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55579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买书》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买书》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买书》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买书》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买书》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买书》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买书》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买书》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买书》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个位上8+4满十进一。

(可用小棒演示帮助学习理解)

十位上2个十加进位的1个就是3个十。

三、巩固练习。

1. 

48页试一试。

2. 

练一练的1、2、4题。

四、作业:

49页3题

思维训练 

1.学校要买32台电脑,先买了15台,又买了9台,两次了多少台?

3. 

49页5题。

教师可画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

五、全课小结

学生练习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同学解决问题。

28+4=

全班交流

同学们说一说,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竖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写在本子上。

学生试做,全班交流。

学生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老师请大家猜一猜。

a.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b.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

c.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

d.故事:

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

“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

”0听了可伤心啦。

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

这时,9没话可说了。

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比9大。

[在这里,教师创设了一个令人着迷的、非常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又引起了新的数学思考:

1和0用什么办法使9没话可说?

很自然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新数“10”。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

在这样的问题情境里,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

探究学习

关于数“10”,你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吗?

它排在数字的什么位置?

它可以怎么分又怎么合?

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

如果你一旦掌握了它的数学知识,就可以做许多奇妙的事情。

这节课大家一起去研究它,好吗?

[在这里,教师把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转换成问题,向同学们提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领会。

体现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a.做与10有关的一个动作,或说一句话。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表示出来吗?

师:

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

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气球个数、花的盆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

[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可以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如:

人有10个手指头,左边5个脚趾加右边5个脚趾就是10个脚趾,10个同学可以组成一组,一桌酒席坐满刚好是10人等。

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

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b.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

(8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

(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

谁是第10个人?

你是从哪边数的?

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

怎样数?

2.10的位置与大小。

a.尺子上的数字。

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让学生感悟,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的数都大。

数的顺序不仅可以在尺子上表示,还可以在直线上表示(把尺子抽象成直线)。

请同学把空格中的数字补上。

b.10为什么排在9的后面?

说一说下面有多少种填法。

10>( 

反过来

( 

)<10

c.完成课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写法。

看屏幕回答问题。

◆10根小棒里有几个1根?

◆把10个1根捆成1捆,就是多少个10?

◆1个10在格上书写时左边写1,右边写0。

左边的1和过去学过的单个的1表示的数相同吗?

为什么?

◆在第65页的田字格练习写10。

[教师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把10个1与1个10的关系,以及同一个数字在组成的数目中,由于所在位置不同而表示不同的数值,这样抽象的数学含义生动而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这样的设计是很有创意的,学生对10的数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4.10的分与合。

a.情境引入(课件演示)。

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从家里带了10瓶饮料并把它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

b.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也可以(用学具代替饮料)亲自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教师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

在10的分与合活动中,学生可以用摆一摆的方法,也可以用1~9排列组合的办法,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不摆,直接用类推的办法都可以。

允许学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

c.汇报不同的分法。

根据汇报把分的结果通过点击,在屏幕上出现。

d.上面每两个数合起来都是10。

如果能快速记住10的分与合,将来对你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很有好处。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e.游戏:

组成10。

◆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生生互动。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课堂作业

1.练习九的第1题。

2.练习九的第2题。

◆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出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情景。

3.独立完成第3题。

课堂小结

1.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反思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能说说吗?

2.质疑:

谁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教师对全课进行小结。

4.聪明题。

给能组成10的相连方框涂上相同的颜色。

专家评析

本节教学设计总的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教师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猜一猜、讲0和9的故事、做游戏、多媒体直观演示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10,建立数感。

2.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交流,教师在设计时注意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无论是课题的引入还是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力求创设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能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认识规律对本节教学采用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如“10的认识”安排从旧知引向新知,从具体直观到数学抽象,从生活到数学,再从数学回到生活逐步深入,使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建立数感。

执教:

广西南宁市园湖路小学 

党小英

评析:

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 

曹艺冰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

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课时安排:

约3课时

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 

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

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 

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

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

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 

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

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

如图:

2、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

(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如图:

书P27风车图。

图形的拼组

(二)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长方形( 

)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手画)

4、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你能用一个圆剪成一个正方形吗?

