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经验做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57116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建设经验做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城市建设经验做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城市建设经验做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城市建设经验做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城市建设经验做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建设经验做法文档格式.docx

《城市建设经验做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建设经验做法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建设经验做法文档格式.docx

五是规划编制工作投入大、水平高、覆盖全。

提出将中心城市规划区由180平方公里拓展到2108平方公里的全覆盖战略,规划编制经费由财政全额保障。

2006年投入2000余万元开展城市发展概念性规划、湖滨新城概念性规划及古黄河滨水地区概念性规划的国际征集工作,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六是规划管理工作体系完善、制度健全、管理严格。

高度重视规划管理机构、队伍和设施建设。

规划局与建设局分设,为正处级建制,同时在城市各个片区成立4个规划直属分局,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

投入近600万元建设了标准较高的城市规划展览馆。

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规划管理决策体系。

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城市规划建设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城乡规划委员会,形成了高效的行政决策机制。

成立城乡规划顾问委员会,聘请了近20名规划专业资深人士担任顾问委员会委员,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高参”。

建立了规划方案评审委员会,对规划项目的实施进行技术把关,保证规划决策更加科学。

建立了科学的社会决策体系。

利用政府网站等多种载体对各类城乡规划进行全方位的公示,完善规划听证工作制度,选聘了50名长期从事城市建设工作和有丰富经验的老同志,作为城乡规划协管员和规划协会顾问,定期参加规划设计方案审查。

规划管理制度健全、执行严格。

先后出台了《宿迁市中心城市规划八大管理规定》、《宿迁市建设项目选址及规划方案评审办法》、《宿迁市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规划管理规定》、《宿迁市城乡规划管理调整变更事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并严查重处违规建设,经过几年来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是城市房地产开发和房屋拆迁工作稳步推进。

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市区房地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心城市人口五年倍增计划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市区高层建筑发展的通知》等文件来鼓励房地产市场发展。

鼓励大项目建设,采取多项措施,积极稳定房价。

重视抓好住房保障。

今年,宿迁市共建设各类政策性住房80余万平方米。

2005年以来,中心城区共完成房屋拆迁近300万平方米。

其主要经验为:

创新管理方式,化解拆迁矛盾,将服务关口前移,全面推行行政裁决前调解制度,强化补偿安置,增强保障力度。

一方面适时提高补偿标准,另一方面还全面强化拆迁安置,由政府统一兴建拆迁安置小区,先进行拆迁安置,再实施净地出让,同时为拆迁安置户建设定销商品房小区,售价比同区位普通商品房低20%以上,切实保障了被拆迁人住房需求。

宿迁经验给宿州市建设工作的启示: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城市规划建设理念。

宿迁市作为后发展地区,城市规划建设之所以发展快、变化大,从根本上讲,是得益于宿迁人的思想解放和理念创新。

宿州市的规划建设工作要有新突破,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努力形成“三种理念”。

一是要树立彰显地方特色、突出城市个性的理念。

宿州市规划建设工作,应注重彰显城市特色和个性的培育,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宿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彰显汉文化的底蕴,同时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宿州奇石文化、书画文化、马戏文化、旅游文化资源,把地方特色文化和历史底蕴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丰富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品位,塑造城市特色。

二是要树立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就是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注重当今的开发建设,还要为后人留下可持续发展空间。

三是要树立服务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理念。

宿迁的经验说明,应该把最大力度地促进城市竞争力的迅速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

在规划编制方面,要根据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积极调整规划,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和适应性,充分发挥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

在规划管理方面,要不断改进规划管理方式,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

(二)立足宿州市实际,科学定位城市。

宿州市城市发展面临的优势和挑战主要体现在:

城市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但中心城市集聚效应较弱;

资源条件丰富,但开发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

经济发展较快,但基础薄弱,整体实力不强;

