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速公路北京至台北射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5501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高速公路北京至台北射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家高速公路北京至台北射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家高速公路北京至台北射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家高速公路北京至台北射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家高速公路北京至台北射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高速公路北京至台北射线Word格式.docx

《国家高速公路北京至台北射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高速公路北京至台北射线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高速公路北京至台北射线Word格式.docx

路基土石方689.0512万m3,路基防护及排水圬工339.069×

103m3,桥梁工程30995m/84座,涵洞79道,隧道78970m/52座,互通式立体交叉12座,分离式立交共计2处、通道36道、人行天桥8座,服务区4处,匝道收费站9处。

古屏连接线建设里程51.783km,采用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四车道)的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路基土石方370.7253万m3,路基防护及排水圬工217.618×

103m3,桥梁工程10720m/42座,涵洞54道,隧道16495m/17座,互通式立体交叉2座,分离式立交共计3处、通道15道、人行天桥14座,服务区1处,匝道收费站2处。

延平北岸互通连接线起点位于延平北岸互通的出口处,穿大禄隧道后,经廖园至终点洋后,与县道801线相接,全长6.112km,为延平区的洋后、南山、赤门、巨口等乡镇上下高速服务。

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修建,设计车速60km/小时,路基宽10.0m,路面宽7.0m,总投资11200万元(建安费)。

1.4征地拆迁

拟建项目主线永久占地691.27hm2,其中一般水田154.87hm2,基本农田17.33hm2,旱地15.07hm2,茶地18.20hm2,园地17.40hm2,林地468.40hm2。

古田至屏南连接线永久占地311.80hm2,其中一般水田29.27hm2,基本农田4.33hm2,旱地8.47hm2,茶地9.00hm2,园地4.47hm2,林地256.27hm2。

延平北岸互通连接线永久占地11.27hm2,其中一般水田2.47hm2,基本农田0.47hm2,旱地1.27hm2,茶地1.80hm2,园地0.80hm2,林地4.40hm2。

拟建项目主线拆迁建筑物366057m2,古田至屏南连接线拆迁建筑物48617m2,延平北岸互通连接线拆迁建筑物2800m2。

1.5投资估算及工期安排

工程总造价(含连接线)为187.80亿元。

南平境内路段造价为53.85亿元,每公里造价8992万元;

宁德境内路段造价为90.66亿元,其中,主线造价37.45亿元,每公里造价9556万元,古屏高速公路连接线造价36.81亿元,每公里造价7109万元;

福州境内路段造价为59.69亿元,每公里造价10226万元。

拟建项目安排2011年初开工建设,计划2013年底完工通车,施工期3年。

2社会环境评价和环境保护建议

2.1现状评价

拟建项目经过建瓯市、南平市延平区、古田县、屏南县、闽清县、闽侯县经济发展较快,沿线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价值较大;

土地资源较为贫乏,人均耕地0.885~1.215亩。

目前项目所在地区相关公路能满足现状交通需求,但是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现有公路将不能适应未来经济和交通发展的需要。

2.2影响评价

拟建项目建成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将会在沿线形成一系列产业带,进而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以及劳动者构成比例带来较大的影响,将有利于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尤其对古田县人民外出更为便捷。

拟建项目与沿线城镇规划协调性较好,为经济发展和城镇向特色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项目主线设置了12处互通式立交、2处分离式立交、天桥8座、通道36座,平均每2.7km有一处通道;

古田至屏南连接线2处互通式立交、3处分离式立交、天桥14座、通道15座,平均每1.5km有一处通道;

基本解决沿线农民的正常劳作和日常交往。

但是,高速公路仍然会使沿线部分居民感到通行不畅、绕道,对生产、生活造成不便。

公路将永久性占地1014.34hm2,拆迁建筑物417474m2。

公路建设部门将成立征地、拆迁办公室,并严格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的有关拆迁征地的政策予以相应补偿,做好征用土地户和拆迁户的调查工作,按镇村建设规划,对拆迁户及时划定宅基地,征地拆迁费及时发放给拆迁户,保证受影响者生活水平不降低。

2.3环境保护建议

在公路布设与方案比较时,全面考虑沿线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尽量节省耕地,绕避重要的城镇、居民集中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区,尽量减少与沿线电力、电讯、水利设施的干扰与拆迁;

路线远离或避开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及国家重点工程设施,与沿线城镇规划相协调。

在路线布设时,落实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尽量减少占地,尽量少占良田和生态公益林,减少拆迁。

