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53990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冲称象》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第三自然段中,讲解官员们议论称象方法时,我设计了先读后思考,有效引导学生读出了“议论”的语气,加深了对“议论”一词的理解。

这样,指导朗读有了目的,有了方向,学生对朗读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朗读水平也随着有了提高。

2、让孩子们从文章中明白道理,受到启发,达到育人的目的。

《曹冲称象》告诉了我们平时要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道理浅显易懂,可能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

关键在于课堂上是否有效地进行了拓展,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地拓展延伸,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

为此,我结合实际,及时提问: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

你是怎么做的?

孩子们在思考、回答、听取别人意见时,自然从心灵深处,得到更好的启发启迪。

三、不足之处

我细细想来,也有欠妥之处,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一堂课上要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收获,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要得到实际的锻炼。

在教学中,重视了人文性,忽略了工具性。

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对学生识字、遣词、造句、说话、写话等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

这节课上,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训练还是不够的。

有几个重点的词语没能引导学生理解运用,如: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如果当时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说一说句子就更好了。

四、改进措施

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那我的每节语文课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我希望在不断的练习中、实践中,我的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3

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

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

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在初读后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

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

“曹操为什么要称象?

,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

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4

一、谈话导入,课题处质疑

教学中,我利用图片直观地引导学生认识“称”,通过对“鸡”、“羊”、“牛”的互换,间接推出牛的重量。

然后导入课文:

“同学们,在古时候,没有今天的这么先进的科学技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称象》。

”接着我板书课题,这个导入,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问题: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

“我想知道这个故事中讲谁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

用什么方法来称?

最后真的称出来了吗?

”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的质疑的前提条件。

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标。

二、有的放矢,向四十分钟课堂要质量

在教学《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

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如: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

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读文质疑,合作解疑,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曹操为什么要称象?

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

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

”然后,梳理学生的问题,循着学生的问题,逐个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四、不足之处,认真总结反思

《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

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

由于这节课安排了比较多的重点词语和口头表达训练,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

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

你是怎么做的?

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5

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本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这时,学生动手又动脑,兴趣极浓,思维正处于活跃状态,学生才能够真正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

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在课上学生在讨论中被7岁曹冲巧妙地想出称象方法深深感染,大家不仅仅认识到了曹冲的智慧,而且还激起了自己更为丰富的创造力。

一位学生在曹冲称象方法的基础上,又做起了一种设想:

曹冲的父亲曹操手下有百万兵将,如果曹操下令让士兵充当石头,省去搬运石头的人力和物力,不是更好吗?

又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说:

“用士兵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万一船上装满了人可还不到不了划线的位置怎么办?

与其这样,不如弄来一群小象,没有小象可以弄来一群牛,让它们充当士兵,因为一头小象或一头牛的重量会比几块石头或几名士兵重量的总和要重。

热烈的掌声在教室里回荡,赞赏的目光一次次地投向发言的学生,这是何等的激动!

这是何等的激动!

这是多么大的推动力!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6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

一、教学效果:

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

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

例如:

课文伊始,从曹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

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地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

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

学生先默读课文。

之后,我问:

“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

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

”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我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三、不足之处:

“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没有更好地发散学生的形象思维。

充分让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我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及时,相信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个个都会成为“智慧星”。

四、改进措施:

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为学习材料,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

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7

1、多样识字,理解词语。

教学中我采用随文识记“曹、底、岁、站”等生字,看图识记“称、杆、秤”,偏旁识记“柱”等方法认读本课的生字;

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换近义词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才、直、议论、果然”等词语的意思,再运用让学生开火车读、领读等方法巩固学习生字。

2、朗读品味,引导说话。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教学中我采用对比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抓住课文内容进行对比,围绕“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指导他们生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用课件演示、实物模拟等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

结合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再……然后……”,有条理地说清楚曹冲称象的步骤,为复述课文做准备。

