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5223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文档格式.docx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文档格式.docx

2.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意大利人 

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越过大西洋到达 

 

3.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

伽马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 

4.1519~1522年,葡萄牙人 

及其船队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进行了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说。

三、影响

1.对欧洲:

通过 

和 

把各大洲的商品不断输入欧洲。

同时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 

转移到 

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2.对美洲:

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但是 

为欧洲的资本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对非洲:

非洲成为 

场所,1502年,第一批黑奴被送到美洲,扩越大西洋的 

从此开始。

4.亚洲:

由于欧洲的商品在亚洲没有竞争力,欧洲人只能用美洲的白银来购买亚洲的商品。

的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整个世界:

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 

、 

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 

,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 

开始走向 

【思维拓展】

为什么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在海上探险的最前头?

(1)都在大西洋沿岸,地理位置有利。

(2)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

(3)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有能力支持和供应远航必需的装备和费用。

(4)均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以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走进高考】

例1.(2011·

全国文综大纲卷·

18)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

“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

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解析:

C。

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尤其对欧洲产生重大的影响,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所谓“价格革命”指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源源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据此本题中西班牙正由于对殖民地疯狂掠夺,国内金银大量涌入,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本题选C项。

例2.(08年山东文综,24)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

图5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

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

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

C.从地图可以看出这幅地图是不完整的,没有北美洲、非洲大陆、大洋洲等,时间又是新航路开辟不久,故选C。

此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根据所给信息找出问题的切入点,即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本题的立意是全球史观,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

例3.(2000年全国高考题)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

(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赀:

计算)。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

加玛、哥伦布、麦哲伦远航的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本题从《明史》中引述有关材料创设了新的问题情境,也为作答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来源,即对课本知识的补充,这就要求考生既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又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两者结合才能做出完整的答案。

命题者通过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引导考生从不拘泥于课本的新角度去观察历史问题,课本主要宣扬郑和下西洋时世界航海史的壮举,旨在激发民族自豪感;

试题主要考查其消极因素,从中西比较中找出我国远洋航海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旨在启发考生从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去认识问题。

这既体现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精神,也有利于考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答案:

目的与性质: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是君主专制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

西方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

历史影响: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

西方远航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原因:

明初贡赐贸易“倍偿其价”,造成了重大损耗,缺乏生命力;

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航海业每况愈下。

西方为资本原始积累所驱动,远洋航海事业蒸蒸日上。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2001年全国)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

金钱,这是医治苦闷的良药;

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

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

”对这段台词有下列一些理解①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②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④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 

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D.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2.(2007广东理科基础)16世纪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A.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大洲的联系日益紧密 

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美纷纷建立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改变了世界面貌 

D.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3.(2007上海文综)右图白色部分反映的是某一时期西方人所认识的世界。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认识应该出现于

A.新航路开辟以后 

B.英国工业革命后

C.国际联盟成立后 

D.冷战格局出现后

4.(2007年北京文综)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兖州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

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

A.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B.世界各地区处于隔绝闭塞状态

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

5.(2007.广东)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6.(08海南历史,11)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

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

7.(2009高考海南单科)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整体的观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斯塔夫里阿诺斯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8.(2009高考江苏单科,14)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9.(2009高考广东单科)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

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10.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船队是①迪亚士到非洲最南端②达·

伽马通往印度③哥伦布横渡大西洋④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

……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我们可以拿哥伦布和宇航员进行比较:

前者抵达圣萨尔瓦多,打破了地区间彼此隔绝的束博;

后者登上月球,打破了行星间彼此隔绝的束缚。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

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

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社会出现的新现象(见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影响,并用史实说明。

(4分)

(2)依据材料二图中的六个事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经济、外交、文化产生的影响。

(14分)

12.(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27题)(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

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8分)

问题二:

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

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

“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7分)

问题三:

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10分),

要求:

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④字数在120宇左右。

新航路的开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AABD 

6-10.ABCAD 

4.解析:

B.题目时间限制语为“新航路开辟以前”,此时世界各地处于相互隔绝状态,各地的人们对世界的了解都局限于某个局部,而不能从整体上了解世界。

故选B。

5.解析:

D.此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重点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动机,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黄金提供动机”即是说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6.解析:

A关键是要读懂材料。

材料强调的是世界各地的分工协作,同时西欧是制造业的中心;

美洲当时只是提供自然资源。

由此可见题目反映的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候的世界概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只有A项符合。

7.解析:

B。

斯塔夫里阿诺斯这里强调研究世界历史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历史进行“整体的”研究,实际上是强调用整体史观去研究历史,而不是站在某一地区和国家的角度.

8.解析:

C.此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是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开辟的,如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地球是圆的等技术和理论上的突破。

所以在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未超出地域限制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跨区域交往的客观条件

9.解析:

A.寻找黄金和白银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因,最先开辟新航路和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它们在世界范围内抢夺,而并非大西洋继西葡之后,荷兰、英法也先后加入到殖民争夺的行列,教皇子午线的划定只是暂时承认了西葡殖民掠夺的成果.

二、非选择题:

11.(l)开辟从海上直通印度和通往美洲的新航路,世界由隔绝到联系,出现了全球统一的人类历史。

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建立、加强了欧洲与亚非等地区的联系。

(2)经济:

图四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等农作物传人中国,甘薯与玉米的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有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出现了专业生产区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客观上为清朝前期人口的迅速增长创造了条件。

外交: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中国,如图一。

一方面中国被迫开始了反侵略的战争,捍卫国家主权,如图二中的郑成功收复台湾;

另一方面为抵制西方殖民者在东南沿海海盗式的骚扰.清政府设置了图三中的广州十三行,开始实行“闭关”政策,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是近代中国逐渐落伍的根源之一。

文化: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学东渐”开始,图五反映了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东来,传播了一些先进的西方文化,如《坤舆万国全图》。

图六反映了徐光启等人开始注意吸收西方科技成果,如在《农政全书》中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与工具。

12.解析:

该题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第一问是开放性命题,答案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最佳的应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偶然”指他最初的目的是向西航行到达亚洲(印度),而且到他死,他都不认为自己发现的是一块未知的新大陆。

“必然”主要指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

本题类似前面高考考过的“哥伦布纪念活动“题,着重考察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第二问“发现美洲”主要体现的就是以欧洲为世界的中心;

而“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则是考查了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

第三问是借鉴了上海高考小论文的形式,让学生写一个短文,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全球史观,中国史和世界史相联系。

参考答案:

(1)答案一:

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

是偶然的。

理由:

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二:

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

是必然的。

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

具体要点:

商品经济发展;

寻金热;

陆上商路受阻;

传播天主教;

科技条件具备等。

(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 

分。

答案三:

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想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得分)

(2)以欧洲为中心。

(或“欧洲人的立场”)

(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

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10分)评分标准:

项目

要求

等级

主题观点

史论结合

逻辑表述

紧扣主题

观点合理

史实准确

条理清晰

合乎逻辑

符合主题

观点基本合理

只罗列史实

史实基本正确

条理较清晰

基本合乎逻辑

基本符合主题

观点不够合理

史实不够准确

条理不清

缺乏逻辑

写作思路示例: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