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4931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这表明军机处官员()

①在皇宫内办公②按才德标准遴选

③多为临时差遣④权力取决于皇帝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5.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

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6.下图这件青铜器,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

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  )

A.说明周王朝实行宗法制B.说明周王朝实行井田制

C.体现周朝时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D.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

7.“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

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参与程度高,民主比较彻底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议会和首相之间权力制约

D.国王和首相之间权力制约

8.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幅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武昌起义各地纷纷响应B.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

C.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D.共和政体已深入人心

9.看到“1921”“上海”“嘉兴南湖”这些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国民革命运动

C.抗日战争D.中国共产党成立

10.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揭示出()

①民众的反抗与生存环境的恶化息息相关②农民阶级小生产的局限性③宗教信仰冲突导致了中国社会矛盾激化④人民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1.某学生在学完《太平天国运动》后,做诗一首:

太平不太平,权断手足情,天国岂天国,强弩履薄冰。

其中“权断手足情”是指()

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北伐西征D.天京变乱

12.计量史学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

它主要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

导致图中所示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日益加强B.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

C.中央苏区面积扩大、人口增长D.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

13.以下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渡江战役B.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C.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D.抗战的胜利

14.“岛寇荼毒,痛及滇西。

谁无血气,忍弃边陲。

桓桓将士,不顾艰危。

十荡十决,甘死如饴。

瘗忠有圹,名勒丰碑。

懔懔大义,昭示来兹。

”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中国远征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

15.下列有关俄国的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二月革命②第一次世界大战③彼得格勒起义④“四月提纲”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16.下图是某同学在学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后所绘制的漫画。

该作品(  )

A.准确揭示了直接民主的缺陷B.错误扩大了雅典民主的范围

C.直观反映了雅典公民的盲从性D.全面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进步性

17.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

“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说明洪秀全()

A.背叛了农民革命事业B.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C.害怕得不到尊重D.为了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

18.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下列各项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朝廷”的是()

A.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B.割地和支付高额的战争赔款

C.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

19.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

“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

”这一条约可能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

”由此判断,他评判地方行政好坏的主要依据是(  )

A.能否提高地方行政效率B.能否加强中央集权

C.能否抵御外敌入侵D.能否镇压地方叛乱

21.《荀子·

君道》中写道:

“墙之外,目不见也;

理之前,耳不闻也;

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22.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

“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B.设厂开矿、修建铁路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23.某学者在评价某次革命时说,这次革命的前提是“对政治共同性作出新的解说”,这次革命“所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自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这次“革命”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24.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

“它”是指()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25.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由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

所有公社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技术工人的工资等等。

这些做法留下的经验主要有()

①无产阶级专政原则②人民民主原则③人民公仆原则④工农联盟原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6.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

下列国旗的演变最能体现()

A.政权更迭B.国际地位的变化

C.国家领土的变化D.国家性质的变化

27.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表现在()

①只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妇女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

③只适合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④外邦人也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8.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最高统帅

B.总统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

C.总统在众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参议院

D.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4分)

2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礼记·

曲礼》)家国同构可以看做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通的。

故,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礼记·

杂记》)的说法。

材料二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其政治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的。

封建(指封邦建国)制度早已推翻。

但只皇帝一家是世袭的,这已是中国政治上一项绝大进步。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皇帝和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是国家元首,象征国家统一;

宰相是政府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佐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

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呜呼!

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

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

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卷一》

(1)根据材料一说说“礼”在古代中国社会起到了哪些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进步”指的是什么。

这是否意味着“家天下”制度的结束?

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王夫之评价秦制的观点。

 

30(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图片所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后的历史发展趋势,并谈谈你对这种趋势的认识。

31(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

材料二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获得友好的待遇。

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

──1898年12月美国麦金莱国会咨文

材料三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丘逢甲《往事》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历史事件,两大历史事件的关系如何?

(2)材料三为什么“夜夜梦台湾”?

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3)抗战胜利以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结合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猜中国古代一个历史人物,当时的谜底有两个:

“屈原(原子弹)、苏武(苏联)”。

你认为谜底对吗?

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议会主权,①说法错误;

1689—1702年议会通过的法案数809个、每次议会会议立法数62个,1760—1820年每次议会会议立法数254个说明②③正确;

④议会改革提高了立法数量表格数据体现不了,故选B。

2.【答案】C

【解析】A项,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主要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与题干“政府民主、经济职能、国家主权独立”这些主旨并不全部相符。

故A项错误。

B项,土地革命时期国民政府是一党专政,与笔记内容不符。

故B项错误。

C项,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民主力量加强,1943年废除领事裁判权,获得司法主权。

同时抗日战争使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加强。

故C项正确。

D项,笔记内容有“国共两党合作”信息,不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背景。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3.【答案】C

【解析】协定关税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1842年《南京条约》,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是1901年《辛丑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是1895年《马关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是1860年《北京条约》,所以先后顺序是①④③②,答案选C。

4.【答案】A

【解析】“军机处设在皇宫内”的初衷就是便于官员在皇宫内办公,①正确;

材料中只是说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并未提到遴选的标准,故②不正确;

在清代,“行走”的意思就是临时调遣的非专任官职,③项正确;

军机处不参与决策,决策权在皇帝手中,权力大小也由皇帝决定,④正确。

5.【答案】B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时代特征和诗歌本义,明朝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势必要;

加强对中央官员的管理,增加官员的从政压力和危机感,这与诗歌体现的从政倦怠感相应和。

故选B。

6.【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可证实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

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和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为了防止专制,实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所以答案选B。

8.【答案】C

【解析】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与漫画主题“共和被孤立”不符,故A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B项;

