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所有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2248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的所有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圆的所有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圆的所有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圆的所有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圆的所有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圆的所有教案Word格式.docx

《圆的所有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所有教案Word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圆的所有教案Word格式.docx

(4)用圆规……

2.运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课件出示圆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圆规。

圆规的组成:

一只“带有针尖的脚”,一只“装有铅笔的脚”。

(2)用圆规画圆。

学生自己尝试画圆,边尝试边小结方法:

定好两脚间的距离——把带有针尖的脚固定在一点上——把装有铅笔的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说说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①固定住针尖;

②两只脚之间的距离不随意改变。

【设计意图】学习画圆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自主尝试的过程,从最初的利用实物外框、三角尺等工具画圆,让学生经历了从实物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运用圆规画圆,重点说说画圆时的注意事项,更是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数学素养。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展示几份学生用圆规画的圆。

提问:

为什么都用圆规画圆,圆的大小都不同呢?

这跟谁有关呢?

(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半径……)

2.自学教材,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和概念。

(1)教师:

想了解更多圆各部分的名称吗?

请你打开教材第58页,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看书自学。

(2)请将名称标在自己画的那个圆上,标注圆心(O)、直径(d)、半径(r)。

(3)判断图中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同学画的圆,带着“为什么圆的大小不同、同学说的半径又是什么”等疑问,学生很好奇地自学教材内容,并在图上标注名称,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及时巩固了知识。

3.结合画圆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半径和圆心。

(1)刚才画圆时,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半径,固定的点是圆心。

(2)想画一个比刚才更小的圆,应该怎么办?

想画一个更大的圆又该怎么办呢?

画一个大小相同的圆呢?

(3)小结:

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由半径决定。

)那圆的位置呢?

(由圆心决定。

【设计意图】明确了各部分的名称,再让学生思考如何画大小不同、位置不同的圆,初步感受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将学生的实践操作提升到理论的层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探索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

1.探究特征。

(1)画一画:

请每位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与刚才的圆的位置与大小都不同的圆,再画一个与刚才的圆大小相同的圆。

(2)剪一剪:

将三个圆剪下来。

(3)折一折:

选一个圆形纸片,沿任意一条直径折一折。

(发现:

沿直径对折,两侧完全重合;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中心点为圆心。

2.探索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1)画直径和半径:

在一个圆内任意画它的半径和直径。

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2)量一量:

选择刚才画过的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分别画出半径和直径,并分别测量它们的长度。

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半径长度是直径长度的一半,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

【设计意图】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一系列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主动探索,从而明确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五)拓展与应用

1.解释生活现象。

通过同学们的探索、思考,我们已经认识了圆、会画圆、知道了圆的特征,等等。

其实圆还蕴藏着许多的奥秘。

请大家思考:

(1)餐桌为什么做成圆形?

(2)为什么这些都称为圆桌会议?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是希望通过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圆的现象,加深学生对圆的认识,如:

餐桌做成圆形是因为圆周上每个点到中心的距离相同,这意味着每个人夹菜距离相同,对就餐的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圆桌会议更是体现公平的理念;

这也是对圆的本质属性更高层次的体验。

2.课后思考。

(1)篮球场中间的圆怎么画?

(2)如果要把圆画得更大一些,怎么办?

【设计意图】希望通过对“篮球场中间的圆怎么画”的思考,让学生从“纸上谈兵”转为实际运用,试着探索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最佳方法;

而关于“怎样把圆画得更大”这一问题,学生应该很自然地想到加长绳子,这是对“圆的大小与其半径有关”的最好运用。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天津培英外语实验学校张晓琳天津市大港区教研室程连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3.能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通过对圆周率的计算,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块钟表

问题1:

你能猜想小秒针的顶端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吗?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小秒针的运动过程,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问题2:

你能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有多长吗?

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

先计算出走一圈的路程有多长,在计算出走60圈的长度。

师:

非常好。

那么小秒针走一圈的路程,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又怎么来求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引入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目的:

通过学生身边的实物引入新课,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动手量一量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圆,小组内交换圆,合作完成下表,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

测量值精确到毫米。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1号圆

 

2号圆

3号圆

4号圆

教师评价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

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测量的,并展示一下小组测量的结果。

学生展示小组的成果。

通过实物投影,向其它小组的同学展示本小组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对比分析

观察一下我们得到的几组数据,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学生自由谈。

学生发现:

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点。

2.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相乘可以得到圆的周长。

老师也做了一个圆,现在看一下老师是怎么测量这个圆的周长的。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教师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激发学生想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的热情)

课件展示:

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在变化,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确是一个定值。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得到结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顺利得到圆周率的值)

小结1:

圆周率:

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它的值是:

π=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数π≈3.14。

你知道吗?

