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专题讲座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0314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专题讲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专题讲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专题讲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专题讲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专题讲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专题讲座Word文件下载.docx

《语文专题讲座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专题讲座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专题讲座Word文件下载.docx

15

连贯

16、17

语言运用

11分

18

作文

60分

结论:

1卷面结构稳定。

全卷分六大板块,保持结构的稳定。

2考查结构稳定。

按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设置考点,考查重点相对稳定。

可能变化:

1文言文阅读中新增一文化常识题

2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材料可能由传记变为新闻类文章阅读

预测:

2015年高考将继续沿用2014年、2013年试卷的基本结构,试题将会稳中有变,难易也将会较为适度。

关注重点:

1题型实例中文言文阅读新增文化常识题,该题所考的古代文化常识在在文言文学习中多有涉及,或可成为将来考试的新题型。

22014年出现的文言断句,依旧是重点。

3古代诗歌阅读,关注比较阅读的可能性较大.

4名篇名句默写,较大可能会沿用2014年出现的理解性默写形式。

5选考部分,小说和人物传记仍然是备考的重点。

6作文,关注寓言故事类以及时评类材料作文。

二真题剖析、答题方法指导及2015年预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考查对象:

文本选择突出文艺、哲学、美学等社会科学类文章的理念。

2考点内容:

第1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第2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重视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3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此题重视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3技巧指导:

第1题指导:

一是认真阅读文章,并用笔勾画重点的词句。

比如:

虚词(可能,大概,也许,将会等),代词,关联词语,重要概念。

二是认真审题,把握试题本身筛选信息的标准。

三是运用题文对照的方法。

第2题答题指导:

除第1题所讲的几点之外,要特别注意留心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看看有没有“强加因果”等错误。

第3题答题指导:

一是要认真思考“观点句”与“材料句”之间的关系,看看有没有被误解,二是要熟悉命题者常用的一些设计错项的手法,如以偏概全、故意错位、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等。

4示例:

(20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

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

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

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意

【试题解析】原文第三段“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和第四段“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可以看出,而B项是现实中的真实事件,没有上升到文学艺术层面,所以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理解文章、筛选整合信息

【试题解析】C项说“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的“心理距离”“让人们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错误,原文认为欣赏悲剧时,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并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

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

【试题解析】“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根据原文信息这应该是“现实悲剧”引起的;

“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不当,原文是“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主体的抗争和悲哀”“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5.2015年高考预测:

①选材,以社会科学类文章为主,重点关注文化学、美学、语言学、历史学、教育学等方面的文章。

选文将会体现浓郁的“四新”特点,即新理论、新观点、新设想、新思潮。

②考点,将会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筛选、归纳、整合,分析概括等能力,题目设置往往在细微处做文章。

③题型,论述类文章阅读的题型不会有大的变化,但题目难度可能增加。

选项错误会有所变化,时态、范围、信息遗漏等试题相对减少,更侧重于信息的整合和转述方面的错误。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

坚守传记文的传统,考查实词、文意理解、翻译等较为固定的考点。

第4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重点考查:

多义实词,通假字,古今同型异义词,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数词活用)。

第5题考查断句的能力。

(2014新增。

特别关注)

第6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主要涉及传主的事迹、性格、影响的方面。

第7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式的能力,考查涉及实词、虚词、句式等方面,综合能力较强。

3技巧指导:

第4题答题指导:

一是回顾课本中的句子、练习题中积累的实词。

二是根据字型、句子的大意及句子的对应结构,借助成语等进行大胆推测。

三是将给出的实词代入原文,通顺往往是对的不通顺就错。

注意:

从没听说过的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只不过是干扰项罢了。

第5题答题指导:

文言断句的根本,在于正确理解语段意义。

首先反复诵读,力求大体把握文意。

然后凭借语感,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

答题策略:

1根据标志性语言断句

①句首发语词:

“夫、惟、盖、故、凡、且、且夫、唯、盍、若夫、得无、何其”等,可在其前面断句;

②句首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③句首谦敬词、人称或指示代词有“窃、请、敬、吾、余、予、尔、汝(女)、彼、此”等,在其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句首关联词,如“苟、纵、纵使、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若、至若、是以、继而、然则、虽、虽然、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故、是故”等,在其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⑤句首时间副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是时、昔者、乃今、有顷”等,可以在其前面断句;

⑥常在句首的疑问词有“何、谁、孰、安、胡、焉、奚”等,可以在其前面断句;

⑦经常出现在句末的虚词有“乎、哉、矣、也、者、耶、(邪)、焉、欤、兮、耳、而已”、等,可以在其后面断句。

2根据句法知识断句

文言文语法和现代汉语有相似之处:

谓语大部分由动词充当,抓住谓语动词可以提高断句的准确率。

3.理清人物关系,抓住对话标志

文言文人物对话标志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也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文言对话中表谦敬的代词或副词如“臣、窃、寡人、妾、愚、君、公、卿、夫子”等也常常出现在句首,也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4根据修辞技巧推断