中心城市发展较快,但进一步发展需要跨越较多的“门槛”。

因此,必须要毫不动摇地加速推进中心城市建设。

力争到2010年实现“两个60”,宿城人口60万,即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

远期实现“两个100”,即城市人口100万人,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现在要增加一倍,步入百万人口特大城市行列。

同时,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彰显城市个性,打造城市特色,把宿城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生态园林城市、繁荣和谐的商贸中心城市、底蕴丰富的文教旅游城市和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城市。

(三)加速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承载力。

增强城市的载体功能,全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继续改善城市交通条件。

要把交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努力形成市内微循环、市郊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交通格局。

近期,要重点完善汴南片区、西南片区、道东片区内部主、次干道建设。

加快推进城区街巷改造,打通道路微循环。

同时,依托道路建设,扩大水、电、气等城市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

二是要不断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功能上,科学规划建设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承载力。

增强城市商业功能,全力提升城市商业氛围。

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市、区两级商业中心布局,预留大型商业设施建设用地,同时合理规划具有一定特色的商业街区。

近期重点加快人民路两侧区域综合开发改造,构建人民路景观轴线和商业轴廊,促进宿城商业中心由“工”字型向“井”字型转变(以胜利路、汴河路、淮海路、人民路为主轴构成),尽快形成宿城中心商圈。

增强城市人气集聚,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一是做大做强教育产业。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加快推进教育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

二是加快卫生事业建设。

三是集中力量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近期应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集中力量进行市级文化中心和市级体育中心建设,以“两个中心”建设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四)依托产业发展,增强城市发展动力。

一是强力推进加工制造产业。

一是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打造煤电能源、加工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三个百亿元产业基地,不断壮大煤化工、纺织、医药、机械、建材、食品等支柱产业的规模,并积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优势产业体系。

特别要重点加强对各类工业园区的建设。

二是优先发展文化教育产业。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整合教育资源,采取优惠措施,吸引部分高校落户宿州办学,结合宿州市实际大力建设职教园区,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办教育,加快推进教育产业发展。

三是巩固提升商贸物流产业。

依托宿州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统筹商贸物流产业布局和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城市商业和物流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大流通格局,努力打造皖东北物流、商贸中心。

近期,重点引进商业地产商,建设小商品、纺织服装、家具建材、汽车销售、种子农资等专业性市场。

四是培育发展房地产业。

抓住宿州市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新阶段的契机,结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提升房地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要加强规划、土地政策引导,认真搞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结构、价格分析,确定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房地产开发建设规模和构建合理的商品房供应体系,实现房地产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保持房屋价格的稳定,加快人口向中心城市集中,使房地产业成为促进城市发展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基础产业之一。

(五)围绕城市规划建设中心目标,加速推进重点区域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宿州市近期城市规划建设的中心目标为: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拓展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改善城市环境”的目标,大力实施“三城同创”,推进三区(开发区、老城区、汴河新区)联动协调发展。

按照“一疏散二集中”的原则,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承载力,促使人口从老城区疏散,建设向新区集中,工业向开发区集中。

一是着力加速推进汴南片区建设,塑造城市良好的新区形象。

近期应加快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区域公共服务功能,尽快形成汴南城市公共职能区和居住职能区,将汴南片区打造成为宿州市的政务办公中心、市级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休闲活动中心、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区和适宜广大人民群众居住的高品质生活居住区,为下阶段城市跨过汴河向北发展积蓄力量、创造条件。

二是努力完善西南片区建设,促进市场物流产业发展,塑造城市门户地区的良好形象。

充分发挥该片区的交通优势,打造辐射全市及周边地区的区域性市场物流中心,带动房地产业、服务业发展;

以皖煤新城为重点,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居住生活区;

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城市门户地区的良好城市形象。

三是稳妥启动道东片区改造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

科学编制道东片区改造规划,对片区内部用地布局作合理调整,将其工业、仓储功能向开发区和埇桥产业园区转移。

进一步完善内部道路系统,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实现区域承载力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四是加快宿州经济开发区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突出产业主体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开发区的发展能力;

