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151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

 

必修2全套说课稿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多媒体课件,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

二.说教法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原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从化学史引入新课,设计一些问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

他的伟大成就是什么?

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

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

哪种依据更科学?

设计这些问题主要是创设问题的意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分析图表、巧得规律。

课本在本节[提问]周期序数

与什么有关?

[学生]周期序数等于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教师]如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学生看元素周期表]

[教师]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周期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请大家根据自己绘制的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投影

 

[教师]从上面我们所填表的结果可知,在元素周期表的7个周期中,除第1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稀有气体结束。

需作说明的是:

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

第7周期中,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Lr),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

为了使表的结构紧凑,将全体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分别按周期各放在同一个格内,并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把它们分两行另列在表的下方。

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多数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元素,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

元素周期表上列出来的元素共有112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的元素还有:

114号、116号、118号元素。

[学生活动,教师板书]

[教师]罗马数字Ⅰ、Ⅱ、Ⅲ等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族序数。

[教师]A、B又分别表示什么呢?

[学生]A表示主族,B表示副族。

[教师]什么是主族?

什么是副族?

[学生]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总结]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三短三长一全;七主七副Ⅷ和零。

(3)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我们把ⅠA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编在一个族呢?

请同学们观察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思考]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

是否完全相同?

[学生]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学生化学反应。

[教师]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同一族元素的性质。

[实验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教师]观察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金属钾的性质,并与钠的性质进行比较。

[学生]钾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ⅠA族,与钠元素处于同一主族,并且,它应该比金属钠更容易失去电子,如果与水反应,应该更剧烈。

设计意图:

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产生好奇和疑惑,议论纷纷且探究热情高涨。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验步骤]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水至其体积的1/2,然后分别加入绿豆大小的一块金属钾和金属钠,用表面皿盖在培养皿口上,注意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记录所发生的现象。

待冷却后,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入2~3滴酚酞,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动手实验,记录现象。

[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

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

[学生]有关系。

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且还原性增加

[教师]由上表可见,碱金属在物理性质上也表现出一些相似性和规律性。

总结1.我们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通过讨论周期中第一主族(碱金属)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大家应该,原子的结构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存在必然的联系。

我们可以说结构决定性质,究竟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从结构能不能推导了元素的性质?

我们将在下节卤族元素学习中验证一下。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中,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我没有过分强调,而侧重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

我相信,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将使他们受益无穷,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和学生实验能力水平的高低,可能不同类型的学生会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但只要坚持,我想差距会缩小的。

各位评委、专家:

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元素周期律

各位专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说一说这节课的整体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工具。

在学生已经学习Na、Mg、Al、Fe、Cu等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初步了解了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

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元素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元素性质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的重点

教学重点:

(1)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

(2)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教学目标

l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l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初探,使学生学会利用图表分析处理数据和培养他们归纳的科学方法。

2、体验科学推测,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元素周期律的归纳过程中,重视发现意识、让学生在发现中寻找结论,在合作中享受成功。

2、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

4、教具准备

教学媒体、课件;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

二、说教法

课前发放预习学案,让学生在课下利用教材提供的数据画图表,然后在课堂展示。

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来分析总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通过发挥图表作用和学生的合作交流,以达到难点的突破。

为了让学生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提出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探究,采用理论推理假设,试验验证的方法突破。

三、说学法

陶行知先生说: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不仅学会,更需要教学生会学”要使学生随老师的设问,观看多媒体课件,自学教材,分组讨论,组间评价,主动思考,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化学说课稿:

《化学键》说课稿

一、对教材的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1.教学内容:

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包括:

①化学键,②离子键,③共价键,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学习化学键知识。

本节内容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化学键的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

同时对下节教学——电子式的学习提供基础,下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学生首先要知道化学键的概念。

学习化学键知识对于今后学习氮族元素、镁铝等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关于共价键的内容——跟离子化合物一样,复习初中学过的氯气和氢气起反应形成共价化合物氯化氢的过程基础上提出共价键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绍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它是对共价键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了共价键之后,必然要考虑成键原子之间对共用电子对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引出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概念。

4.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

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2)能力目标:

对立统一论思想:

阴、阳离子构成了离子化合物中的矛盾的两个方面。

3)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钠跟氯气起反应、氯气和氢气的演示实验,从宏观上体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通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

难点:

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确立依据:

化学键存在于微观结构中,我们无法进行观察,只能通过CAI演示,使学生去了解形成过程。

这部分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这在高考试题中也属于重点,所以很有必要去突破这部分内容。

三、教材处理

内容调整:

这节课先讲解化学键相关的知识,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内容放到下一课时去学习。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请学生回忆钠和氯气反应、氢气和氯气的反应实验现象。

接着播放上述两个实验的录象,让学生加深实验现象。

过渡,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反应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引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新课教学:

(1)、离子键:

演示NaCl的形成过程引出概念,分析成键原因、特点,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再来分析哪些原子之间会明显以离子键结合?

在周期表中处于什么位置?

(2)、共价键:

通过演示HCl的形成过程引出概念,分析其成键原因、特点,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同样来分析哪些原子之间会明显以共价键结合?

根据原子吸引电子能力不同共价键分为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

(3)、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从概念、成键粒子、粒子间作用、形成条件等方面去比较二者。

(4)化学键:

由演示甲烷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引出化学键的概念。

强调:

存在与分子内或晶体内,分子间不存在;必须是相邻的原子或阴、阳离子间。

(5)、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通过对NaCl、HCl形成的讨论,得出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及反应条件和反应热的原因。

六、课堂小结:

离子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