们就吃一口。

如果老师不提醒他们的话,他们就不会吃,会一直看着别人吃。

有时候在吃饭的时候也发现过,他们喜欢玩、喜欢说小话。

有一天我居然还发现他们个在玩饭,他们两个把饭都扔在桌上了,我过去问他们的时候,他们脸上还带着微笑,好像把饭扔在桌上当做了一种乐趣,后来跟他们说过之后,还是能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他们也答应我以后不会在扔饭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期待他们的改变吧!

观察分析:

三个小朋友这一情况,我们的进餐要求也提得更加的细致了,我们要求每个孩子就餐时,不发出声音,细嚼慢咽,正确的使用餐具,饭后擦嘴,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菜,不乱扔饭菜,饭后收拾干净,掌握正确的就餐姿势等。

现在的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心中的宝贝,凡事亲力亲为,孩子们没有锻炼的机会。

大部分的父母工作也很忙,而且也缺乏科学的营养卫生知识,致使孩子们养成了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

吃饭时,好吃的饭菜就一个劲的吃,不好吃的一点都不肯吃,大人们怎么喂孩子们怎么也不肯吃,最后家长妥协了孩子不喜欢吃的就没有在喂了,后面也导致了孩子出现了严重的挑食状况。

采取措施:

首先,我们要向家长介绍有关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方法,帮助家长树立良好的饮食教育观念,家园配合共同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针对个别幼儿的个别情况,我也跟个别的家长进行了几次的长谈,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个别的进行纠正,比如:

万里是个特别乖巧的孩子,他只爱吃肉,不爱吃青菜,所以在老师和家长会多鼓励他吃青菜,让万里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达到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培养。

幼儿饮食习惯培养的观察记录

(二)

今天我们吃的是白菜油面筋,红烧肉圆,把饭菜都分好后,我说道:

“所有人下来吃。

”这时汤文超很快地搬着椅子回到座位上,赶紧挑了一个碗里肉圆最大的放到面前,当看到饭碗里的白菜油面筋时,眉头皱了皱,当我说请吃时,他拿起筷子,慢慢的扒着饭,然后把饭上的白菜油面筋挑到了一边,一点一点夹着米吃,我看到了说道:

“小朋友们,蔬菜里面含有丰富的营养哦,你们多吃了才会长高、长帅的呀”。

很多小朋友都很肯定的回应我,而汤文超还是继续挑着饭菜,于是我走到他的身边,说道:

“你要多吃点哦,你看其他小朋友吃的又快又好,你也应该这样哦,如果你能把这些吃完的话,有奖励哦!

”听完之后,她终于开始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汤文超小朋友一看到不喜欢的蔬菜就不吃,有时连底下的饭也不吃了,时间到了就把饭菜都倒了,慢慢的他就成了习惯,总是慢悠悠的拖时间,最后再把饭菜倒掉,在与他妈妈的交流中得知,他在家里有时也这样,他不想吃的,家长也不会强迫他吃,以至于现在有些挑食的情况。

在饮食上,家庭教育还是蛮重要的,很多习惯都要从小开始培养,一味的去迁就孩子反而造成幼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心里。

1、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

根据各个年龄班幼儿自身的特点,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

进餐时,对生病的、个别食欲不好的幼儿应为他们提供清淡可口的饭菜,不要强迫他们吃掉全部的食物。

若幼儿长期饭量不大,但精神状态良好,应尊重幼儿本身的意愿,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2、家园共育、控制零食:

一般在幼儿园里,幼儿是不允许吃零食的。

这点主要出现在家里,许多家长都是由着孩子来,孩子的零食不离口,没有饥饿感。

有些家长从孩子一起床就不断往孩子的嘴里添零食,特别是双休日,孩子想吃什么零食,家长就给买什么,造成孩子没有饥饿感。

幼儿园应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采用节制法,对幼儿吃零食的量、次数有所控制、节制,少量吃的品种既要有精细的,也有“粗茶淡饭”时式的。

如生吃蔬菜、瓜果之类。

3、以身作则、科学进餐

老师和家长的以身作则法。

幼儿往往从成人平时的言谈举止中或者一些家长本身的餐饮或挑食习惯中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影响。

这个就要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从而做到逐步的改善。

平时家长可以在幼儿在场时有意识的谈些他们不爱吃食物的营养所在;

也可以在餐桌上和幼儿一起尝试;

还可以多变化一些烹饪的方式,同一种菜的不同口味也会吸引到幼儿的。

4、小奖品的妙用

鼓励幼儿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以表扬、奖励的方式激发幼儿的进餐兴趣。

随机教育:

小朋友之间的友谊 

平常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关心周围的伙伴朋友,与伙伴朋友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孩子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友好习惯,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快乐生活。

今天,在幼儿园里发生了这样一个事情。

今天午饭后,我领着孩子上厕所,孩子们上完厕所出来站队,忽然听到“呜呜”的哭声,我顺着哭声望去,让我看到了这样一幕:

小班一个小朋友一边走着一边在哭,因为这名孩子是手受伤了,提不上裤,王佳仪在轻轻给他提裤,走在旁边的杨烨说:

“我也帮助你!