(通过对圆的折剪,进一步加深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了解)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1、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拼摆,再进行汇报,教师应对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肯定。

2、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先引导学生想象拼组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图形的拼组(三)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能辨认和区别

一、 

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

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 

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

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

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 

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通过用长方形纸做一个圆筒,让学生体会面可以围成体。

2、完成教科书P29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29第四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29第五题。

观察:

(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29第六题。

先观察熊猫图,找出图中熊猫的脸部特征,再结合拼图想一想,怎样才能拼出一个正确的熊猫脸。

6、完成教科书P29第七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教科书第54页例2、例3,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了解带小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2.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准备小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9+3  4+3  7+5  12-7  14-5

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答案.

3+5+7  5+4-3  10-2+5

“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朋友,如100以内的数、加号、减号等,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

生:

“想!

“这位朋友就是小括号.”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小括号”,并用红粉笔在后面书写(  ),接着让学生用手指书空2遍.

“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那么小括号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2.认识小括号及作用.

“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俩刚一进门,小熊就高兴地说:

“你们来得真好!

快帮我算算盘里一共有多少块糖?

”小熊指着盘里的糖说:

“这里有黄色的2块,绿色的3块,红色的7块,你们想想该怎样算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糖?

“请同学们也来帮小熊算算好吗?

拿出准备好的圆片,在桌上摆一摆,猜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样算的?

生①:

“先把黄、绿两种圆片相加,再加红色圆片.”

生②:

“先把红、绿两种相加,再加黄色圆片.”

“这两个同学谁做得对?

“都对.”

“他们都做对了,只是方法不同,那么怎么区别他们的做法呢?

谁有好办法?

(教师故做无可奈何的样子.)

“这就需要我们的好朋友小括号来帮忙.它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

电脑出示将两组先算的部分用括号括起来.电脑反复闪烁小括号的位置,强调小括号的作用.

(2+3)+7=12   2+(3+7)=12

“谁能说说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想一想,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以后,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括号就可以省略.例如(2+3)+7=12的括号就可以省略.

教师指导学生读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3.带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以后看到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们看这道题.”

出示例3:

15-(6+2)=?

①请同学读题.想想这道题先算什么?

等于几?

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算?

以后看到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算?

②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③做下面各题,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5+4=     14-9-3=

12-(5+4)=   14-(9-3)=

三、应用新知

1.看图计算.

2.对比练习.

①练习十三第1题.

13-4+5=     7+7-6=

13-(4+5)=   7+(7-6)=

让学生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找出相同和不同.

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要认真看清算式里有没有括号,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②下面3题,哪题先算“4+6”?

13-4+6  13-(4+6)  4+6-5

3.游戏.

①摘红花.

计算横行和竖行每三个数的和,谁先算出得数,并说出用哪种方法简便,就摘下红花.

②找朋友.

发给学生一张写有算式的卡片,算出得数.得数相等的就是一对好朋友.例如:

15+4-2   12+(11-9)  9+(10-1)

18-(4+6)  7+(3+4)  10-(15-13)

4.在适当的位置添上小括号使等式成立.

14-9-3=    79-8+1=70

四、小结

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

小括号(  )

例2:

○○ ○○○ ○○○○○○○

   

└───┘     │      例3:

15-(6+2)=

   

  5       │      想:

先算6加2得8;

  └───────┘        再算15减8得7.

(2+3)+7=12

│   └─────┘

│      10

└──────┘

   12

2+(3+7)=12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按照“实物→图形→算式→结论→运用”这个思路进行,把重点放在理解小括号的产生及作用上.

1.采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在教学中根据儿童的好奇心,以给儿童介绍新朋友的形式出示课题,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例2,“如何用算式来表示第二种算法时”使学生产生疑惑,这时教师巧妙引出小括号,说明小括号的作用.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小括号的作用产生深刻印象.

2.精心设计练习,增强新知清晰度、稳定性.

学生获取新知是有一个过程的,掌握新知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以增强新知清晰度、稳定性.

在对比练习中,每组算式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完全一样,只是一道题中多了一个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和答案不一样.从而加深学生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审题的习惯.

为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设计了摘红花、找朋友等游戏.他们要用灵活的思维,快速的反应及全体同学共同合作完成.这种手、眼、脑多种器官共同协调活动,既巩固了新知,又可使学生变得活泼、聪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