要在加快开发区总体规划修编报批的同时,高水平编制详细规划,以规划的高水平来确保建设的高标准;

优化工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统筹考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

重点抓好大项目建设,超前规划,预留大项目发展空间,确保大项目辐射带动作用的全面发挥。

五是积极推行城中村改造重建,消除城市化发展障碍。

城中村重建要坚持高路网密度、小街区、多交换口、高容积率、低建筑密度原则,注重市民待遇、收入和居住替代问题,一步到位,今后原则不再拆迁。

市场改造要因势、因市利导,先建后搬、先搬后拆,按照新型市场形态和营销方式,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建设。

要把城中村改造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推进。

(六)以经营城市为突破口,努力破解城市建设资金难题。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在继续抓好跑部进京进省争取项目资金和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同时,以经营城市为突破口,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银行、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城市建设资金投融资体制。

一是大力推行统一规划、群马拉车、共同建设的城市建设机制。

充分调动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探索将城市规划建设任务分解到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相关举措。

二是抓好城市土地资本经营。

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积极实施城市土地资产化经营,通过土地资产市场化运作,确定合理的土地出让价格,确保城镇土地价值的最大化。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市场化进程。

四是充分发挥城市公共资源优势,经营城市无形资产。

除以上四种方式外,还可以根据财力状况,适度开展政府诚信贷款业务。

主要是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各商业银行等争取项目贷款,以解决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

 

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

时间表背后的背景

深圳市近年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自主创新大会于9月23日召开。

9月24日,深圳市自主创新工作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科信局刘忠朴局长、市发改局陈彪局长、市规划局薛峰副局长就自主创新大会上发布的《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起草背景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明确时间表

  刘忠朴在向记者介绍相关文件出台背景时说,“深圳已经走过了28年,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年,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确实需要做出一个新的研判、新的选择。

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深圳自身发展的一个需要、内在需求,是我们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的转变,是对过去20多年发展模式、增长模式的继承和发展,又在过去的基础之上有新的理念、新的内涵、新的思路。

  深圳的《若干意见》规划了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时间表、目标,明确了时间表。

这在过去是没有的。

  深圳市发改局陈彪局长透露,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目前也在研究深圳在规划里提出来的争取在华南布局超级计算机中心的可能性。

深圳创新之路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力军

  刘忠朴强调,在走创新型城市路子上,要坚持深圳特色。

目前全国在自主创新方面大致有三种模式,一个像北京、上海、广州这些科技资源很丰厚的大的城市,国家在这些城市几十年当中布局了大学、各类研究院所,这类城市在创新方面基本是从高端做起。

这是一个发展方式。

  第二个,就是以苏州、东莞代表,在这几十年当中,通过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外商、台商,苏州东莞整个经济的增长。

现在这些城市也在转型,向自主创新发展。

  第三个就深圳,深圳的特点是没有那么多大学、研究院所。

深圳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企业为主,深圳百分之九十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

这是深圳最大的特色。

刘忠朴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深圳民营的科技企业,特别是自主创新方面有过长期积累的企业依然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速度。

可以用一枝独秀来描述。

他粗略估测,到201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0亿,接近400亿水平。

创新型产业用房定位为政策性用房

  深圳市规划局薛峰副局长介绍说,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进行编制的《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中,创新型产业用房定位于政策性产业用房。

  薛峰表示,改革开放进入第30个年头,深圳市提出要率先在2015年建成国家创新城市,并出台了《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这也是我国第一部国家创新型城市规划。

总体规划的出台意味着,深圳作为国家首个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城市,肩负着为国家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进行探索。

  目前空间资源约束也是制约深圳市创新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方面深圳土地供给是趋紧,大量中小型创新企业难以获得土地,但是另一方面这方面需求还是非常迫切。

