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质量通病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4585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3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连续墙质量通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下连续墙质量通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下连续墙质量通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下连续墙质量通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下连续墙质量通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连续墙质量通病Word文件下载.docx

《地下连续墙质量通病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连续墙质量通病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连续墙质量通病Word文件下载.docx

它和便道的质量是否稳定乃是地下连续墙顺利施工的必要前提,导墙及便道的施工质量在施工中往往被忽视,表现在导墙变形、开裂、下沉、鼓包,其危害是容易漏浆、墙后被泥浆掏空下沉,导致承载力不足、超方形成鼓包、钢筋笼无法下入,严重时返工重做。

原因是导墙埋入不深,底部未插入原状土层中,墙背回填土不密实,拆模后未加木支撑且暴露时间过长向内倾斜,与地墙中心线不平行;

养护措施不得当、不及时、混凝土养护龄期不足受力导致开裂;

便道与导墙净距不够,其承载力不足,被压坏下陷而损坏等,直接制约着下步施工,容易留下隐患。

2.2、预防对策及治理措施是:

2.2.1、根据项目地理环境、土层性质、水文、所受施工机械荷载、机械能力、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施工进度综合设计,选择较好的导墙形式和足够的埋深,应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按条形基础进行设计,段落划分应与槽段错开,确保表面平整,高度一致,其高度应比原地面稍高出2~3㎝,避免雨水及洒漏泥浆流到槽内。

2.2.2、在软弱地层中,可将导墙底部地基用振冲、高压悬喷、深层搅拌等方法预以加固,在端头井阴阳角拐弯处,导墙应往外延伸一定距离,以免造成槽断面不足,影响钢筋笼施工。

2.2.3、钢筋绑扎时用脚手架固定,确保其位置准确,不变形、散架,保证钢筋与混凝土整体受力均衡。

2.2.4、基槽开挖时采用小型挖掘机,严禁超挖,欠挖。

边挖边控制标高,回填土用跳夯分层夯实。

2.2.5、严格控制成槽机停机位置、吊机及罐车的开行路线,在导墙边上铺设(9300×

1950×

30㎜,Q235B)钢板,减小接触应力,避免导墙内倾变形、下沉、开裂。

在灌注砼时,把灌注高程提高到导墙底以上0.3~0.5米,保持导墙稳定。

2.2.6、在施工便道时,预留出至槽段边缘的距离,确保净距大于5米,底基层用10T以上压路机压实,钢筋混凝土路面面层厚度应达到20以上,确保承载力满足施工要求。

3、成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及对策

3.1、泥浆护壁,挖土成槽是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约占工期的一半,成槽的精度决定了墙体精度,而泥浆的优劣是确保地墙顺利施工及墙体质量的关键,但开挖后发现仍有一些墙体鼓包,接缝错台、垂直度超限等问题,增大了墙面凿除量,甚至侵限超标严重而引起质量事故等,制约后续防水施工。

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2、成槽质量的速度和精度主要靠成槽机司机及机器上的测斜仪来控制,而司机的水平、施工经验、质量意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有些未培训就上岗,没有掌握一些成槽施工所必备的知识,有时赶工期施工连轴转,护壁泥浆不合格,成槽施工时附近有其他施工荷载或附加应力等,这些人为因素和偶然因素造成了难以避免的质量隐患。

3.3、防治对策是:

3.3.1、在成槽前检验导墙宽度、垂直度及成槽机抓斗尺寸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挖槽过程中随时检查成槽机运行状况是否良好。

3.3.2、对成槽机司机加强培训,调用素质高、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员担当,不得疲劳施工。

3.3.3、根据场地内土层的特性、地墙形式、成槽深度,制定相应的成槽方案,使用合适的机械,制备和使用符合现场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的泥浆,合理安排挖槽顺序来提高成槽精度和安全性。

3.3.4、严格控制泥浆的使用和管理,在现场泥浆箱上搭设防雨遮阳蓬,成槽中全程跟踪取样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泥浆采取修正配合比、再生处理,或废弃处理等措施,对成槽中、成槽后、灌注前分别进行相关指标控制,确保泥浆指标满足施工要求。

3.3.5、成槽中加强垂直度控制,按照成槽机上垂直度显示仪上显示的垂直度,及时调整臂杆的角度来调整抓斗的垂直度,利用抓斗自身上下活动刷除不直之处,也可用超声仪每隔3~5m进行抽查,发现倾斜度超限时及时纠正,尽可能随挖随纠。

3.3.6、抓斗每次下放和提起时都要缓慢、匀速进行,使抓斗两侧阻力均衡。

减少对槽璧的碰撞及泥浆的振荡。

3.3.7、优化施工方案,加强工序间的衔接,对不同厚度的地墙之间相接时应优先考虑施工薄的一幅,尽可能减小对邻幅土体的扰动,对特殊地层,必要时采用两钻一抓法控制垂直度。

3.3.8、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地面的重载,避免槽璧受到施工荷载作用而造成槽璧坍塌,缩短槽璧暴露时间,及时下放钢筋笼和导管、灌注混凝土。

