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绿包装的现状和对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2864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绿包装的现状和对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我国绿包装的现状和对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论我国绿包装的现状和对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论我国绿包装的现状和对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论我国绿包装的现状和对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我国绿包装的现状和对策Word格式.docx

《论我国绿包装的现状和对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绿包装的现状和对策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我国绿包装的现状和对策Word格式.docx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摘要1

关键词1

1前言1

2我国绿色包装的现状2

2.1在包装材料方面2

2.1.1纸包装2

2.1.2塑料包装3

2.1.3金属包装3

2.1.4玻璃包装4

2.1.5辅助材料4

2.2包装机械5

2.3包装安全及环境方面5

2.3.1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5

2.3.2回收利用6

3绿色包装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7

3.1缺乏国家层面具有强制性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法规7

3.2缺乏规范性的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急待建立回收再利用产业8

3.3企业规模小,行业基础工业薄弱8

3.4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和污染排放严重9

4推进绿色包装发展的政策建议10

4.1实行绿色包装发展“两步走”策略10

4.2迅速制定国家层面的法规和标准,推进绿色11

4.3扶持发展各类可降解包装材料及环保型包装12

4.4高度重视包装机械的科技研发,把产品创新放在首位13

5结论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15

论中国绿包装的现状及对策

学生:

指导老师:

XXX

(湖南农业大学XXX院,长沙,410128)

摘要:

绿色包装是世界包装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由包装大国跨向包装强国最重要的发展战略。

基于绿色包装的内涵与技术,概述了中国绿色包装15a来在包装材料、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安全及环境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中国发展绿色包装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但存在缺乏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法规、缺乏规范性的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缺乏回收再利用产业等问题。

因此,必须实行绿色包装发展“两步走”策略,迅速制定国家层面的法规和标准,扶持发展各类可降解包装材料及环保型包装辅助材料的研发及生产,高度重视包装机械的科技研发,把产品创新放在首位,以推进绿色包装的发展。

关键词:

绿色包装;

现状;

问题及对策

1前言

目前,世界各囯对绿色包装的确切定义尚未取得共识,欧洲各囯普遍认为绿色包装应符合3R1D,即reduce,reuse,recycle,degradable。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87年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宣言,提出“人类生活方式应调整为对环境更为友善与无害,控制污染不应只放在污染产生之后,而应放在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调整之中”,这一原则导致了生命周期评价理论(lifecycleassessment,LCA)的产生。

我国学者根据LCA理论对绿色包装的定义是:

能够重复利用或循环再生或降解腐化,且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危害的适度包装。

该定义包括了对绿色包装无毒无害、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可降解、生命周期全过程等6点要求,更全面、科学地反映了绿色包装的内涵[1]。

发展绿色包装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世界环保潮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推动绿色消费;

另一方面主要是为更好应对国际贸易中保护环境的压力。

许多工业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都制定了环境标志,进口商品要取得环境标志必须向进口国申请,没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在进口时将受到极大限制。

因此,绿色包装取代传统包装己是世界包装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包装应积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并在发展变革中以绿色理念统筹全局、协调推动,将我国由包装大国推向包装强国。

2我国绿色包装的现状

我国绿色包装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中叶开始。

近15年来,绿色包装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产品遍及包装产业的各个领域,涉及包装制品、包装材料、包装机械、包装工艺、包装印刷油墨、新材料开发、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和绿色包装标准制定等各个方面。

目前对我国绿色包装的年总产值虽还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按达到A级绿色包装的要求计算,约占中国包装总产值的30%~50%,达到3000~5000亿元人民币,我国绿色包装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2.1在包装材料方面

2.1.1纸包装

近年,我国在纸包装绿色化方面有3个标志,标志之一是各类重、中、轻型瓦楞纸板箱己成为最主要的运输包装容器,白纸板盒、细瓦楞盒、纸基复合包装盒也同时成为用量最大的销售包装容器之一,从而使纸包装占到我国包装总产值的50%以上,位居包装制品产值第一位。

