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琴教育教学随笔感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常玉琴教育教学随笔感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玉琴教育教学随笔感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且存在错误的信息资源,教师则应通过争论辨错、反思纠错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正确的轨道。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做精妙、简要的点拨,可以激发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包括知识、能力、方法甚至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可用性资源。
但教师如果对学生原始的生成资源不给予及时引导点化,那么,课堂生成的丰富价值将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对学生学习产生误导。
也就是说,既不能完全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教学,也不能因生成的过度而使课堂失控。
在执教《桂花雨》一文时,我根据学情反馈,发现他们对课文内容很熟悉,上课时,我及时作出调整,把“字词教学”板块挪后,把“读通课文,理清脉络”板块舍去,直奔重点板块,进行品读赏读的学习。
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欣赏课文,品味课文,使他们享有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
二、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促使课堂生成更具魅力
面对生成,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让课堂生成更有价值。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泊船瓜洲》时,预设的程序是:
读诗题,了解背景;
读诗句,弄清内容;
想诗境.体会感情;
诵诗篇,赏析特色。
可刚上课教师便发现学生已会背这首诗,而且基本理解了内容,他马上意识到按预设的教案上将无趣又无效。
于是他做出抉择.让学生根据多元智慧,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空间智慧强的学生选择为诗配画,语言智慧突出的学生选择改写,音乐智慧强的学生还配上自己熟悉的旋律,唱起古诗……最后,学生不仅深刻体会了诗歌内容,还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学习个性。
找到展示自我的机会,丰富了对诗歌的感受和体验。
当然,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实现课堂智慧的引申,促使课堂生成更有活力。
这一点在对课文的处理上显得尤其重要。
文本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与教师开展学习活动的载体,文本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进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在新课程观指引下,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现有教材做有效处理,智慧地引申,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挑战文本、超越文本。
创设新角色是在课文原有角色的基础上,增添新角色,让学生扮演或担任。
由学生参与课文中发生的事件,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自主地感受理解。
让学生通过体验新角色,把自己融入课文情景,自始自终处于人为创设的大语言交际场景中,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学过程,实现了课文和学生的深层对话,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教学中生成了出人意料的新体验、新思维。
通过教师智慧地引申,可以架设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
学生通过讨论、争辩,互相促进,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理解的共鸣,对文本产生深刻的不同的感悟,实现个体的超越、文本的超越.走向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好一个动态生成!
好一个“助产士”!
好一个“让学生的思考‘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三、教师要做“麦田守望者”,防止学生在生成中迷失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创造出绚丽多彩的课堂景观,是新课标下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
然而,很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为了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常常会被课堂上一些错误信息资源和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扰乱视线。
有相当多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为生成而活动”,形式上热闹,内容上混乱,该讲的没讲清,该听的没听懂,课堂秩序失控。
由于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困惑,继而引发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和迷失:
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为求“生成”而“迷失”了文本;
为求“生成”而“迷失”了目标。
其实,生成性的语文课堂,就好像是塞林格笔下的“麦田”:
有一群孩子在课堂“麦田”里自由自在地游戏、狂奔、乱跑,新的活动不断生成,课堂里除了教师没有一个大人,教师就是站在那“麦田”的悬崖边的守望者。
教师守望着这片麦田,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就把他捉住,不让一个孩子掉下“悬崖”.不让学生迷失于“课堂生成”。
语文课堂的生成是复杂的、动态多变的,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创造性教学智慧。
教师必须理智地对待突发的课堂生成,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把即时生成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列为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漠视学生的课堂反应则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面对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需要有创造性的教学智慧,做好助产士、引领者和守望者。
每天问一声孩子:
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
每天,我都希望看到孩子脸上的笑容。
无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学生。
可是现在这种在分数的重压苦苦挣扎下,想看到孩子纯真而又自然的笑容,实在是一种奢望了。
每一个细心的老师都会发现,孩子刚进校门的时候,新生脸上的笑容总是特别生动,也最令人心动。
其实,孩子的灿烂的微笑来自于他们敞亮的心灵,因为他们带着各种各样的梦想走进校园的,毕竟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没有梦想的生活是平庸的。
可是,当孩子们完成学业走出校门的时候,我们却发现,不少学生脸上的笑容已没有进校时的灿烂了,甚至是消失殆尽了,而眼里多了些黯淡,多了些惨然,他们脸上的笑容哪里去了?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外国的教育参观团来我国听课,这堂课是观察说话课。
老师拿了一只小乌龟让同学们观察,小朋友们高兴极了,有个小朋友竟得意忘形地学起小乌龟爬了起来。
老师认为他太顽皮,就用眼睛瞪他,他竟没发现。
老师又瞅了他一眼,他还是没有发觉。
老师气极了,准备课后狠狠地训他一顿。
没想到,外国专家在评课的时候,竟表扬了这个顽皮的孩子,说他是这堂课学习最投入的一个孩子。
同样是对一个孩子,同样是对一个行为,看法却截然相反。
这不是值得我们反思吗?
