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青海省海东市海东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228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海东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海东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海东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海东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海东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海东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海东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青海省海东市海东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海东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青海省海东市海东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海东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生物必修2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选取豌豆作试验材料

B.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研究

C.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D.采用从多对相对性状到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

【答案】D

【解析】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选取豌豆作试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孟德尔采用了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研究,B正确;孟德尔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C正确;采用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从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D错误。

2.下列哪一项不是孟德尔在遗传学上获得成功的因素

A.运用减数分裂理论验证自己的假说B.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C.选用豌豆纯系作为杂交实验材料D.先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着手研究

【答案】A

【解析】

孟德尔并没有运用减数分裂理论验证自己的假说,其通过测交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A错误;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是孟德尔在遗传学上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选用豌豆纯系作为杂交实验材料是孟德尔在遗传学上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C正确;先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着手研究是孟德尔在遗传学上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D正确。

3.下列哪项不是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

A.豌豆闭花授粉B.豌豆自花授粉

C.豌豆具有许多明显的相对性状D.豌豆雌雄同花

【答案】D

【解析】

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有: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综上所述,不属于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是D。

4.某同学利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从甲、乙两个容器中各随机抽出一个小球,记录组合情况,重复多次实验后,结果发现AB、Ab、aB、ab的比值接近1:

1:

1:

1.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个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

B.该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

D.每个容器中两种小球的比例应为1:

1,但甲乙两个容器中小球的总数一定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乙两个容器中共有两对等位基因,又从甲、乙两个容器中各随机抽出一个小球,记录组合情况,重复多次实验后,结果发现AB、Ab、aB、ab的比值接近1:

1:

1:

1,体现的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

甲、乙两个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该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正确;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等位基因的种类,C错误;每个容器中两种的小球数量需相等,且甲乙两个容器中小球的总数也要相等,D错误。

点睛:

注意本题实验是模拟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不是模拟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

5.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最重要的证据是

A.杂合子自交发生3:

1的性状分离比

B.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发生1:

1的性状比

C.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杂合子自交发生3:

1的性状分离比,这是孟德尔杂交实验现象,A项错误。

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即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

1的性状分离比,B项正确。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C项错误。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这不是孟德尔提出的,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的方法,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基因型为AaB的绵羊产生的配子名称和种类()

A.卵细胞XAB,XaBB.卵细胞AB,aB

C.精子AXB,AY,aXB,aYD.精子AB,aB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而B基因却单独存在,主要是因为性染色体中X染色体和Y染色体存在非同源区段,导致X染色体上有B基因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基因,所以该基因型完整地写出应是AaXBY,为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为精子.

解:

(1)根据分析可知,该个体为雄性个体,其基因型为AaXBY,产生的配子是精子;

(2)在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的过程中,A和a所在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分离,X染色体和Y染色体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也同时分离,通过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能形成四种精子,即AXB、AY、aXB、aY.

故选:

C.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7.下列是人类探索遗传奥秘的几个经典实验,其中表述合理的是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C.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除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外,还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德尔通过研究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分别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并没有证明DNA是转化因子,B错误;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因此该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8.图是“以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锥形瓶内的培养液中有含32P的物质,以便用32P标记噬菌体

B.过程②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

C.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D.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

【答案】B

【解析】

本实验是以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因此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会侵入大肠杆菌体内进行增殖,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不能用放射性标记的含32P的物质,A错误。

过程②为搅拌,目的是使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B正确。

若只有沉淀物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证明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但若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必须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实验进行相互对照,C错误。

若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还未吸附、侵染至大肠杆菌细胞。

或培养时间过长,造成部分大肠杆菌裂解,D错误。

【点睛】学生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误差分析不清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误差分析

(1)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

①培养时间短⇒部分噬菌体还未吸附、侵染至大肠杆菌细胞⇒离心后未吸附至大肠杆菌细胞的噬菌体分布在上清液⇒3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也较高。

②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大量繁殖⇒大肠杆菌裂解死亡,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离心后噬菌体将分布在上清液⇒3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也较高。

(2)搅拌后离心,将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细胞分离

①搅拌不充分⇒留在大肠杆菌细胞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随大肠杆菌细胞分布在沉淀物中⇒35S标记的一组沉淀物放射性较高。

②搅拌过于剧烈⇒大肠杆菌细胞被破坏⇒释放出其中的噬菌体⇒3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

9.真核细胞某DNA分子中碱基A占全部碱基的30%,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DNA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B.该DNA的一条链中,(C+G):

(A+T)=3:

2

C.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氢键连接

D.该DNA分子中,(A+G):

(T+C)=1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结构的计算规律:

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单链(C+G):

(A+T)与互补链的相应的比值相等,与整个DNA分子该比值相等。

【详解】真核细胞的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量分布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错误;DNA分子中A=T=30%,则G=C=(1-60%)/2=20%,则(C+G):

(A+T)=2:

3,DNA一条链及其互补链的(C+G):

(A+T)比值均等于整个DNA分子的该比值,即该DNA的一条链中,(C+G):

(A+T)=2:

3,B错误;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C错误;DNA分子中,A=T,G=C,因此,(A+G):

(T+C)=1,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

真核细胞中,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DNA还可以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10.假设一个DNA分子片段中含碱基T共288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4%,则此DNA片段中碱基G所占的百分比和数目分别是

A.26%312个B.12%144个

C.13%156个D.24%288个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结构特点:

(1)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双螺旋结构;

(2)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

【详解】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

已知DNA分子中T有288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4%,则DNA分子含有碱基数=288÷24%=1200个;由于A=T,G=C,则T+G=50%,因此G所占的百分比=50%-24%=26%,G的数量=1200×26%=312,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了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明确不配对的碱基之和等于碱基总数的一半,并能够根据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11.下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只含有tRNA和mRNA

B.甲硫氨酸处于图中a的位置

C.tRNA含有氢键

D.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

【答案】C

【解析】

图中除了含有tRNA和mRNA外,核糖体内还含有rRNA,故A项错误;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从左向右,因此mRNA的左侧为起始密码子,图中b处携带的是甲硫氨酸,B项错误;tRNA的局部也会有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氢键,C项正确;RNA聚合酶为催化转录的酶,该过程为翻译,不需要RNA聚合酶,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灵活运用其解题。

图示表示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