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教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0911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2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教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教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教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教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教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教材Word格式.docx

《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教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教材Word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教材Word格式.docx

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风险是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4.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可能,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存在意外释放的能量.

危险源分类:

第一类危险源:

系統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質

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約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它主要包括人、物、环境三方面的問題)

5.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指:

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物品:

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三)、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等基本概念

1.安全

按照系统安全工程观点,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人们传统的认识,“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意味着不危险。

安全与危险是相对的概念,“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它们是人们对生产、生活中是否可能遭受健康损害和人身伤亡的综合认识。

2.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具体包括两方面得内容:

(1)失误-安全功能。

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得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2)故障-安全功能。

指设备。

设施或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3.安全生产管理

  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

安全生产管理内容包括: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

4.所谓安全生产就是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安全生产是安全和生产的统一,其宗旨是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与生产是辩证的统一。

生产是安全的基础,安全存在于生产之中是生产实践规律运动的形式,同时安全从生产中分离出来以后,以其具有的规律性反作用于生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搞好劳动保护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可以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减少职工伤亡,减少财产损失,可以增加效益,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

安全生产由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职业卫生组成,安全管理是指以国家法律、规定和技术标准为依据,采取各种手段,对企业生产的安全状况实施有效制约的一切活动,主要包括安全的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工业卫生管理。

三、安全生产任务

安全生产的任务就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企业的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

主要包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工作时间与休假、女职工及未成年工的保护等。

第二章、事故预防与控制理论

一、事故的致因理论:

事故的频发倾向理论

●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者是工业事故的主要原因。

●采取措施:

人员选择、人事调整

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

观点:

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

不足:

将事故原因归决于人的缺点(先天不足,遗传等)

遗传、社会环境或管理不善;

心理、生理上的弱点,安全意识低下。

设计、制造缺陷;

使用、维修保养不善。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论的观点

事故发生的最基本原因是管理失误。

A、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设备不安全的状态:

预防措施:

防止人失误与不安全行为

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B、管理上的缺陷所引起

全员参与安全管理;

全过程安全管理;

全方位安全管理;

全天候安全管理;

轨迹交叉论:

海因里希工业安全理论1(严重伤害):

29(轻微伤害):

300(无伤害)

●过程是因果关系

●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

●不安全行为伤害了别人

●伤害程度具有随机性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伤害的直接原因。

能量的意外释放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七种能量形式:

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或非电离辐射能、声能和生物能。

系统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论

强调系统安全,即系统中的危险源。

事故预测及预防

3E对策:

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

事故致因理论及事故预防原理

(一)、事故预防原理定义

事故预防原理:

1)事故是怎样发生的;

2)为什么会发生;

3)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它是以伤亡事故为研究对象,探讨事故因果及其关系,事故致因因素控制等方面问题。

(二)、事故預防原理

●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接触

●采用屏蔽防护系统

事故預防措施: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能源

●限制能量

●防止能量蓄积

●缓慢地释放能量

●在时间和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信息屏障

人失误的原因:

1)决策错误

2)人机学原因

3)过负荷

4)超过人的能力的过负荷

5)与外界刺激要求不一致的反应

6)由于不知道正确方法或故意采取不恰当的行为

1、防止人的失误

●控制,减少人可能引起失误的各种因素,防止出现人失误。

●在一旦人失误的场合,使人失误不至于引进,使人失误无害化。

●在人失误引进事故的情况下,限制事故的发展,减少事故的损失。

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

◆用机械代替人、冗余系统、耐失误设计、警告、人机环匹配。

◆防止事故的技术措施:

消除危险源、降低危害、避难和救援。

◆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远离、隔离、封闭、缓冲等个体防护、薄弱环节。

◆采取措施减少事故发生:

安全系统、提高可靠性、安全监控系统。

◆故障设计:

通过精心设计,使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处于低能状态,防止能量意外释放。

2、防止人失误的管理措施

●职业适合性,即人员人事某种职业的基本要求;

●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训练

事故预防对策

1.制定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

2.先进经验

3.人失误的原因

4.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

5.防止人失误的管理措施

6.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7.预防事故的措施

怎样预防事故灾害发生

1、加强安全卫生管理,做好安全预防工作!

2、加强安全教育训练,提高安全意识!

