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南外环路新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xx县南外环路新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南外环路新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县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和东营市的南部,总面积1138平方公里。
东与潍坊市相接,西与滨州市相连,南与XX市接壤,北与东营区毗邻,东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
现辖6个镇和4个乡及2个办事处,共553个村民委员会、7个居民委员会。
XX县工业经济发达,已形成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造纸印刷、橡胶鞋业、机械加工、纺织印染、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主导产业。
该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被评为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先进县。
XX县是全国粮棉生产基地县,有非常丰富的农副产品,地下富含石油、天然气和盐卤。
有海岸线12公里,有丰富的海洋、滩涂资源。
XX镇是XX县城镇体系的主中心城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教育中心,是综合性城镇;
大王镇是XX县城镇体系的副中心城镇,是山东省的省级中心镇,是工业主导型城镇,发展造纸及纸制品、化工、建材、机械等产业;
李鹊镇是XX县工贸结合型城镇,主要发展建材、食品加工业。
XX镇、大王镇和李鹊镇是XX县的重要乡镇,但联系三镇之间交通道路少,虽有兴广铁路贯穿李鹊镇与大王镇,但仍不能满足交通量增长的需要,交通设施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南外环路的修建将改善以上情况,本道路呈西北、东南走向,北起XX镇境内潍高路,向南进入李鹊镇,终止于大王镇内青垦路,全长21.102km。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地缓解东西方向交通压力,拉动周边村镇经济发展。
1.2编制依据
a.《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通部1988年颁布,1996年讨论稿;
b.《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行)》,国家计委计办投资(2002)l5号文通知;
c.《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及现行其他有关标准、规范、规程;
d.《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及《估算指标》(交公路发(1996)611号);
e.《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计委、建设部,2006;
f.《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讨论稿)》,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g.山东省关于《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的补充规定;
h.国家有关政策和交通部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
1.3研究范围及内容
1.3.1拟建项目直接影响区
项目直接影响区为XX县。
1.3.2研究范围
1.3.2.1工程建设范围
新建道路南外环路长21.102km。
1.3.2.2工程内容
工程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及道路附属工程。
1.3.3研究内容
a.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的现状与将来发展的分析预测;
b.项目影响区交通系统和道路网的现状及发展规划的调查分析;
c.道路运输量和交通量的发展预测;
d.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标准及规模;
e.工程设计;
f.环境评价;
g.工程实施方案及工期安排;
h.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i.融资方案;
g.财务评价;
k.国民经济评价;
l.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1.3.4评价年限
本项目建设工期2年,自2009年3月份开始施工,2011年3月份正式完工通车,评价期按运营期20年,建设期2年,共计22年计算。
1.4主要研究结论
1.4.1工程建设条件
本报告通过认真调查分析研究,认为该县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雄厚,道路建设材料来源丰富,运输条件极其便利,具备良好的工程建设条件。
1.4.2交通量预测
本项目采用出行强度预测法对项目内交通量进行预测:
通过对本项目历年客货运量和城镇非农业人口的相互关系,计算客货出行强度;
参照其他类似城市客货出行强度,预测本项目主城区和各组团未来的客货出行强度;