“我们都来帮助你,老师让我们要互相关心的。

我跑过去说:

“小朋友们,你们做的很对,伙伴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老师为你们的所作所为感到高兴。

”对呀,听了孩子们这样的对话,了解到孩子们能互相关心,我们作为老师感到很高兴,很欣慰,特别是关心有困难的小朋友,我们应该更加关心这样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伙伴朋友对自己的关心。

“今天小朋友做的很好,能知道关心同伴了,很好。

”并表扬了所有小朋友。

从这件事使我想到,平时耐心给孩子讲关心同伴的道理,虽然当时不一定有什么效果,但孩子真正懂得了就会付之于行动,照着去做,同时还能把自己懂得的知识和道理讲给别人听,这也是我们做为老师要得到的教育效果。

培养幼儿使用工具发展操作技能等经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

幼儿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

手的活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当幼儿双手活动时,指头上的神经细胞会随时将信息传到大脑,因而加强幼儿手的活动能开发大脑潜在机能。

同时,对幼儿来说手是他们认识事物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幼儿方方面面的发展需要,促使幼儿意识到这一点喜欢自己的小手真能干,愿意提高自我服务能力感受做事的乐趣。

幼儿期是幼儿躯体动作和双手动作发展的最佳时期孩子的手越巧,脑子就越聪明。

故从小培养孩子们动手能力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呢?

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在美术活动中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美术活动作为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已为人们普遍认识和重视。

而培养幼儿用绘画和手工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任务之一。

幼儿的绘画、泥塑、剪纸、撕纸、折纸及废旧物利用,手编、布工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无一不是在手的协调操作下进行的。

因此,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

泥工教学中教幼儿团、搓、压捏、粘合等技能;

纸工教学中教幼儿撕、贴、折、涂、剪等,孩子们通过画画、剪纸、折纸、捏泥、制作玩具等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的同时,还要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

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教师再引导幼儿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

例如:

在小班美术活动中,开展制作项链手活动:

幼儿可以用泥团圆压扁用细铁丝穿起;

用细铁丝穿各种形状的吹塑纸片。

在大班美术活动《梅花开了》时,让孩子们用嘴吹画梅花树干,引导幼儿体验不同的手工制作方式,培养幼儿参与手工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学习欣赏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做做玩玩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

给幼儿提供了彩色的皱纹纸、纸条、玉米、颜料、橡皮泥,剪刀、胶水、水彩笔。

让幼儿在知道老师的要求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可用颜料点梅花、玉米拼梅花、橡皮泥搓梅花、纸条裹梅花、皱纹纸捏梅花、剪麦冬做梅花直接粘贴剪好的花瓣等。

幼儿根据意愿开始选择喜欢的材料制作梅花,他们一边做一边还兴奋地说着什么,能力强的幼儿用纸条裹梅花,玉米拼梅花,剪麦冬做梅花,能力一般的用橡皮泥搓梅花,能力弱的用现成的花瓣贴,用水彩笔进行作画。

作品完成后,很多孩子都拿着自己的作品,在评价和欣赏的同时体验着自己操作的成功的喜悦。

二、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动手能力

游戏是幼儿运用智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都在积极活动着,幼儿不断地解决游戏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这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有利地促进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抛接沙包游戏的玩法很多,孩子可双手抛双手接,单手抛单手接,左手抛右手接,右手抛左手接。

还可以往前上方抛起,小朋友跑着去接,小朋友之间还可以互抛互接。

这既训练了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同时也能很好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再如;

小棒夹豆,是通过游戏中豆的种类变化,装豆的容器的变化,容器距离的改变,以及小棒种类的改变来设计的系列游戏,使难度不断提高,幼儿动手能力也逐渐得到发展。

三、在各种操作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操作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法,当形形色色的操作材料呈现在幼儿的面前时,他们能主动与材料发生交互作用,在触、摸、摆弄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探索,并且发现、探索中有所收获。

孩子们用收集的牙膏盒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汽车、楼房;

用月饼盒制作灯笼;

用旺仔易拉罐制作鞭炮;

用雪碧瓶制作了瓶娃娃;

用一次性盘子做漂亮的蜗牛;

用娃哈哈奶瓶制作了各式各样的飞机火箭;