我们当教师的在习惯的轨道上奔跑惯了,心中最关心的是学生识了多少字,能默写多少个单词,能背多少首古诗,能解多少道难题,能画什么画,能唱什么歌,能弹奏什么乐器,等等,满眼是分数,满脑子是知识、技能,而恰恰忽视了人本身,忽略了以知识和技能为第一要以是否抑制乃至剥夺了学生的天赋和潜在的智能。
我注意观察了一些所谓的差生,在那令他们胆战心惊的轮番轰炸的考试面前,在老师的呵斥谩骂声中,在与其他同学相比之下的自愧不如而形单影只中,他们始终无法抬起头来,悲剧每天在各个地方重复上演着。
他们没有成功的喜悦与快乐,有的只是一个独自向隅而泣,让失败的眼泪陪他们过夜,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刺眼的带着红色的分数把他们一天又一天地钉在耻辱柱上。
从许多老师动辄请家长,体罚或变相体罚,对学生冷言冷语的讽刺挖苦中,完全可以看出,这样的教育其实还是在“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不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有的地方比起原来有过之而无不及,简直可以说变本加厉。
由于分数的苦苦相逼,老师们看学生也戴上有色眼镜,学生因为高分而美丽,而不是因为造物主赋予的鲜活生命个体而美丽。
许多老师直言不讳:
如果不看考试成绩,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天真可爱。
而一旦以分数论英雄,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在头脑里分成三六九等,长相一般的只要成绩好,笑容也“灿烂”;
长相不错成绩不佳的却觉得是“空有一副皮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那些成绩落后的或称为“学困生”的就让人感觉“想说爱你不容易”了。
据说,至今还有的老师为了制止学生讲悄悄话,不惜用胶带纸来封住学生的嘴巴,这是何等的摧残人性的做法?
每天,在各种学校里,更有多少学生是背着书包,欢欢喜喜地上学来,结果却是垂头丧气、哭哭啼啼地回家去,试想,在这样的学校里读书的孩子,他们脸上会有笑容吗?
每个学生都是活泼泼的生命体,他们会幻想,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他们会蹦,会跳,会游戏,会创造;
他们有自己的主见,不盲从,勇负责,不苟同。
凡此种种,构成了学生的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生活世界。
他们想,他们说,他们做,他们好奇,这是他们的权利,教师千万不能拿成人的目光来挑剔、限制、阻止乃至打击、扼杀。
须知:
如果无意中折断了一只翅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很喜欢孙悦的那首《祝你平安》,普普通通的词,普普通通的曲,却让亿万的观众为之沉醉进而产生共鸣。
我希望每天都能看到孩子发自内心的灿烂的笑容绽放在脸上。
但愿我们的老师每天能问学生一声:
你的心情现在好吗?
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
简单就是美丽,巧妙就是智慧
成功的评语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及时雨;
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路灯、方向盘;
也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写好评语对教育工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每次到了学期结束阶段,班主任最烦恼的事情之一大概就是有几十个学生的评语。
坦率地说,不管理论上你说得如何有道理,如何动听,想把学生的评语写好确非易事。
尤其像我,从三年级一直跟班至现在的五年级,当初第一年写评语的时候,似乎有说不尽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发现学生的评语越来越难写了。
一来,学生还是这些学生,成长的速度毕竟不是那样可观可感的,有的如同庄稼一样,甚至是渐渐的缓慢的不易察觉的,很多学生要想发现他的成长的痕迹,实在不易。
二来,同学之间虽说千差万别,但是我们的评语还是那几行字,浓缩在那里面就得挑选了,适合学生的情况,还要顾及家长的感受,如此种种,要求越多,就越难写。
而且,很多话已经是被使用得烂了,几乎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等于没说。
诸如“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学习认真”等。
然而,不写这些,又写什么?
学校里事实上就是在做这些事情呀。
每学期结束的时候,领导也总会对学生的评语撰写提出一些要求。
现在发现这样几种现象,学生的评语或者与往年相似,或者与其他老师的相似,或者与网络上的文字相似。
总而言之,每次领导审核的时候,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其实,这也难怪呀。
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也在设想改进。
于是,这次我决定先让学生自己撰写,然后我在他们写的基础上稍微润色,也就是简单地加工补充。
之所以这样想,一方面是自己感到黔驴技穷,一方面,学生对自己的了解应该比我更全面。
果然,今天交上来的评语,让我比较满意,基本能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面貌。
只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很坦诚,直接提出了自己的弱点,而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却是比较婉转地指出的。
当然,从不少学生的自我评语中,我更发现,现在的学生的自信心比以前要强多了。
有一个学生在评语中写到这样的话:
“我的字典中似乎没有“哀愁”二字。
我的脸上总是荡漾着和煦的春风与灿烂的阳光,我有一种难得的好心态。
我渴望进步,但还缺乏刻苦钻研精神、缺乏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还无起色。
今后我将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永不厌倦、永远进取!
”,不少学生还写道“我相信我一定会取得进步的”,“我能够跟同学友好相处”等等,或许,这也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一直担忧的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们的学生会被摧残得毫无人性,没有个性,没有自我,更失却那份难得的自信心。
当然,这样的做法还是有不少不足的。
比如,有的学生不能很客观地认识自己,一味地自怨自艾,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无法发现自己的长处;
有的学生,则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的缺点,以自我为中心;
也有的学生只是马马虎虎地写几句,无法把自己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展示出来。
俗话说,以人为镜,可以正己。
或许,在他们的帮助之下,可能会对自己的了解更加全面。
因此,写评语不要变成老师的专利,而尽量让同学和任课老师都参与中,只是这样做会增加负担,我们还是要多探索学生评语的写法。
这真是:
简单就是美丽,巧妙就是智慧呀!
好的评语,既是对学生今天的指正,也是对学生明天的希冀。
今天的指正会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明天的希冀更会使学生展开翱翔奋飞的翅膀。
让我们不断改革对学生评语的评定方式、方法,找准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写好评语,让每位学生都能生发勇气、充满自信,满怀希望地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