根据客货车载运系数,预测本项目的交通量。
各特征年交通量预测结果:
预测未来(2030年)南外环路的交通量达25000辆/日(pcu)以上。
1.4.3工程建设标准
1.4.3.1道路工程
道路工程设计标准如下:
a.道路等级:
一级公路;
b.计算行车速度:
80km/h;
c.路面设计标准轴载:
BZZ-100型。
1.4.3.2桥涵工程
桥涵工程设计标准如下:
设计荷载标准为公路-I级,设计洪水频率为桥涵-1/100。
1.4.4工程建设规模
1.4.4.1道路工程
根据合同要求,本工程道路建设规模如下:
一级公路,长21.102km。
1.4.4.2桥涵工程
本项目设置桥梁2座,涵洞10座。
1.4.4.3附属工程
本项目附属工程包括交通标志标线、道路照明等。
1.4.5道路征地拆迁
本工程道路功能用地506448㎡(计759.6亩),涉及农田迁占70770㎡,房屋拆迁25275㎡。
1.4.6平面设计
本项目内的道路路线布设,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尽量使道路直顺,长度缩短,节约投资。
1.4.7纵断设计
规划道路纵断面线性设计主要根据以下要素来确定:
现状自然地面标高、地下水位标高、互通控制标高和相交道路控制性标高。
1.4.8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车道横坡均为2.0%,横断面设计如下:
0.75m(土路肩)+2.5m(硬路肩)+3.75m(车行道)×
3+3m(绿化带)+3.75m(车行道)×
3+2.5m(硬路肩)+0.75m(土路肩)=32m
1.4.9交叉口设计
南外环路与兴广铁路交叉口为立体交叉,设置公铁立交一座,沿线其他交叉均为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口采用“十”字形交叉和“T”字形交叉。
1.4.10路面设计
本设计采用沥青砼路面,拟定铺设路面结构组合如下: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6cm水泥稳定碎石+16cm水泥稳定碎石+16cm石灰土
1.4.11投资估算
本项目道路路线全长21.102公里,投资估算总金额3.58亿元,其中,静态投资3.31亿元,建设期贷款利息0.27亿元。
1.4.12资金筹措
本项目建设资金由XX县城市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筹措,自筹资金占30.3%,共1.01亿元;
贷款资金占69.7%,共2.30亿元,利息按国内银行长期贷款5年以上年利率5.94%计算,贷款期限为九年。
1.4.13建设进度设想
根据经济和交通发展的需要,本工程拟于2009年3月份安排实施,2011年3月份全部建成通车,计划工期2年。
1.4.14国民经济评价结果
本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5.3%,经济净现值为1047.6万元(i=8%),投资回收期为15.6年(自运营期算起)。
本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8%的社会折现率,净现值大于零,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1.4.15综合评价
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利地改善区域道路结构及行车条件,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乡镇间、城区间的货物交流及人员往来,减少运行成本,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建议尽快实施。
第2章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2.1区域概况
2.1.1行政区划、地理位置
XX县辖6个镇(XX镇、大王镇、稻庄镇、石村镇、丁庄镇和李鹊镇)、4个乡(大码头乡、西刘桥乡、花官乡和陈官乡)及3个办事处(城区、清河和经济开发区),共553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
2007年底全县总人口4900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5340人。
县内共有25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89%。
XX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东营市南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118o17′04″~118o57′11″、北纬36o56′09″~37o21′23″。
北连东营区,南靠XX市临淄区,东与潍坊市寿光市接壤,东南与潍坊市青州市相接,西与滨州市博兴县毗邻,东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海岸线长11.86公里。
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0.1公里,南北最大距离46.2公里,总面积1137.9平方公里。
2.1.2自然特点
XX县地处泰沂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河冲淤积平原的交迭地带,地势由西南倾向东北,西南部最高高程28米,东北部最低为2米,绝大部分地区的地面高程在3.5~15米之间,坡降为0.48‰。