文言文讲究句式,音律和谐,经常运用顶真、对比、对称、排比、对仗、反复等修辞方法。

5根据文化常识推断

文言文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常识,如典章制度,谦敬人称,天文历法,官职变动,衣食住行等。

例:

2013年湖北卷

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相与诣庐,闻公号痛,竟不忍言。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删改)

【答案】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

第6题答题指导:

一是在理解原文大意的前提下,进行“原文对照”基本能解决问题。

二是注意命题人设计此类试题经常采用陷阱如:

错解词意,张冠李戴(非其人非其事)、扩大范围,无中生有等。

第7题答题指导:

一是文句翻译题答题原则: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一一对应,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翻译一般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特别注意:

操作时要打草稿,如果一下子写在试卷上,然后再改,造成卷面邋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差。

二是句子翻译时,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特殊语气(如反问语气)以及句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省略句(省主、谓、宾、介词)、被动句、判断句)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三是根据分值抓住关键词语的翻译十分重要,因为评分时关键词语是主要得分点。

在翻译时要估计出哪些是关键词语,千万不能让它们糊过去。

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解决方法有两个:

一是善于联系,做好知识迁移工作;

二是考虑全面,注意文言词的特殊用法。

四是有些实在不会翻译的字,试着把它挪下来。

一定不能把大多数字直接挪下来

(20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

“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

”对曰: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曰:

“《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

于休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

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

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

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

动荡倾覆。

【试题考点】实词

【试题解析】C项“励精”一词,意为“振作精神”。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试题考点】断句

【试题解析】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

如,句中的“国子祭酒”“休烈”等专有名词、“之”“以”等虚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

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

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

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

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

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

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试题答案】A

【试题考点】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试题解析】A项“谨遵职业操守”无中生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试题答案】

(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

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译出大意给3分;

“罪己”“规过”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译出大意给2分;

“亲贤”“推毂”“曾”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试题考点】翻译

【试题解析】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逐字对译。

特别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如

(1)中的“罪”(归罪、批评)、“规”(改正)、“庆”(庆贺)。

(2)中的“亲”(亲近)“接”(接交)、“崇”(尊崇)等。

5.2015年预测:

1.选材:

以人物传记为主,同时也应关注人物形象较具体的散文。

所选人物事迹一般表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考点:

考查方向坚持实词、筛选信息、文意概括与分析、翻译四个方面。

实词,突出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筛选信息,以人物性格品质为核心设题;

翻译题兼顾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等多个考点。

(三)古代诗词鉴赏

以唐诗、宋词、元曲为主要考查对象。

2考点内容:

形象、语言、技巧、思想情感、观点态度。

一读懂诗词

1要注意题目。

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

象《山寺夜起》《秋斋独宿》《送孟浩然之广陵》、,《思远人》、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2要注意作者。

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辛弃疾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画中有诗”等等。

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3要注意注释。

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

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

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

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4注意诗中的关键句。

5给诗歌定个位:

读完后看它哪一类诗歌——咏物、边塞、怀古、送别、思乡、节令……,然后回忆一下我们当时讲课时所讲的各类诗歌的基本情感。

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①闺怨诗——佳人寂寞之愁、见春伤春之愁、怀人思归之愁、惆怅、无奈、伤春惜时

②送(离)别诗——贬官谪居之恨、游子逐客之凄凉、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之痛、思乡怀友之苦

③怀古诗——国破家亡之痛楚、昔盛今衰之感慨(借古讽今)

④山水田园诗——自由悠闲之闲适、宁静淡泊之心境、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乐观豁达、倾慕歆羡、恬淡闲适

⑤咏物诗——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

⑥风物诗——秀美风光、华美胜景

⑦边塞诗——气势恢弘之边塞风光、建功立业之豪迈、杀敌立功之志向、报国无门之激愤、激昂奔放、乐观豁达

⑧羁旅诗——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之痛、离别思念之绪、寂寞(愁绪万端、凄清冷落、孤独凄清、悲观失落)

⑨咏怀诗——寂寞愁绪、凄清冷落、物是人非、报国无门、时光易逝、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托物言志)

二审清题干:

认真看看题干中命题人问的是哪一方面的?

(形象、语言、技巧、思想情感、观点态度)它是怎样怎样问的?

(直接问呢还是间接问呢)

三回忆知识:

意象炼字表达技巧思想情感

意象: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的内涵: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等等。

炼字:

关注动词、形容词、副词、叠音词等

表达技巧:

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学生回顾具体知识)

思想情感:

见上

四观察特点:

仔细观察问题中所问到的某一句或某一联或上片(下片)或整首诗词的特点

五组织答案:

一般情况下古诗词鉴赏答题分三步第一步:

指出来第二步:

分析第三步:

表达效果或情感。

如果问到思想情感类往往是先进行概括思想情感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形象类炼字类技巧类

(20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

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

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

【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

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

(6分)

【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