标志之二是纸包装有以下突破:

1)从国外引进的承载量更大的蜂窝纸板箱及缓冲制品已有应用和生产,蜂窝纸板由于蜂窝形的网状结构可以分散承担来自各方的外力,因而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具有强高度、刚度高、承重大、缓冲性能优异等优点,其强度是同样纸耗瓦楞纸板的几十倍,是代木包装更佳的选择。

由蜂窝纸板做成纸衬角,再粘贴一层发泡聚乙烯,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已被格力电器选作空调外机缓冲垫,成为取代发泡塑料的理想材料之一。

2)利用废纸浆和植物纤维为原料,在模塑机上用带滤网的模具在一定压力和时间条件下,使纸浆脱水、纤维成型而制成的纸浆模塑制品,被称为立体造纸(成形的纸容器),具有可降解、易回收、易再生等优良的环保性能,且价格低廉。

我国的纸浆模塑在技术和设备上均己十分成熟,最具发展前景。

3)以干法粉碎的稻杆、麦杆和玉米淀粉为主料,加入适量的改性剂(增塑剂、相容剂、表面活性剂等)、粘合剂、发泡剂、防潮剂、填充剂、脱模剂等,经充分搅拌混合后,在模压机上热压成形,开发成植物纤维发泡缓冲衬垫,该衬垫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生物降解性能,己被用于茅台酒包装的内衬缓冲垫。

标志之三是纸包装轻量化,采用高定量瓦楞原纸制成的低克重、高强度的瓦楞纸板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瓦楞原纸定量每增加1g/m2,箱纸板可以降低1g/m2,从而使瓦楞纸板质量减少70%,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此外,为保护生态和自然资源,我国还规定新建造纸厂必须同时建设供应纸原料的速生林,以减少纸包装用纸对森林的砍伐破坏。

2.1.2塑料包装

在我国,塑料包装的产值仅次于纸包装,其中约50%用于出口包装。

塑料包装废弃后给环境带来长期污染,因此我国塑料包装绿色化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加强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另一方面是研发可降解塑料。

我国近年已研发并生产出淀粉填充型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光/生物双降解塑料和环保性能好的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后者能最终分解为CO2和H2O,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进行再循环,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我国研制的完全生物降塑料包括节约石油资源、淀粉基的聚乳酸(polylacticeacid,简称PLA)和共混型可堆肥的淀粉/聚乙烯醇等生物降塑料,其中淀粉/聚乙烯醇共混型可堆肥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垃圾袋已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应用(2008年应用的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近日表示,我国的生物降解材料已经进入规模产业化的前夕,未来5年,这一产业的产能将明显增加,达到年产40~50万t,同时成本还将适度下降,“史上最环保的垃圾袋”将进入寻常百姓家庭[3]。

我国塑料包装绿色化除上述两方面主要措施外,还采取了其它措施:

一是实行多次重复使用。

国务院办公厅2008年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mm、供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袋,倡导能多次使用的环保纸袋、布袋和厚塑料袋;

二是凡能满足使用功能,就应不使用不易回收分离的复合塑料袋;

三是开发在食品行业、生产自动线上可多次重复使用的塑料周转箱和在物流上可重复使用的塑料托盘;

四是改进原料配方和生产工艺,减少塑料包装薄膜壁厚,使其轻量化,节约宝贵的石油资源。

江苏申达集团开发出仅0.7~0.8μm的超薄型塑料薄膜,为软包装减量化开辟了新途径[3];

五是利用大自然的丰富资源,将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淀粉(玉米等)、纤维素(木材、麦秆等农业废弃物、植物纤维等),经过一定的改性处理和塑化后,制成可食性的食品包装薄膜,不仅减少废弃物污染,也节约了石油资源。

