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考察学习心得体会三篇Word文件下载.docx
《学校考察学习心得体会三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考察学习心得体会三篇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四晚自习为周周清的时间,班级小师傅在任科教师的带领下跨班检查,并在书上作标志,“三清”不合格的同学周五下午留下来补习,小师傅、任课教师也留下来陪同辅导。
小徒弟与小师傅同奖同罚,且为评优评先的条件,小徒弟们给“三清”管住了。
“三清”成为补差的手段,成为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保障。
五、狠抓落实的管理——年级承包
每年8月份,**中学把学生、教师按年级打乱分成三块,同一年级重新分班,由年级负责人承包管理,包年级的教学质量、学生管理,由年级组对本年级教师进行绩效考评,发放绩效工资。
年级组抓住六个重点:
重点学科(起始学科:
初一英语、初二物理、初三化学)、重点班级(新班主任管理的班级)、重点教师(有差距、有管理漏洞的教师)、重点学生(每班每门学科前、后十五名学生,爱出风头的学生)、重点时段(早自习、做操集会进退场时、中晚餐时、洗澡、就寝时)、重点区域(运动场、餐厅、宿舍)。
开好四个会议:
每天晨会(7:
15,小结前一天的工作,布置当天的工作)、每周例会(周四下午,交流听课情况)、每月总结(月底,小结班级卫生、纪律、学习,评优,教师工作总结,月月清验收)、每期绩效评定(期末,人均8500元/年)。
年级承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师生动态,靠前指挥,强化教师的责任感,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立了功有人“领”,出了错有人“顶”,管理落到了实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二)**启示
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程序是
(一)展示学习目标;
(二)先学(学生在课堂上看书、练习);
(三)后教(兵教兵,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四)当堂训练(限时交作业)。
我的思考:
1、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有学习目标吗?
这一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实际,新课标的实际?
我们的课堂是否仍然在“满堂灌”、“满堂问”、亦或“满堂跑”?
是否真正在帮助学困生?
二、学校管理的真谛——坚守
**省**市**中学创办于1980年,当时只有5个班,12名教师,200多个学生来自五个自然村,仅26间矮小的平房。
2005年整体搬迁到**市新城区,现有65个教学班,240名教师,3500多名学生,占地面积207亩,固定资产近3亿。
从2005年起,每年参加**市中考,合格率100%,升学率100%,巩固率100%,人人每门功课达到90分,优秀率列全市第一。
现在每天都有来宾到校考察学习,每天都有公开课,成为**市的一张名片,全国的课改名校。
为什么**中学能如此辉煌?
这源自于他们的坚守。
**人坚守自己的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这是一种自信,相信学生能被教好,相信自己能教好学生。
“差生智商不低,情商更高”,凌俊主任的话令人深思。
**人坚守教育教学的本质——求真务实。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及“三清”做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操作,管用。
**人坚守一种精神——无私奉献。
2007年之前,**中学的体制是国有民助,教师每年可凭业绩获得一笔可观的教学奖励。
2007年后改为公办学校,体制改变,教师收入减半,但丝毫没有影响教学质量,靠的是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不由扪心自问:
这么些年来,我们坚守了什么?
信念?
梦想?