用橡皮泥制作泥塑另外小朋友还根据季节的特点,秋天用树叶做树叶贴画,冬天用带来的瓶子做造型各异的冰灯,用包装纸剪窗花。

用硬纸板、卡纸剪出各种几何图形的小块块,让幼儿做拼图如:

幼儿用半圆形、三角形拼成小鸡、小鸟用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拼成熊猫等,用插接等。

可见动手操作既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和创造能力。

因此,教师要多收集一些废旧玩具及剪贴、拼图卡片,购买智力魔方等,为幼儿动手操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在各种趣味科学活动中形成幼儿的动手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利用简易的工具、材料、仪器设备,按照科学操作方法,组织幼儿进行有趣的科学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在操作中学习。

并通过一些小型的简易的操作、演示,对某些简单的科学理论的验证,使孩子们获得直接经验,培养他们动手做科学实验的兴趣,唤起他们对一些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学会探索科学的方法。

例如,在开展“什么会沉,什么会浮”的科学活动时,我准备了纸制品、木制品、塑料制品等各种制品材料供幼儿在水中自由投放,发现它们在水中产生的现象;

让孩子自己用纸杯做小电话,让小灯泡亮起来,踩影子,火箭飞上天,透过各种颜色的糖纸来看日光灯颜色的变化等活动,教师示范一遍后,可让每个幼儿动手操作,当幼儿看到灯变成了各种美丽的颜色时,会高兴得直拍手。

在趣味小实验中,幼儿通过看看、听听、摸摸,甚至拆拆装装,既能表现自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又能从创造和成功中获得愉快。

幼儿在实验过程中一个个都变成了专心致志的“操作手”和“实干家”。

再如“筷子折了”、“多彩的气泡” 

、“旋转的纸蛇”、“变色小陀螺”、“胡萝卜船浮起来”等科学小实验,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初步了解到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而且发展了动手能力。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

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应当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叶圣陶先生指出:

“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

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

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

”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

鉴于幼儿身上发育的特点,从不剩饭,自己穿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等。

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打下基础。

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

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

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

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

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

如果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

当幼儿做不到教师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

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

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

我就这样告诉幼儿:

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

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

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

,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

不随地大小便;

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

二、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

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

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

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

又如我们班有个新小朋友叫周心语,胆子特别小,她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

对于她来说,我们需要她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她。

先是让她做一些简单的事。

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

吃午饭时候,让她来分筷子。

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

她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

接着,我还训练她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

一次在学习儿歌《老师的手》的时候,我提问全班的幼儿:

“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

“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

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

”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周心语,她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三、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

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

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

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

刚上小班的时候幼儿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的增加,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最佳餐桌”在我们班级产生了,怎样才能成为“最佳餐桌”呢?

经过商量我们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

教师也给全班幼儿提出要求,进步大的也可以荣获“最佳餐桌”的称号,进步的人多了,我们还可以办两个“最佳餐桌”。

现在不在象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

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

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

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

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玩“美食店”的游戏,游戏一开始,马玉娇和汤博轩突然争吵起来,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是因为争新的煤气灶,都不愿意要旧的煤气灶,怎么办呢?

新的煤气灶只有一个,我思索了一会,便拿起旧的煤气灶放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我对两个小朋友说:

“旧煤气灶刚才对我说,它也可以用,小朋友都不喜欢它,它好伤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谁愿意帮助它?

”我这样一说,李琳就去拿了旧的煤气灶。

两个小朋友笑着说:

“老师,我们以后不争了。

”我对他们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五、老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

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

“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

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

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

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

记得有一次下课我无意中走进教室,看见有两位小朋友坐在桌子上谈话。

我当场批评了他们,过后其中的一位孩子悄悄的说:

“老师有时也坐在桌子上讲话。

”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也确实有过这样的现象。

我就对这位小朋友说:

“真的?

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呢?

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再出来好吗?

”正如古人所言:

“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六、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最近几年,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的重视,这种趋势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有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

这要求家庭和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因此,对部分只注重学习知识的家长,我给他们出了一道选择题:

A、一天教会你的孩子写10个字。

B、帮助孩子10天改掉一个坏毛病,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多数家长会笑着选择后者。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人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和各种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

因此在幼儿期对他们进行学习能力以及规则意识的培养,将会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

而当今社会的幼儿家庭成员,由于教育观念的问题,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大幅度地倾向于智力投资,而往往忽略了道德品质、社会性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启蒙与教育。

久而久之,孩子就表现得缺乏自制力,行为自由散漫,不愿受拘束,不能很好合作,易争执,发生攻击性行为等任性自私、不守规则的表现。

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适应小学以及更加长远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必须从幼儿期对他们进行规则的培养,建立规则意识,逐步明白规则既方便别人,又方便自己。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应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并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