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万名工程株洲县服务团 工作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56538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万名工程株洲县服务团 工作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南省万名工程株洲县服务团 工作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南省万名工程株洲县服务团 工作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南省万名工程株洲县服务团 工作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南省万名工程株洲县服务团 工作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万名工程株洲县服务团 工作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湖南省万名工程株洲县服务团 工作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万名工程株洲县服务团 工作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万名工程株洲县服务团 工作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省、市、县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户指导:

一是对受灾较轻的作物,进行洗苗扶苗,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

对死苗的及时补种一季水稻。

二是指导农民务必及时收获早稻,抓住晴天或停雨间隙抢收,力争到手的粮食颗粒归仓。

三是在今年早稻谷晾晒困难的地方,及早调度,充分利用所有烘干设施,动员和帮助有烘干设施的种粮大户、合作社,开足马力为广大农民和没有购置烘干设备的种粮大户提供集中烘干服务,及时将稻谷送进粮仓。

四是及时抢插晚稻、确保完成晚稻种植计划,确保双抢工作任务在7月底前完成。

在全体农业科技人员共同努力下一季稻灾区群众改种补种有300多亩。

晚稻秧苗补种200多亩。

确保了晚稻面积不减,全年粮食总产稳中有增。

、抓耕地治理,推进种植结构调整

今年以来我县继续在渌口、南洲两镇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和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并将其作为农业科技人员重点常抓工作。

我们一是完成了低镉水稻累积品种的采购及发放工作。

推广了低镉品种水稻18.75万斤,种植面积达到6.95万亩,涉及采购资金423万元。

二是落实了施用石灰、深耕改土等修复治理技术措施。

石灰施用面积4.4万亩,深耕改土面积已完成2.45万亩;

施用土壤调理剂1424.5吨,实施面积7850亩;

优化水分管理面积5.3万亩;

喷施叶面肥阻控剂3.5万亩。

三是继续开展了“VIP+N”修复技术模式区域化研究等试验示范。

四是开展了重金属污染耕地监测取样工作,在可达标生产区、管控生产区、扩面区共采取土壤样355个、稻谷样355个,全年共采集水样352个。

五是作物替代区调整了种植结构、采取了休耕措施,基本完成了3.6万亩作物替代区种植结构调整任务,启动稻田休耕面积1万亩。

、着力打造一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

组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重点打造株洲县青山农业种植农民合作社,流转面积超过1000亩;

株洲县建国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面积达到650亩。

提质一批蔬菜种植基地,如王竹蔬菜基地,面积达到1037亩;

南洲蔬菜基地,面积达到2660亩;

松西子千亩蔬菜出口基地,面积达到1000亩。

创建一批经作产业项目,切实创建了以葡萄、棉花、蛋白桑等优势品种的产业园区。

培养一批省、市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重点培养湘春蕨菜、名扬牧业为省级龙头企业;

培养多农生态、神农林下等5家企业为市级龙头企业。

这些新型农村经营组织的发展,有效的解决了500户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

2、促进了成果落地

通过万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工程实施,我县在农业生产、农民素质、农民就业等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

1、提素质、增信心。

通过培训和实地服务指导,我县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提升,适应岗位能力和自信心明显提高,致富能力不断增强。

如堂市乡蜈蚣村文争强油菜种植面积600亩,通过培训,流转村里剩下的500多亩水田,创建“稻-油”种植模式,获得效高收益,下年度准备扩大种植规模。

2、稳市场、保安全。

在培训指导过程中,我们始终灌输一种理念即:

食品安全。

特别是在水稻生产经营农民培训班和种子农药经销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上,强调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应该如何确保食品安全。

农民食品安全意识大大增强,为本县农业经济发展、农资市场的稳定、食品的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吸人才、兴产业。

通过对我县农村务农人员结构调查,务农人员老年化、兼业化、低学历化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瓶颈”。

通过万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工程的引导,有不少农民在参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致富创业带头人、合作社骨干人员、病虫害等培训,在5619名被调查务农人员中1227名有开办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意愿。

职业农民胡纯生,通过学习,在原有10亩苗圃的基础上,投入70万培植红豆杉、彩桂、金丝楠木、美国三红紫薇、青钱柳等,其中彩桂和美国三红紫薇为今年从湖南林业科学院引进,下一步打算再流转100-300亩山地种植绿化大树。