本项目的建设单位将按照国家对基本农田保护“占一补一”的要求,委托国土资源有关单位进行测算。

占补平衡的实现将实行货币补偿措施,按照有关行政法规交纳征地补偿费给当地政府土地管理部门。

当地政府应当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充分利用补偿的土地费税开垦新的耕地,减少总的耕地占用量;

改造中低产田,补偿占用的基本农田数量,保证当地的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将国家征地、拆迁补偿政策透明化,对于拆迁的建筑物,特别是居民住房应认真分类统计,严格按照政府有关文件规定的拆迁建筑物赔偿标准发给房屋所有者。

各种补偿款项应全部发至拆迁户或单位,不得中间截留、挪用。

再安置居民住房不低于现有水平,或略有改善。

对特困户、脆弱群体给予照顾支持,让项目建设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

3生态环境评价和环境保护措施

3.1现状评价

1)植被现状调查

拟建项目位于我国中亚热带地区,植物区系发展历史久。

根据中国植被区系分区,拟建项目属于华东植物区系,其地带性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沿线植被有6个型组,即阔叶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灌丛和灌草丛。

植物种类有118个群系280个群丛,计186科721属,其中蕨类植物有29科48属1206种,裸子植物有10科22属28种,被子植物147科651属1206种。

评价组于2008年1月对本项目沿线进行了野外调查,选择20处代表性植被类型做样方。

根据构成群落的建群种的不同,评价区的植被划分为马尾松林、杉木林、马尾松+杉木混交林、杉木+毛竹混交林、毛竹群落、绿竹群落、丝栗栲群落、盐肤木+芒萁灌草丛、杜鹃+五节芒灌草丛等群系。

2)野生动物现状调查

根据项目沿线现场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和咨询相关部门,发现项目沿线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及鱼类共12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9种。

3)农业生态环境调查

项目沿线农作物主要有稻谷、甘薯、马铃薯、杂粮、大豆、杂豆等粮食作物。

3.2影响评价

工程建设后,将造成评价范围内植被生物量损失约188778.79t,占评价范围内总生物量的4.07%。

植被生物量的损失以林地生物量(187635.97t)损失为主,占工程总生物损失量的99.4%,而其占评价范围内林地总生物量的4.07%。

总的来说,工程建设对评价范围植被的影响相对较小,对整个评价区内自然生态系统体系来说属于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拟建项目主线占用沿线各乡镇生态公益林34.37hm2,古屏连接线占用各乡镇生态公益林18.28hm2。

在下阶段设计时,应对路线进一步细化,并会同林业部门对路线进行踏勘,确定占用生态公益林面积,并在道路开工前,对占用的生态公益林进行调整。

拟建项目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工程占地占用野生动物栖息地,施工人员的活动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干扰和破坏,施工机械噪声对动物的干扰,施工中对所经过溪流的挖方将对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生境产生破坏。

由于上述原因将可能使原来居住在路域两侧的大部分两栖类、兽类、爬行类迁移它处;

一部分鸟类会经过飞翔和迁移来避免项目施工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导致项目沿线周围环境的动物数量有所减少,在距离施工区较远的区域中,这些被驱赶的动物会相对集中而重新分布。

而在工程结束后,随着施工噪声等影响的减弱或消失,一些动物又会回到原来比较适宜生存和活动的地域。

因此,就整个项目区而言,公路施工对动物种类和种群数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也不会导致动物多样性降低,虽然公路的建设对沿线两栖及爬行动物有一定干扰,但对其生存及种群数量、种类影响很小。

拟建项目永久占地每年损失粮食1359.84t,占用基本农田22.15hm2。

为了尽量减少因公路占地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质量短期内的不利影响,可通过当地政府进行土地调整,作到占补平衡或利用土地占地补偿费,开发新产业来缓解由此造成的不利影响。

此外,施工期的临时占地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也会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且在施工结束后不会自行消失,而是需要人为地通过恢复土地原有的使用功能来消除。

建设部门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土地复垦”的规定,在施工结束时对临时占地及时复垦或恢复植被。

所以要求临时占地尽量选用荒地等非耕性土地,对不得已临时征用的耕地,在使用前将耕作层土(表层20cm土层)堆放在一旁,待筑路完工后,复土还耕,恢复土地原有的使用功能。

同时应切实落实征地补偿安置政策,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不低于征地前的水平。

这样,对土地利用的不利影响将会减轻到最低限度。

另一方面,由于交通的改善,将极大地促进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充分保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会使现存的土地得到升值。

3.3环境保护建议

建议古屏连接线K42处路线向东调整300m,远离巴地小学,避免破坏巴地村现有的红豆杉和古树群落;