一些中小型企业、创新型企业需要的研发用房严重不足,也影响了企业向高端化发展。

为了破解这个瓶颈,市政府决定建立一批创新产业用房,为创新型企业来深创业营造一个比较良好的环境,“为了体现政府扶持,我们明确把创新型产业用房定位成一个政策性产业用房。

3年内建成五六百万平方米产业用房

  2010年以前,深圳将重点建成500万-600万平方米创新型产业用房。

薛峰认为,按照这个规模能够基本解决创新型企业空间约束的问题。

  在这个规模上,新建方式提供250-300万平方米,收购及更新改造方式提供250-300万平方米。

深圳市将以五种方式推进创新型产业用房的建设:

一个是政府组织建设模式。

在这个里面除了有政府直接投资兴建的以外,还包括收回、回购一批闲置的旧厂房,租用、盘活一批工业厂房进行改造后再租给企业使用。

  另外在企业建设模式里,也提出两种方式,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在自有产权待建土地上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创新型产业用房。

  此外,深圳市近年来旧区改造力度比较大,在这些项目里规划部门也安排一定比例的创新型产业用房。

创新型产业用房供应方式租售并举  

  薛峰表示,这些用房建设后,将按照相关规定统一移交给政府进行出租或者出售。

这些方式也是借鉴了深圳市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经验。

也参照了各区近年来在创型产业用房的实践经验。

有利于推进创新型产业用房的建设,形成多渠道建设的好的局面。

创新型产业用房将提供了租售并举的供应方式,用于出租的实行政府指导价,用于出售的通过公开方式限价销售,原则上限定自用。

薛峰补充说明了相关用房转让的两个条件,但强调把产业用房转让给做酒店这样的行为是不允许的。

关注钱江新城核心区:

新城将给杭州带来什么?

提起杭州,人们自然就会想到西湖。

  西湖文明,已引领我们走过了1000多年历史,是西湖成就了杭州。

相对来说,大气磅礴的钱塘江,却一直游离于人们的视线之外。

  不过,在萧山、余杭撤市设区,杭州的市区面积从683平方公里扩展到3068平方公里的大背景下,钱塘江历史性地成为新千年杭州新发展的前沿基地,而位于钱塘江边上的钱江新城(新城博客,新城新闻,新城说吧),也一下子被推上了历史发展的前沿。

  今年“十一”,杭州市民期盼已久的钱江新城核心区将正式开放,杭州将正式从“西湖时代”迈进到“钱塘江时代”。

那么,钱江新城又将以怎样的形象矗立在大杭州战略中,它又将给杭州这座城市带来什么?

  定位:

大杭州的CBD

  作为一个国际风景旅游城市、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和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中央商务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杭州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CBD。

  CBD是整个城市的心脏,城市的政治、商贸、文化、信息中心,新城的建设,使杭州真正成为一个“有心人”。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杭州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钱江新城正位于钱塘江生态轴和城市发展轴的交汇处,杭州地理几何中心和交通中心。

钱江新城规划用地约21平方公里,南至复兴大桥、西至秋涛路、北至艮山路、东至九田路-和睦港、东南紧临钱塘江,其中由清江路、秋涛路、庆春东路和钱塘江围合而成的4平方公里核心区功能定位为长三角南翼区域中心城市的中央商务区,从某种意义上讲,钱江新城主要指的就是4平方公里核心区。

独有的区位优势和功能定位,使钱江新城成为杭州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大都市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建设新城的排头兵,成为重塑杭州大都市城市新格局的坐标“原点”。

  “十一五”期间,杭州产业结构和布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十一五”末,服务业和“文创”产业将占50%以上,表明杭州实现现代化目标,成为发达城市;

新的产业布局基本成型,下沙、江东、临江地区成为长三角南翼杭州湾先进制造业基地,江南城成为长三角最重要的高科技产业区之一,老城区形成高度发达的商业文化旅游业,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在钱江新城形成,钱江新城逐步成为杭州大都市城市的核心,城市“心脏”地位凸显。