2.1.3金属包装

金属包装是我国包装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值约占包装工业总产值的10%,主要制品为以铝、马口铁、铁制成的罐、盒、桶。

我国金属包装绿色化的主要途径:

一是薄壁化,北京奥瑞金制罐有限公司通过改进工艺,将三片番茄罐罐身的马口铁薄板从0.2mm减小0.15mm,将番茄罐上下底盖的马口铁薄板从0.18mm减小到0.16mm;

1亿个罐共能节约马口铁薄板412t,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4-5];

二是开发新型绿色包装材料,以真空喷铝纸(鍍铝纸)取代铝箔,用于香烟、酒包装,节约了大量铝金属;

三是使用大承载量、可多次周使用的钢铁集装架、集装箱,如汽车集装架、摩托车集装架取代传统的木箱包装等,四是回炉熔炼再生或翻修再利用。

2.1.4玻璃包装

我国有500余玻璃包装生产厂家,年产值约25亿元。

近年来,虽然市场需求量呈下降趋势,但是因其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且透明,给人以安全感,可多次反复使用,故仍是我国饮料、食品、药品的主要包装方式。

为了与纸容器和塑料瓶竞争,玻璃瓶罐企业努力实现产品质量更可靠、外观更美观、成本更低、售价更廉、绿色性能更好的目标,主要途径有二:

一是使瓶罐轻量化。

轻量瓶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是酒瓶和医用输液瓶的主导产品,我国山东、广东等地企业也己从国外引进技术,通过对原料成分与熔制全过程的精确控制,小口压吹技术,瓶罐的冷热端喷涂,无线传感碰撞测量仪在线检测等先进技术。

使玻璃瓶从平均壁厚3.5mm减薄为平均壁厚2~2.5mm,瓶重减少30%~40%,从而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了玻璃在包装材料中的竞争力。

二是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

使用计算机控制与管理节能窑炉,选用多组、多滴料的成型机,提高玻璃瓶的成型速度,同时加大碎玻璃在回炉熔融时的用量。

国外碎玻璃加入量达到60%~70%,最理想的是采用100%的碎玻璃生产,我国深圳等地碎玻璃加入量也己达到85%,实现了“生态”玻璃生产的目标。

2.1.5辅助材料

包装辅助材料(印刷油墨、粘合剂、涂料)绿色化对包装绿色化有很大影响。

由于印刷油墨、粘合剂、涂料多属有机溶剂型,常使用汽油、甲苯、煤油、醇类或芳香族溶剂,这类有机溶剂在使用过程中,或废弃后处置时,均会挥发出有毒的碳氢化合物气体而污染环境,伤害人身,故美欧严禁在食品包装上使用有机溶剂型油墨。

目前,总的趋势是以水溶剂型取代有机溶剂型。

我国近年也加大对醇溶性油墨、水性油墨、UV油墨、豆油基油墨等环保油墨的研发和应用,醇溶性油墨不含芳香烃和酮类溶剂,只含酯类和醇类溶剂,具有气味低、墨色亮度高等特点。

水性油墨避免了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改善了印刷性能,有利于人体健康,特别适用于食品、饮料、药品卫生度要求高的产品包装。

目前,我国己有福建、河南、四川等20余省的油墨企业能生产以食用乙醇(酒精)为主要溶剂的醇溶性油墨和以水为溶剂的水性油墨,产量逐年扩大,传统的甲苯类油墨正在被醇溶性油墨和水性油墨所取代[3-4]。

我国应用和开发的绿色黏合剂主要有淀粉黏合剂(糊精)、水溶剂型黏合剂、无溶剂复合工艺(热熔胶)。

糊精广泛用于纸板、瓦楞纸板粘接。

水溶剂型黏合剂利用水或乙醇作溶质(胶料)的分散剂,具有成本低、不易燃烧、溶剂无毒等优点;

醇溶性黏合剂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黏合性能,常用于塑料薄膜、织物、纸张、纸板粘接;

