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识小数
(1)
教学内容:
认识小数(教材第91~92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师:
开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许多文具。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日记本3元铅笔0.20元文具盒15元橡皮0.15元小刀1.5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标价牌)
2.区分整数和小数。
大家仔细看看,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
谁愿意来分分?
(指名一学生上黑板分)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
文具盒15元铅笔0.20元
日记本3元橡皮0.15元
小刀1.5元
左边的这组数48、15、3,都是我们学过的,它们都是整数,你还能举出整数的例子么?
3.引出课题:
认识小数。
右边的这组数不是整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做小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
(板书:
认识小数)
观察一下,这些小数与我们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
生:
都有个小圆点。
对了,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一起说说它的名字。
(生齐读)
别看它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它的家了。
【新课讲授】
1.读小数。
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
(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
1.5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
学生回答:
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总结:
像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数。
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
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
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按照整数的读法读,而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教师再请几个同学试着读读。
(如有读错的加以纠正)
2.写小数。
小数会读了,那小数怎么写呢?
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
请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其他几样文具的价格。
(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3.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出示王东量身高的情境图,王东身高1米3分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
接着向学生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教师用手在米尺上比划一分米,问学生这是多长?
生1:
一分米。
生2:
10厘米。
十厘米也等于1分米。
把米尺怎么分才可得到一分米呢?
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分米。
那你会用分数来表示一分米是多少米么?
1分米=1/10米。
这要用到我们以前学的分数的知识,今天,老师告诉大家,1分米还可以是0.1米。
那你知道3分米是多少米么?
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
3/10米,0.3米。
6分米呢?
8分米呢?
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教师在米尺上比划1厘米,并提问:
这又是多少长呢?
(1厘米长)
把米尺怎么分才能得到一厘米呢?
用分数来表示是多少米呢?
那用小数会表示么?
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厘米;
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
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那3厘米呢?
6厘米呢?
„„(可多举几个例子,多叫几个同学回答)
18厘米你会转化么?
(18/100米,0.18米)
(2)巩固练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上学期征订校服的时候,服装厂的叔叔阿姨们为我们量了身高:
胡址珊1米28厘米杨昆1米40厘米仇鑫1米2分米
你能把它们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么?
(指名上黑板写,完成后校对)
4.寻找生活中的小数。
你还在哪里找到过小数呢?
自动铅笔上标有0.5毫米的字样。
饮料上也有。
生3:
书的背面有标价,也是小数„„
教师评价并补充:
人体正常体温最高可达37.5摄氏度,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课堂作业】
教材第92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教材第94~95页“练习二十”第1、2、3、4题。
教学板书: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一个数字——一位小数
两个数字——两位小数
1分米=1/10米=0.1米
3分米=3/10米=0.3米
1厘米=1/100米=0.01米
3厘米=3/100米=0.03米
18厘米=18/100米=0.18米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认识小数
(2)
认识小数(教材第93页及相关习题)。
1.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2.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会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分析推理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
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2.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
1.同学们,看黑板上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
(贴出小长方形的卡片□□□和□□□□)指着卡片,提问:
如果这些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数,你觉得哪个数会较大?
为什么?
(整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
2.接着在两个方框中间都点上小数点,提问:
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会较大?
□□.□□□.□□
学生猜测大小(预设2种情况:
后面大;
不能确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
“简单小数的大小比较”并板书课题。
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点,将整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有机的衔接,以几张卡片作为切入点,有效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知识起点,明确了探究方向,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
1.出示跳高成绩单。
老师这里有一张从我们校运动会上带来的跳高成绩记录单,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
小明:
0.8米小刚:
1.2米
小强:
1.1米小林:
0.9米
学生反馈:
小刚跳得最高。
2.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你能把他们的成绩化成分数来比较吗?
独立思考后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预设:
A.一位一位地比,从整数部分比起,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B.从小数单位比,1.2里面有12个0.1,1.1里面有11个0.1,12比11大。
C.把米转化为分米,1.2米=12分米,1.1米=11分米,12比11大。
3.你能排出其他几个人的名次吗?
(引发学生的猜测)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A.从小数单位比,1.2里面有12个0.1,1.1里面有11个0.1,0.9里面有9个0.1,0.8里面有8个0.1,12>11>9>8,因此第一名是小刚,第二名是小强,第三名是小林,第四名是小明。
B.将米转化为分米,1.2米=12分米,1.1米=11分米,0.9米=9分米,0.8米=8分米,由于12>11>9>8,因此第一名是小刚,第二名是小强,第三名是小林,第四名是小明。
通过1.2和1.1的大小比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经历了“从原来单一的结合具体内容”拓展到“从数位比、从小数单位比、从具体单位比”等不同策略来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使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4.反馈后提问:
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分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5.方法应用。
(1)举例:
同桌悄悄地写一个一位小数,然后一起来比较一下大小。
比较后提问:
A.要想写一个较大的小数,你应该怎样考虑?
B.要想写一个较小的小数,你又应当怎样考虑?
【课堂作业】
教材第93页“做一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遗憾?
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第5、6、7题。
简单小数的大小比较
1.2米=12分米
1.1米=11分米
0.9米=9分米
0.8米=8分米
由于12>11>9>8,
因此第一名是小刚,第二名是小强,第三名是小林,第四名是小明。
第3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材第96页及相关内容)。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点。
2.2.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
3.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灵活地运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正确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1.教师谈话:
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
①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②计算是从哪一位先算?
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计算:
48+9=,25-1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3.反馈题目是否正确,指名回答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
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
②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当10再减。
这是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怎么计算呢?
今天请你们来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1)
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
(开学了,同学们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具,每个蓝色笔记本0.9元,每个书包25.8元,每个文具盒6.8元,每个红笔记本2.5元„„)
(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你会列式吗?