3、掌握紧急应变知识,减少灾害损失

制定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

1.能消除和减弱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

2.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界限内

3.预防生产装置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

4.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5.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

6.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7.最大限度地防止事故扩大

8.安全对策措施应按消除危害、降低风险、采取个体防护的顺序

从上述可见,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

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

前者使人知道,在哪里存在危险源、如何导致事故、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对于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

后者则是要求必须怎么做。

事故预防是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事故控制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

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采取相应对策:

1、安全技术是一种技术工程措施,是为了防止工伤事故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其中包括:

机械性伤害的预防。

电流对人体伤害的预防。

物理、化学性的灼伤、烧伤、烫伤的预防。

静电危害的预防和消除。

物理、化学性火灾的预防和扑灭。

物理、化学性爆炸的预防。

生产设施和机械设备上的安全防护装置。

各种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

易燃易爆、剧毒物质的安全管理。

国家劳动保护法律、法规、企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

2、安全大检查。

有计划的进行设备大中小修中的安全措施。

编制安全措施计划,有计划的改善劳动条件。

 

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

个人防护措施的管理。

3、职业卫生是以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职业有害因素是指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的因素。

按其来源可分三类:

(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A、化学因素

各种生产性毒物。

如:

铅、苯、汞、砷、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

各种生产性粉尘。

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等。

B、物理因素

异常的气象条件。

高温、高湿、低湿。

异常气压。

噪声、振动。

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

C、生物因素

病原徽生物。

致病寄生虫。

附职业病名录

1.尘肺(13种)、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3.职业中毒(56种)、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6.职业性皮肤病(8种)、

7.职业性眼病(3种)、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9.职业性肿瘤(8种)、

10.其他职业病(5种)

共10类115种

(二)劳动组织中有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劳动时间和休息时间安排不当等。

劳动强度过大。

劳动者长时间处于精神紧张状态。

身体个别系统、器官过度紧张。

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和使用不合理的操作工具等。

(三)其他因素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厂房建筑和设备不合理,场地空间狭小、拥挤。

采光照明不足。

第三章安全生产方针、法规、管理体制

第一节安全方针、法规部分

一、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法规

1、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是指如何看待和处理安全对生产以及其他工作的关系,或者说,在安全和生产以及其它工作的关系上,要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这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

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计划、布置、实施各项工作时,要首先想到安全,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发生伤亡事故。

“预防为主”,是指安全工作应当做在生产活动开始之前,并贯彻始终,安全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预防事故的发生,即事先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和事故造成的损失。

因此,必须在从事生产活动之前,充分认识,分析和评价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事先采取一切必要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排除事故隐患。

2、“三大规程”是指国家在1956年5月制定并发布的《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

1991年3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75号令公布,即《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原《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作废。

3、“五项规定”是指国务院于1963年3月颁发的《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

这五项规定是:

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定期检查、伤亡事故调查和处理。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公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劳动法》首先明确了劳动者的权利,用人单位的义务,国家的作用工作、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同时对劳动安全卫生、安全培训做了规定。

5、2002年6月29日,为全面、完整地反映国家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确定对各行业、各部门和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安全生产基本管理制度,并对安全生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共性的、基本的法律问题作出统一规范,全国人大颁布实施《安全生产法》。

最近,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和规章的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并完善。

6、2004年1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是党和政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第二节安全管理体制和五要素

一、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是:

“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

”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企业负责、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负责任。

1、企业负责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为职工的职业活动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对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健康负有领导责任。

企业负责首先是企业法人代表对企业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其次企业做为独立的法人团体对企业发生的事故,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或经济责任。

2、行业管理指行业的主管部门充分发挥行业管理职能,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组织指导、监督检查、促进企业努力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不安全因素,实现安全生产,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3、国家监察是指国家法规授权劳动行政部门设立的监察机构,以国家名义运用国家权力,对企业、事业和有关机关履行劳动安全职责和执行安全生产法规、政策情况,依法进行监察、纠正和惩戒的工作。

4、群众监督是指工作组织代表职工群众依法对劳动安全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针对政府、企业行政方面存在的忽视劳动安全的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甚至抗议,以支持职工拒绝操作,组织职工撤离危险作业现场。

对严重损害职工利益的违法行为,向司法机关提出控告。

二、安全生产“五要素”

第一就是安全文化。

要通过大力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生产理念。

第二是安全法制。

要以《安全生产法》作为核心,健全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制度,形成全社会的安全法律体系,并用这个体系首先规范政府,然后规范企业、规范职工、规范全体公民的行为。

第三是安全责任。

责任是安全的灵魂。

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企业的法人代表要做好4件事:

第一,始终把握好安全的方针、原则、政策,把握住方向,把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

第二,抓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三,把资金用于重大隐患的治理,做到心中有数;

第四,抓好“三同时”,部署工作时安全生产工作同时部署,落实工作时同时落实,检查工作时同时检查。

第四是安全科技。

安全要靠技术来支撑。

企业必须采用先进、可靠的技术,同时行业也要组织技术攻关,光靠企业的技术不行,必须靠行业来解决。

第五个要素就是安全投入。

要实现本质安全。

安全要有投入、安全要有成本。

安全投入的特性:

(1)预防性:

任何安全生产都是为保障生产过程顺利进行、防止人员遭到伤害或发生事故使财产遭受损失而预先采取的措施。

(2)效益的潜隐性:

由于安全投入的保障功能所产生的作用,使生产过程安全化,同时使伤害和事故得以防止或消除,表现出不发生伤害事故弥补造成损失的正效应。

这种正效应却改变或控制了原来存在的危险因素使发生事故产生的负效应减少或弱化,从而混淆了人们的视听,造成无惊无险、太平无事的虚假印象。

这就使安全投入的实际价值不易被确认,同时也难以及时、直观、确切的评价安全投入的效益。

(3)技术性:

安全投入具有十分充实而又丰富的技术内容,也反映了安全科学技术的水平。

安全投入包含着当今科学技术和高、尖、新科技的发展成果对安全科学技术所做出的投入。

安全投入是以安全科学技术为主体的综合性投入。

安全生产“五要素”之间的关系

1、安全文化是基础。

安全文化是安全的根本

人们为了追求自身安康、社会安定、财产不受意外损失的知识、观念、制度和组织机构等的总和。

抓好安全文化这个基础,就是要领导层把生产安全看成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一部分,看成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部分,看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部分,牢固树立安全文化理念;

就是要企业必须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在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中求得企业的效益增长;

就是要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与教育,从培养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思维、安全行为、安全价值观入手,通过安全文化知识的传播、安全技能的培训等途径,灌输“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最终实现“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2、安全法规是保障,核心

安全生产法规,是为组织、协调和控制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实现生产安全而制定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

抓好安全法规这个核心,首先要求每名社会成员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法规就是法的观念,自觉地把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规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其次是要认真贯彻“三严”。

一是严格教育。

把安全生产法规纳入全民普法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保证安全生产法规教育的落实。

二要严格执行。

领导要严格按法规指导工作,职工要严格按法规规范行为,企业要严格按法规运转生产。

三是严格检查。

要强化组织检查,更要发动群众监督、开展舆论监督,实现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企业、职工和公民的行为。

3、安全责任是灵魂。

责任是人应有的一种素养、一种品质。

对于安全生产工作而言,这种素养、这种品质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抓好安全责任这个灵魂,首先,各级领导认识要到位。

从珍视人的生命、保护人的生命的高度,认真审视安全生产工作,切实担负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这一神圣职责,做到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

其次,要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要坚持一把手负责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

第三,要严格责任追究。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执法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处重罚事故责任单位和事故责任人。

4、安全科技是手段

安全生产是企业管理、科技进步的综合反映,安全需要科技的支撑。

抓好安全科技这个手段,就是要求企业要采用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安全科技基础研究、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和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实现“科技促安”;

就是要求职工要积极学习安全生产科学知识与技能,提高生产过程、操作手段中的科技含量,实现“科技保安”。

5、安全投入是保障

实现生产安全,仅有认识到位、重视到位、管理到位、措施到位还远远不够,必须还要投入到位。

安全需要投入,安全要付出成本。

设备老化、安全设施缺失是安全的心腹之患,隐患不除,永无宁日。

要解决历史欠帐,消除不安全隐患,需要解决资金渠道。

持续、稳定的安全投入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三节、职工安全生产权利与义务

一、职工安全生产基本权利

获得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是职工的基本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中,规定了职工享有以下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基本权利。

(一)要求获得劳动保护的权利

职工享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载明为职工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防护用品、防止职业危害的措施、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健康检查、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等有关事项。

(二)知情的权利

职工享有了解所在工作场所和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危害后果、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的权利。

用人单位必须履行如实告知的责任。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如实告知,职工有权拒绝工作,用人单位不得因此作出对职工不利的处分。

(三)民主管理/监督的权利

职工享有安全生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职工是生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受害者,对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要求最迫切;

职工处在生产第一线,对安全生产最有发言权;

职工具有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技能,能够提出合理化建议。

职工的参与和监督,可以使领导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使领导的决策变为广大职工群众自觉的行动,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坚实基础。

(四)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

职工享有接受教育培训、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的权利。

职工必须具备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

l、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增强法制意识,特别是增强维权意识;

2、掌握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工作环境、生产过程、机械设备和危险物质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3、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4、学会正确配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5、掌握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五)获得职业健康防治服务的权利

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职工,享有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并了解检查结果的权利。

被诊断为患有职业病的职工,有依法享受职业病待遇,接受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的权利。

(六)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职工享有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用人单位的领导、管理人员或者工程技术人员违反有关规定,明知存在危险因素而不采取相应措施,违章指挥、强令职工冒险作业的,职工有权对此予以拒绝。

用人单位不得因此作出降低工资、福利待遇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等对职工不利的处理。

(七)紧急状态下停止作业或撤离的权利(紧急避险权)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用人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