4、锁口管施工中质量的问题及对策

4.1、验槽结束后进行锁口管下放、刷壁施工,可是锁口管施工却是最脆弱的一个环节,施工中质量控制容易被忽略,会产生管身不稳固、不垂直、偏斜等现象;

一旦垂直度超限,很难纠正。

造成地墙交错不齐,钢筋笼无法下放到位,若管后填土不足、不密实会导致锁口管在混凝土或邻槽段土侧压力作用下变形、弯曲,造成灌注时绕流、夹泥、窝泥。

4.2、防治对策是:

4.2.1、下放前,找出导墙上的油漆线,严格控制顶拔机的位置,用水平尺或水准仪控制底座的标高,保证其垂直、稳固,提前检查管身受伤、连接件焊接质量,各节拼装后轴线是否直顺,连接销和各节节间间隙是否影响其他工序。

4.2.2、当墙体不深,整体起吊接头管时不得使管子弯曲,吊放时应小心匀速轻放,专人用水平尺检查管体垂直度情况,确保管身自由而又垂直的插入到槽底。

4.2.3、吊放到位后,及时检验管体是否在预定的位置上,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深度,是否满足了接头施工所要求的条件。

4.2.4、管后填土尽可能用人工将挖出的新鲜粘土回填,用自制捣固棒或钢钎分层捣实,避免灌注砼时绕流。

4.2.5、锁口管拔出后要将其拆开,然后将其冲洗干净,堆放在指定位置,留备下次再用。

5、对基坑开挖后墙面暴露出来的通病的反思及防治

5.1、地墙钢筋笼施工近年来呈现出长度长、重量大、柔性大、接点多、技术要求高的特点。

钢筋骨架在胎膜上施焊成型,采用双机多点抬吊,空中回直,抬吊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晃动和振颤,稍有大意,便会脱焊、变形、扭曲、散架造成损失。

5.2、开挖后常见的通病有露筋、保护层不够、下沉;

骨架扭曲、变形错位;

预埋件偏位,接驳器错位;

内侧分布筋上、接驳器上、预埋件处夹泥、保护层脱焊掉落等。

对结构造成不易根治的病害。

图1、笼体露筋、下沉图2、预埋件处夹泥、窝泥

图3、钢筋笼上浮、接驳器错位、墙缝渗水图4、保护层处夹泥、渗水

5.3、针对以上现象可以发现有些是钢筋骨架制作时产生的,有些是钢筋骨架起吊时产生的,有些是下放时产生的,有些是下放后产生的。

5.4、防治措施是:

5.4.1、为了有利于钢筋受力、施工方便和加快成墙速度,钢筋笼尽量整体加工和吊装,起吊前用专业软件对钢筋骨架整体刚度及吊点受力进行模拟验算,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道路不平时要用钢板铺平,钢筋骨架在胎膜上制作时,每隔2.0米布置一道闭合的水平箍筋,以加强其整体性和刚度,每个焊点要焊接牢固,对于起吊点处更要加强,焊缝长度,饱满度要达到规范要求。

5.4.2、起吊时钢筋笼顶部设置一根扁担横梁,为避免钢筋笼在空中晃动,在底部系两根麻绳,用人力控制,起吊时不允许在地面上拖引。

5.4.3、吊放过程中要小心平稳,不得强行冲放,防止钢筋笼晃动而引起槽璧坍塌。

5.4.4、钢筋笼入槽时吊点中心必须对准槽段中心,然后徐徐下降,吊放过程中随时用吊线陀或经纬仪检查、控制钢筋笼的位置、偏斜情况,及时纠正,钢筋笼接长时,必须避免钢筋笼横向摆动,将下段支撑横梁两端垫平,保持笼体铅直,确保上下段垂直对齐。

如果槽璧凹凸不平、弯曲,导致钢筋笼不能入放,用抓斗、刷壁器修整槽璧直至可以入放。

5.4.5、下放到位后及时用水准仪精确复测其顶面标高,确保和设计一致,偏差控制在规范范围内。

6、砼灌注的施工质量问题分析、防治

6.1、基坑开挖后地墙表面有鼓包、泛砂、蜂窝、气孔、孔洞、夹层、夹泥、接缝处有渗水、漏水、钢筋笼上浮、地墙下沉等现象,见下列施工图片,这些通病的出现直接影响下步施工,甚至会造成质量事故引起经济损失。

图5、泛砂图6、砼松散

图7、墙面鼓包图8、孔洞

图9、墙缝窝泥图10、墙缝处漏水

图11、气泡孔图12、接缝处孔洞

6.2、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成槽过程中泥浆不能起到护壁效果,槽壁局部坍塌,而坍塌的部位只能由混凝土来填充,从而形成了鼓包。