无溶剂复合工艺不使用有机溶剂和水,采用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vinylacetatecopolymer,简称EVA)胶黏剂加热熔融成液态,再经涂布、压合,冷却固化,实现粘接,是一种不产生“三废”的清洁生产工艺,也是我国绿色黏合剂开发、推广的重点。

2008年,上海康达化工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普通型、鍍铝型、蒸煮型无溶剂复合黏合剂(热熔胶)及无溶剂复合生产线,加快了国产化进程,全面推广无溶剂复合工艺已为期不远[4]。

取代油剂溶剂涂料的绿色环保涂料有预涂涂料、水性涂料、粘贴涂料和粉末涂料。

我国当前主要开发和推广应用预涂涂料,把钢卷板原料进行统一的预涂装,再用预涂后的钢卷板直接制造金属包装物,不用后道涂装,从而简化了金属桶等包装物的生产过程,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2包装机械

包装机械是绿色包装发展的保障。

中国包装机械业起步较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从基本空白到单机生产再跨向成套包装生产线阶段,2010年包装机械产量达到93万台(套),全国包装机械品种1300多种,厂商3600多家(产值及销售额超过亿元的有20家),成为我国机械工业中的十大行业之一。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预测:

中国食品与包装机械业总产值在2011到2015年有望突破6000亿元人民币,年增速达到16%的水平。

目前在全球包装机械生产商中仅次于美、日、德、意,居第5位[5]。

从总体上看,我国包装机械还基本停留在测试仿制阶段,在技术上对国外依赖性,自行开发能力弱,缺少科研生产的中试基地,科研经费仅占销售额的1%;

产品质量尚差,表现在产品性能较低,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缺少高精度和大型化产品,配套品种多、技术含量高的包装成套设备仍依靠国外进口[5]。

今后,我国包装机械应着重扩大企业规模,增大科研开发投入,努力将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如机电—体化技术、热管技术、远距离遥控技术、自动柔性补偿技术等,应用在包装机械上,使我国包装机械产品的技术性能有一个较大幅度提高。

2.3包装安全及环境方面

2.3.1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

安全性是绿色包装最重要的性能。

近年,食品安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是食品安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而在我国因食品包装材料中有害成份向被包装食品迁移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发生。

如2005年初,甘肃某食品厂生产的薯片包装袋被检查出其印刷油墨中的苯残留量是国家允许量的3倍;

同年,在各超市中又检查出聚氯乙烯(polyvinglchloride,简称PVC)保鲜膜使用有毒性的二乙基羟胺(N,N-diethylhydroxylamine,简称EDHA)作为增塑剂,在高温加热下会迁移到食品中而致癌;

2006年,不良商家用弃旧光盘生产劣质奶瓶,奶瓶中酚的质量浓度达0.09mg/L,超出标准值近1倍,而重金属铅的指标更是超标200倍。

酚和铅被人体摄入就会蓄积在各脏器组织内,很难排出体外,当体内的累积达到一定量时,就会破坏肝细胞和肾细胞,造成慢性中毒,甚至致癌;

2006年3月,我国出口到欧盟的果汁饮料,在法国抽样检查时发现,包装物中含有一种名为异丙基噻吨酮的化学物质,这种有害物质也易迁移而渗入果汁中,故全部产品遭到退回。

以上种种安全事故表明,我国必须对食品包装材料的迁移问题引起高度重视[5]。

我国近年已对预防食品包装材料的有害成份向被包装食品迁移采取了措施:

2006年7月实施“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市场准入制度及QS认证”。

该市场准入制度由生产许可制度、强制检验制度、市场准入标志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4项具体制度构成,规定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的生产加工企业,必须进行必备生产条件、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审查及对产品进行强制检验,确认其产品具有安全性,企业具备持续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方准许其生产销售产品并进入市场。

今后还将相继制定出台纸、金属、玻璃、陶瓷等用于食品的包装、容器、工具的市场准入制度。

2007年起又在全国食品包装材料企业进行了“良好生产管理规范”和“食品安全QS”认证;