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改之路任重道远。
愿**的课改之风吹绿我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天空,吹绿雁城的每一个校园,吹绿蒸湘大地。
(篇二)
在**中学参观学习期间,我尽量走遍该学校所有场所,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去了解,现将所见所闻,结合自己的分析汇报如下。
一、课堂教学
课改的成功是**中学最大的亮点,真正实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变教学过程为学生的探索活动和展示过程。
从教室布局看,把纵横并列的课桌以小组为单位分几个区域相对合拢,去掉了讲台,三面墙壁镶嵌着黑板,这样学生分小组合作,老师走在学生中间,学生有了充足、方便的活动空间。
根据介绍,课堂教学主要有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模式。
预习课由老师提供预习提纲,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
展示课主要是各组学生把预习的成果展示出来,交流、共享、提升;
反馈课是对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再次讨论解决。
一般是先预习课,然后展示课,再反馈课,如果预习课完成了目标,就不再进行展示课、反馈课,也可以一节课内完成预习、展示、反馈。
该校把预习单独安排为一节课,可见预习部分是**课改的关键。
去之前交流时,就分析过课堂变成学生展示的场所,预习很必要,是保证。
没有观摩到完整的预习课和反馈课,据观察和分析,预习课老师提供的预习提纲可能是概括了全课知识和训练的系统的框架结构,还会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每组承担其中的一部分任务,在此基础上艺术加工,以在展示课上表演。
我听的一节公开课是语文展示课,课堂过程是这样的:
预习交流各组内交流预习成果;
明确目标老师明确指出本节任务;
分组合作小组交流,确定要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展示提升学生把预习的成果以多样的形式表演,期间有老师点评、学生互评,达到共享交流提升的效果;
穿插交流学生间跨组交流,对学困生的帮扶;
达标测评学生对本课的概括总结,有名学生用“打油诗”来概括。
还串教室观看了初三几个班的复习展示课。
过程大致是:
老师指出复习的内容,学生预习,同时每组出一名学生把老师给的纸条上的内容抄写到自己组的黑板上,然后各组学生到自己的黑板前讨论交流,最后,各组逐次展示讲解,老师适当点评。
几点认识:
1、这样的课堂模式少了规规矩矩坐姿等硬性统一的要求,给了学生适当自由的活动空间,符合学生好动、喜欢参与的年龄特点,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课堂氛围、学习效果、知识的巩固程度都比较好。
2、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学习中每个小组作为一个考核单位,为了小组的得分,组内成员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优生帮扶学困生,使每名学生都参与,每个人都有了展示的机会,学生整体得到提高。
3、学生学到的不只是本课的知识,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对知识的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粉笔书写能力、合作精神、用来展示的艺术(如快板、三句半、故事表演等)。
4、老师在课前要准备大量资料,做精心的策划,课堂上交给学生去表演,老师置身学生中间,给予适当的引导、点评,要敏锐发现问题,组织协调课堂。
学生是要经过培训和锻炼逐渐适应的。
5、教改的成功经历一段时间的摸索,先形式后内容,对课堂做了一些硬性的规定,比如三不准(不站讲台、不抄黑板、纯知识性的不讲)、0+40分钟等。
观察了展示的优秀教案,对其中一篇层次清楚的教案仔细看了一遍,该教案分三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两部分,教学过程又分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部分,展示提升是篇幅最长的部分,其它部分比较简单,有的一句话带过。
教学过程被竖线分隔成两部分,多的那面是教学过程及知识内容,包括注明的关口设计和预见性问题,少的一面是对相应阶段学生活动的说明。
有的教案还有附页,是补充的内容等。
个人认为,该教案简明实用,对课堂内容和活动过程策划细致,对课堂的指导作用大,预见性问题体现了对学生分析的侧重,附页充实了课堂知识容量。
听介绍是在集体备课基础上个人加工。
从观察看,没有备课本,教案用一张八开纸,更象是一份讲义。
从电脑调出的一份原始教案上没有做细致分解看,估计他们是从网络或光盘找的教案,再进行加工的。
二、学校文化
进校门可以看到几块显眼的展板,展示了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教学特点等,院内各处有提示牌,橱窗内是按科目分类的手抄报。
楼道文化牌有教师的语录和部分学生语录、学生作品等。
教室内墙壁上有光荣榜、学习园地、班旗、个性班名、各任课教师的寄语、学生口号等。
但**中学的文化不是看这些形式,其文化核心渗透在学校管理、教学活动中。
**中学推行无制度化管理,办公室和教室都看不到管理制度,没有制度并不是说不管理,学校实行细致化分工,落实到人,每样事情都有大家公认的标准,依靠大家自觉执行。
各项工作也有专人督查,我跟着看了对一个教师宿舍的督查,两个人拿着一张表格,记录的比较详细。
可以说,**中学管理靠的不是制度而是文化。
展示文化:
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结果在公示栏展示,各种工作的督查、评估结果随时展示。