3、带动了产业发展

、农业产业化不断壮大。

目前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共计65家,总资产9.28亿元,营业收入8.22亿元,创利税10939.95万元,建立基地面积68万亩,带动农户11万多户。

在农业科技人员宣传指导下,产业发展迅速。

一是积极组织申报省、市级龙头企业。

湖南湘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株洲市明扬农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通过了省级验收。

株洲市多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获批市级龙头企业。

二是利达茶叶、天宇米业、明扬牧业、湘春蕨菜、神农林下等五家企业纳入今年企业帮扶单位,帮扶领导多次亲临企业进行现场调研,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三是出版了《湘渌十锦》产品目录一书,更好的向外界推介了本县特色农产品。

、坚持扶贫到户与产业连片开发

株洲县是湖南省内农业大县之一,是商品粮种植大县、优质稻基地县,种植业以优质稻为主导产业、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均有较好的基础。

建设有优质稻产业园、茶叶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

抓政策扶贫与产业规划相结合,以促进产业增效、贫困户增收为目标,将全县9529名贫困人口,能纳入产业扶持范围的人口全面纳入扶持范围,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500元左右,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与全县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4、提升了生产效益

1、粮食生产总体平稳。

今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4.11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51.80万亩,旱粮播种面积2.31万亩;

薯类作物0.63万亩,豆类作物0.88万亩。

今年粮食总产可达25.19万吨,比去年增产0.6万吨。

其中水稻总产24.48万吨,比去年增产0.68万吨,亩产达到473公斤。

我县早稻集中育秧面积20万亩,其中专业化集中育秧面积5.05万亩,涵盖8个镇65个村。

全县抛秧面积占早稻育秧面积的90%,比去年提高4.5个百分点,早稻机插秧面积达到1万余亩,比去年增加2千余亩。

全年完成了32.05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任务。

其中超级杂交早稻16.01万亩,平均亩产528.6公斤,增产19.86%;

超级杂交晚稻16.05万亩,平均亩产559.54公斤,增产15.37%。

全县超级晚稻平均亩产544.09公斤,增产稻谷3.06万吨,全县双季超级稻合计增产35.23%。

全县完成水稻种植面积51.8万亩,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15万亩。

在7个镇建设集中连片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8.2万亩。

2、市场监管毫不放松。

我局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8个镇都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切实加大了对农产品的监管力度,在节假日及中、高考期间,由主管领导带队,我局对全县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进行重点抽检,杜绝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

全年共抽检蔬菜、水果样品17242批次,经农残快速检测合格率达99.7%,从源头保证农产品质量,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

全年完成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1个,“三品一标”农产品累计达到49个。

3、新农村建设稳步进行。

今年我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全年完成县级美丽乡村建设村8个、人居环境整治村10个、新农村示范片1个。

县内各镇主干道常态保洁工作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

制定的2016年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施方案各项举措逐一落实。

对渌口镇花园村(省级重点为民办实事检查验收村)进行全方位的督导。

申报大中型沼气项目5个,获批4个,已获批项目国债资金420万元。

4、基层农技推广稳步提升。

坚持以乡镇农技体系建设为重点,以乡镇农技站星级创建为主线,以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为切入点,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

全县共遴选技术指导员55名,技术指导实行包村联户,联系10户科技示范户,组织示范户培训及现场观摩不少于4期,下村下户不少8次。

科学培育科技示范户550户,覆盖8个乡镇200多个行政村,发放物化补贴人平260元左右,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1万户。

健全了南洲镇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和龙船镇再生稻+油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

遴选水稻、蔬菜、油菜为我县种植业三大主导产业。

全年按专业选送25名技术员参加省级培训。

拟评定县级三星级农技站4个,二星级农技站2个,一星级农技站2个。

5、助推了精准扶贫

我县共有贫困农户3184户、9553人、省级贫困村12个,2015年已完成脱贫2895人。

2016年计划脱贫3856人,12个贫困村完成摘帽。

2017年全部脱贫。

目前此项工作根据省市要求正在稳步推进。

、扶贫先扶智,斩断贫困根

8月11日,由株洲县商务和粮食局牵头组织的“金秋助学”活动上,35名寒门学子受到24家爱心企业的资助。

11月8日9日,县农业局组织,农民科教培训中心实施,由局领导带队,市农科所、科教、粮油、土肥、植保、农环、农药监管专家在朱亭镇组织贫困村60余名农民进行蔬菜技术培训,大多数进入多农生态公司、湖南湘春公司、力春生态、运兴种养殖、建伟生态等合作社就业。

