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已复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5114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已复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已复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已复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已复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已复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已复制文档格式.docx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已复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已复制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已复制文档格式.docx

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准许外国人招募华工出国;

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

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了。

6、《天朝天亩制度》:

《天朝天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但这种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天朝天亩制度》主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核心主要涉及生产关系方面的内容。

《天朝田亩制度》明确提出要建立“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制度,也就是要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7、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

1838年中进士,1839年任侍郎。

他崇尚程朱理学。

1853年,咸丰帝任命他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督办地主武装团练。

他建立了一支地主武装,兵勇及其将领全用湖南人,因此被称为“湘军”或“湘勇”。

湘军以地域的、封建的关系为纽带来巩固内部;

以程朱理学作为思想武装;

以抢劫掳掠和官爵鼓舞士气;

将领大多数选自所谓“宿儒”、“生员”等地主知识分子。

1854年2月,湘军练成水陆两军约一万七千人。

8、《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后颁布。

主要内容: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规定了农民平分土地的原则;

在农村设立兵农合一的乡官制度;

废除封建买卖婚姻。

纲领主张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具有推翻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精神,但带有浓厚的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实际上并没有实行。

9、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是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兴建的一支水师,它是由李鸿章一手兴建和控制的。

1875年,李鸿章奉命督建北洋水师。

1880年在天津建立水师学堂,次年在旅顺和威海卫先后修筑军港。

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成立,丁汝昌任提督,有大小船只20余艘,是清政府实力最强的一支海军。

甲午中日战争中,与日本激战于黄海,后在威海卫军港,因战略失当,全军覆没。

10、上海机器织布局 

中国晚清时创建的棉纺织业的第一家近代工厂。

属官督商办性质。

1879年,进行了第一次改组。

择定在上海杨树浦临江地方建立厂址,并向美国定购配备。

1882年,经李鸿章奏准,获得“十年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的专利权;

又所产布匹在上海本地免完税厘,转销内地的只在上海新关完一正税,免除内地沿路税厘。

1893李鸿章派津海关道盛宣怀会同上海道聂缉规复。

于是,上海机器织布局遂改建为华盛纺织总厂。

11、《轮船招商局》:

1872年12月,李鸿章奏设轮船招商局,派浙局总办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招股试办。

第二年正式成立。

名为商办,实则官商合办,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牛庄、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日本横滨和神户、新加坡、吕宋等地。

它承运漕粮,兼揽商货。

成立时买轮船3只,到1876年有船12只。

1877年,以222万两白银的高价收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旧轮船18只,扩大经营。

由于管理腐败,又受洋商航运业排挤,难以维持。

1885年盛宣怀奉命进行“整顿”,改为官督商办,但仍然连年亏损。

1909年轮船招商局改归邮传部管辖。

本图是轮船招商局设在上海的总办事处。

12、《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直接后果,就是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其主要内容是:

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等。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最苛刻的卖国条约。

它不但规定中国割地、赔款、增开商埠,还使中国为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敞开大门。

从此,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13、资政新篇:

这是太平天国后期,由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的一个统筹全局的方案。

政治上,主张用人得当,防止“结党营私”;

经济上,主张效仿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金融业、运输业,主张奖励开矿,制造火车、轮船等西方“器皿技艺”;

思想文化风俗习惯上,主张兴建学馆、医院,举办福利事业,破除封建迷信和封建陋俗;

对外关系上,主张与西方国家平等交流经济、文化,反对西方国家干涉中国内政。

《资政新篇》具有资本主义色彩,超越了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反映了当时中国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先进性,然而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因而也就不可能得到贯彻实施。

14、东南互保19世纪末,面对义和团运动的高涨和西方列强组织联军武装干涉的历史形势,以英国为首的列强与东南督抚出于自身的考虑,达成了某种妥协和“谅解”。

1900年6月26日,在大买办盛宣怀的联络下,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上海领事达成了《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的安全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互不干扰。

东南互保的形成,一方面维护了列强在华的利益,破坏了东南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活动,有利于列强集中兵力侵入京津地区;

另一方面,在客观上防止了列强对东南的大举侵扰,维护了南方经济免遭战争的破坏。

15、辛丑条约1901年,清政府与英、法、俄、德、美、意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内容:

赔偿各国军费合计达4.5亿两;