我们的祖先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可是有着辉煌的成绩的,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吗?

我们有这么伟大的祖先,相信我们这些站在伟大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中国人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通过学生讲故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小结2:

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了吗?

学生回答。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和对表格的分析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回答这个问题。

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计算公式:

C=πd或C=2πr

四、动手做一做

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周长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通过简单的图形计算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强调解题的书写过程)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通过转化把由半径求周长的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3.

小组交流错误原因。

(可让其他学生避免同样的错误)

通过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最后的实践题打下很好的伏笔)

4.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了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

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此题和前面的引入题互相呼应,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

五.你能说说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可让学生从知识点,从测量方法——能力点,数学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

六、课外合作:

小组合作完成,应用你的知识,想办法测量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圆城楼门口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让学生真正能够达到学习上的学以致用,并且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圆的周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 余寿华

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猜测、验证、操作等学习活动,探究圆周率的近似值,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及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圆周率的探究。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老师家的菜板有点开裂,你有好办法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

给它加一个箍。

在它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是个好办法,那么需要多长的铁皮呢?

求铁皮的长度,就是求圆的什么?

求铁皮的长度,也就是求圆的周长。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

圆一周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与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图形的周长有什么区别?

以前我们研究的图形都是由直线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2.合理猜想,确定方向。

圆的周长与圆的什么有关?

直径、半径。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

怎么验证你的猜测呢?

量一量,算一算。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感悟什么是圆的周长。

因势利导展开猜测,确定研究方向。

(二)设计方案,展开探究

1.探讨设计方案。

(1)如何化曲为直?

圆是曲线图形,尺子是直的,怎么办?

滚一滚,绕一绕……

(2)如何减少误差?

测量结果可能不准确,有什么办法尽量准确一点呢?

学生1:

多量几次,选出现次数量多的数据。

学生2:

用计算器计算,提高正确率。

除不尽怎么办?

用分数表示。

取近似数。

一般保留两位小数,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圆与学生以前学习的图形有本质的区别——它是曲线图形,如何化曲为直,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预习知道用滚或绕的方法可以解决度量的问题。

但如何提高准确性,遇到除不尽怎么办,这些问题对老师而言可能不是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却是陌生的,教师对此必须有充分的预设。

通过讨论统一认识,为下面的实验扫除障碍。

2.操作获取数据。

小组合作测量数据,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三)交流讨论,提升认识

1.交流质疑。

(1)小组汇报,教师直接将结果输入电脑。

【设计意图】在授课的多媒体课件中插入了控件,学生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在播放状态就可以直接输入,既增加了数据的真实性,增强了授课的互动与趣味性,又便于开展讨论。

(2)质疑不同数据。

为什么测量计算的结果不相同?

测量有误差,绳子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尺子不够精确,不到一毫米只能估计。

是不是尺子再精确一点,测量结果就准确无误?

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有没有唯一的得数?

【设计意图】讨论是必须的,对于学生的困惑不能以书本、师道尊严压服,教师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只有理解测量的局限性,才更能理解圆周率的特殊性。

2.概括小结。

(1)圆周率的意义及读写。

(课件出示内容。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

表示。

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3.1415926535……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只取它的近似值,例如

≈3.14。

(2)概括周长计算公式。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就有C=

d或C=2

r。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例题教学。

(1)出示教材第64页例1。

一辆自行车轮子的半径大约是33cm,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多远?

(结果保留整米数。

)小明家离学校1km,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

(2)学生尝试解答。

(3)规范书写。

C=2

r

3.14×

33=207.24(cm)≈2(m)

1000÷

2=500(圈)

答:

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2m。

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500圈。

2.巩固练习。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①2×

3=18.84(cm);

②3.14×

6=18.84(cm);

③2×

5=31.4(cm)。

(2)解决问题。

①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5=31.4(米) 

它的周长是31.4米。

②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7m。

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77÷

3.14≈1.2(米) 

这个圆柱的直径大约是1.2米。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直接加入已知周长求直径的问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在练习时可以追问学生:

已知周长怎样求半径?