“扶贫扶智,扶智强能。

”扶贫办负责人说,“解决一人读书、实现一人就业、带动一个家庭脱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精准之策。

”在精准扶贫中,大力推动教育扶贫,今年已对886名贫困生发放助学金51.4万元。

开办1所农民学校,建立2家劳务输出培训合作机构,制定“一人一技”培训计划,对“两后生”、贫困户劳动力、致富能人等分期分批开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了贫困户自主脱贫、主动脱贫的积极性,提升了贫困户脱贫增收技能。

、破发展困境,立富民产业

龙门镇李家村是省级贫困村,按照“科技兴农、产业强村、蔬菜富民”的发展思路,该村引入康态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建起坛子菜加工车间,并注册了“私家园”商标,该村76人在蔬菜加工厂上班,实现家门口就业,村里制作的坛子菜销往各地。

日前,该村获评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拿下“一村一品”最高荣誉,实现贫困村的“逆袭”。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致富最直接、最现实的载体,须规划到村、措施到户、算账到人。

该县利用湘春蕨菜加工产业园、名扬牧业等发展得较好的农业产业基地、产业园的带动效应,将产业扶贫分为生态旅游、苗木种植、特色种植养殖、油茶产业、农产品加工5大类,并根据各乡镇自身特色,分区域作战,着力打破发展困境,建立富民产业。

同时,逐步推进光伏扶贫项目。

目前龙潭镇新燕村、淦田镇东冲村光伏扶贫项目已建成并网,龙潭镇庙湾村、朱亭镇政花村等已签订合同,并开展了光伏扶贫前期工作。

此外,该县金融扶贫工作也在加紧推进。

、强基础设施,建兴业平台

基础设施太落后必然制约乡村的发展之路。

精准扶贫开发实施后,实施基础设施到村到户,12个贫困村累计投入资金679.5万元,实施项目47个,已完成29个,完成道路改造46.29公里,修缮水渠山塘37处;

11个村完成农网改造、12个村基本实现宽带联通,7个村建有标准化村卫生室。

同时,加快易地扶贫搬迁步伐。

该县编制了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全县搬迁对象为178户477人,目前指标已全部落实到户,2016年搬迁任务23户68人,已开工22户;

上半年该县危房改造开工108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

积极开展“爱心义卖,以购代捐”活动。

平台线上义卖:

农人到家逐户走访、记录其可生产的农产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在平台微商城、微信公众号、论坛等网上平台进行宣传,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单品拍卖、套餐定制。

平台负责免费包装、配送,义卖所得100%归特困农户所有。

线下联合义卖:

农人到家与爱心公益组织联合,定期在市区各大居民小区开展线下“爱心义卖,以购代捐”活动,将这些家庭的农产品现场售卖。

义卖所得100%归特困农户所有。

对于无生产能力的贫困家庭:

农人到家项目捐出1%营业额进行帮扶。

、贫困户分类救治,特困户兜底保障

株洲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有1391人,约占总贫困人口的15%。

根据病种,将因病致贫、返贫的群众分成了不可逆转、一次性救助、慢性病需持续救助3大类,采取“分类救治法”。

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湖南省新农合报销系统,并对因病致贫、返贫户进行了标注,当他们住院报销时,系统将自动提高报销比例。

还适时调整了对贫困户的新农合补偿比例,县级的补偿比例已提至90%,贫困户大病保险补偿报销起付线下调50%。

实施“三个零”,即参加了新农合,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家庭成员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实行入院零支付、报销零起付、出院零支付,其住院费用的起付线由乡镇医疗机构减免,在乡镇卫生院住院,个人自付部分由乡镇卫生院减免,实现住院出院零支付。

今年,已救治贫困人口432人次,支付救治资金11.24万元,农合补偿46.99万元;

大病补偿489人,追补252.63万元。

针对无生活自理能力、无经济收入、无法定抚养人的不可逆转家庭人员,不能通过发展产业和就业扶持脱贫的,该县在8个镇建立特困人员互助中心,对他们实施集中供养,财政兜底。

