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XX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B.不影响商品市场价格的因素有: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优质产品之所以优价是因为其价值大);
②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当然,个别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有实力定较低的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1)供求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气候等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
间接因素通过直接因素起作用。
(2)供给、需求对价格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多,则商品价格低;
反之亦然。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多,则商品价格高;
(3)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
卖方市场:
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卖者起主导作用。
买方市场:
供过于求,“货多不值钱”,买者起主导作用。
2.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商品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商场里的商品价格高低不等,首先是因为它们的价值量不同,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反之,则越低。
①价值量:
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②价值总量:
是指某一部门或某一商品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价值量总和。
公式表示:
价值总量=商品数量×
单位商品价值量
(2)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正确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现有”:
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在的。
“正常”:
是指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条件。
“平均”:
是指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平均劳动时间。
b同种商品(同规格、同质量),其价值量是相等的。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3)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或者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个别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①率先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其个别劳动生产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意味着其生产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
反之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②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则意味着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该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的价格降低。
(讲解:
这就是为什么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很高而经过一段时间价格回落的道理)。
注意:
a个别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无关,因此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没有意义。
b个别生产者不能改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个别生产者没有意义。
c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可能赚钱,可能亏本。
d价值:
在生产过程中形成;
在流通中实现。
(4)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财富(产品数量)的增加,同时意味着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明确几对关系:
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正比
因为: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②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反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耗费在单位商品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的价值量越小。
反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耗费在单位商品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
④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无关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⑤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的关系:
不变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所以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⑥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的关系: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所以价值总量增加,商品生产者获利就会增多。
单位商品价值量
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创造的使用价值总量(即产品数量)
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
社会劳动生产率↑1倍
↓1倍
↑1倍
不变
个别劳动生产率↑1倍
3.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1)基本内容
第一,在商品生产领域: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第二,在商品交换领域: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生产决定交换,两者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正确理解等价交换
a等价交换的含义:
货币出现以前:
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
货币出现以后:
价格与价值相符。
b等价交换原则只适用于商品经济活动,不能引入政治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否则会诱发权钱交易、见利忘义。
c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
d等价交换原则并不存在于每一个别场合,、。
e商品是一个天生的平等派。
(买卖双方地位平等、机会均等地进出市场,平等竞争,平等交换。
)
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唯一表现形式。
价格与供求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价格:
之所以会波动→因为供求影响价格。
之所以不会无限涨落→直接原因是价格也会影响供求。
根本原因是价值决定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供求变化,价格不一定变化。
供求紧张≠供不应求
市场形成价格(价格由市场决定):
即价格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
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影响。
供求、价值都可能是某商品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但只有价值才是根本原因。
(3)价值规律的作用
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经济资源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棒子)。
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鞭子)。
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筛子)。
价值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既不是人类社会所共有的规律,也不是某一个社会(比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
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存在价值规律,这也是正是我们为什么放弃计划经济而选择市场经济的客观原因。
辩证地看待价值规律的作用
a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一方面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又有局限性,需要辅之以政府的宏观调控。
b在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三个方面的调节作用,可以归结为一点,即:
促使社会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c市场能够较好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说到底是通过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其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动。
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这种普遍现象被称为“需求法则”)
“买涨不买跌”不违背需求定理。
(需求定律认为,一般来说,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化,但“买涨不买跌”似乎与这一定理相反。
但是当我们引入“预期价格”这个概念时,我们也完全可以将这种相反的情况纳入需求定理的意义范围内。
因为当价格上涨时,人们心里的预期价格却是低的。
比如当物品的价格从9元上涨到10元时,人们会认为从现在这个10元开始,这个物品现在的价格是最低的,因为他们预期以后的价格会越来越涨,11元、12元、13元...。
因此当价格上涨时,人们的需求购买行为选择的仍然是价格最低的时候。
可见人们的“买涨不买跌”仍然是受需求定理支配的。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
可代替程度高的商品需求弹性大,可代替程度低的商品需求弹性小。
补充:
最高限价(也叫限制价格、低价政策)和最低限价(也叫支持价格、高价政策)
最低限价:
对需求弹性小的某些商品(如粮食),政府可以实行最低限价(即此时高于供求形成的正常价格),以保护生产者的利益;
但其结果是该商品供过于求,则政府必须以相应措施应对。
最高限价:
对于需求弹性大的某些商品(通常对消费者的生活有重要影响,如医院的专家门诊),政府可以实行最高限价(即此时低于供求形成的正常价格),意在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但其结果是该商品供不应求,可能导致抢购或黑市交易,则政府必须以相应措施应对。
(2)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①替代品的含义
②互补品的含义
③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即替代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量同方向变化;
互补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化。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价格对供给的影响)(供给定理)。
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升,则商品的供给量增多;
反之,供给量减少。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寻求降价空间,形成竞争优)。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
(促使商品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取更多利润)。
提价:
刺激生产;
抑制消费。
本课结论:
不管是“影响价格的因素”还是“价格变动的影响”,归根到底都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应当遵循价值规律,时刻关注价格的变化,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来实现的。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宏观)。
(市场的这一作用是通过供求和价格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
强调了市场调节资源在各部门的流入流出中达到均衡,实现了资源在不同部门的优化配置。
②市场通过利益杠杆的作用,促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微观)。
③市场促使生产者优胜劣汰,使资源向效益好的企业集中(中观)。
三、误区点拨
.商品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吗?
错误。
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影响价格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
2.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商品生产者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毫无意义吗?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
因此,个别
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地位。
所以每个商品生产者都必须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以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有关吗?
有关。
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商品的数量有关。
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常数,商品的数量多少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个别劳动生产率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数量增多,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反之商品的价值总量减少。
4.有人认为,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保持不变。
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和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数量同比例提高;
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意味着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和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同比例降低。
5.有人认为,价格上升,人们就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人们就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以上说法是不准确的。
一般地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
高档耐用消费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迅速增加。
6.当供不应求时,“物以稀为贵”,当供过于求时,“货多不值钱”、“谷贱伤农”。
所以商品生产者的命运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吗?
7.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双方的价值量都相等。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不同意。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问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要求商品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等,在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则要求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由于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发生背离,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即并非每一次商品交换都能实现双方价值量相等。
因此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虽然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价格时涨时
落,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合,也就是说,价格的的波动并不违背等价交换原则。
四、练习讲解
学生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