3、拓展延伸,创新思维。

在课堂的结尾处,我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类文链接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

有的学生提出用人代替石块的方法,这就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8

《称象》是小学语文二年级的一篇课文,它描写了只有七岁的曹冲在听取了众官员们的议论后,积极思考,想出了一个十分巧妙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即利用一艘大船和石头,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既保全了大象,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由此可见曹冲是一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孩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是了解曹冲说出的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儿。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本课是明确的提出并教会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提问,可以使用哪些词语进行提问。

在本课书教学中,我首先就从题目入手,教学生就题目提出自己的问题。

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出示课题并让学生齐读完课题后,问学生“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你对这个课题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可以是你不明白,也可以是你想知道的。

”学生经过思考后问“为什么称象?

”“怎么称的象?

”“是谁称的象”“最后称出来了吗?

”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课文。

通过自读课文其中“为什么称象?

”“是谁称的象”“最后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

”这几个问题学生都能够解决,而“曹冲是怎么称象的?

”学生还不是很明白,于是把这个问题留作第二课时学习时解决,而此问题也恰恰是本课书要解决的一个教学难点。

这个问题使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所以学生在解决起来就更有兴趣、更积极。

此外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我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的能力。

在分步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问学生“读读这句话,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词语?

”老师的提问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直接指向句子中的词语,使学生明确地知道了自己要从哪个角度提问。

于是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疑惑的词语。

船舷、沿着、下沉等等。

通过这样的提问、解答使学生对文中的句子理解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2.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本课时的难点,即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儿,我首先让学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曹冲称象的部分,并通过标注句子序号的方法,使学生一眼就看出曹冲称象共分了四步。

一步一步地了解了文字表面的意思后让学生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至此学生只是通过文字的描述大致理解了曹冲称象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此方法,看到船身上浮、下沉的变化,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曹冲称象的视频动画。

通过反复地说,观看视频动画的方法学生不但理解了曹冲称象的方法,还记住了此方法。

而在处理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儿这个难点时,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让学生读书知道官员说出的方法是什么,可行不可行,为什么?

然后在学习完曹冲称象的方法后,让学生把曹冲的方法与官员的方法利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

通过比较,学生一眼就可看出了官员的方法不好,“造大秤”的方法不可行,因为没有人能提起这么大的秤;

“宰大象”的方法也不行,因为这种方法虽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大象却死了。

而曹操的方法不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还保全了大象。

3.不足及改进的地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过多,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本学期一个训练的重点是概括段落大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渗透。

可以由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一句或几句话的意思入手。

而本课概括官员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的步骤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自己没有抓住,依然是有老师包办代替,直接总结了出来。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9

“曹冲想的办法是什么样的?

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这是我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提出的问题。

经过一次次反复的练说以后,曹冲那聪明机灵的印象已深深印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

“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我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可没想到这一问题一提出,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

“没了!

”连平时好逞强的孩子都是直摇头。

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看来曹冲在孩子眼里已不是一个普通的人。

而是成了无法超越的神了!

这可不行!

如何激发孩子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呢?

我灵机一动,说:

“老师在书上,看到有个学校的小朋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比曹冲的还要好呢!

不知我们班有没有同学能想出来?

”激将法起作用了,马上有人举手了。

屠鑫元第一个发言。

他说:

“人走进船里,人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我心里一乐!

这个办法真好!

正要大力夸奖他。

可转念一想,孩子们懂得这个办法的妙处吗?

就问:

“这个办法行吗?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竟有很多人说不行。

有的说:

“没秤怎么称人?

那时侯还没有俞医师(学校的校医)那种秤。

”哦!

原来在孩子眼里只有磅秤才可以称人。

“小孩子可以称,大人不能称。

”(一问,才知他们认为书上说没有那么大的秤来称大象,大人身子重,也没法称。

)“人都到船上去了怎么划线啊?

”……我耐着性子和孩子们一一讨论解决这些问题后,正想进入下一环节,课堂上又有人大声说:

“我觉得还是不行!

