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汇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54316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汇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汇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汇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汇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汇编Word格式.docx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汇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汇编Word格式.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汇编Word格式.docx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认知心理学D.信息论

10.()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

11.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

12.教育心理学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扩展了研究领域,同时程序教学兴起的时期大致在()

A.19世纪末20世纪初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3.教育心理学是()的一种,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A.自然学科B.普通心理学C.使用心理学D.理论心理学

14.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

1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评价/反思过程

16.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好采用()

A.个案研究法B.调查法C.测验法D.观察法

17.下列属于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是()

A.观察法B.测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

18.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是()

A.个案法B.调查法C.测验法D.观察法

19.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问题的方法是()

A.观察法B.测验法C.问卷法D.实验法

20.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提出反思性教学研究是在()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主要关注()

A.发展和教育B.学习和教学C.认知和个性

D.一致和差异

E.教育和教学

2关于教育发展进程下列正确的有()

A.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是在初创时期

B.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发生在成熟时期

C.计算机辅助教学出现在完善时期

D.合作性研究是成熟时期的成果

E.反思性研究室完善期的成果

3.学和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由一些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它们是()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管理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E.认识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教育经验总结法C.产品分析法

D.实验法

E.访谈法

5.学和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6.常用的调查方法有()

A.观察法B.产品分析法C.问卷法

D.个案法

7.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A.独立时期B.初创时期C.发展时期

D.成熟时期

E.完善时期

8.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

A.道德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E.主观性原则

三、填空题

1.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和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和。

2.在学和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3.是采用书面问答的方式,要求被试回答研究者提出的问题,以获得被试心理和行为表现资料的方法。

4.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5.1877年,俄国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6.要求对个体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收集其相关资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原因的方法是。

7.德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

8.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解释、和的作用。

9.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10.在日常生活情况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是。

四、判断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

2.教育心理学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生和教师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

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和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

4.教育心理学可以为有效的学和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但它不能给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处方。

5.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使用。

6.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7.计算机辅助教学出现在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

8.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9.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斯的心理学理论不仅直接导致了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兴起,而且致力于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

10.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编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五、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2.自然实验法

3.产品分析法

4.教学媒体

5.学习过程

6.个案法

7.观察法

六、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五要素。

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5.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七、论述题

1.试论心理学的展进进程及阶段特点。

2.联系实际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八、案例分析

陈老师是一名新教师,她认为自己年轻活泼、大方、热心、口才好,有感召力、语言表达清晰,很有当教师的天赋。

她为即将成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而兴奋,这天她要上的第一堂课是高一年级的政治课,讲授“市场交易的原则”。

为此,她早已做好了准备。

可课后她却困惑不解。

她按照教参精心准备了教案,制作了课件,甚至连教案都背得很熟了。

大家却说她在背教案。

她自己也感到上课时,确实离开教案就不知说什么。

更可气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强买强卖对交易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为什么要遵守自愿原则,也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双边活动,她设置了问题,如“课文中所列举的强买强卖的事例是否在自己身上发生过?

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

”要学生交流、讨论,学生回答虽很踊跃,但说着说着,就说跑了题,说到买卖时怎么和商贩吵架上去了。

为什么就跑题了呢?

陈老师真的很困惑。

请问:

学生的回答为什么和陈老师的期望不同?

试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试卷二

1.最早提出“关键期”这一概念的是()

A.劳伦兹B.埃里克森C.皮亚杰D.维果斯基

2.以下表述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是()

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

C.不可逆转的时期D.0~3岁的时期

3.儿童身心发展存在高速发展的时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4.关键期的提出体现了心理发展的()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差异性

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和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6.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主要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不平衡性B.互补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7.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是在()

A.0~2岁B.2~7岁C.7~11岁D.11~15岁

8.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儿童的年龄大致为()

A.10~12岁B.8~10岁C.0~2岁D.2~7岁

9.按皮亚杰的观点,儿童在()阶段完成守恒任务。

A.感知运动阶B.形式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

10.下列不是前运算阶段的特征的是()

A.早期的符号功能思维B.自我中心性

C.思维的片面性D.守恒观念形成

11.皮亚杰认为,处于()的儿童开始学习并能够运用符号对事物进行表征,发展出了某些代表性的系统。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2.四岁的丽丽知道小明是自己的哥哥,但当问她小明有没有妹妹时,她却回答没有。

这体现了丽丽的哪种思维特征()

A.可逆性B.不守恒性C.自我中心性D.守恒性

13.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

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

14.依据“最近发展区”而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得科学家是()

A.皮亚杰B.埃里克森C.布鲁纳D.维果斯基

15.()的心理特点是半成熟、半幼稚,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青年初期

16.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培养儿童信任感的最佳时间是()

A.0~1.5B.2~3C.6~12D.12~18

17.()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期D.青年期

18.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发展危机是()

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

19.小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为()

A.培养自主性B.培养勤奋感C.培养主动性D.培养自我同一性

20.埃里克森指出,许多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可以追溯到其人格发展的培养()时期。

A.羞耻感B.内疚感C.勤奋感D.孤独感

21.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22.一般认为,个体智力在()达到高峰。

A.18岁B.15岁C.25岁D.45岁

23.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自尊心较强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沉思型D.冲动型

24.下列关于认知风格表述正确的是()

A.场依存的人比场独立的人更多地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

B.认知风格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C.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是反应时间

D.发散型认知风格优于辐合型认知风格

25.一般来说,喜欢人云亦云,社会敏感性高,爱好社交的人属于()认知风格。

26.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

A.3岁B.7岁C.12岁D.18岁

27.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和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是()