2.1.3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总面积为11.379万公顷,其中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它农用地等)共8.02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0.5%;
建设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共1.835万公顷,占16.1%;
未利用土地1.52万公顷,占13.4%。
水资源:
全县地表水资源量7947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784万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1019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5712亿立方米。
地下水包括浅淡水和深层承压淡水,主要分布在XX县南部,客水资源包括黄河、小清河、支脉河等客水资源,分布在XX县北部。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卤水、地热等。
已探明油气资源总分布51平方公里,石油储量为6628万吨,天然气储量为2.5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水生动物主要有各类鱼、虾、贝、毛蟹等;
畜禽有马、牛、羊、鸡、犬、猪等;
野生兽类有野兔、刺猬、黄鼠狼等10余种;
鸟类有麻雀、鸭兰、喜鹊、啄木鸟等。
植物资源: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等;
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等;
蔬菜有大白菜、萝卜、大蒜、茄子、辣椒、黄瓜、韭菜、大葱、芹菜、西红柿等40余种。
有各种树木(包括变种)93种,主要有杨、柳、槐、榆、桐等,经济树有苹果、枣、桃、杏、桑、葡萄、山楂、梨等近30种。
水生经济植物主要有苇、蒲、藕等。
药材有车前子,蒲公英、益母草、香附、茵陈、枸杞、蛇床子等284种。
近年,银杏、人参果等种植业发展并引进了巴西木、南洋山、荷兰郁金香等花木。
2.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2.1经济发展状况
2008年XX县地区生产总值达32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9.2%;
人均生产总值为6.56万元;
财政收入14.4亿元,比上年增长39.56%。
改革开放以来,XX县经济一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人均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万元大关,地区经济主要指标居东营市前列,成为经济大县。
2.2.2产业结构优化
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据初步核算,2008年XX县实现生产总值(GDP)322.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6亿元,增长5.6%;
第二产业增加值238.04亿元,增长21.4%,其中工业增加值223.56亿元,增长23.3%;
第三产业增加值59.53亿元,增长17.0%。
三次产业比例为1:
9.6:
2.4。
近几年来,XX县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三次产业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发展。
2.2.3其它主要经济指标
2.2.3.1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48亿元,比上年增长25.5%。
其中,城镇规模以上投资完成137.51亿元,增长38.3%。
2.2.3.2对外经贸和旅游情况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7亿元,比上年增长24.1%。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7.1亿元;
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98亿元。
实现进出口总值17.82亿美元,增长39.1%,其中出口9.23亿美元,增长36.8%。
实际利用外资2932万美元,增长18.1%。
主要旅游景点有南宋大殿、傅家遗址、倪宽墓、营子遗址、柏寝台遗址、乐安故城遗址、孙武湖旅游度假区、孙武祠、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中共刘集支部旧址、中共清河地委旧址等。
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8亿元,增长25.7%。
2.2.3.3人民生活水平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30元,比上年增长17.9%。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358元,增长12%。
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0.95平方米。
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7773元,增长12.1%。
