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吉林纪实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5640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吉林纪实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吉林纪实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吉林纪实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吉林纪实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吉林纪实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吉林纪实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吉林纪实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吉林纪实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吉林纪实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省委书记孙政才到任履新伊始,就到一汽集团和长春市调研。

之后,新任省委书记、省长调研足迹密集,遍布全省各地。

认真地看、详细地问、深入地思考——吉林省未来发展该走什么样的路子才符合吉林实际?

随着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透过纵观全局的审时度势,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清晰地呈现出来:

吉林省是一个相对欠发达省份,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处在夯实基础、积蓄能量、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节点;

处在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关键节点;

处在破除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形成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的关键节点。

只有切中顽疾才能对症下药,只有把准脉搏才能同频共振。

省委、省政府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态度自我剖析,勇于“揭短”,不回避、不隐藏、不粉饰,直面“欠发达”这一现实,摆正“三个关键节点”这一位置。

省内调研摸省情,省外考察找差距。

2010年5月,我省党政代表团到山东、天津学习考察,短短10天满载而归。

然而,真正的收获并不是招商引资闪亮的数字,而是每到一处深切感受到那里涌动的强烈发展意识和强劲发展势头。

一时间,谈感受、找差距、谋发展、想措施,鲁津经验在全省上下引起强烈反响,一股学习鲁津找差距、科学发展促振兴的热潮在白山松水间展开。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吉林要实现全面振兴,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拥有发展的时代眼光和全局襟怀;

只有观念更新了,才能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2010年3月24日召开的吉林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无疑是一次意义深远的会议,是一次触及心灵的思想洗礼,是一次真知灼见的思想碰撞,是一次荡涤陈腐的思想解放。

随之,全省上下发生了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深刻变化。

这种由“骨子里”引发的转变,为吉林的发展振兴注入了无穷动力。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关键是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

——“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

慢了不行!

只快不好也不行!

必须坚持又好又快、快中求好、好字优先!

”孙政才的一席话,鞭辟入里,一语中的。

——“要在吉林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实现新突破,必须坚定信心,抓住机遇,真抓实干。

不进则退,甚至慢进就是退。

”王儒林的话语掷地有声。

对总量偏小的吉林而言,如何做大蛋糕,是必须突破的发展瓶颈;

着眼吉林长远发展,如何在做大蛋糕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又是迫在眉睫的课题。

2010年以来,随着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实施富民工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做好“三帮扶”工作、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意见》相继出台,以及实施十大产业发展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全面实施,问号被一一拉直。

把脉吉林经济发展,不仅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不仅要看规模、更要看结构,不仅要看现在、更要看将来。

思路更加清晰,力量开始凝聚,行动开始起步。

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探索符合吉林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把一切工作都统一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上来。

科学睿智的判断点燃了吉林科学发展的明灯,吉林人民开始在符合吉林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奋力攀登!

一个战略劈波斩浪,一条道路更加宽广——

全省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战略,不仅夯实了科学发展的基石,更启动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加速器。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全省上下奋力拼搏,只争朝夕;

吉林发展全面加速,日新月异

2010年1月11日,“和谐号”动车组风驰电擎般驶进了吉林站。

伴着长吉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长春到吉林从原来的100多分钟缩短到47分钟。

如此速度,如此气势,预示着吉林省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走进国内一流、世界水准的长春高新北区规划建设展览馆,壮阔的巨型沙盘、震撼人心的3D立体画卷,长东北的规划蓝图跃然而出,奋进目标气势如虹!

对于总量偏小的吉林省而言,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在投资拉动“好”、“快”两个轮子驱动下,吉林实现了投资数量和质量双丰收。

以2011年为例,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441.7亿元,增长30.3%,增速比全国高出6.6个百分点。

而且投资结构更加合理,效益大幅增长,高技术产业发展强劲,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居民消费持续旺盛……“增长”令人瞩目,“下降”同样带来欣喜:

2011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25%。

在实施投资拉动中,大手笔、大项目建设让人目不暇接。

中新吉林食品区是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上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总理共同提议并决定建设的,也是中新两国政府继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两个项目之后又一个战略性合作项目。

目前,中新吉林食品区建设紧锣密鼓,永吉县无疫区建设基础性工作全部完成,5个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投入使用,1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总投资230亿元,中国最大的旅游投资项目在白山拔地而起;

丰田、通用、爱尔兰CRH等一大批世界500强和中直企业纷纷投资落户长春;

53.2亿元的6大丙烯产业链项目在吉林市呼之欲出;

1500亿元的珲春生态新城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一汽轴齿中心工业园项目总投资130亿元,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47亿元;

总投资210亿元的吉林特钢不锈钢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北最大的现代化不锈钢综合生产基地;

图们至珲春等6条高速公路竣工通车,通车里程两年翻了一番多,总里程达到2250公里;

长吉城际高速铁路建成运行,吉珲高速铁路开工建设,哈大客运专线加紧建设,开启了吉林高速铁路运营新时代;

“气化吉林”、“数字吉林”、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

与投资拉动的大手笔和项目带动的大气魄相比,创新驱动无疑是略显含蓄和内敛的,然而,时间见证了它后来居上的决心和行动。

8.5%!

