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题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5567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复习题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毛概复习题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毛概复习题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毛概复习题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毛概复习题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复习题纲文档格式.docx

《毛概复习题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复习题纲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复习题纲文档格式.docx

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7.创新型国家:

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18.2006年初,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大战略任务。

19.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8.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9.邓小平指出:

“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

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

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

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

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理想的体现;

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

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灵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主体:

树立共同理想;

精髓:

培育和弘扬民族谨慎与时代精神:

基础:

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6.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7.民族精神是民主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8.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9.发展教育和科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才资源保证。

10.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的问题。

2.构建和谐社会的依据(可能性)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式、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这是巩固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3.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发展的社会。

4.和谐社会的特点: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5.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念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6.党的十六届全会明确提出了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发展。

7.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香港、澳门问题实质是恢复中国行使主权的问题。

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

基本内容:

就是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四个方面:

(1)一个中国。

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3.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针对的是台独势力。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

2.格局:

世界多极化;

趋势:

经济全球化。

3.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准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坚持共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5.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四,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第五,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社会。

6.和谐的世界应该是:

民主的世界、和谐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工人阶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阶级。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4.新的社会阶层的六大类: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贸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5.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是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重要条件。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的条件。

再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6.爱国统一战线特点:

一、坚持党的领导。

二、扩大两个联盟的范围。

三、认真贯彻执行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四、实现最广泛的团结。

7.爱国统一展战线的基本任务: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8.两个联盟:

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问题、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

9.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0.宗教政策:

一、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二、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

11.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12.打得赢、不变质,这是新形势下我军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3.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第二,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第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4.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思考:

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6.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处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7.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8.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在新的发展阶段,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新的伟大工程来抓,就是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P178)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P18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1.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确立基本依据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P191)

1.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2.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既要对它们鼓励和支持,又要对它们进行引导。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意义:

1)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2)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

3)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加分配。

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加分配。

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1)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商业保险、慈善事业

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1.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

2.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3.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已成为我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4.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

2.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3.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坚持、三转变):

1.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2.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4.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5.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P210)

五、统筹区域发展(P212)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资源节约型社会:

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2.环境友好型社会:

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3.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5.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两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6.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人民民主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2.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1)性质相同

2)作用、职能相同

3)历史使命相同

3.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进入社会主义之后,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

2)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3)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必须对西方敌对势力、敌对分子、暴力恐怖活动依法坚决予以防范和打击。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P227)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231)

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2.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3.职工代表大全制度建议

第二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三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P239)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人权(P242)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

3.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4.培育“四有”公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第二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P256)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P258)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P260)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P261)

第三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2.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3.要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4.要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5.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1.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重要作用。

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3.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4.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