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经济效益的对策和思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5827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经济效益的对策和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提高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经济效益的对策和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提高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经济效益的对策和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提高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经济效益的对策和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提高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经济效益的对策和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经济效益的对策和思考.docx

《提高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经济效益的对策和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经济效益的对策和思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经济效益的对策和思考.docx

提高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经济效益的对策和思考

提高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经济效益的对策和思考

  摘要: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提升原产地产品经济效益的有效媒介,但还存在各地政府管理部门和商家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意识淡薄,缺乏监管、维权保护、政府营销配套措施,标志使用不当,管理混乱,忽视产品质量等问题。

政府应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给予扶持政策,加大对已获得保护的产品和注册商家的保护力度;树立政府营销的先进理念;和企业共同推进已保护产品的品牌建设,用品牌提升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生产企业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

  关键词:

地理标志;品牌;产业集群;经济效益;政府营销

  地理标志,英文名称为GeographicalIndications,在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被专门作为一项知识产权来规定,“是指标示出某产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的某地区或某地方的标志,而该产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

”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发展,市场准入竞争的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地理标志在推广民族精品,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方面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地理标志主要与地理来源相关联,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水源等因素,并往往涉及特定地域的传统工艺等人文因素,因此,地理标志的保护对象绝大多数是农副产品。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千百年来也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典型的具有地理标志特征的产品,如景德镇瓷器、龙井茶、贵州茅台酒、六堡茶、梧州腊肠、贺州红瓜子、环江香猪、桂林西瓜霜、罗城野生毛葡萄酒、桂林三花酒,等等,但是,目前绝大部分产品还未充分发挥地理标志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中未能体现应有的价值。

如何在日趋同质化的市场中凸现知识产权的作用,在供大于求的局面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造就一个产业集群,是政府、生产企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机构面临的一个课题。

  一、我国农副产品资源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优质农副产品分布较广、种类繁多,农副产业可谓是一大强项。

在我国诸多地区的自然环境及生产条件下,出产着具有独特品质、声誉远扬的地方农副产品,而这种品质往往是由当地特有的地理气候及人文环境所决定的。

我国有国酒贵州茅台酒,有1500年历史与普洱茶齐名的黑茶代表六堡茶,有被历代皇室列为贡品的龙井茶、环江香猪,有被誉为“南方人参”的金秀绞股兰茶,有被合称为“桂林四宝”的桂林腐乳、桂林辣椒酱、桂林三花酒和桂林西瓜霜,有“芒中之首”的田阳香芒,还有上百年历史的永福罗汉果,还有马山黑山羊、大瑶山甜茶、罗城野生毛葡萄酒、凌云白毫茶、横县茉莉花茶、梧州腊肠、贺州红瓜子等这样一大批特色的农副产品,如此众多的知名农副产品应在国内外经贸市场上成为极具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也应成为带动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虽然我国农副产品闻名国内外,但就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情况来看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地政府管理部门和商家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意识淡薄。

由于对地理标志的概念界定不清,缺乏足够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意识。

二是即使产品已通过了审查和注册,然而对于该产品的相关监管、维权保护、政府营销等相关配套措施也未跟上;同时,一些商家对地理标志的保护更是重视不够,未能意识到我国还有很多潜在的特色地域的产品,未能意识到这就是商机,从而错失了良机,丧失了市场。

三是地理标志使用不当,管理混乱,忽视地理标志所标示产品的质量。

地理标志的信誉是建立在产品特定质量的基础上的,使用地理标志不仅应符合地域条件,更应符合特殊的质量要求。

  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对景德镇瓷器、龙井茶、贵州茅台酒、道口烧鸡、桂林腐乳、桂林辣椒酱、桂林三花酒、灵宝大枣等600多个产品实施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产值近5000亿元。

“十一五”期间,我国受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数量将达1200多个,受保护产品产值有望达到8000亿元,并将着力培育200个左右的国内知名地理标志品牌、50~80个左右世界知名地理标志品牌,使受保护产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

  二、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的经济效益现状

  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在保护前后一般价格可提高2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000%。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是“中国野生毛葡萄之乡”,用野生毛葡萄鲜果酿造葡萄酒已有350多年的历史。

罗城野生毛葡萄酒于2004年9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的审核,由此罗城野生毛葡萄产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罗城山野葡萄酒有限公司在2003年通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前,企业销售年收入仅756万元,税金145万元,亏损26万元。

通过地理标志注册后,经过二年的持续发展,罗城山野葡萄酒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016万元,上缴税金200万元,实现利润186万元。

2005年该公司收购葡萄果3580吨,农民通过卖果得到收入780万元,受益农户涉及全县13个乡镇2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25%以上,受益农户从毛葡萄种植项目中人均增收120元以上。

罗城野生毛葡萄酒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品牌效应正在把罗城的野生毛葡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服务一方百姓。

目前,该公司在罗城政府的帮助下,正投资数千万元进一步技改扩建,已经具备了年产10000吨葡萄酒的生产能力。

  桂林三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桂林西瓜霜系列产品于2004年1月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在取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三年中,桂林西瓜霜系列产品实现了11.4亿元销售成绩,企业的利润由2003年1.39亿元增加到2006年1.88亿元,桂林西瓜霜系列产品凭借“桂林第四宝”的声誉更深入人心,已成为国内外游客来桂观光旅游首选的主要名优特产,桂林三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制药企业。

  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桂林三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注重桂林西瓜霜品牌与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相结合,使桂林西瓜霜系列产品取得了更为稳健的销售增长。