这是2010年吉林省高科技产业增加值与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这个尴尬的数字和另一组无奈的数字密不可分。

2005年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为1.09%,2010年缓慢上升到1.15%。

“十二五”规划,我省将这两个目标分别定到了20%和2%,这意味着省委、省政府在“创新驱动”战略上的信心和决心。

“创新驱动”战略释放科研活力。

省委、省政府的打法是发扬“长”处,补齐“短”板,搭好“跳板”。

启动中国人参基因组计划,长春市被列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组建玉米化工、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联盟,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创新药物孵化(吉林)基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我省8项科研成果喜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其中主持完成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

参与完成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新建成的亿成石油焦化公司,整个生产过程不见废渣废水废气排放,循环新工艺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松花江。

这是吉林市瞄准吉化,做足石化循环经济文章的一个亮点。

氨基酸和植物多元醇两个产业世界第一!

大成集团开创了先河。

赖氨酸菌种之优、工艺设备之新、生产规模之大,均为“世界之最”。

产量占全球产量的60%,稳居世界第一位,还发明了节水、节能、环保、低成本的赖氨酸新产品,为饲料业降低成本开辟了一条新路。

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的同时,我省特色资源产业迅速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势崛起。

长春光机所“高清晰LED全彩色集成三合一显示屏”等高新技术成果正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尽管流淌着“老工业基地”的基因和血液,但中央实施振兴东北战略的2003年,吉林省的工业化率仅为43.6%,比沿海发达地区低7~8个百分点。

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做大经济总量的蛋糕,必须依靠工业挑大梁。

让支柱大产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

我省全面实施十大产业发展计划,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推动特色资源产业深度开发转化,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8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示范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2011年12月22日,一汽-大众第100万辆整车下线,不仅标志着一汽-大众已形成100万辆的产能规模,同时也表明其综合竞争实力和体系能力又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汽车工业占长春市工业的70%,面对多年来一业独大的经济格局,长春市坚持“拉长补短”,“拉长”汽车、农产品加工、轨道客车等支柱优势产业,使优势更优。

城镇化,既关乎当前又关乎长远,既关乎总量又关乎结构,既关乎投资又关乎消费,既关乎全局又关乎“三农”。

显而易见,加快城镇化进程,既是我省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也是大势所趋。

时下,我省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如果农民不能从土地中转移出来,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

农民变为市民后,消费结构才会改变,才能真正拉动消费、拉动内需。

城镇化水平低、增速慢,不仅制约农村发展,也制约城市发展;

不仅制约投资需求,也制约消费需求;

不仅制约经济发展,也制约民生改善。

如何唱响吉林特色城镇化交响曲?

省委、省政府绘就城镇化“规划图”:

加快长吉一体化、带动中部城市群发展;

加强市(州)政府所在地区域中心和重要节点城市建设;

促进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县城加快发展;

培育一批区位较好、特色鲜明、有一定产业基础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镇。

时间锁定:

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60%,2020年达到65%;

作战部署: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推动、长吉一体化率先带动,东中西部区域联动,城镇乡村共进互动;

行动指南:

有步骤、分层次、有重点、高质量,这是一条科学发展、统筹城乡、惠及百姓的城镇化道路。

随着长吉城际高铁开通,长吉一体化一举从设想规划进入了现实行动。

目前,长吉两市间以产业园区为支撑的城镇节点正在形成,工业化、城镇化的互动格局已开始显现,以“双核”为特征的长吉大都市区为吉林经济提供巨大的内在动力。

关于“三化”,省委书记孙政才有一个形象的比喻:

“三化”是一个互动整体,假如工业化、城镇化是飞机的两翼,农业现代化就是尾翼,尾翼不立,航向必偏。

450亿斤、500亿斤、550亿斤、634.2亿斤,从2007年到2011年全省粮食总产一路向上攀升——吉林的田野上不断刷新着新纪录。

这是一个胸怀全局的农业大省对祖国的奉献!

