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物态变化届中考物理总复习强化训练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5494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 物态变化届中考物理总复习强化训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四讲 物态变化届中考物理总复习强化训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四讲 物态变化届中考物理总复习强化训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四讲 物态变化届中考物理总复习强化训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四讲 物态变化届中考物理总复习强化训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讲 物态变化届中考物理总复习强化训练习题.docx

《第四讲 物态变化届中考物理总复习强化训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 物态变化届中考物理总复习强化训练习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讲 物态变化届中考物理总复习强化训练习题.docx

第四讲物态变化届中考物理总复习强化训练习题

第四讲 物态变化学用P9

[基础训练]

1.如图所示,医护人员佩戴护目镜时容易起雾,这是因为护目镜不透气,医护人员呼出的气体在护目镜上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水雾。

 

2.(2020·江苏常州)某市中考,要求体温小于37.3℃的考生在常规考场考试,体温大于等于37.3℃的考生在备用考场考试。

某考生的体温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他应在 常规 考场考试,该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 液体的热胀冷缩 。

 

3.有一种乳白色的固体物质,在250℃时开始熔化,直到温度升高到300℃,熔化才结束,这种物质一定是 非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叫干冰。

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在常温下迅速 升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气体,使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5.日常生活中将水果用保鲜袋包装好后放入冰箱中,这样做是通过减慢 空气流动速度 、降低 温度 的方式来减慢水分的蒸发,可以让果蔬保存较长时间。

 

6.(2020·山东济宁)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种金属经过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再冷却后得到的。

下面表格中的几种金属,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 钨 。

 

金属

熔点/℃

1525

1083

962

1064

3410

660

沸点/℃

2750

2596

2212

2707

5627

2327

7.(2020·芜湖模拟)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区,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下列物态变化与露水的成因相同的是(B)

A.深秋枫叶上的霜B.山间的云雾

C.铁水浇铸成零件D.冰凌融化

8.(2020·合肥肥东二模)如图所示,炎热的夏季,剥开冰棒纸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下列关于“白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

A.“白气”属于液化现象,要放热

B.“白气”属于升华现象,要吸热

C.“白气”属于汽化现象,要放热

D.“白气”属于凝华现象,要吸热

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诗句中“泪”形成的物理现象是(C)

A.升华B.凝华

C.熔化D.汽化

10.(2020·宿州一模)将一块-4℃的冰放入密闭隔热的盛有0℃水的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情况是(A)

A.冰的质量增加B.冰的质量不变

C.水的质量增加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能力提升]

11.(2020·芜湖二模)如图所示,图中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的是某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到Ⅰ区域状态时,则该晶体物质发生 凝华 现象,且 放出 热量。

 

12.(2020·合肥包河区二模)如图是用3D打印技术将固态树脂打印成的工艺品。

3D打印机的喷头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可使固态树脂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在喷头按照3D图纸轨迹运动的同时将液态材料挤出,液态材料放热后迅速变成固态,并与周围的材料粘结,就这样层层叠加组成了立体实物的工艺品。

在上述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D)

A.升华和凝华B.汽化和液化

C.液化和凝固D.熔化和凝固

13.(2020·芜湖无为二模)下列关于生活中热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

A.在高山上烧水时,由于气压低,水的沸点低于100℃

B.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因为水凝固放热

D.夏天,在开着空调的汽车玻璃窗的内侧常附有小水珠

14.在图中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此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示意图中可能反映了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的是(A)

15.(2020·山东枣庄)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16.如图所示,金属容器中盛有水,水上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食用花生油。

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加热过程中容器内一直有水。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水先沸腾,然后油沸腾

B.油先沸腾,然后水沸腾

C.水未沸腾前,只有油蒸发

D.水未沸腾前,水和油同时蒸发

【解析】由于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所以在水未沸腾前,上层的油会发生蒸发现象,同时由于油膜的覆盖,使得油下面的水无法蒸发,C项正确,D项错误;当将水加热到100℃时,继续吸热水沸腾,由于水沸腾后温度不变,且水的沸点低于油的沸点,此时油不会沸腾,直到水全部汽化完后,油的温度才能升高,即当温度升高到油的沸点时,再加热,油才可以沸腾;由题意知,加热过程中容器内一直有水时,水会沸腾,而油不会沸腾,A、B项错误。

17.(2020·辽宁营口)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试管里装有适量的 碎冰 (选填“冰块”或“碎冰”),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冰受热均匀 ,而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

 

(2)如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给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图像中a点的内能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的内能。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得到图像中的DE段。

由此判断可能是液面上方的气压 低于 (选填“高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18.(2020·湖北荆州)如图,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关于小纸片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D (填字母)。

 

A.减少热损失

B.有助于固定温度计

C.减少“水雾”的干扰,方便读数

D.减小杯内气压,使水沸腾得更快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

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

某探究小组记录的数据如表,请填写空格中的数据。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温度/℃

90

94

97

98

98

 98  

98

(3)从表格中可知,水的沸点为 98 ℃。

 

(4)仔细观察水的沸腾,发现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越来越 大 (选填“大”或“小”)。

 

19.春节期间的大雪,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了一些困难。

小华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撒大量的盐,由此他猜想:

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可能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

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

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

每隔一定时间,小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作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 10 min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 10 min。

 

(2)从图像中可得出结论:

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盐水的凝固点为 -2 ℃。

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小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 低 (选填“高”或“低”)了。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变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核心素养]

20.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20格均匀的刻度。

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30格处;玻璃泡浸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80格处。

则: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和量程分别是多少?

(2)应把40℃标在此温度计的第几格处?

(3)当外界实际温度为多少时,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的格数与实际温度数值相等?

解:

(1)因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为=2℃,所以该温度计分度值是2℃。

则该温度计最下面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0℃-2℃×(30-0)=-60℃

最上面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100℃+2℃×(120-80)=180℃

所以该温度计的量程是-60℃~180℃

(2)=20格,20格+30格=50格

(3)设实际温度为t与这支温度计上升的格数相等,则有2℃×(t-30)=t

解得t=60℃

[拓展探究]

21.物质存在的状态不仅与物质所处的温度有关,还与其所处的压强有关,如图是碘物质的状态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图像。

OA、OB、OC分别是三种状态的临界线,O点称为三相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当t>114℃时,碘物质一定处于气态

B.当t<114℃时,碘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室温(25℃)下碘物质缓慢加热到100℃时,碘先熔化再汽化

D.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100℃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25℃),碘蒸气凝华并向外界放热

【解析】当t>114℃时,碘物质可能是固态、液态或气态,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碘物质可能处于液态碘的最低温度是114℃,当t<114℃时,碘物质可能处在固态或气态,B项错误;碘物质可能处于液态碘的最低温度是114℃,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室温(25℃)下碘物质缓慢加热到100℃时,碘不会出现液态,而是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即升华,将100℃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25℃),碘不会出现液态,而是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即凝华,C项错误,D项正确。

22.某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通过实验发现此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并不准确,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的关系图像。

(1)分析图像信息推出T与t的数学关系式;

(2)若将此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的示数为多少?

(3)若用此温度计测出教室的气温为23℃,计算教室的实际气温。

解:

(1)由题图可知,测量温差为32℃-14℃=18℃,实际温差为30℃-10℃=20℃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分析题图可以发现14℃-0.9×10℃=5℃,32℃-0.9×30℃=5℃

由此可得,测量的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值的关系式为T=0.9t+5℃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则该温度计的示数T=0.9×0℃+5℃=5℃

(3)将23℃代入T=0.9t+5℃,可得

23℃=0.9t+5℃

则0.9t=23℃-5℃,所以t=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