展示这种形式对相互学习交流、对工作促进作用很明显。
反思文化:
楼道里摆放着许多小黑板,标题是工作反思,每个教师一块,反思一周教学中优点和不足的地方。
自罚文化:
有几块张贴的纸上写着,某某老师认为自己哪点做的不好,自己罚20元或30元交财务。
这个也会影响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
务实认真:
在课间观看到一个评课过程,几个教师站在车棚旁围一圈,一个人组织记录,主讲者先自我评价,听课的逐个评价。
课间操有个班站队不齐,别的学生解散后,该班留下当场改正。
就是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拖拉。
在**中学参观学习,刚开始印象是这就是个形式,仔细观察分析发现,该校的革新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由于时间短,看的不全面,只是自己的一些认识。
其中最大的感受是教师的敬业精神,临回来时,想问一下该校老师的收入,看到两个教师在操场交谈,走过去问,才发现两个人是在交流教学经验。
正象该校报告会上说的,改革的阻力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学校管理关注的是教师思想境界的提升。
(篇三)
**年9月10号,在教师节这个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我们水中三位教师在**副校长的带领下踏进了**市**区**中学的大门。
在这里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参观学习。
我们带着许多疑问和好奇考察了校容校貌,体验了师生一日生活,深入课堂观摩听课三天,并且向老师和同学了解了一些情况。
这次参观学习让我们收获颇丰,感受颇多。
作为一所农村中学能取得如此成就,也让我们很震撼。
一、清新的校园文化。
走进学校,发现里面如此洁净。
无论是教室还是走廊,无论是餐厅还是宿舍,无论是操场还是人行道,校园里所有的角落不见一块纸屑、一块垃圾,垃圾桶也极少。
校园宣传橱窗很多,主要展现了学校课改的理念及相关成果,展示了学生的精神面貌,表彰了很多优秀集体及个人。
教学楼外墙边排列了许多小白板,上面有每个教师的反思和总结。
这里是师生的交流平台,各班的板报也分布在学校的每个角落里,可以说是每面墙都能说话,每一处景都能育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楼道墙壁上,不是我们看惯了的名人像,名人言,而是本校老师及学生的像,是老师与学生的心语。
每一句都发自肺腑,每一句都感动人心。
让师生耳濡目染,心灵受到净化,性情得到陶冶。
校园的石头都会说话,草丛中,绿荫下都树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石头。
上面有励志明理的字词。
二、创意的教室布置。
走到教室门口就被那很有创意的班牌吸引了。
上面有班主任的照片,有老师的寄语和班级奋斗目标。
在**的教室里可以说没有讲台。
因为教室周围全是黑板,甚至教室外面的墙壁上也有黑板。
课堂上学生要转向面对几块黑板。
在教室的前后黑板上方,都贴有醒目的标语:
课改大舞台,人人展风采;
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开始我很好奇教室为何挂那么多黑板。
走进一看,这些黑板被分割成了几十块“责任田”,每个学生都有一小块地盘,在各自的地盘上面贴有小卡片,卡片上写有很有诗意的小组名及学生名,还有这个组的口号。
在每一块黑板的上面,都有一些励志名言,如“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等。
教室里学生6-8个人相对而坐成一个小组。
每个教室坐成六个小组。
我们平时听课都是坐在教室里,而在**中学,教师必须站着。
教室的前后两个门都是大开着,听课的教师也可从这个门进去,那个门出来,这个班看看那个班瞧瞧,上课的老师和学生根本就不会理睬你,就像没有人听课一样,上课的老师和学生完全进入到了角色之中。
三、五环渐进的课堂模式。
**中学在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他们命名为“五环渐进”自主学习模式。
即练习反馈,自学讨论,交流提升,浏览巩固,抽测达标。
预备铃打响之前,课代表就开始听写上堂课的内容。
有2个课代表,分别报双号,单号题。
为了防止相邻的同学偷看或者对答案,每一块黑板后都有巡逻员,他们负责监督还有批改听写内容。
课代表报完题宣布下板。
学生们回到座位上大声朗读刚才过关的题目。
然后上板纠正自己的错误。
然后课代表对今天的抽测进行反馈。
对成绩,纪律,上下板速度以及板书都会相应地加分或者减分。
接下来,是课堂的主体部分。
先由课代表导入,然后每个小组把自己这一组要展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要求是字迹工整,版图设计要漂亮而且紧扣主题。
老师和同学一起评价各小组的板书情况,并且加分鼓励。
然后按次序各小组上台展示。
展示之前,黑板前三组坐下,后三组分两排呈弧形站立于前三组背后。
教师就站在学生之中。
展示开始时,先有小组长导入,然后组内成员有条不紊地上台分析这一组的讨论成果。
将每一个知识点讲解透彻,并且和台下同学交流,有时还对台下同学提问。
台上的学生俨然一个个小老师。
展示的形式是多样的,同学或念或讲或表演,大家都聚精会神、津津有味。
课堂上完全是学生的舞台,他们在科代表及组长的主持下争先恐后的发言,自由而不杂乱,大胆而不羞涩,尽情地张扬着青春的个性,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老师只是在一旁点拨、总结、评价。
老师也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鼓励学生,表扬学生,即使批评也如春风般温暖。
如果时间充足,教师会在当堂课进行抽测。
有时也可放在早晚自习课上。