清政府向各国道歉;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支持反帝国主义的官吏;

拆毁大沽炮台;

允许列强在山海关、天津、北京沿线主要地区驻军;

在北京设立“使馆区”;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形成。

16、《新学伪经考》:

是康有为第一部关于变法维新的理论著作。

刊行于1891年。

在书中,康有为对“祖宗之法,莫敢言变”的传统守旧思想提出挑战。

他认为东汉以来的经学多出自刘歆伪造的“伪经”,是为王莽“新朝”服务的“新学”,绝非孔子的“真传”。

《新学伪经考》不仅在学术上推翻了古文经学的绝对权威形象,而且在政治上沉重打击了“恪守祖训”的顽固派,为维新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

梁启超赞此书为“此实思想界一飓风也”。

17、《孔子改制考》:

康有为一部重要著作,在1898年刊行。

该书指出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孔子遂假托尧舜等古圣先贤的言论行事而作“六经”,其目的是为“托古改制”。

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创“改制”的孔子,实际上是用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把孔子打扮成变法改制的祖师,以减轻维新变法的阻力。

他还宣称人类社会必然是按照“据乱”、“升平”、“太平”三世的顺序演变发展的,则君主专制肯定要被君主立宪制所取代,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历史理论依据。

18、劝学篇:

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其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张之洞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

明纲"

,认为三纲五常是中学之本原,以此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

他把西学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

他在维新变法前夕再次强调"

中学力体,西学为用"

,目的在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反对政治改革,因而这一主张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反动性。

但是,这一教育主张在客观上也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19、张之洞(1837—1909)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

同治年间,他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

1882年,他出任山西巡抚,1884年擢升两广总督。

中法战争期间,他主战,奏准起用前广西提督冯子材,在广西边境击败法军。

1889年,他调任湖广总督,创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设立纺纱、织布、缫丝、制麻四局,创办两湖书院,筹办卢汉铁路,与李鸿章争夺权势。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后期著名代表人物。

1898年,他发表《劝学篇》,提出“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以维护封建伦理纲常,反对维新变法。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在帝国主义策划下,他参与所谓“东南互保”,镇压两湖地区人民反洋教斗争和唐才常自立军起事。

1907年,他调任军机大臣,掌管学部,1908年督办粤汉铁路。

有《张文襄公全集》。

20、严复(1854~1921):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1877年(光绪三年),严复被选送英国学习海军驾驶。

1879年归国,任教于福州船政学堂。

次年,李鸿章新建北洋水师学堂成立,又奉调北上,任该学堂总教习,后升任会办、总办。

严复最重要的活动,也是他毕生最大的贡献,是对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的翻译介绍。

其第一部,也是影响最大的译作,是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

《天演论》的出版使进化论的新思想在中国传播开来,尤其是书中"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道理,给面临民族危亡的中国先进分子以爱国救亡、维新变法的理论武器。

21、邓世昌(1849~1894)

清末海军爱国将领。

字正卿。

原籍广东东莞,生于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

18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为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

后历任福建水师海东六、振威、飞霆等兵船管带。

光绪五年(1879),调北洋水师。

六年,随丁汝昌赴英接舰,驾驶扬威舰经地中海、印度洋回国,任该舰管带。

十三年,再次赴英,接带致远巡洋舰。

十四年,授记名总兵,加提督衔;

同年,北洋海军编成,任中营中军副将兼致远舰管带。

二十年八月十八日,在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奋勇战斗,遭日舰围攻,仍毅然指挥已受重创的致远舰向日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猛冲,决计与其同归于尽,不幸在冲击中被击沉,与全舰250余名官兵同殉于难。

22、丁汝昌(1836~1895)

清末海军爱国将领。

字禹廷。

安徽庐江人。

早年参加太平军,后叛投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官至记名提督。

光绪五年(1879),任北洋海防差用。

十四年,任北洋水师提督。

二十年六月中岛海战后,带领北洋海军诸将察看被日舰击伤的济远舰,并改装了其他各舰的防护设施;

八月十八日,在黄海海战中,因指挥失误,致北洋海军受重创,被革职留任。

在威海卫之战中,率北洋海军困守威海港和刘公岛,被日军海陆围攻,陷于绝境,仍坚持抵抗,严拒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的劝降和美国人马格禄(即J.麦克卢尔)等的投降要挟,决心战至船没人尽而后已。