吉林,全国唯一人均占有吨粮的省份;

人均肉类占有量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

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前10位中,有6个县在吉林省。

加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既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的战略任务。

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农业现代化乘势而上。

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让农业从黑土地上站起来。

吉林省的目标是“五大一强”:

粮食大省、牧业大省、林业大省、北方特产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农村经济强省。

加快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全力推进千万亩高效节水农业灌溉工程进程,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起吉林省的农业个保个都是重量级的:

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全省各地、各部门狠抓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认真落实,补贴资金提前预拨,极大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黑土能生金啊!

”农民纷纷扩大种植面积。

2011年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8697.6万亩,比2010年增加323.1万亩。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96.8万亩,比2010年增加370万亩。

一种情怀深沉炙热,一种大爱誓言无声——

省委、省政府以“民生”为坐标,引导吉林发展新格局。

暖房子、菜篮子、社会保障、就业、“八路安居”……民生实事件件着实,民生支出一路领跑,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改善民生是发展的目的和动力,也是稳定的根本和基石。

省委、省政府用民生坐标定位吉林发展,大手笔建设民生高地,“尽力而为”逐步解决民生的突出问题,“坚持不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009年的冬天格外冷,大雪“撒野”、寒潮“肆虐”。

“暖房子暖民心。

”寒冬里最“热”的一句话就是“暖房子”。

省委书记孙政才明确要求,要像抓米袋子、菜篮子一样将“暖房子”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实施。

每一段泽被百姓的历史,都会留下悠远绵长的温暖记忆。

“让百姓温暖过冬。

”闪耀着民生大爱的耀眼光辉。

随即,“暖房子”工程在全省9市(州)全面启动。

两年来,全省净增供热能力5580.48万平方米,改造撤并小锅炉房811座;

改造陈旧供热管网818公里。

从2011年起,吉林“暖房子”工程增量扩面,从地级城市向县(市)延伸。

各地全力组织推进。

我省将“暖房子”工程和城市景观建设以及老旧小区整治相结合,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改造后的小区环境和服务功能明显改善,百姓居住条件更加舒适。

一些物业弃管多年的小区建立起居民自治、物业接管等多种形式的物业管理,社区环境得到改善,社区建设得到加强。

从“六路安居”到“八路安居”,近几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改造建设面积达到1.49亿平方米,完成总投资1402亿元,211.5万户、630万人从中受益,全省超过1/5人口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我省通过实施统筹推进“八路安居”工程的新思路,达到了历年来建设量最大、进度最快、效果最显著的工作局面,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现了历史的新突破。

让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住有所居、住得温暖,是省委、省政府无声的誓言。

要经济发展更要碧水蓝天。

“十一五”期间,我省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超额完成削减任务,是全国6个提前一年“双完成”的省份之一。

让母亲河休养生息、提高城市污染防治能力、开展农村连片整治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强力推进,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9市州政府所在地的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17个主要城镇饮用水源水质均符合国家标准,出省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三类水体标准;

创建17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5个省级生态乡镇和3个国家级生态村,自然保护区达到38个,总面积230.77万公顷……白山松水间,一幅青山绿水图已然绘就。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全面提升了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

截至2011年,全省各种社会保险累计参保达到3163.4万人次,在社会保险制度层面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省政府连续两年将开展新农保试点列入年初向社会公开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由国家批准的新农保试点县(市、区)累计达到53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农保三批试点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分别覆盖88.3%和85%的县(市、区),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8.3和25个百分点。

农民参保热情高涨,大安市一位农民说:

“往年从儿子那儿要200元钱挺费劲,这回我参加新农保一年得660元。

“种地不上税了,上学不缴费了,看病不太贵了,也和城里人一样能领养老费了。

”这是农民们对现在幸福生活的直观总结。

去年7月份以来,每到晚上,总能看到一颗颗红色的肩灯、警灯在长春市大街小巷闪烁,它虽照不亮夜空,却给春城人民带来了平安夜色。

长春市公安局创新勤务模式,实行“全警夜巡”,警力下沉,让更多的民警深入到社区、街面,使群众随时能看到警察、看到警车,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见警率高了,发案率低了,警情少了。

2011年,全省刑事案件同比下降8.7%,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8%、2.2%,火灾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6%、69.8%。

全省群众安全感达到91.54%,同比提高0.66个百分点。

平安和谐是百姓最大福祉。

一项项扎实有效的措施,体现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心和勇气;

一个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凝聚着推进社会管理的共识和努力;

一组组翔实的数字,折射出保平安、保稳定、促和谐的光芒。

文化是发展的软实力。

近年来,吉林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始终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政府扶持和体制改革两加强,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展,吉林文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推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文艺作品,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推动吉林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全面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产业跨越发展……长白山下,黑土地上,文化百花园里花争艳、香正浓。

2012年2月23日,吉视传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开启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新的纪元。