从漫画材料来看,共和势力被挤在中间,四周有很多反对力量聚集,暗示革命中隐藏着失败的危机,故C项正确;

“共和政体已深入人心”与漫画主题“共和被孤立”不符,故D项错误。

9.【答案】D

【解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成立。

所以答案选D。

1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①民众的反抗与生存环境的恶化息息相关②农民阶级小生产的局限性④人民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选D。

③宗教信仰冲突导致了中国社会矛盾激化,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

11.【答案】D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太平天国运动”“权断手足情”可知此应为1856年的天京变乱,它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是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标志。

故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A、B、C三项,故选D。

12.【答案】A

【解析】从图表可以看出,1932年夏至1933年11月,中央苏区的食盐价格呈现小幅上涨趋势;

1933年11月至1934年9月红军长征前,食盐价格迅速上涨。

这是由于1933年国民党发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加强。

故选A。

B项错误,因为表格体现的是中央苏区而不是国统区;

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D项错误,1933年日本侵略还没有侵略到中央苏区。

13.【答案】A

【解析】从日历的时间、占领总统府的图片均可以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渡江战役,故答案是A。

14.【答案】B

【解析】由“岛寇荼毒,痛及滇西。

”得知这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同日军作战的事件。

所以选B。

15.【答案】D

【解析】①二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3月(俄历二月),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③彼得格勒起义即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俄历十月),④《四月提纲》发生在1917年四月,因此选D。

16.【答案】B

【解析】雅典的民主是公民的民主,只有公民才能参加公民大会,妇女、儿童、外邦人、奴隶不属于公民,无权参加公民大会,选择B项。

17.【答案】B

【解析】“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法令体现了洪秀全在定都天京以后强化等级制度,开始由农民运动的领袖向地主阶级统治者转化的过程,摆脱不了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所以B正确。

18.【答案】A

【解析】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最终确立了清政府为帝国主义列强忠实的走狗地位。

所以说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19.【答案】D

【解析】《辛丑条约》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与材料“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比喻相吻合;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与材料“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相吻合;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与材料“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相吻合。

20.【答案】A

【解析】从汉到宋反映了中国政治体制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项错误。

C项是从军事角度而言的,与材料不符。

D项从镇压地方而言三者没有本质差别。

宋朝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经验教训,分化事权,地方所有大权集中于中央,这种体制弊端致使出现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

21.【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文字“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可以得出荀子强调要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所以结合史实可知秦始皇采取设立御史大夫以监察百官的举措,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监察官员的含义不符。

22.【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后果是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A项和D项是鸦片战争的结果,B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23.【答案】D

【解析】从题干中“对政治共国性作出新的解说”和“中国建立起对外自立自主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可知,各革命阶级有统一的革命思想(新三民主义),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因此国民革命符合这一特点,故选D。

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24.【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是指西周以前的方国联盟。

“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是指西周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局面,相对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由方国联盟到分封制“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故A项正确。

25.【答案】A

【解析】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因而①正确;

公社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体现②人民民主原则;

依据材料中“所有公社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技术工人的工资”可知③符合题意。

由于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建立的政权,主要是在城市中,故④错误。

26.【答案】D

【解析】从国旗的变迁上能看出中国政体的变化,由清朝的黄龙旗体现君主专制,再到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再到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的是国家性质的变化。

故选D。

27.【答案】A

【解析】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得出一般性历史结论。

①项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②③④符合史实,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不适合大帝国。

故选A项。

28.【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统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选项C的描述是错误的,其他三个选项均是正确的描述,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C。

29.【答案】

(1)作用:

区别血缘关系亲疏,确定社会等级秩序;

维护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2)进步:

推翻封建制(分封制);

结束世卿世禄制度;

宗法制不再是新制度的核心。

肯定:

是。

理由如下:

部落、家族以宗法为核心,以分封为形式控制全国的制度结束。

皇帝一人统领全国,官员由皇帝任免的官僚体制建立起来。

否定:

不是。

皇位世袭,皇帝一家世世代代统治全国,仍是最基本的制度。

由皇帝任免的官员实际上是皇帝的奴才,这仍然是皇帝一家的家天下。

(3)王夫之观点:

废分封行郡县,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郡县制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不以血缘分封,体现了天下之公义。

郡县制使王朝国祚缩短,非天子之利;

避免分封导致战乱,为百姓之福。

评价秦制的标准应该是天下之公义而非一姓国祚之长短。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1)题可以从材料一中概括,如“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治国”等。

(2)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二中的说法“封建制度早已推翻”,说明废除了分封制,结束了血缘政治;

第二问可结合政治制度的发展来说,也可结合皇位继承来说。

第(3)题需要结合材料三,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加以概括。

30.【答案】趋势:

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土崩瓦解,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

认识:

表明辛亥革命发展势头迅猛,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

但是立宪派旧官僚投机行为使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中信息进行解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提取的观点进行论证,论证时候要注意表述成文。

本题依据材料中信息可以提取,辛亥革命后旧式官僚投机革命的信息,认识结合所学从辛亥革命的影响以及局限性的角度说明。

31.【答案】

(1)甲午战争、瓜分狂潮;

因果关系。

(2)原因:

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割占台湾;

爱国之情。

(3)观点:

不全面。

原因:

国际援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等。

【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一是甲午战争,材料二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第二小问关系,甲午战争拉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二者是因果关系。

(2)问,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

第一小问原因,《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第二小问情怀,抒发了作者对台湾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心情(爱国之情)。

第(3)问,第一小问,“屈原”意思是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屈服于美国投掷的原子弹;

“苏武”意思是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原因是8月8日苏军对日宣战,出兵我国东北。

根据所学可知观点不全面,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