农村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85元,比上年增长14.1%。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37元,增长5.1%。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9平方米。
2.2.4市区工农业发展
XX县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新局面。
2008年,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达到229个,比上年增加41个,增长21.81%;
实现增加值274.96亿元,增长20%。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99.03亿元,比上年增长30.8%;
实现利润101.69亿元,实现利税136.31亿元,分别增长46.8%和44.8%。
企业亏损面下降20.93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得到调整,轻重工业及工业布局渐趋合理。
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纺织、食品等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XX县一直把农业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产值居全市第一。
XX县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2008年粮食年产量47.9万吨。
近年来,XX县的蔬菜生产成为农业中第二大主导产业。
此外,XX县还生产高品质的苹果、梨、桃、枣、葡萄、西瓜等。
2008年,农业生产实现稳定增长。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8.68亿元,比上年增长4.9%。
其中,农业产值25.95亿元,增长2.7%;
林业产值0.18亿元,上升22.5%;
牧业产值11.79亿元,下降8.2%;
渔业产值6.92亿元,增长62.2%。
随着科技兴农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耕地产出率水平稳步提高。
2.3道路现状分析
2.3.1道路
长期以来,为适应经济发展和油田开发的需要,东营市一直把公路建设放在重要地位。
为此,XX县域公路交通发达。
XX县是山东省第一个村村通柏油路的县,现已基本实现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
XX县境内有5条省道(潍高路、广青路、孙武路、青垦路、新海路)共计148.1公里干线公路。
其中地处东营市和胜利油田南大门的孙武路是省级文明样板路;
潍高路是省级文明样板路,国家级“绿色通道”。
东青高速公路贯穿南北。
大量的县乡道路密布境内。
截止2004年,XX县道路许多路段破损严重,不适应交通运输的需要。
省道S231的东绕城公路已经建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南北向过境交通的问题,但目前县城的发展已经跨越了省道S323(潍高路),在乐安立交桥周边地区,过境交通和城市交通相互干扰,比较混乱。
此外,县城缺乏直接对外快速通道,制约县城的中心集聚功能。
目前区域性高速公路均不经过县城,对外联系通道不够直接顺畅,对外交通能力不足,不利于县城与区域社会经济的整合发展,所以急需改善目前的道路交通状况。
2.3.2站场
XX县城现有长途汽车站两处,均分布在城区孙武路两侧。
其中,东营交通运输有限责任公司XX汽车站,有客运和货运。
客运量平均1500人/日,汽车一分公司经营货运。
大王镇设有大王汽车站,经营客运,客运量平均600人/日。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虽然目前XX县的交通发展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主要基础设施都是在胜利油田生产性交通设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缺乏统一和系统的规划,区域性、跨界交通设施不足,对外交通受到影响,区域内部的重要运输通道不能适应未来区内物流、客运快速、便捷流动的需要,不利于XX经济腹地的拓展和辐射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着XX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2.4自然条件和地震烈度区划
2.4.1地形与地貌
XX县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地面标高+28米(黄海高程,下同),东北部地面最低,标高为+2米,坡降为0.48‰。
地貌属鲁北平原,南部由山前冲积而成,北部为黄泛淤积。
境内主要是微地貌,差异不大,其类型有:
缓岗,占全县总面积的8.72%,地面标高10~28米不等。
浅平洼地,占全县总面积的19.25%,分布在微斜平地之中,小清河以南各洼地面标高5~20米,比周围相对低1~2米;
小清河以北地面高3~5米,比周围相对低0.5米左右。
微斜平地,处于缓岗与洼地之间,在县内分布最广,占全县总面积的61.53%。
河流阶地,因河水泛滥淤积而成,分布于淄河两岸,占总面积的0.33%,土层主要是粗砂沉积物,高出河床1~1.5米。
河流圈地,处于小清河与溢河坝之间,占总面积的3.05%,呈封闭状况。
滨海滩地,海拔不高于3.5米,占总面积的7.11%,分布于沿海老防潮坝以东。
2.4.2气候
XX县地处暖温带,属季风型气候,境内气候无明显差异。
气候特征是雨、热同季,大陆性强(大陆度66.4),寒暑交替,四季分明。
春季为3~5月,气温回暖快,降水少,风速大,气候干燥。