A.场独立型B.沉思型C.辐合型D.发散型

28.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

29.最容易给学生在校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方式是()

A.场独立型B.抽象型C.沉思型D.冲动型

30.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

A.幼儿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1.发展的主要内涵是()

A.发展是有顺序的、不可逆的

B.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变化

C.使个体产生更有适应性、更高效的行为

D.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E.是无规律的变化

2.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

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

D.可以对儿童进行超前教育

E.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九种智力

3.下列属于学生心理发展的智力差异主要体现在()

A.智力表现早晚差异B.智力水平差异C.智力类型差异

D.男女智力结构的差异

E.文化背景差异

4.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

A.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了辩证思维

B.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C.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D.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

E.对未来充满理想,但有时也会出现和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5.皮亚杰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是思维特点是()

A.建立守恒概念

B.开始出现去自我中心化

C.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思维可以逆转

D.能够顺利解决抽象问题

E.解决问题仍局限于具体事物,缺乏抽象性

6.依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中学阶段儿童主要面临的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B.小学儿童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和自卑”之间的冲突

C.成年早期主要任务是形成亲密感

D.图式的形成对儿童发展意义重大

E.儿童自主性的培养是在小学阶段

7.以下属于学生间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A.场独立和场依存B.独立型和顺从型C.沉思型和冲动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

E.外倾型和内倾型

8.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A.性格的社会特征B.性格的理智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E.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9.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

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

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

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10.下列属于少年期心理特点的是()

A.思想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B.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C.出现心理断乳期

D.自我控制力较强

E.思维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1.皮亚杰关于认识发生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顺序发展的特征。

2.皮亚杰认为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和环境的。

3.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

4.指在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5.提出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家是。

6.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和。

7.自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8.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到,再到的过程。

9.两类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是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

10.有些学生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的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甚至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匆忙对问题进行解答,这类学生的认知方式属于。

11.有些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12.面对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某生倾向于深思熟虑,错误较少,他的认知方式属于。

13.埃里克森的观点认为2~3岁的儿童应发展的任务是。

1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两个方面。

15.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的科学家是

16.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思维的和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等缺点。

17.美国等人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满足学生的个别化学习。

18.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19.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表现早晚差异和性别差异等方面。

20.在认知方式上,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为场依存性,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影响者称为场独立性。

1.和逐渐成熟起来的青少年相比,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巨大的可塑性。

2.皮亚杰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

3.皮亚杰认为认知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是不变的。

4.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先天遗传起决定作用。

5.儿童第一次看到飞机时,把它叫做“大白鸟”,这是一种顺应现象。

6.“少年早慧”“大器晚成”是能力发展水平不同的表现。

7.青年初期的智力由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8.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也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9.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属于精神分析的理论。

10.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11.研究证明,没有环境的刺激和学习活动,正常的成熟是不可能的。

12.场依存性强的学生的学业成绩一定会比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差。

13.从皮亚杰的观点看,儿童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是在感知运动阶段()

14.爱因斯坦、牛顿等人都是智力超常者,因此我们知道,智力超常者是极少见的,一个世纪也不会出现几个。

15.小学儿童并不具有审美能力,美感要到青年期才有所发展。

1.心理发展

2.最近发展区

3.图式

4.关键期

5.顺应

6.认知风格

7.自我中心性

8.自我同一性

9.自我意识

10.同化

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2.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学有什么启示?

4.简要描述学生智力发展差异的表现方面。

5.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方式的主要特点分别有哪些?

6.简述辐合型认知方式和发散型认知方式的差别。

7.简述认知发展和教学的关系。

8.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内涵。

1.论述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2.论述认知方式差异的教育含义。

3.论述学生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4.论述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

1.刘老师教八年级的英语课。

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

“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位诗人。

赵晓东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

”刘老师朗读了那首诗,的确很美。

然而,刘老师也注意到赵晓东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

班上还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

后来,刘老师问赵晓东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赵晓东说他再也不想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问题:

赵晓东为什么会有如此表现?

如果你是刘老师,该如何鼓励他?

2.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讲《藤野先生》里的“油光可鉴”的“鉴”字时,作了深浅不同的两种讲解。

既讲了“鉴”本义是镜子,但在这里作动词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又引申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后车之鉴”中“鉴”字的用法和解释,使学习程度高的学生也及时得到满足。

课后,她对基础差的学生,像医生切脉问诊一样,细心了解、积极引导;

对基础好的学生,她就帮助他们组织兴趣小组,出版《文学园地》,举办文学讲座。

正因为于老师的上述努力,所以她教的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试卷三

1.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望梅止渴B.吃酸的东西会流唾液

C.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D.蜘蛛织网

2.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铃声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

3.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理论基础的人是()

A.斯金纳B.桑代克C.班杜拉D.华生

4.“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这句话出自()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米尔顿D.华生

5.巴甫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是()

A.操作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D.经典条件反射

6.问题解决的“试误说”是由()提出来的。

A.苛勒B.杜威C.桑代克D.班杜拉

7.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测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条件反射

8.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

9.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托尔曼D.斯金纳

10.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A.操作性条件作用B.经典条件作用

C.精神分析理论D.认知理论

11.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奖励D.惩罚

12.负强化是指()

A.呈现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B.呈现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C.撤销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D.撤销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13.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他有好的表现,马上给予表扬。

这种鼓励能帮助他逐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养成良好品行的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A.消退B.间隔强化C.负强化D.正强化

14.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15.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

16.“杯弓蛇影”是一种什么现象()

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比较D.行为强化

17.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月不准吃肯德基,这种做法属于()

A.正强化B.消退C.惩罚D.负强化

18.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B.认知建构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D.认知结构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