防止学生形成思维定势。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说一说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介绍中国古代对圆周率的研究及伟大成就。

【设计意图】对圆周率的研究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高度成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机会,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从小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科学精神。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湖北省荆州市实验小学程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9~71例1、例2。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

1.CAI课件;

2.把圆8等分、16等分和32等分的硬纸板若干个;

3.剪刀若干把。

一、尝试转化,推导公式

1.确定“转化”的策略。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预设:

引导学生明确:

我们是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同学们再想想,我们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对了,我们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2.尝试“转化”。

那么,怎样才能把圆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呢?

圆的面积)

请大家看屏幕(利用课件演示),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提示。

(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如果我们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16份(如图三),其中的每一份(如图四,课件闪烁其中1份)都是这个样子的。

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像一个什么图形呢?

是的,其中的每一份都是一个近似三角形。

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个近似三角形这一条边(教师指示)

跟圆形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这个近似三角形的两条边其实都是圆的半径。

如果我们用这些近似三角形重新拼组,就可以将这个圆形“转化”成其它图形了。

同学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已经等分好了的圆形,请你们动手拼一拼,把这个圆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开始吧!

学生利用这种近似三角形拼组图形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加强巡视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既鼓励学生拼出自己想象中的图形,又要引导他们拼出最简单、最容易计算面积的图形。

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拼出如下几种图形(如图五、图六、图七)。

3.探究联系。

同学们,“转化”完了吗?

好,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们“转化”后的图形。

分组逐个展示,并将其中“转化”成长方形的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如果有小组转化成了不规则的图形,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好,各个小组都不错。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你们把一个圆形“转化”成了现在的图形之后,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

请小组内讨论。

谁来告诉大家,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

是的,没有改变,就是说:

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虽然我们现在拼成的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但是如果把圆等分成32份、64份、128份、256份……一直这样下去分成很多很多份,拼成的图形就变为真正的长方形(课件演示,如图八)。

4.推导公式。

现在我们就来看这个长方形。

同学们,如果圆的半径为r,你们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

现在请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

好,同学们,谁能首先告诉老师,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演示课件,同时闪烁圆的半径和长方形的宽,并标示字母r,如图九。

那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呢?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说明)这个长方形是由两个半圆展开后拼成的,请大家看屏幕,这个红色的半圆展开后,其中这条黄色的线段就是长方形的长(如图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继续演示如图十一,半圆展开后再还原,再展开,),这个长方形的长究竟与圆的什么有关?

究竟是多少呢?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关,并且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如果学生有困难的话,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如图十二)。

并且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长方形的长就是πr。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如图十三),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

那圆的面积呢?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关的板书。

你们真了不起,学会了“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现在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

(出示例1)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

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花坛的面积吧!

教师应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公式、单位使用是否正确。

2.完成做一做。

真不错!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数学课本第69页,请大家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订正。

3.教学例2。

(出示例2)这是一张光盘,这张光盘由内、外两个圆构成。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

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题。

开始!

怎样求这个圆环的面积呢?

大家商量商量,想想办法吧!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

好的,就按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算一算这个圆环的面积吧!

教师继续对学困生加强巡视,如果还有问题的学生并给予指导。

交流,订正。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70页第2、3、4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下载:

六上第四单元圆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

认识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

学会用圆规画圆。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三、具体编排

主题图

主题图呈现了城市广场的生活场景,里面包含了很多圆形的物体,如喷水池、花坛、车轮等等,从而说明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非常广泛。

教学时,可以把主题图作为认识圆的起点来讲授,如可把主题图制成多媒体课件,然后点击凸现其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利用圆的基本特性(如易滚动、外形美观等)来理解这些物体设计成圆形的道理;

也可结合后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穿插进行教学,如车轮、花坛的周长,喷水池的面积等,都可以作为后面相关教学内容的素材。

1.认识圆

主要教学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用圆规画圆以及圆的轴对称性等内容。

安排了3个例题。

    

例1(用一般物体画圆)

让学生想办法在纸上画圆,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并且画出的圆可以作为认识圆的学具。

教学时,学生也可能会提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师不用回避,说明这种方法将在后面学习。

例2(认识圆、用圆规画圆)

认识圆,主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主要是通过操作活动来认识的。

首先让学生将画好的圆反复对折,发现折痕相交于一点,引出圆心。

由圆心出发,定义半径和直径。

然后让学生探索出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及关系。

通过画和测量等活动,学生发现:

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

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并且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用圆规画圆:

呈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