夏季为6~8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气候湿热。
秋季为9~11月,气温下降,雨量骤减,天高气爽。
冬季为12~2月,雨雪稀少,寒冷干燥。
境内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94.7小时,年日照极值2881.4小时。
历年平均气温12.6℃,年平均最高气温18.9℃,年平均最低气温6.8℃。
极端最高气温41.5℃,极端最低气温-23.3℃。
降水量历年平均562.2毫米,多集中在6~9月份。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
冬季多吹西北风,春、夏季多吹东南风,初秋多吹东南风,晚秋多吹西北风。
常年始霜日为10月21日前后,常年终霜日在4月6日前后,年平均无霜期为198天。
2.4.3地质
东西向的齐河-XX大断裂带从XX县境中部穿过。
断裂南盘上升,属鲁西台背斜,其上,北北西-南南东向的昌乐-XX断层,穿过XX县城西;
断层西盘上升,属鲁西隆断区;
东盘下降,属昌潍坳断区。
齐河-XX大断裂北盘下降,属辽冀台向斜的济南坳断区。
此区又分两个次一级的构造单元,县北部属东营坳陷南坡,中部大营-赵嘴一带属XX凸起。
受上述构造格局控制,全县分为三个沉积环境-地貌-水文地质单元。
以石村经颜徐至周庄村为分界线,此线以南为泰沂山北麓山前淄河冲积扇的中尾部,第四系地层较薄,由浅至深均含淡水;
此线以北至小清河为山前冲积、黄河淤积和海潮侵袭交替作用形成的海陆相沉积,第四系地层较厚,地下水由浅至深为咸-淡或淡-咸-淡水;
小清河以北则为黄河淤积平原末端,第四系地层较厚,由浅至中等深度均含咸水。
2.4.4水系与水资源
县境东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海岸线长11.86公里,属淤泥质海岸。
岸上地势平坦,湾少水浅,底部多为沙泥,有多种贝类生长。
有滩涂面积7066.67公顷,滩涂湿地2266.67公顷。
-10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66.67平方公里。
境内有小清河和支脉河两大水系的12条河流。
其中:
小清河,全长240公里,境内流长34公里,流域面积585平方公里,防洪流量360立方米/秒,流向自西向东。
淄河,旧称淄水,全长141.5公里,境内流长37.8公里,最大行洪能力768立方米/秒,为南北流向。
阳河,境内流长14.6公里,流域面积26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流,南北流向。
裙带河,境内流长17公里,行洪能力50立方米/秒,南北流向。
预备河,境内流长26.5公里,行洪能力81立方米/秒,流向自西向东。
支脉河,境内流长48.2公里,流域面积1388平方公里,行洪能力649立方米/秒,流向自西向东。
广北新河,系人工河道,全长12.4公里,流域面积80平方公里。
2.4.5土壤
全县土壤共分为四个土类,八个亚类,十一个土属,七十八个土种。
南部以褐土为主,岗间洼地有潮褐土,砂姜黑土;
北部由东向西土壤依次为滨海滩地盐土、滨海潮盐土、滨海潮土;
东部以滨海盐化潮土为主。
各类土壤呈复域存在。
土类中褐土面积356.7k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1.34%。
呈中性至微碱性,pH值7.5左右,表土多为沙土、沙壤土,表层质地适中,耕性好,适种各种农作物,是境内较好的土壤。
潮土面积591.4km2,占总土地面积的51.96%。
土壤层次排列明显,多有夹层。
全剖面呈中性至微碱性,pH值7—7.5,土壤表层质地多为轻壤或沙土。
盐土面积158.5km2,占总土地面积的13.93%。
砂姜黑土面积31.6km2,占总土地面积的2.77%。
土壤养分含量低,尤缺磷,农业生产性状差。
2.4.6自然灾害
XX县历年来自然灾害较为频繁,主要有雹灾、风灾、旱灾、涝灾、霜冻。
尤以雹灾和风灾较为严重。
2.4.7地震
山东地区的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鲁中、鲁东地区的上升山地和鲁西、鲁北地区的沉降平原,本项目所处的断块构造单元属鲁西断块,道路位于沂沭北东向深大断裂西侧,沂沭断裂带是华北断块和胶辽断块间的一条活动带,另外,昌乐一XX北西向断裂位于项目研究区内。
根据山东省地震局对山东活动构造与地震关系的研究,研究区位于沂沭北东向构造地震带(属郯城一渤海地震带)的西侧和济阳一临朐—诸城北西向构造地震带北侧,根据国家标准GB18306-2001(1:
40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项目所在位置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10g,对应于原基本地震烈度Ⅶ度,按Ⅶ度设防。
2.4.8自然条件对工程影响
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在XX县的县城东南侧,道路所分布的区域主要在XX镇、李鹊镇和大王镇三个镇内,三个乡镇在该县内都是经济发达的乡镇,区域内村庄较为密集。
通过县里的“村村通”工程,各村庄之间已基本通有沥青路。
通过本项目的修建,能大大地改变沿线乡镇的交通状况,使该区域内村庄的发展更合理,促进地方城镇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2.5工程地质资料
XX县处于华北地台上,鲁西台背斜与辽冀台向斜接壤处。
在这古老的变质岩基底上,沉积地层较全。
自下而上有:
太古界组成沉积基底为变质岩系,常见为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绿泥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