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1760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省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省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省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省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情Word文件下载.docx

《省情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情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省情Word文件下载.docx

其中平遥古城和云冈石窟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山西曾涌现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有中国的“武圣”、三国时期名将关羽,有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王之涣、王维、白居易,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有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等。

  

  山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早在1921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君宇,就在太原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革命活动。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亲自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种。

全国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八年抗战中,山西是华北抗战乃至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

山西地方党组织培养了15万名共产党员,根据地向八路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

解放战争期间,山西成为支援全国解放的战略基地,广大民众积极支援前线,大批地方干部南下或东进、西进,奔赴新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作为能源基地,山西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五”时期,省委、省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初步核算,200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2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年均增长13.1%;

财政总收入757.9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68.2亿元,增长40.8%;

粮食产量97.8亿公斤;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1.2亿元,增长14.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13.9元,比上年增长12.8%;

农民人均纯收入2890.7元,比上年增长11.6%。

超额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经济指标。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

地理座标为北纬34°

34'

——40°

43'

、东经110°

14'

——114°

33'

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

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

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

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

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山西表里山河,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

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

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

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

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

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阻隔,夏季风影响不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3°

─14°

C,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

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

——10°

C之间。

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

——14°

C。

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

C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

——26°

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

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

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

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

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

西河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

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

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区。

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汉、魏、晋时期,山西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之后的东魏、北齐也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这对促进山西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一直把山西作为唐帝国的腹脏地区,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

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发达的经济、文化称著于世。

到五代十国,山西仍然对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形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宋辽时期,山西进一步繁荣,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的主要发达地区。

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

当时山西商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明,曾受到当时来中国旅行的意大利伟大旅行家马可·

波罗的盛赞。

明代,山西的商业迅猛发展,曾领全国之先。

特别是晋商十分活跃,威震海内外,其足迹东出日本,北抵沙俄。

最著名的是山西票号,可谓中国金融之鼻祖。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但是,山西人民英勇地抗击了外敌的侵略。

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山西人民进行了更加顽强的斗争,在三晋大地上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上党战役永垂青史。

1949年4月,全省解放。

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从此揭开了山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新篇章。

几十年来,山西人民为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为重大贡献。

  黄河流经山西,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

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山西曾涌现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有中国的“武圣”、三国时期名将关羽,有唐朝名相狄人杰、裴度,有抗击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有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有创立"

制图六体"

的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白居易,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金朝文学家、诗人元好问,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

清末维新派扬泽秀以及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弟等。

可以说,山西是人杰地灵,代不乏人。

而其中晋商的足迹更是踏遍华夏、享誉全球。

  山西是厚重的黄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

古人类文化遗址、帝都古城、宝刹禅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画、古塔古墓、佛道圣地、险堡关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迹等,从北到南、珠串全省,构成了山西古今兼备,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全省境内,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就有119多处。

如佛教圣地五台山、应县木塔、云冈石窟、永乐宫壁画、运城关帝庙、永济普救寺、洪洞广胜寺等在国内外都很著名。

山西民歌、民谣舞蹈、民间传说、民间工艺等具有独特的魅力。

  山西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具有勤与俭的民风。

刘胡兰精神、大寨精神、太旧精神、李双良精神激励着人们为争取新生活不断艰苦拚搏。

吕 

梁 

位于山西省境中部西侧,东与太原市、晋中地区相接,南与临汾地区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北与忻州地区交界。

辖2市11县,计75镇162乡。

行政公署驻离石市

【历史】

  吕梁地区周初属并州,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属太原郡。

晋为西河国、太原国。

隋属娄烦、西河等郡,唐属石州、汾州、隰州、岚州、并州等。

宋增设晋宁军,金属石州、汾州、隰州、岚州及太原府。

元属冀宁路。

明、清属太原府、平阳府、汾州府。

民国属冀宁道。

1971年置吕梁地区,为现建制。

【地理地貌】

  吕粱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西临黄河东岸,东接太原盆地,一般海拔1000至2000米,主峰关帝山2830米,为吕梁山脉最高峰。

白龙山、黑茶山、真武山、云顶山、石楼山连绵起伏,奇峰突立,高峻险陡,在山岭脊部分布有松、杉、桦、栎成片森林,大部山地岩石裸露。

山之两冀多为丘陵,雨裂冲沟甚多。

境内交城、文水、汾阳,孝义一带地势较为平坦,为太原盆地的边缘,是主要农作区。

区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汾河、文峪河、孝河、磁窑河、湫水河、蔚汾河、三川河等,均为黄河水系。

【气候】

  气候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8.7℃,一月零下7.6℃,七月25.5℃。

年降雨量450至800毫米。

无霜期170天。

【工农业】

  全区现有耕地735.9万亩。

主要农作以小麦、谷子、玉米、高梁、土豆为主,棉花、油料次之。

区内森林、生物资源较为丰富。

现有人工林156.4万亩,木材林387万亩,经济林100万亩。

野生动物有褐马鸡、豺等。

野生药材有党参、甘草等一百多种。

  地下资源主要有铁、铝、煤、铅、石棉、钾、石英、长石、硫磺、石膏等。

其中煤储藏面积一万多平方公里,已探明的储量217亿吨。

工业有钢铁、机械制造、采煤。

机电、冶金、化肥、建材、造纸、酿酒、纺织、陶瓷、玻璃、制药等行业。

【交通】

  全区交通以公路为主,太原至军渡、忻县至临县碛口、太原至汾阳温家庄、神池腰店至兴县、兴县至孝义西交子、孝义至隰县午城等干线公路通过境内,另外有孝义桃红坡至隰县石口、文水至祁县、石楼至霍县等支线公路。

