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三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第四单元单元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
《粤教版语文必修三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第四单元单元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语文必修三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第四单元单元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面对3月6日快速蔓延的抢盐风潮,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保障供应,并严打哄抬价格、恶意囤积等违法行为。
B.今年大蒜价格是去年同期的40多倍,业内人士认为,大蒜价格高涨的原因是“大蒜减产、甲流暴发、游资炒作”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尽管灾区各级财政都有困难,但还是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发放补助等方式,提高灾区干部群众的经济状况,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
D.广大消费者对今年3月15日媒体曝光的南方某地方政府包庇地下黑工厂的做法极为愤慨,产品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
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
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
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
盐枭至则呜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
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
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
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
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
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
贼已困,将擒矣。
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
“围久师怠,贼必遁。
”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
一道人过门曰:
“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
”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
“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
将略篇》,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苦:
痛苦
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纵:
腾跃
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官:
做官
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适:
碰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3分)( )
①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 ②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③俟船过,附而锯其舵 ④乃改行,投身军营 ⑤罗曰:
” ⑥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其害。
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们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他让人提醒自己,以此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7分)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注]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
漏:
漏壶,古时计时器。
(1)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表现出诗人的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
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2)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请略加分析。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6分)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2)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3)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论宋诗
钱钟书
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
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
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
明代中叶以后的作者又把宋诗抬出来,例如“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捧得苏轼高出杜甫。
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
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
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
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
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
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
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向后人挑衅,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或者别开生面。
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遗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
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
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
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
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
毛泽东同志指出:
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
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
宋诗就可以证实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表示出诗歌创作里把“流”错认为“源”的危险。
这个危险倾向在宋以前早有迹象,但是在宋诗里才大规模的发展,具备了明确的理论,以至于罩盖着后来的元、明、清诗。
把末流当做本源的风气仿佛是宋代诗人里的流行性感冒。
嫌孟浩然“无材料”的苏轼有这种倾向,把“古人好对偶用尽”的陆游更有这种倾向;
不但西昆体害这个毛病,江西派也害这个毛病,而且反对江西派的“四灵”竟传染着同样的毛病。
他们给这种习气的定义是:
“资书以为诗。
”后人直率的解释是:
“除却书本子,则更无诗。
”宋代诗人的现实感虽然没有完全沉没在文山字海里,但是有时也已经像李逵假洑水,探头探脑地挣扎。
从古人各种著作里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从古人的诗里孳生出自己的诗来,把书架子和书箱砌成了一座象牙之塔,偶尔向人生现实居高临远地凭栏眺望一番,内容就愈来愈贫薄,形式也愈变愈严密。
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发达到极端,可以使作者丧失了对具体事物的感受性,对外界视而不见,恰像玻璃缸里的金鱼,生活在一种透明的隔离状态里。
(选自《〈宋诗选注〉序言》,有删节)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从南宋到元、明、清,对宋诗的评价虽然褒贬迥异,但都犯了一个共同的弊病,那就是批评有失分寸。
B.唐代以后的诗人都会有类似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时候的感受,担心自己无法守住前人丰富的文化遗产。
C.有唐诗作榜样,宋人就只能模仿与依赖,就只能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这正是宋人的最大不幸。
D.宋代的诗人,即使是苏轼、陆游,在创作上也颠倒了“源”“流”关系,染上了“资书以为诗”的流行病。
E.宋人的诗歌创作,基本是从古人著作中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极少现实感和对具体事物的感受。
13.下列对“膏粱纨绔”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认为宋诗不如唐诗的明代诗人
B.只模仿和依赖前人成果的诗人
C.不去继承前人文化遗产的诗人
D.不能有所创造发明的宋代诗人
14.宋诗的成就是什么?
它有什么不足?
答:
15.导致宋诗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唐诗过后是宋词(节选)
葛兆光
流行歌曲的歌曲流行,但流行的不一定就永垂不朽。
要想桩子稳,就要根子深,根子是内功,不是花拳绣腿。
如果只是“宝贝对不起,不是不爱你”,“要不是有情郎和我分开,我的眼泪不会掉下来”,就会像老让一个人吃甜点最终也会腻一样,再爱吃甜的人也经不起这种过于殷勤的让菜,因为心灵世界并不是只为“甜心”而存在。
歌词里要是总出现“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我拿青春赌明天”这类说通不通、似懂不懂的词而没有更含蓄自然的文字,传唱的人再多也只是一笔糊涂账,充其量是歌曲的附庸而不像宋词最终由附庸而蔚为大观。
说实在的,宋词能够成为一代文学的形式,其实还是在文人参与创作之后。
过去我们的文学史总是说民间创作对文学有多少多少启发,给文学注入了多少多少新鲜养分,这都不错;
不过,在“下贱者最聪明”、“劳动人民最懂得文学”的观念中,只注意了“源”而忽略了“流”,任何一种文学样式,想要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标志,没有文化人的参与是不可能的,柳永也罢、晏殊也罢、欧阳修也罢、苏轼也罢,其实都是文化人,文化人的参与创作,意味着一种深邃的文化意识和高度的文化修养对文学样式的渗透和对文学品格的提升,就像把野生的杂花培育成可观赏的花卉和把原生的鲫鱼培育成五彩的金鱼一样。
也许有人会引《病梅馆记》来讽刺说这是把朴素自然的文学变成雕琢做作的文学,但是又有哪一种艺术是自生自长原汁原味的呢?