、探索“互联网+”的精准扶贫新途径。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户与城市居民直接联系起来,有的放矢地解决了农户种植、养殖什么的问题,种多少、养多少的问题,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问题,最大限度的增加农民收入,也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辐射带动相关产业,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下岗职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再就业问题。

该项目的实施,直接增加就业人员35人,间接增加就业人员1000人以上,同时,也带动了种植、养殖、包装、农产物流行业的壮大发展;

初步估算,农人到家项目户对户的精准扶贫每年能使1000户农户增收1500多万元,惠及农村贫困人口1万多人。

同时,贫困人员在户对户的精准人际交往中,增加了感情和劳动激情,这种人性化的扶贫方式,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是双方在感恩中增加友谊,农户增加收入,居民获得安全、绿色食品,是可持续而稳定的需求,杜绝了返贫率。

三、主要工作经验。

、实行队长目标责任制和团队协作制

省级下派来的团长为技术服务总负责人,负责制定工作计划、指导方案,指导和督促各服务小队开展服务工作。

服务小队是工作主体,队长全面负责本小队工作。

加强团队之间的协作,小队不能解决的技术难题交由团长、专家研究解决。

、实施绩效考评制

年底结合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对各技术服务队的成员进行目标考核,由科教股、推广站组织人员进行考核,考核方法有电话抽查、现场查看、资料上交等。

考核结果与资金挂钩,按人平2000元的标准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发放,考核结果不及格取消下年度服务资格。

、加强与其它项目的结合

此服务工程要加强与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扶贫帮困队、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工作相结合。

即实施农业科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工程的技术员为补助项目技术员、扶贫帮困队成员、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科技服务专家中遴选。

、加强院县合作,促现代农业工程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为更大程度的提升服务指导和培训效果,我县加强与湖南微生物研究院的合作,他们有强大的高科技人才,有培训指导经验、把先进的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做到优势互补。

同时还加强了与湖南农大、省农科院、省茶叶研究所、省园艺所、省农垦处、省农环站、省土肥站、市农委、市农科所、市林科所、市畜牧水产局等院所局的合作。

省、市专家来我县进行讲学、服务指导。

另外应广大指导对象提义和推荐,聘请了经验丰富、善于传授的土专家,如嫁接能手黄兴华、周统兵、蔬菜专家易许文等。

、加强农业科技人员与企业合作,促培育向实业和实效发展。

为更好的提升技术指导与培训效果,加强了与各520个重点合作社、8个龙头企业、10个家庭农场的合作。

如:

湖南省株洲县金霞优质稻专业合作社、湖南新正德牧业有限公司、龙船镇同展家庭农场等。

充分利用他们有利的场地,对培育学员进行现场教学,实践操作。

、加强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民对接,增强农技服务能力

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机制。

融洽了技术指导员与农民的关系,提高了技术指导员推广技术服务农民的能力,缩短了农技人员与农民的服务距离。

、坚持多元推广制度,提高科技示范户水平

为提高科技示范户水平,坚持多元推广形式。

一是选送指导对象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科技水平。

二是组织指导对象观摩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提高科技水平。

三是组织指导对象到外地学习和互相交流,提高科技示范户应用科技水平。

四是组织指导对象与农业科研机构联合。

五是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创新培训方式,以农民教育农民。

、提升了农民整体素质,示范户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过程中,农业科技人员坚持上门指导,现场服务,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科技知识宣传窗服务等措施,提升了农业科技知识水平,科技致富能力明显增强。

四、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

1、农民增收难。

一是宏观经济对工资性增收带来了压力,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减弱,低技能农民工省内外就业难度增大。

二是气候条件不利,不正常的天气的影响也给农民增收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

2、稳粮保收难。

由于粮价下滑,种粮的比较效益不断下降,粮农种粮积极性不高,导致部分水田“双改单”;

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项目实施难度大,时间长,工作非常细致繁琐,并且每个办点的技术人员需要入户到田,面临很多困难。

3、产业化提升难。

一方面,产品深度加工欠缺,产品附加值不高。

目前农产品开发利用水平仍然处于初加工阶段,“原料农业”特征较为明显,精深转化能力较弱。

另一方面,利益联接机制仍不完善。

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农业企业与金融部门融资磋商机制不完善,已成为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4、脱贫攻坚推进难。