引导学生一人说提出的问题,一人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算式,在学生提问并列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
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
是什么问题呢?
(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共花多少元?
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多少元?
一支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
)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
你们会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0.8+0.6=,0.8-0.6=”这2道题怎么算呢?
请你们来研究研究。
2.学生互动探究“0.8+0.6=,0.8-0.6=”。
(1)教师:
你打算怎样计算呢?
请你试着在数学作业纸上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学说说。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交流。
(2)汇报反馈:
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结果了,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
②把0.8元和0.6元改写成8角和6角,相加减后在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③按照前面复习整数加减法的方法写成竖式。
教师总结板书:
0.8+0.6=1.4(元)
0.8-0.6=0.2(元)
答:
一共用了1.4元,卷笔刀比铅笔贵0.2角。
教师提问并说明:
在这里,“8”和“0.8”一样吗?
所以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目的是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3.学生互动探究“1.2-0.6=
”。
(1)老师引导:
刚才同学提问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时,列式:
1.2-0.6=
,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经验自己试着列竖式计算。
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不同的做法,教师总结板书。
方法1:
把1元看成10角,加上2角,12角减6角就是6角。
方法2:
2减6不够减,向他的前一位退1当10,加上原来的2是12,12减6得6,写在6的下面,前面0减0还是0,所以得0.6。
(2)你在计算时,怎样就保证元和元、角和角相减呢?
(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2)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
不同点:
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
5.引导学生总结:
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
算一算:
0.8-0.5=
0.7+0.4=
1.6+2.3=
1.9-1.3=
2.3-2.3=
5.3+1.6=
0.5+3.1=
0.8+1.5=
3.6-0.6=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请你说说。
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1、2、3题”。
相同数位对齐
0.8+0.6=1.4(元)
一共用了1.4元。
小数点对齐
卷笔刀比铅笔贵0.2元。
第4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材第97页及相关习题)。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3.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复习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说算法。
周末,丁丁和当当去超市购物,丁丁买的生活用品花了126.5元,当当买学习用品花了38.9元,你们能用竖式算出丁丁和当当一共花了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完成,并请个别学生上台算,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那丁丁花的钱比当当花的钱多多少呢?
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列竖式帮老师算一算。
个别同学上台算,并说说列加法或减法竖式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十分位算起,哪一位„„)
1.出示:
文具商店图
观察文具商店图(见教材第96页例题图)。
小丽有10元钱,买了一个文具盒,还想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她的钱够吗?
引导学生说出商品名称和价格,并要求学生独立在草稿本上算一算,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提问:
说一说从情境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要解决什么问题?
小丽有10元钱。
已经买了一个文具盒,还想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
要解决小丽带10元钱够不够?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再全班交流。
2.分析解决问题。
方法一:
先算买了文具盒后,小丽还剩多少钱?
10-6.8=3.2(元)
接着可以算如果再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则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一共多少钱。
可以算出:
2.5+0.6=3.1(元)。
而3.1<3.2,因此小丽的钱够了。
方法二:
可以先算买了一个笔记本后,还剩多少钱?
3.2-2.5=0.7(元),而0.7>0.6,因此再买一支铅笔钱够了。
3.提问:
如果将铅笔换成彩笔钱够吗?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再全班交流。
在上述方法一中,如果将铅笔换成彩笔,则2.5+0.8=3.3(元),而3.3>3.2,所以钱不够。
在方法二中,一支彩笔要0.8元,而0.7<0.8,所以再买一支彩笔钱不够。
4.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思考还能不能用其它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还可以把要买物品的价钱都加起来,看比10元多还是少?
同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互相检验。
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4题。
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一”第6、7题。
10-6.8=3.2(元)
2.5+0.6=3.1(元)
3.1<3.2,因此小丽的钱够了。
如果将铅笔换成彩笔,2.5+0.8=3.3(元),而3.3>3.2,所以钱不够。
3.2-2.5=0.7(元)
0.7>0.6,因此再买一支铅笔钱够了。
0.7<0.8,所以再买一支彩笔钱不够。
第5课时
练习课
练习课(教材第98~100页及相关习题)。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以及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
认识小数并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巧。
【练习讲授】
1.口算练习。
4.6+5.4
0.6+0.8
0.3+0.4
0
.9-0.7
0.8-0.4
1-0.6
老师小结口算情况。
2.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讨论:
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1)0.9比0.5多多少?
(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
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
第
(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
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0.9-0.5=0.4;
第
(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
(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
)用减法计算,即:
7.4-1.3=6.1。
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答。
3.解决问题。
(1)食堂有65.4千克大米,后来又买28.2千克,现在一共有多少千克?
吃了50.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棉纺厂1月份产棉布21.9万米,比2月份少0.6万米,2月份比3月份多生产0.9万米,1月份和3月份共产棉布多少万米?
这两个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可进行相应的指导,再全班交流,教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分析:
第
(1)小题一共有65.4+28.2=93.6(千克);
还剩93.6-50.6=43(千克)。
第
(2)小题3月份有21.9+0.6-0.9=21.6(万米),1月份和3月份共产棉布21.9+21.6=43.5(万米)。
1.完成课本第98页第4题和第5题。
(1)组织学生算一算,比一比。
(2)评讲时突出两个小数相减,且将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
另外,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时,先要将单位统一,再比较大小。
2.完成课本第100页第9题。
(1)组织学生先看图,并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说一说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2)此题比较活,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自由提问,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3.完成课本第100页第11题。
1)引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平时只走1.2千米,现在他走了0.3千米后又回家取了一本书,因此0.3千米是多走的,回去时又多走0.3千米,因此一共多走0.3+0.3=0.6(千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与上面对齐。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