2008年我国卫生部表示要尽快建立国家级迁移测试实验室,并制定有关食品包装材料迁移的安全限量标准。

2.3.2回收利用

回收利用包装废弃物是发展绿色包装的重要方面,我国在这方面也发展迅速。

对废纸,尤其是废瓦楞纸箱回收后,通过机械制浆法再生出瓦楞纸板面纸,或通过立体造型,生产纸浆模塑制品,如蛋托、水果托、工业品缓冲托、一次性快餐盒等;

对回收的木浆纸,则通过化学制浆和加入适量的原生木浆,生产出高档次的纸(如新闻纸);

对不易分离回收的复合包装盒(如利乐公司生产的利乐枕、利乐砖、利乐钻等6层复合的无菌纸盒包装,其中约75%的成份为优质长纤维纸浆,是再生纸的优质原料),从2005年起,在利乐公司扶持下,已经在上海、杭州、北京、深圳等地形成了一条废弃复合纸包装的回收产业链,借助先进的循环再生技术,生产出再生纸、地板、垃圾桶等生活用品和工业用料[6-7]。

废塑料包装回收再生的方式较多。

我国目前市场上主要是材料再生和改性再生制品,技术较简单,成本也较低,但再生制品质量较差。

最先进的再生方式是化学回收再生,其原理是通过对废弃塑料进行热分解还原反应,将其化学成分分解还原出来,可获得石油、天然气,或制作新合成树脂或化工原料。

这种方法不必对塑料废弃物分类,再生的原料与新原料不相上下,真正形成了资源化,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回收再生技术,但投资大,设备昂贵,技术要求高,工业发达国家由于石油资源紧缺,已有较多采用;

我国也己成功采用,北京盈创再生资源公司即是一个范例。

该公司采用世界先进的化学回收再生技术,将废PET瓶加工成食品级的树脂颗粒原料,由该原料再生的聚酯瓶达到食用要求,被“可口可乐”等大公司选定为饮料包装产品,取得了十分突出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成为我国国家级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5]。

废金属和废玻璃包装回收后可重新回炉熔融,制成钢锭、铝锭或吹制成玻璃制品,能大量节约能源和资源,回收铝两片罐比从开采铝钒土矿制成新罐能节约能源95%;

回收铁桶罐和玻璃容器制成新包装也比从铁矿石和石英砂生产节约能源50%~75%;

我国还对200L钢桶或储罐实行复用技术,通过整形—除锈—洗涤—烘干—喷漆后,使其能多次重复使用;

对玻璃瓶、啤酒瓶、饮料瓶或聚酯瓶,通过押金制度或有偿回收,经水洗(清除瓶壁粘附的异物)—灭菌—杀毒,达到卫生合格标准后,采用新瓶盖瓶塞,也能多次重复投入市场使用。

3绿色包装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缺乏国家层面具有强制性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法规

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是发展绿色包装的重要方面。

世界工业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使资源再循环,都十分重视回收利用包装废弃物,但是回收利用需经过收集、运输、分选、再生等工序,成本较高,故许多企业,尤其是塑料、玻璃包装企业不愿主动回收,国家还没有出台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法规。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进行废弃物回收:

美国凭借发达的工业科技,主要依据市场需求规律进行回收再利用;

而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等许多国家则依据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要求,通过制定法规实行强制性回收,其基本原则是“污染者付费”或“谁生产、谁销售、谁负责回收”,要求包装生产商或销售商对废弃物进行回收或付费委托第三方回收,若企业置之不理、不愿回收,则按“污染税”向企业收费。

我国改革开放己历30余年,许多包装企业己经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应当回报社会,承担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义务。

所以,现在以“谁生产、谁销售、谁负责回收”原则制定国家层面强制性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法规已是时候,这一法规的制定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包装发展,使我国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迈上一个新台阶。