二十一年正月十七日夜,丁汝昌见援兵已绝,突围无望,遂服毒自尽。

23、兴中会: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提出兴中会的宗旨为“振兴中5华,维持国体”,并在会员入会誓词中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

次年,孙中山在香港联合当地进步团体辅仁文社,建立兴中会总部,重订《兴中会章程》,将入会誓词中的“恢复中国”改为“恢复中华”,并且建立了各级组织。

兴中会及其总部的建立,标志着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健全,从此走上了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道路。

24、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联合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人,在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基础上于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

其革命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总部设在东京,中国国内社东、南、西、北、中五个支部,支部下按各省设立分会;

国外按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设立支部,以下按国别和地区设立分会。

根据三权分立原则,同盟会设总理一人,总理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

其中执行部可以代行总理职权。

同盟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科总干事。

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基本结束了各革命团体分散斗争的局面,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核心和明确的革命奋斗目标。

25、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

政府成立后,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措施,并且颁布了《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领导的政权,它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结束,是对资产阶级共和制的一次伟大尝试。

26、二次革命袁世凯窃权后,宋教仁改组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建立了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试图借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然而此举却遭到了袁世凯的忌恨。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遇刺,从而引发了二次革命。

“宋案”后,袁世凯的独裁本质暴露无遗,孙中山主张兴师讨袁,然而革命党人对武力讨袁多信心不足,主张以国会的力量“法律讨袁”。

袁世凯却以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总督胡汉民、安徽总督柏文蔚曾经通电反对善后大借款,是与中央对抗,派兵南下。

革命党被迫反抗,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兴师讨袁,黄兴也迫使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讨袁。

此后,湖南、四川、安徽、福建、上海、重庆等省市也相继讨袁。

战争的结果是,革命党在南方的力量被消灭殆尽,北洋军阀的势力渗入南方,辛亥革命至此无可挽回的失败了。

27、临时约法《临时约法》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典。

分总则、人民、参议院、总统和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附则七章五十六条。

其主要内容:

第一,确立中国的国体,确认了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和主权在民的原则,从根本上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第二,国家体制实施内阁制;

第三,确认三权分立原则,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为行政机构;

法院为司法机构,独立行使审判权;

参议院为立法机构,制定法律,有权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

第四,规定中华民国国民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言论、出版、著作、集社、居住、迁徙、信仰等自由,陈诉、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民主权利。

临时约法虽然着重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帝反封建不够坚决,没有明确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

28、护国运动1915年,袁世凯伪造民意,重建帝制,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通电反袁,宣布云南独立,成立了护国军;

贵州、广西、广东等省也通电反袁。

袁世凯派军入川,镇压护国运动,遭到失败;

北洋军阀冯国璋拥兵观望,不愿出兵助袁。

帝国主义列强也警告袁世凯暂缓称帝。

袁世凯不得不于1916年3月被迫宣布放弃帝制,仍居大总统之职,号召各方停战,但遭到拒绝。

6月份,袁世凯忧郁而死。

进步党乘机勾结西南各省实力派,与北洋军阀段祺瑞合作,以拥立黎元洪为总统,恢复国会为条件,结束护国战争。

29、护法运动:

孙中山领导的以拥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为标志的革命运动。

1917年5月,张勋复辟,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号召护法。

段祺瑞重任北京政府国务院总理后,拒绝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孙中山发出拥护国会,恢复约法的号召,在广州成立了护法军政府。

孙中山被推举为大元帅,领导滇军、粤军以及少量的黔军、桂军,抗击北洋军阀的军事行动,曾经打败入湘、川的北洋军。

后来孙中山被桂系军阀陆荣廷排挤,辞职离开,奔赴上海。

护法军政府成为南方军阀的政权,并向北洋军阀靠拢,酝酿南北议和,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30、筹安会:

1915年8月14日,杨度串联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及严复,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

孙、李、胡、刘4人都曾参加过同盟会,是名噪一时的革命党。

杨度用了许多手段把严复列为发起人,使袁世凯”极为欢悦”。

8月23日,由杨度亲自起草的筹安会宣言公开发表,筹安会宣布正式成立。

杨度为理事长,孙毓筠为副理事长,严、刘、李、胡4人为理事。

31、袁世凯(1859—1916),北洋军阀首领。

河南项城人。

他早年投靠淮军将领吴长庆,曾任驻朝鲜通商大臣,1895年经李鸿章推荐任荣禄部下的新建陆军督办,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网罗徐世昌、段祺瑞、曹锟等为党羽,拼凑起家的政治资本。