扶贫攻坚是党中央当前的一项重要中心工作。

扶贫办设在农业局,对全县扶贫攻坚任务能否全面完成担负直接责任。

当前扶贫攻坚验收标准十分严格,而我县的各项工作落实还有差距,推进遇到的困难比较大。

5、基层开展各项工作难。

基层人员具体从事技术指导人员经费无处开支。

下乡交通费、生活费、培训费、资料费、住宿费无项目支持。

省、市、县、乡部门多,范围广,统筹工作存在一定局限性。

(二)建议

、落实万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工程专用经费。

确保上户指导交通费、生活费、培训费、资料费、住宿费到位。

、农业科技人员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针对服务对象的具体需求,按生产时节及时指导、及时培训。

、给予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扶持。

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贷款难,农民房产、承包地不能抵押,贷不到款,扩大规模经营难。

五、典型事例

健全制度和考评机制,确保项目规范有序实施

我县根据上级要求下发了乡镇农技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人员聘用制度、绩效考评制度、人员培训制度和多元推广制度五项制度,以及公益性农技人员岗位职责、财务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并实现了制度上墙。

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农技推广运行管理机制。

依据实施方案要求,我县制定了严格的考评制度,由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对各技术指导员进行考评,考评方式包括对示范户进行电话抽查、对技术指导员进行电话抽查;

到示范户家进行现场察看示范牌和宣传窗及明白纸的张贴情况,并询问技术指导员到户指导情况、物资发放情况、对指导员工作的满意度等;

对试验示范基地负责人进行电话抽查和到基地进行了现场察看。

领导小组对550个示范户、55个指导员进行了电话抽查,对2个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了现场查看。

经检查,示范户的协议、手册、指导方案、物化补助、宣传窗内明白纸的张贴均已到位;

示范户对指导员的满意度达到100%;

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以及各项主推技术已全面完成,示范明显,辐射带动强。

、及时总结宣传,确保示范带动效果

为了学习和分享先进农业技术知识,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推动我县农业发展,结合我县农业发展实际,围绕主导产业、主推技术,株洲县电视台对“万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工程推进会”作了专题报道,此信息还上发到湖南农技推广网和株洲县农业信息网,“省市专家共商服务现代农业工程大计”专题视频已上优酷网。

最大程度的激发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我县万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工程的知明度,我们通过多种媒体对项目开展情况及项目建设中的典型进行宣传报道。

截止到目前,株洲县电视台对项目实施进展、相关技术、典型进行报道6次,信息滚动播放4条次,每次7天。

积极开展新农民微视频展播活动。

已发布“创业培训学员,引领产业发展”、“农大教授深入田间地头为种粮大户现身说法”、“株洲县返乡农民创业有方”、“胡纯生:

开拓视野,赚取第一桶金”、“李铁根:

30年务农,成为农村富裕户”、“年青小伙,学农技扎根农村创实业”、“省市专家共商服务现代农业工程大计”、“株洲宏畅生态农业”等22个参赛视频。

此外,在株洲县农业信息网、湖南农业推广网、中国农业推广网上发表信息20篇以上。

向中国农业信息发布以试验示范基地为背景资料的微视频3个。

全年网络科技书屋浏览1500次以上,下载文章近100篇。

、培训和创建并举,确保实施和服务高水准

加强农业科技人员培训工作:

一是分批次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技术培训。

全年按专业选送25名技术员参加省级培训,其中乡镇站站长培训班8人,田间学校辅导员提升班1名,籼粳杂交稻培训班4人,再生稻培训班2人,项目管理人员及信息员培训班2人,植保专干培训班4人,另外学历提升4人。

二是组织全县农业科技人员参加县级培训4次,我县特聘请湖南农大刘昆玉、邹应斌、唐启援教授、省党校瞿理铜教授、省生物机电邓建平教授、省农科所杨满国教授、市农科所蔬菜室主任宋志伟来我县进行讲学。

三是为创新培训方式,开展启发式、互动式教育模式,组织55名指导员开展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提升培训班1期。

四是围绕农民设计问题、组织活动、鼓励和激发农民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以农民教育农民的方式,分别在南洲镇、淦田镇、朱亭镇、渌口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班8期。

五是与古岳峰镇洪宜特种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渌口镇弘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合作,利用其有利的设施、现场对技术员进行现场观摩与教学,落实多元推广模式,提高农民科技水平。

、株洲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