”真是恼火!

可新课标提出课堂以学生为主,我忍住这股无名火,耐心地问:

“为什么?

”“老师你说的,要很多人在一起才能和大象一样重。

人太多了,称不完啊!

”“也不至于到称不完的`程度,即使很多很多,一天称不完两天,两天称不完三天……总有一天能称完,总比把大象斩了要好啊!

”最后大家总算一致同意,这个办法不但行,而且比曹冲的要好。

不用把石头搬上搬下的,人自己会走,多方便啊!

这时,我向那位同学竖起大拇指说:

“了不起,能想出那么好的办法!

要是当时你在场,曹操就不用操冲的办法,一定用你的!

“谁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呢?

”“我有!

”课堂上小手林立!

如今,操冲不再是无法超越的神了!

【教学反思】

一、民主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

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应尊重学生独特的认识和感受。

这个案例中,老师努力做到不做权威,不强制学生必须听从老师的理解和认识,完全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平等对话中理解文本,超越文本。

充分体现了课堂是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

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在学生思维受阻时,能设计巧妙的环节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

本案例中,当学生把曹冲看作是一个无法超越的神,学生的创新思维受遏止时,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语,使沉寂的课堂泛起一阵涟漪。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10

《称象》一课,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

曹冲称象的方法是: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冲想的办法是什么样的?

”这是我在教学《称象》一课时提出的问题。

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曹冲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是因为他注意观察,善于动脑。

小朋友们能不能也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想出比曹冲更好的方法呢?

”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我接着说:

“请大家把课文再认真读一读,把插图再仔细看一看,讨论讨论!

”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

不久,一名学生兴奋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

一块石头一般有几百斤重,甚至上千斤。

曹冲用石头称象,结果的误差是比较大的。

而且石头需要士兵们一块一块地抬到船上,再一块一块地称,真辛苦!

我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

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头称,误差要小得多。

士兵们跑到船上去,不费吹灰之力。

最后,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己的体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

嘿!

说得真不错!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掌声。

我毫不吝啬地封给这个学生一个“雅号”——“赛曹冲”。

“还可以用粮食代替大象的重量!

”“只要是比较沉,又容易计算重量的东西都可以。

”这是我们班一个挺不显眼的学生说出的答案。

“对,你很有概括性。

”“老师,我能不能用弹簧代替水?

放几个弹簧然后再在上面放一张结实的板子。

这样就可以代替水的浮力了。

”“你想得很好,别人都是想办法替换重物,你想到了换一种承重工具。

非常独特,只是稍微有点不安全。

”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

“老师,我曾经见过一种地秤,连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来。

我们也可以把大象赶上去。

”孩子的答案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东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他没有一味地从别人已经想好的思维角度出发,而是想另辟蹊径。

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

“对!

你现在是现代版的小曹冲了!

”“嗨!

要是能这么想的话,直接用计算机对准大象一扫描,再运用一下专门的计算机软件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同学们听了她的答案都笑了,我也笑了:

“我也没有限定这个曹冲的出生年月呀?

你能这么想很好。

现代技术很发达,这种问题已经难不倒我们了。

但是在三国时期,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太不一般了。

所以我们才说曹冲是聪明的呀!

”就这样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我想,要是当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恐怕学生不会对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这个问题掌握得这么牢固。

也正是我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去探究更多的称重的方法,使学生局限在一点上的思维得到了发散。

使他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学生答案的丰富超出了我的想像。

尽管学生的创新求异有时是不成熟的,或是可笑的,只要能通过正确的方法调动学生去积极的运用大脑思考问题,从这里我也知道了学生其实是有很大潜能的。

这些潜能就一定能在教学中被释放出来。

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给予学生掌声与喝彩,少责难与批评,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且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

创新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

是否具有发散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志。

我在自己的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重点,也一直注重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对于可能有多个答案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找到更多的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