展示完后,课代表都会在黑板上计分,每个小组的组长都会把当堂课的分数记载下来。
便于在夕会上总结。
所谓夕会就是每天晚自习的第二节课后,班干部,课代表,组长对班上以及每个成员在今天的表现给与评价。
部分同学要对自己不好的方面进行反思。
老师对总体情况进行补充。
**中学创造的“五环渐进式”这种学习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动”了起来,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学生的心智获得了极大的提升,把教室变成了学生自由学习,质疑,讨论与合作的天堂。
他们真正打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课堂。
四、耳目一新的课间锻炼。
我们对集体舞早有耳闻,这次身临其境真是大开眼界。
第二节课后,各班的学生在教学楼前规定的位置前集合。
然后在各班体育委员的带领下,整齐地跑向操场,学生在操场上跑了两个圈后,站在指定的位置做广播体操,动作整齐划一。
做完操后,九年级的学生留在操场跳集体舞,八年级的学生在草坪旁跳绳,七年级的学生就在石梯上观赏学习。
学生们踩着音乐的节拍,随着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着实让人陶醉于中,让我更深切感受到
“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办学理念的内涵。
整个课间锻炼井然有序,让人感受到一种昂扬的精神面貌。
通过三天的观摩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学课改的成功,是将形式与内容统一起来了,而不是流于形式的做秀。
我觉得**中学的“立体型”、“精细化”的科学管理是**中学课改成功的强有力保证。
各班实行学习小组的管理模式,且每个班有自己的管理细则和评价办法,班级管理主体是学生,是一种自主化、精细化的微观层面的管理;
学校实行值日流动式现场管理,学校行政每天安排轮流值日,对学校日常工作进行全面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良好的校风校纪形成了。
这对学校实现课堂教学改革有了保障。
学生在课堂上有质疑,我们参观后也有疑惑。
这种课堂模式毫不疑问让每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
每个同学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特别是成绩优异者带动了后进生。
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很难走向深入,总在相同的层次上回旋。
一些问题得不到深化,一些稍难的知识点来不及讲解。
因此对优等学生提升就受到限制。
正如**中学领导讲的一样,他们培养了大批优秀合格的学生,但没有培养出很多成绩特别拔尖的学生。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当然要学他们的长处,学他们的亮点,学他们的独特的经验。
我们**镇中在**校长的带领下,早就有了课改的理念。
金秋开学,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便于各教研组的分工合作。
提高了工作效率,发展了有效课堂。
那么怎样将**经验运用于我们的实践中呢?
在这里,我们学习小组成员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改变观念
我们若要接受一种新的事物,得改变自己的观念。
首先我们要有角色的转换。
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
老师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
是民主,平等,和谐气氛的营造者。
在**中学,我们惊叹于学生的能力,有些学生在展示时,那种气质甚至超过了一般的老师。
其次,我们要有方法的改变,老是要走下三尺讲台,站在学生的背后,做一位指挥者,解惑者,评价者。
而不是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
二,树立自信
在**,年轻的老师居多。
但也不乏两鬓苍苍的中年老师。
因此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只要我们有信心将课该进行到底,我们的知识就没有老化的那一天。
我们的课改就有硕果累累的那一天。
三,吸取精华
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吸取精华,结合实际地开展课改。
首先我们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是
导学案的运用。
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导学案。
这样在课堂上,既节约了时间,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
无疑就提高了教学效果。
其次,作为班主任,我觉得我们将班级管理要精细化,多设部门,多培养班干部,让学生管好学生。
这样我们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观**中学回来我一直心潮难平,反复思索,深感我校课程改革路修远漫长,**中学“六年磨一剑”,才取得今日的成就,才得以“亮剑”,其实也可以说还是“在路上”,我们应该端正态度,俯下身子,结合当地实际,虚心学习,要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理会,要怀着虔诚的信仰去对待课改,抱着必胜的信心,排除千难万阻,使我们的课堂成为活动的课堂、精彩的课堂、自由的课堂,使我们的校园成为美丽的校园、快乐的校园、和谐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