“百日维新”中,他以曾参加强学会和表示效忠光绪帝,骗取了维新派的信任,被光绪帝破格授予兵部侍郎。

戊戌政变前,他满口答应维新派的请求,同意在天津阅兵时诛荣禄,以武力保护光绪帝。

但旋即向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获得慈禧宠信。

 

32、北洋军阀:

以袁世凯为首的中国封建军阀集团。

1895年清廷命袁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

这支军队采用新的兵制,使用近代武器,归北洋大臣节制。

1901年袁出任北洋大臣,所辖军队称北洋军。

1916年袁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三个派系,即皖系军阀、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彼此争权夺利,不断发生政争和混战。

1926年7月,在国共两党合作倡导下,国民革命军进行了北伐战争,消灭了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打击了奉系势力。

1928年国民党各军事实力派联合再次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因战败退回东北,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至此,北洋军阀的统治结束。

北洋军的一些余部被并入国民党军队。

33、《新青年》《新青年》于1919年创刊于上海,陈独秀任主编。

《新青年》第一期名为《青年杂志》,从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

《新青年》一开始,即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提倡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开始宣传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

《新青年》的宣传,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五四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新青年》一度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到1926年停刊,前后十余年,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向。

34、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必然的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1、清末新政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答:

《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采取了以华制华的侵略方式,因此要求清政府加强自身的统治;

而《辛丑条约》签订后,统治危机的加深也迫使清政府需要通过改革,加强统治;

《辛丑条约》的签订同时也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民众要求清政府改革图强;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说明传统的御侮方式已经无法改变中国现状。

正是在这些原因之下,清政府推出了新政。

行政的主要内容如下:

政治上,裁汰精简合并一些行政机构,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并且设立了商部、民部、学部等部门;

经济上,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颁布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并且给兴办实业卓有成效者荣誉头衔;

军事上,编练新军,废除武举,创立武备学堂;

教育文化上,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鼓励出国留学。

清末新政,从形式上看,与百日维新的内容相似,从性质上看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大致是洋务运动的翻版。

它并没有达到清政府的预期目的,反而加剧其与一些汉族地主的矛盾,一些措施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客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不过,清政府的经济文化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学习、传播。

4、简述三民主义

1905年,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也就是推翻以满清贵族为主的清政府统治,建立汉民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

因为当时中国所面临的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之间两对矛盾,集中反映在人民大众与清政府腐败统治之间的矛盾,因此推翻清政府,本身就包含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倾向。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也就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

由于民族革命只是推翻清政府,而不是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因此还必须实施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说的社会革命,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

三民主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明确提出了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设计了一个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的土地方案。

本质上来说,它是积极的,革命的,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的,但是是一个不完整的革命纲领。

它提出民族主义,却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国主义的方案,甚至还幻想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中国的革命;

它提出民权主义,却不敢发动人民大众;

它提出民生主义,却没有促使纲领实施的土地的内容,也没有号召农民进行土地革命,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度。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1)日本方面

①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

②日本统治集团,为摆脱国内危机,制订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

(2)西方列强对日本侵略行径的支持

①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助手;

②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③德法企图趁机夺取新的权益;

④俄国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

(3)中国方面:

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清政府不认真备战,而是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清军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

(4)导火线: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中日两国共同出兵朝鲜,日本趁机制造事端,蓄意挑起战争。

2.经过

(1)第一阶段(1894年7月~9月)

①战争爆发:

1894年7月,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不宣而战。

8月清政府被迫宣战,但李鸿章却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

②平壤战役:

日军分路进攻平壤,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抗日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日军占领平壤。

③黄海战役

概况:

北洋舰队与日军在黄海遭遇,丁汝昌下令迎战,结果双方互有胜负。

影响:

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不许北洋舰队巡海迎敌,日本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2)第二阶段(1894年10月~1895年4月)

①辽东战役:

黄海大战后,日军一路从朝鲜越过鸭绿江,进攻辽东,沿海清军除聂士成率部抵抗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