大杭州的新地标

  到目前为止,杭州还找不到一处能集中展示新世纪现代化大都市崭新形象的发展区块。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高强博客,高强新闻,高强说吧)度投入、高效能管理”是贯穿钱江新城开发建设的原则方针。

市政府在新城开发之初,就明确要将钱江新城打造成杭州的“外滩”,成为集中展现21世纪杭州大都市形象的标识和天堂新地标。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城市规划专家就提出在钱塘江北岸地区规划建设杭州未来中央商务区。

经过国内外专家反复论证和大量前期研究,2000年底完成《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编制工作,2002年开始对原有规划设计进行国际咨询,在充分借鉴国内外CBD规划建设经验基础上,陆续完成钱江新城核心区及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区城市设计、综合交通规划、景观规划、亮灯工程规划等20余项规划设计编制,为新城高标准建设奠定了基础。

  钱江新城总体规划着眼21世纪现代化大都市的特点,突出“开放大气”的钱塘江文化特色,结合杭州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形成西湖、钱塘江和城市新中心三者和谐统一,具有杭州特色、钱江特点、国际风格的现代都市风貌。

  钱江新城规划强调塑造杭州城市轴线,构筑从西湖到钱塘江的城市生态发展走廊和城市核心,市民中心、大剧院和国际会议中心三大建筑成为城市新地标和杭州新文化的象征;

利用钱塘江环境特点,规划建设“城市阳台”,增强亲水性;

以人为本、集约利用土地,大规模开发地下和公共开放空间,形成功能完备的综合交通、公共服务立体空间布局;

坚持规划功能的混合性,在建设大量高档商务楼同时,建设一定量的文化体育、娱乐餐饮、购物旅居等服务设施;

利用钱塘江与大运河资源,规划建设渔人码头,开发都市风光旅游;

以高建筑群构筑新城天际轮廓线,彰显新城现代大气的大都市风格。

大服务的主平台

  杭州市区经济已经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

服务业的增长已经开始超过制造业的增长;

产业对资本投入的依存度开始降低,产业增长对技术依存度不断提高;

信息产业迅速扩张,已成为老市区产值最大的工业行业。

为此,以生产服务业为主导的集散型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而集散型经济具有空间聚集的特征,以有利于互相合作联系,降低交流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为此,客观上要求城市提供一个相对集中的发展空间。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对传统城市体系形成了强烈冲击,城市体系将被分化为头脑型城市和肢体型城市。

前者占据重要的信息资源,是管理控制、生产服务等高附加值、高端部门的密集分布区域;

后者则为前者进行加工、装配等生产,受其控制、支配,是低附加值、低端部门密集分布区域。

显然,谁能进入头脑型城市,谁就能在未来城市格局中抢占有利的战略区位。

为此,积极推动以行政管理、生产服务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就成为杭州发展的必然选择。

  钱江新城功能定位为:

杭州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省会经济的主平台,重点发展金融、会展、商贸、文化、旅游、中介咨询等服务业。

建成之后,它将是杭州市人才流、资源流、信息流最为集中的“司令部”。

大企业的聚集地

  杭州已实现从国有经济大市向民营经济大市的跨越。

目前杭州私营企业法人单位数、从业人数、实收资本和年营业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11个市中均居首位,分别占到全省的1/4以上。

  而浙江省是民营企业大省,与其他地区的商务区比起来,钱江新城有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一个500万浙商燎原天下的优势。

力求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浙江民营企业,需要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

杭州并不缺资金,关键是缺发展空间,钱江新城是主城区最后一块风水宝地。

想到来杭州投资的人比比皆是,但没有合适的空间,没有足够的土地可用来招商引资。

各个渠道每年有近200多亿的民营企业资金流向上海及其他城市。

如何让它们把总部搬到杭州来,是钱江新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落户钱江新城的企业总部已经超过30家,尊宝大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