3.2缺乏规范性的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急待建立回收再利用产业

我国过去建立的废品回收公司,由于效率低下,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早己实际解体,被许多个体承包商所取代。

后者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废资源的回收利用效率,但因管理不规范又出现了许多违法犯规的现象。

目前,我国需要回收利用的废资源量越来越大,急需建立规范性的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和回收再利用产业。

我国也己有一些城市在改造个人承包回收利用体制的基础上,建立起由回收再利用龙头公司牵头的社区网络回收——集散市场交易——加工利用中心“三位一体”的回收利用体系,也取得了一定的运作效果。

若有国家层面强制性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法规支持,更好地解决“三位一体”的运作费用,则必将有力推进我国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工作。

3.3企业规模小,行业基础工业薄弱

我国包装工业经过30余年的努力,取得了重大发展,但是在企业规模上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提供的数据,我国国有包装企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非国有包装企业共有10977家,其中大型企业27家(占规模以上包装企业总数的0.24%),中型企业795家(占规模以上包装企业总数的7.2%),小型企业10155家(占规模以上包装企业总数的92.5%)。

从这个数据可看出:

我国包装行业由于市场和技术门槛低,绝大多数是民营小企业,数量多,分布散,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生产设备落后,经济实力弱。

因而带来能耗大,污染重,成本高,产品档次低,相互杀价竞争,无力进行技术改造等一系列弊病,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竟争能力较低[3]。

包装工业可以划分为包装制品工业和包装基础工业两部分,前者负责纸、塑料、金属和玻璃等包装容器的生产,后者负责包装材料和包装机械的生产。

后者是包装工业的基础,也是控制包装工业发展水平的高端工业,而我国包装工业的现状是前者强而后者相对较弱。

包装材料近年来以15%的年增长速度快速发展,但是技术含量高的包装材料,如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双向拉伸尼龙薄膜、流延聚丙烯薄膜、多层共挤复合薄膜、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高质量的水性油墨和热熔胶等还大部或全部依赖从国外进口[4]。

虽近年包装机械生产以高于18%的年增长速度高速增长,但和国际先进水平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从企业状况看,国内包装机械行业缺少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大、产品档次高的企业不多。

从产品开发看,我国还基本停留在仿制阶段,独立开发的能力有限,自行开发能力弱,因此产品性能、质量、可靠性、配套性、服务等方面在国内外竞争中均处于劣势。

从市场占有份额看,2010年我国包装机械在国外市场增至93万台(套),但出口额还不到总产值的95%;

在国内市场,仅瓦楞纸箱包装机械和一些小型包装机占有一定规模和优势,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包装成套设备,如高端包装材料生产线、高功能高效率的液体灌装生产线、饮料包装容器成套加工设备、无菌包装生产线、香烟包装生产线、干法复合薄膜生产线、高精度的包装印刷生产线等还大部或全部依赖从国外进口,进口额与国内包装机械总产值大体相当[5]。

要建成我国独立自主、高水平的绿色包装体系,必须重视解决企业规模化和强化包装基础工业两大关键问题。

只要继续坚持产业集聚和规模经营,走工业集约型之路,同时加强科技研发,强化创新,加大包装基础工业的发展力度和在包装工业中的比重,就一定能够解决制约我国包装工业发展的两大关键问题,最终建成自己的绿色包装工业体系,把包装大国转变为包装强国。

3.4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和污染排放严重

绿色包装的最终目标是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危害。

但我国现实情况是:

多数包装企业由于环境意识差,规模小,生产设备落后,产品生产能耗大,因而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排放的污染和碳排放严重,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差(“十一五”要求2010年末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我国包装行业距此指标要求尚有差距),通过ISO14000和产品获取环境标志的企业少。

这是和当前应对全球变暖,减少碳排放的形势不相适应的。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联合国哥本哈根大会上庄严承诺:

2020年单位GDPCO2排放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