7株征地范围内的香樟建议在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移植,并加强移植后的管理,以确保香樟移栽成功。

对于位于征地范围以外的25株保护植物和古树,需要悬挂醒目的树牌进行保护,对于在路边50m范围的5株四周设置围栏加以重点保护,围栏与树体应不小于3m。

施工开始前,先与当地林业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协调有关施工场地、施工营地以及施工临时便道等问题,施工营地严禁设在林地内,尽量减少对作业区周围的土壤和植被的破坏。

野生动物保护:

a.在山地林区施工应优化施工方案,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在林区的施工作业时间,尽量减少爆破作业,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惊扰。

b.施工时如遇到穿山甲、大灵猫、鬣羚、猕猴、林雕、红脚隼、白鹇、草鸮、虎纹蛙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严禁伤害;

如遇到野生动物受到意外伤害,应立即与林业局相关部门联系,由专业人员处理。

c.优选施工时间,避开野生动物活动的高峰时段。

早晨、黄昏和晚上是野生动物活动、繁殖和觅食的高峰时段,应避免在上述时段进行爆破、打桩等高噪声作业。

4水环境评价与环境保护措施

4.1现状评价

项目沿线跨越的河流主要有松溪、小桥溪、古田溪、古田人工湖、安仁溪、大目溪,其中松溪磨下大桥1.8km处有建瓯东门水厂取水口。

根据沿线情况和工程特点,选择了松溪、小桥溪、古田溪及古田人工湖进行监测。

现状监测结果:

拟建项目除古田溪达不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外,其余2条河流和1处水库水质均能达到Ⅲ类标准,表明沿线河流水质情况较好,受污染情况较小。

4.2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建议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能造成局部的河底扰动、使局部水体中泥沙等悬浮物增加的主要环节是下部的基础施工部分。

施工过程中要防止桥墩钻孔产生的钻渣进入水体,对桥墩施工产生的钻渣要及时进行收集和清理,并运至远离河床处集中处理,严禁弃在松溪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及古田溪森林公园内。

项目区河水受季节控制,水量变化大。

每年3月至9月为雨季,10月至翌年2月为少雨期。

因此桥梁施工时选择在枯水季节施工,避开雨季施工,加强施工管理,桥梁基础施工对河流的影响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

施工营地生活废水主要污染物浓度远超过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限值。

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主要包括粪便污水和清洁洗涤用水,鉴于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和施工人员的分散、临时性,对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的难度较大,因此首先考虑施工营地的设置避开环境敏感点,禁止设在距河岸100m范围内;

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水排放量,施工人员的就餐和洗涤采用集中统一形式进行管理,如集中就餐、洗涤等,尽量减少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量。

桥梁施工营地可选择租住附近居民房屋,生活污水利用现有的设施处理后做农肥。

对于远离居民点的施工营地,对粪便水可设置防渗旱厕,自然风干;

后一部分污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可设置沉淀池,沉淀池做防渗处理,污水集中排至池中经沉淀后排放,沉淀后的固体成分定期清理,施工结束后将旱厕及沉淀池均覆土掩埋。

此外,施工营地的生活垃圾设置垃圾箱全部收集,定期清运。

由于施工期占用时间较短,施工营地比较分散,且每个营地的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小,所以经上述初步处理后不会对地表水环境质量产生大的影响。

拟建项目营运期间各服务区污水皆不能达标排放,环评要求在各服务区建污水处理设施,使营运期污水达标排放。

与之配套的水处理工程拟采用隔油加CRI成套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设备,即餐厅、汽车检修和加油站含油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污水主干管,与化粪池处理的生活污水混合后,集中进入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到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后,用于公路绿化或排入小区内水塘。

根据建瓯市人民政府提出的水源地取水口的调整意见,调整后大桥将位于取水口下游200m以上。

为减少桥面径流及危险品运输事故对松溪水源保护区的影响,建议采用封闭排水系统,排水管采用塑料管(聚氯乙烯或聚乙烯管),桥面纵向排水管双边铺设。

沉砂池在桥梁的降坡侧向各设置一个,沉砂池为矩形,大小为250m3,以利于水流入池后能缓流沉砂、过滤,同时起到对危险品泄露物的收集、隔离。

在距进水口0.5m处设挡板,起消能作用。

沉淀、过滤池收集的石油类废物由具资质的单位处置,泥沙等运至固体废物填埋场处置。

当发生危险品泄露事故时,纵向排水管可将桥面有毒有害物质的引流至桥梁两端设置的过滤、沉淀池,过滤、沉淀池可起到收集、隔离的作用,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水体。