桂林西瓜霜系列产品销售从原来2003年的31749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41946万元,其中,利润也得到相应的增长,特别是桂林西瓜霜清咽含片连续在2005年、2006年的销售增幅均达35%以上,2005年达56.4%,目前销售已经达到4000多万元,桂林西瓜霜2006年销量已达1.13亿元,成为桂林西瓜霜系列产品中第二个超亿元的产品。

在出口方面,桂林西瓜霜系列产品从2005年的680万元销售额增长到2006年的720万元,均有不俗的市场表现。

在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三金牌桂林西瓜霜系列产品保持在35%以上的份额,其中,桂林西瓜霜喷剂市场占有份额达到了90%以上。

  桂林西瓜霜系列产品原料产量的增长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地理标志的使用后,每年使桂林郊区的农民供应桂林产西瓜达到2000吨,促使农民增收达400万元。

西瓜霜成药产品还促使当地的印刷等产业的发展,拉动印刷企业增加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同时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

  广西着名的六堡茶属黑茶类,是中国历史名茶,主要出产于梧州苍梧六堡乡,六堡茶的“红、浓、陈、醇”独特品质使其在清嘉庆年间即成为全国24个名茶之一,产品远销国内、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和日本、美国,是着名的“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侨乡茶。

2006年10月,梧州市“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注册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到2007年5月,三至十年的陈年六堡茶价格上升了5~10倍。

以十年梧州出产的六堡茶为例,在2005年10月,每500g只能卖500元左右,到了2007年5月,每500g的十年六堡茶的出厂价已超过5000元。

15年以上的陈年六堡茶,被茶叶爱好者收藏殆尽,在市面上基本上绝迹。

  在获悉梧州市政府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消息后,外地客商纷纷来梧州投资兴办六堡茶生产企业。

六堡茶生产企业从申报前的3家增加到目前的6家,另外,招商引资新进企业5家,其中投资超过1亿元,年产量2000吨的企业1家。

梧州市政府明确将六堡茶列为梧州十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在“十一五”期间进行重点扶持。

按梧州市政府的规划,现在每年产量2000吨的六堡茶在“十一五”期间产量将会超过10000吨。

  又如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出产的环江香猪,在2003年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之前,每盒约3.5斤,销售价格一般为120元,活猪收购价2.5~3.5元/斤,旺季也仅为4~4.5元/斤,最高收购价不超过5元/斤,生猪肉销售价格6.5元/斤。

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之后,中央电视台西部开发栏目、《中国质量报》、《南国早报》等新闻媒体都作了宣传,环江香猪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区内外客商纷纷到环江洽谈合作开发香猪项目,环江香猪市场价格直线上升,形成环江香猪生产、加工、销售三旺的新格局。

到了2006年10月,贴上地理标志每盒3.5斤的环江香猪的销售价格稳定在260元以上。

活猪收购价现在一般为4~7元/斤,生猪肉销售价格为13元/斤,节假日销售价格可达20元/斤。

  2003年环江县年出栏环江香猪不足20万头。

环江香猪成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后,产区养殖农户的收入明显增加。

2005年环江香猪出栏达到34万头,农民每头香猪增收30元,农民年增收达1020万元。

再加上比2003年增加出栏香猪14万头,2005年实际多增收735万元。

环江县明伦、东兴、龙岩、上朝、驯乐5个乡镇及洛阳镇、大安乡的部分村屯的产区农民因环江香猪地理标志所增加的经济效益达1755万元,2005年产区农民年人均增收154元左右。

  通过对GI产品保护的经济效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理标志是一种无形资产,对名特优产品更是增加含金量的有效媒介。

对于塑造企业和产品的形象、提升产品的竞争能力和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等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

培育具有原产地性质的品牌产品,可以促进原产地产品产业化发展,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区域的竞争力。

  三、提高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经济效益的几点对策

  1.政府对GI产品给予扶持政策,同时加大对已获得保护的GI产品和注册商家的保护力度

  GI经济是特色经济,GI产品往往也是一种稀缺资源,政府可以在税收、贷款、科技研发、产业政策给予较高水平的扶持。

例如,在每年的财政预算支出中安排必要的地理标志专项经费;实施激励措施,对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品牌,在政府采购、检验检疫、产品通关、市场准入、信息发布、能源保障、投资等方面给予便捷服务;在科技三项资金等相关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指引企业对资源的集约利用。

  同时,借鉴国际经验,设立保护和管理地理标志的分级保护机构,根据现行的两套地理标志管理模式制定出相应的详尽的地理标志使用的规章,以形成规范的制度化管理。

它的主要职能:

一是协助有关部门负责地理标志的审核、注册、登记、查处、起诉等行政管理工作,明确申请程序,严格审核标准,统一专用标志,切实加强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二是对部分需要特别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制定强制性标准。

三是对现有的地理标志生产企业进行整顿,规范地理标志的使用;关注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与特色,维护地理标志产品的权威性,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四是要加大部门之间的联合执法力度,对假冒地理标志或不正当竞争侵权行为给予严厉惩戒,以达到有效制裁侵权行为,确保地理标志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五是政府给予必要的法律援助,对弱势的GI企业跨地区维权给予支持。

  2.树立政府营销的先进理念

  地理标志是公有资源,其所有权属于原产地保护地的政府所有。

一个地理标志产品,往往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和历史,是一个地区的对外宣传的“名片”。

市场经济下的人民政府,不仅要坚决贯彻好国家的政策,更要懂得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以经济学的理论指导政府工作,把地理标志产品特色经济的发展提高到整体营销的角度,进行深度的政府营销工程。

这对于树立积极的政府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