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58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白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的词语。

能力目标: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话的意思。

情感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理解“自实在是一首诗一首的味无穷的诗”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话的意思。

情感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

课时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

教学准备:

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领,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一开始,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教师范读)

2、激趣:

其实,这首诗还是个谜语,写的是一种我国南方的水鸟,知道是什么吗?

3、板书课题:

白鹭。

带领学生一起写。

4、白鹭既平凡,又不平凡。

白鹭入诗,古就有之。

除了杜牧写的,杜甫也写过,记得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其实,何止是古人,我国现代杰出的大诗人、作家郭沫若也写了白鹭。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齐读课题——

5、那么,为什么古今诗人都喜欢描写白鹭呢?

到底白鹭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吸引了他们呢?

今天就让我们从品读郭沫若先生的《白鹭》开始探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自学生字词,力争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要思考:

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

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划下来。

2、学生自由读书,按要求自学。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读后汇报:

在郭沫若的眼中,白鹭

是什么?

出示句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朗读感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能结合课文内

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话的意思。

情感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时重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

习课文,设疑导入。

出示句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1、感情朗读

2、课文为什么说白鹭时一首诗呢?

二、体会“白鹭是精巧的诗”

1、“精巧”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

好好读读1-5自然段,想想是什么原因?

把具体写白鹭精巧的语句划下来。

3、自由阅读1-5自然段,思考、圈划、批注。

4、指名说自己的理解: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5、品读句子“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作者具体怎样写白鹭是什么样的?

(2)白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和感受呢?

(3)白鹭的美还能

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

(体会第2节的对比、烘托手法)

6、由此看来,白鹭实在是美,美得像一首精巧的诗!

你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呢?

7、感情朗读:

是诗就要读出诗的味道来。

四、体会“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白鹭既是一首诗,那它是否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画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6--8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出几幅优美的画面?

果请你给看到的画面起名,该用什么名字好呢

2、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再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

在你的脑海中形成画面了吗?

你给画面起了什么名字?

4、你最喜欢哪幅画面?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细细品读,看看哪些地方描写使得画面如此生动,从而吸引了你。

在你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下做上记号。

5、欣赏画面:

根据学生回答调整

A、钓鱼图——

引导学生理解“钓鱼”的拟人化;

引导感受画面的完整、和谐美;

学习步骤:

找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朗读体会

B、嘹望图——

引导理解:

你如果站在小树的绝顶,你有什么感受呢?

而白鹭又是怎样的?

(读读)

你认为它是在嘹望吗?

想象说话:

“它真的是在了望吗?

或许它是在。

指导朗读:

该把句后的问号读成什么符号,才能把这种想象的意境读出来?

(省略号)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C、低飞图——

引导想象:

你看到了什么?

黄昏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飞来一群白鹭是一种什么感觉?

朗读感受

6、这就是白鹭,它钓鱼时的悠闲、了望时的悠然、飞行时的翩然,让人觉得它是那样的——韵味无穷!

7、可是,仍有人觉得它美中不足!

请自由读读第9自然段,想想自己想说些什么?

(1)自由朗读体会。

(2)指名汇报:

理解:

白鹭

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回顾课文,指导内化:

“白鹭,因此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8、总结升华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

五、深化拓展

介绍有关白鹭的古诗:

杜牧的《鹭鸶》、杜甫的《绝句》、张志和的《渔歌子》、等。

六、课后作业

1、收集有关白鹭的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

全文,背诵课文。

板书:

 精巧   适宜(颜色、身段)

白鹭    诗 钓鱼图

韵味无穷  瞭望图

   飞行图

2落花生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解题导入

◆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主识字。

a.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b.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

(如,“空地”的“空”读四声,“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c.拼读生字,重点强化。

(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认字方法。

d.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记硬背词典中的解释。

◆读通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a.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b.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讨论并明确分段。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读第1自然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利用评读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一词,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充分读书,抓住吃花生、议花生。

a.自由读,指名读,读出花生的好处。

b.学生根据搜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c.出示第1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1)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2)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

(3)指名读,评读: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4)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d.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e.通过填空,加深理解:

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品格的人或物,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事物。

.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

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

它()。

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组织讨论,彰显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

为什么?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

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说过的这句话: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3桂花雨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准备“摇花乐”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读提示明要求

◆师生谈话:

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教师导语:

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

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板书课题:

桂花雨)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初读课文知大意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全班交流: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品读语句悟情感

◆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我喊着: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

◆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

(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教师导语:

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

然而,作者

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

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a.“我喜欢的是桂花。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a.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b.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说说自己的感受。

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什么。

c.与同学交流:

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