5声环境评价与环境保护措施

5.1现状评价

结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经过现场实地踏勘,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评价范围内主线有占村小学1所,村庄27个;

连接线有学校2所,村庄9个。

由于拟建项目大部分处于山区,植被覆盖率较高,交通状况差,敏感点附近多数无显著噪声源,主要噪声为人们的生活噪声,所以沿线村庄的声环境质量现状基本满足1类标准,村庄居民生活环境安静;

学校的声环境质量现状基本可满足学校教学的要求。

5.2噪声影响评价

根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施工机械噪声达标距离为:

土石方施工阶段昼间34m,夜间335m;

结构施工阶段昼间35m,夜间199m。

由于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作业量大,而且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实际施工中可能出现多台机械同时在一处作业,则此时施工噪声影响的范围比预测值要大,由于实际情况较为复杂,很难一一进行噪声级的叠加。

考虑到建设期施工噪声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而且具有局部路段特性。

作为建设施工单位为保护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应采取必要的噪声控制措施,在施工中做到定点定时的监测,夜间在距村庄200m内禁止施工,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对项目沿线环境敏感点在营运近、中、远期的具体评价如下:

对沿线居民村庄声环境的评价

主线沿线评价范围内共有27个村庄,其中受现有交通噪声影响村庄有9个,近期昼间7处超标,超标范围为2.4~14.9dB,夜间8处超标,超标范围为0.1~20.1dB;

中期昼间8处超标,超标范围为0.5~15.0dB,夜间7处超标,超标范围为0.8~20.2dB;

远期昼间8处超标,超标范围为2.1~15.1dB,夜间9处超标,超标范围为1.6~20.2dB。

其它18处村庄,近期昼间达标,夜间2处超标,超标范围为0.8~3.0dB;

中期昼间1处超标,超标范围为1.1dB,夜间7处超标,超标范围为0.3~5.4dB;

远期昼间5处超标,超标范围为0.3~3.9dB,夜间16处超标,超标范围为0.1~8.2dB。

连接线沿线共9个村庄,其中受现有S202交通噪声影响村庄有3个,近期昼间3处超标,超标范围为0.7~10.7dB,夜间3处超标,超标范围为1.4~5.7dB;

中期昼间3处超标,超标范围为0.8~10.7dB,夜间3处超标,超标范围为1.3~6.1dB;

远期昼间3处超标,超标范围为0.9~10.9dB,夜间3处超标,超标范围为2.1~7.0dB。

其它6处村庄,近期昼间达标,夜间达标;

中期昼间达标,夜间5处超标,超标范围为0.9~1.8dB;

远期昼间1处超标,超标为0.1dB,夜间5处超标,超标范围为2.7~4.0dB。

对沿线学校的预测评价

主线有1处占林小学,夜间无住宿,近期昼间3层超标1.3dB,中期昼间3层超标2.8dB,远期昼间1-3层分别超标0.6~5.1dB。

连接线有学校2处,小学和中学各1处,巴地小学,夜间无住宿,近、中、远期昼间能达到相应标准的要求。

甘棠中学,近期昼间4层超标1.4dB,夜间3-4层超标为0.9~4.8dB;

中期昼间4层超标2.8dB,夜间2-4层超标为0.8~6.7dB;

远期昼间3-4层超标1.3~4.8dB,夜间1-4层超标为2.1~9.1dB。

5.3环境保护建议

对沿线超标的山墩仔、浣上、虎头、店仔坪、王林村、墓下采用隔声窗220.11m2;

对官江村、大坪、沂洋村、甘棠中学采取声屏障3075m2。

为了保护好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在施工中一定严格采取相应的噪声防治措施,如调整或限制工作时间、改变运输路线、搭建临时声屏障等措施。

在施工和营运期对部分居民敏感点进行监测,根据情况采取相应补充措施。

6环境空气评价与环境保护措施治理

4个监测点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中的NO2和TSP的日均浓度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表明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公路建设期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较大,料场、砼和沥青搅拌站站址应离居民区下风向300m以外。

在古田溪森林公园内禁止设置施工场地等临时设施。

拟建项目主线设4处服务区、连接线1处服务区、主线设收费站9处,连接线设收费站2处,这些辅助设施的餐饮主要使用天然气和电,不设燃煤锅炉。

7环境保护投资

根据本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估算直接环境保护投资11043.63万元,环保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0.59%。

总之,拟建项目符合国家和福建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路线选择充分考虑了经济、环保和技术可行原则。

在设计期、施工期和运营期分别针对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水环境、环境空气、景观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后,将有效控制公路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部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环境影响评价认为工程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