民生,犹如神经末梢,丰富细微而又极为敏感,时刻牵动着经济发展的中枢。

省委、省政府每一项重大决策,每一个发展规划,每一场专项行动、每一次走访调研都践行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真谛,都浸透着浓浓的民生情怀。

一面旗帜高高擎起,一份责任义无反顾——

吉林省委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系列旨在固本强基的大手笔,转化为黑土地上执政为民的生动实践,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吉林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

工作成败,关键在人。

“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能不能变成现实,归根到底要靠全省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靠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的创造力和执行力。

”吉林省委一直这样认为。

吉林省委始终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灯塔,更是风帆,引领着社会不断进步。

吉林省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灵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始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并从吉林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阶段的发展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提出了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创新、公正、包容、守法、诚信”的价值取向,使之成为全省干部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胸中始终有大局,心里时刻有群众。

”这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动力。

在一次次脚踏实地、深入实际的调研中,省委书记孙政才敏锐地意识到,尽管近年来吉林省城乡面貌和百姓生活得到了很大改观,但仍有一些困难群众生活举步维艰,仍有一些党员面临着实际问题,仍有一些基层党组织没有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在建党90周年前夕,吉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帮扶困难群众、困难党员、薄弱基层党组织的“三帮扶”活动。

省委提出,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民生改善、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为目标,以解决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生产生活问题、加强基层薄弱党组织建设为重点,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帮扶机制,增强工作合力,努力使困难群众、困难党员的生产生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一声号令,全省行动。

30万机关党员干部、党员技术人员、党员志愿者与30万低保对象结成帮扶对子,“千名处长进千村”、“千名党建指导员下基层”、“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等活动,在全省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化作了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民生实践。

从流离失所到住有所居,从艰难度日到衣食无忧,从愁眉不展到满面春风……这巨大变迁,正是唐歼夷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唐歼夷的丈夫在抗日战争期间受伤失去生育功能,她膝下无儿无女,孤苦无依,靠给人当保姆维持生活。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逐渐失去了谋生能力,只能靠微薄的低保和好心人接济勉强度日;

因没有住处,一年前她还漂泊在长春一些小旅馆,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唐歼夷老人的命运,在“三帮扶”活动中发生了彻底改变。

长春西新区街道党组织帮助老人免去了转户口等繁杂的程序,短短几天时间就办好了一切手续,顺利入住宽敞明亮的西新福利院。

“就像做梦一样,没想到,我还能住进这么好的地方。

”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提笔给省委书记写信,述说“三帮扶”给她带来的变化和对党由衷的感恩之情:

“是党给了我这一切,我打心眼里感激党!

吉林市女孩王昱人的事迹曾感动过整个江城。

多年来她带着弟弟靠捡废品赚钱养家,为父治病,并将省吃俭用省下的3万余元,全部无私奉献给社会,资助他人。

然而,这位坚强的女孩在去年考上大学后,却因家庭贫困一度想放弃就学。

王昱人同学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事迹和面临的困境,牵动着省委书记孙政才的心,他提笔在报纸上作出批示:

“看到她面临的困难,心里感到很难受。

可否结合‘三帮扶’活动,支持一下,大家帮把手,确保昱人同学能顺利读完大学。

”批示的最后,孙政才把关怀的目光投向全省所有贫困孩子:

“我们就是要采取综合措施,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都能上得了学!

省委书记的倾情关怀,迅速汇集起涓涓暖流,在白山间传递,在松江上澎湃。

一场帮扶困难群众子女“圆梦大学”的活动,让许多像王昱人姐弟俩一样的困难学生,又重新走进了书声朗朗的课堂。

截至目前,吉林省“三帮扶”活动共筹措各类帮扶资金4.5亿多元,一大批困难群众和党员的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转化薄弱基层党组织561个,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加大。

一位干部深有感触地说:

“从百姓家中走出来时,世界观真的是在改造。

这种改变是有分量的。

只有走进老百姓家里,才能走进百姓心里。

坚实的执政基础,来源于坚强的战斗堡垒。

吉林,作为农业大省,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建设新农村,农村基层党组织这块基石必须坚实、稳固、可靠。

从2009年开始,吉林在全省实施了农村基层党建“三项工程”(即农村基层党组织“固本强基工程”、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并把它作为创先争优活动在黑土地上的最好实践,扎实推进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飞雪迎春,春秋代序。

承载着黑土地的“丰稔”,吉林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如今已是硕果满枝。

记者穿行于绵延的长白山脉和广袤的黑土地上,一股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

基层党组织充满活力,基层干部成为小康路上的领路人,农村党员当起“小老板”,带民共富……吉林省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说:

“从‘三项工程’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