画布上的山水不是真山水,再怎么推崇朴素的民间味儿也不能回到“杭呦杭呦”的时代不是?
玉不琢还不成器呢,何况作为文学的歌词。
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内涵和精神只能流于一般的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灵安慰。
流行如果是指形式与语言,自然很好;
通俗如果是指情感和内涵,那就很糟。
没有对人生的真正体验,随你怎么从唐诗宋词那里贩来意象和词语也只是在花裤衩上打补丁,充其量是点缀,时时会露出那种俗气的底色;
没有对语言的真正机智,随你怎么挖空心思乔獐作智也只是在玩狗熊掰棒子的把戏,说到底是矫情,听听就会听出那里面口是心非的虚假。
文化品味说来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但缺少它就是让人瞧着俗气;
知识储备看上去是一种无关的因素,但没有它就是让人看着浅薄。
诗歌是越来越不景气了,这也难怪,一些故作深沉的和故弄玄虚的诗歌好像在那儿有意“自绝于人民”似的,在自我陶醉中画地为牢。
那些除了他自己谁也看不懂的诗歌把那一点点有限的感情拧过去拧过来,痛苦得别扭,欢喜得蹊跷,意思九曲十八弯,上气不接下气地用生造的词语拼接了又撕碎,撕碎了又拼接;
流行歌曲是越唱越热闹,倒也必然,可相当多的歌词也好像是在那儿重复来重复去地唱老调。
那些浅浅的笑靥和嗲嗲的娇嗔加上东拼西凑的词语仿佛要把一滴感情化开变成一大锅浓汤灌进听众的耳朵里,常常不知所云的歌词让不知就里的听众觉得深沉奥妙,让稍有知识的听众觉得莫名其妙。
在这个既没有了唐诗又还没等到宋词的时代里,要想留住唐诗的时代,就要使诗歌有点儿亲切和自然,要想迎接宋词的时代,就要让流行歌曲多一些机智和内涵,随便怎么都行,只要有让人还能感动的东西,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太会被什么无关紧要的东西感动了。
16.文章第一段写流行歌曲有什么作用?
(5分)
17.宋词成为一代文学样式的原因是什么?
18.作者认为“要想迎接宋词的时代,就要让流行歌曲多一些机智和内涵”,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结合文中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9.阅读下面的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唐代的贾岛一向以苦吟闻名于世。
贾岛的苦吟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下了一番工夫的,而这些又都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性分不开。
首先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力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__________甲__________。
有了好的意境,然后还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上充分表达出来。
__________乙________,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下边的语句分属甲和乙两处,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这些句子分成两组并排出顺序。
①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 ②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 ③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味同嚼蜡 ④那就不如无诗 ⑤叫人读了兴趣索然 ⑥但是写成之后 ⑦用心推敲修改
属于甲处的语句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乙处的语句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以“掌声响起”为开头,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
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使用两种修辞手法,④不超过60字。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
“倔强”、“要强”、“坦率”、“固执”是个性,“文雅”、“平和”、“斯文”、“柔弱”也是个性。
有人主张要张扬个性,活出自我;
有人认为适度压抑个性,更能融入集体,适应社会。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张扬个性”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之外,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1.C [A.“凫”应读“fú
”。
B.“吮”应读“shǔn”。
D.“塞”应读“sà
i”。
]
2.B [A.“飞娥扑火”中的“娥”应为“蛾”。
C.“钟鼓撰玉”中的“撰”应为“馔”。
D.“苍海”中的“苍”应为“沧”。
3.A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事情的成败、好坏完全出于一个人的策划。
4.D [A.语序颠倒,把“哄抬价格”和“恶意囤积”交换位置。
B.句式杂糅,将“的原因”删掉。
C.“提高……状况”搭配不当。
5.C [A项“苦”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应为“苦于,以……为苦”;
B项“纵”应为“放开”;
D项“抵”应为“到达”。
6.B [A项“其”都是代词,他的,代指罗提督;
C项“之”均是代词,他,也是指罗提督;
D项“且”均为副词,将要,快要。
B项分别为:
介词,凭借,靠着;
连词,相当于连词“而”的用法,表顺承,不译。
7.B [①交代了罗提督所做的事情,不能表现其智谋。
④说明罗提督改邪归正。
⑥表现罗提督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8.D [D项“罗提督功成名就后”错误,原文“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并没有功成名就的说法。
9.
(1)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解析 对句子进行断句时,要注意断句标志词,如“乃”“也”“此”“然”“既”“其”“殆”“安”等。
断句时句意完整通顺是首要前提。
(2)①罗公招募擅长游泳的人,(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在上游的水中。
②并且延请读书人一一记叙那些事情,实在是个不寻常的男人。
解析 ①句为省略句,“匿(于)上流水中”省略介词“于”。
匿,隐藏。
②句中“历”为副词,释为“逐个,一一地”。
“洵”为副词,释为“诚然,确实”。
参考译文
东乡罗提督的战功,记载在《圣武记》一书中的已经很详尽了。
他的智谋才能来自他自己的积累提升,而不是只凭武力来称雄一时的。
罗提督曾经带兵到南山,搜索残余的贼寇。
村人苦于成群的猴子偷吃田里的粮食,早晨一定要发射火器来惊吓猴子。
罗提督询问了缘故后,派人捉来一只猴子,剃掉了它的毛,在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