其次砼质量差、和易性和工作性能不好,里面的气泡不能及时排除,形成蜂窝、孔洞、泛沙、气孔,直接影响墙体的强度和抗渗性能,混凝土若置换不了槽底沉渣,会使地墙承载力降低,沉降量加大,过多沉渣影响钢筋笼插到预定位置,影响结构及预埋件、接驳器标高。

6.3、产生墙身和墙顶夹泥的原因是刷壁、清底不彻底,松动的泥块、沉淀物、不合格的泥浆等加速了泥浆变质,使混凝土上部不良部分增加,影响了流动性,降低了灌注速度、接头部位的凝结强度和防渗性能,还容易使钢筋笼上浮。

6.4、灌注时导管与导管的间距过大,摊铺面积不够,两个管灌注混凝土时不同步,导致灌注速度不一致,上升的速度也不一致,浮在最顶部的泥浆被挤向慢的一边,有块状的稀泥块或混合物被钢筋、锁口管接头销及接驳器,预埋件、钢片保护层拦住,从而夹泥、窝泥。

6.5、灌注速度太快、导管埋入过深,混凝土上升浮力大于钢筋笼自重使笼体上浮。

太快时砼来不及下泄,从料斗内溢出,洒落到槽内,污染泥浆,悬浮物易于沉淀并吸附于钢筋上,时间越长,吸附量越大,影响裹握力,形成了渗水通道。

6.6、施工对策是:

6.6.1、施工过程中及时测量混凝土面的高度,做好第一手资料的记录、整理工作,详细记录各项技术参数,算出导管埋置深度,决定导管拆除节数,勤测勤拆,最大埋深不得超过6米。

6.6.2、确保混凝土的供应,使灌注连续进行。

灌注速度不低于2m,正常灌注时须匀速进行,不得左右提拉导管。

6.6.3、严格泥浆的管理,对比重、粘度、含砂量大的被污染的泥浆坚决废弃,防止因泥浆质量问题造成夹层现象。

7、墙体及支护结构变形问题及防治

7.1、后期墙址压浆不及时及质量不达标时会增大墙体的沉降,开挖后,地墙的墙背受土压力、水压力及施工动载的作用,接缝处易形成活铰,随着基坑的暴露及坑底附加压力的释放,会产生一定的侧向变形,支护结构的位移与坑内土体的状况有很大关系,受自然温度变化,支撑混凝土徐变、坑内加固、降水和时空效应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坑内土体不能保持原状性质,与设计取用的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现场通常的作法是先挖土后支撑施工,而设计工况为先撑后开挖,加上支撑不及时和预应力损失,致使设计工况与施工工况严重不符,导致地墙变形过大,增大了渗漏的可能。

7.2、治理措施是:

7.2.1、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来施工,合理组织安排,尽可能缩短基坑暴露的时间。

开挖后若遇到渗漏,根据渗漏程度的大小、部位选择适合的堵漏方式,对于可见的墙身夹泥,露筋部位,先其将清除干净,用高一级的砼(微膨胀)进行修补。

7.2.3、当裂隙、蜂窝、孔眼处、接缝处有微量漏水而渗水面积不大时,采用填堵法,先将漏水部位凿出,凿出深度5~10,冲洗干净后将细麻丝用扁錾子塞入缝内,然后用掺入防渗剂的水泥浆或速凝型(堵漏剂)水不漏腻子对凿出部位进行封堵。

7.2.4、漏水较严重、面积较大时采用先排后堵法,先将漏水部位凿出,及时安装排水管,用软管引流,将水汇集于排水管内排除,这时再将其它部位用掺入防渗透剂的水泥浆进行封堵,使渗漏面积逐渐缩小,最后再堵塞排水管。

7.2.5、在漏水严重的部位,由于水压高、水量大,漏水洞眼有可能产生大量土砂漏入出水口无法封堵时,先清理漏水孔,及时用木楔堵住,并用快速水泥封堵,然后采用打孔注浆法堵漏,用电锤在漏水处周围钻孔,安装针头,压注化学胶水封堵。

7.2.6、当漏水严重时用棉被、土袋等封堵漏水点,阻水后尽快用钢板将漏水点焊死,然后在地墙迎土面用水泥或化学浆液灌浆封堵,当漏水点漏砂严重,封堵无效,有可能导致基坑周围环境破坏时,用土方、砂或混凝土等材料回填基坑。

8、结论

地下连续墙施工专业性强,对下一步基坑开挖施工起到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在施工前对地墙施工的质量要有充分的认识,从源头上加强管理,现场管理中要多主动,少被动,所谓“预防胜于治疗”,对施工人员加强培训和技术交底,令每个相关工作人员都清楚的认识到地墙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施工技术人员只有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在工程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正确判断和处问题,才能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

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工程质量优劣密切相关,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才能提高在工程管理中的水平,才能正确决策和控制工程质量。

因此,要得到一个质量优良的地下结构必须使地墙的施工每一个环节(成槽、泥浆、钢筋、混凝土灌注及接头管施工、开挖等)都密切协同才行,也就是要做到信息化施工,确保各工序之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每个程序都做好了才能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才会使地墙的质量更臻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