此外,有介休至教义阳泉曲铁路支线一条,简易公路和大连路多条。

在部分山区交通仍以驮运为主。

【风景名胜】

  区内古迹有交城的玄中寺、卦山;

交口的千佛洞;

柳香岩寺等。

革命纪念地有兴县蔡家崖、文水刘胡兰纪念馆、汾阳烈土纪念碑等处。

【名优特产】

  特产有交城枣和柳林枣、汾阳核桃、临县优种驴等;

还有驰名中外的杏花村汾酒、竹叶青。

山西野生动物资源 

种类较多,但多数种属的个体数量很少,分布范围狭窄。

只有87种分布较广泛,近80的种属个体数量已很少,或在深山密林中有很小的种群,如大鲵、猕猴等。

  山西省动物区系组成非常丰富。

现已发现的陆栖动物已达380多种,其中兽类79种,鸟类280种,两栖爬行类25种,大都分布在山西北部。

大型动物有金钱豹、雪豹、梅花鹿、狼、野猪等。

在动物中,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7种,二类保护动物14种,三类保护动物24种。

除国家保护的各类动物外,还有许多经济价值很高的珍贵动物。

如水獭、豹、果子狸等名贵的毛皮动物;

兔、野猪、斑翘、野鸡、山鹑、爪鸡等肉用动物;

麝、狐、青羊、中华鳖等较贵重的药用动物;

雕翎等价值较高的羽毛动物以及蝙蝠,啄木鸟,莺类等各种有益动物。

全省有70多种兽类,其中绝大多数为北方种,常见者为鼠形啮齿类动物,大型动物很少。

不论是动物的种类还是数量。

全省都以北部地区为多。

鸟类约有二百七十多种,其中分布广而又少常见的有雉科的雉鸡、石鸡、斑翅山鹑,鸦科的红嘴山鸡、喜鹊,以及我国特产褐马鸡和百冠长尾雉。

还有在内蒙等地繁殖而来山西省越冬的大鸨和不定性冬侯鸟毛腿沙鸡,春夏有由南方迁来我省繁殖的杜鹃、黄鹂、黑卷尾等。

  山西动物生态地理分布的特点是从东南部耐暖湿性逐步向西北过渡到耐寒干性,由夏绿阔叶林动物群—林灌草原动物群—干草原动物群依次有规律地更替。

省境南部中条山地区,在气候上是半湿润温带地区,植被为夏绿阔叶林,区内动物区系组成的特点是南方耐温暖动物向区内渗入。

属于热带亚热带动物有猕猴、花松鼠、兰矶鸫、褐河鸟、山麻雀、暗绿绣眼、黄咀白鹭等。

两栖爬行类有大鲵、无指盘臭蛙、隆肛蛙、淡眉角蟾、菜花烙铁头与大壁虎。

此外,沿季风区向北伸入至全省的,还有果子狸、豹、社鼠、黄鹂、黑卷尾、山椒鸟等。

省境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为半干草原地带,多受蒙古高原气候影响,加之在地形上与蒙新区又无明显屏障阻隔,因而动物区系的组成特点是以耐旱、耐寒的动物群为主,如沙百灵、蒙古百灵、五址跳鼠、黑线跳鼠、荒漠毛鼠、小毛足鼠与长爪沙鼠等,还有随季风向南渗入的石鸡、斑翅山鹑、凤头百灵、毛腿沙鸡、阿拉善黄鼠、子午沙鼠等。

省境中部为林灌草原地带,是南北两带相互渗入的过渡地带,而以北方型动物为主。

华北区特有动物在山西又主要分布于这里如褐马鸡、棕色田鼠,其次还有高地型种类如胡兀鹫、贺兰山红尾鸲、赭红尾鸽等。

山西省珍稀的野生动物单位数量较少,濒危物种较多,山西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问题十分突出。

目前,全省已建立了历山、蟒河、芦芽山、庞泉沟等自然保护区。

据近百年来调查的文献记载,全省有陆栖脊椎动物约420种,占全国总数的20.5%左右,其中兽类70种,鸟类316种,两栖爬行类34种。

属国家级保护珍稀动物有褐马鸡、梅花鹿、丹顶鹤、娃娃鱼等近30种

农 

业 

  农业生产出现重要转机,主要农作物产量较快增长。

中央一号文件和我省促进粮食生产的八项政策等一系列支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措施,以及粮食价格的上扬,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加之相对较好的气候因素,为粮食生产获得丰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全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88.1万亩,比上年增长3.2%,其中秋粮面积3376.6万亩,增长8%。

粮食总产达到106.2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0.3亿公斤,增长10.8%,成为我省历史上第三个突破百亿公斤的年份(1998年为108.1亿公斤,1996年为107.7亿公斤)。

全年棉花播种面积达到171.9万亩,是1996年以来最多的一年,总产达到12万吨,成为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1984年为13.3万吨,1982年为12.1万吨)。

表2: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

(万吨)

比上年增

长(%)

粮食

夏粮

秋粮

油料

棉花

甜菜

蔬菜

水果

1062.0

240.3

821.7

28.2

12.0

4.8

916.2

272.2

10.8

-7.3

17.5

-22.5

31.1

-57.7

-11.4

15.6

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年全省共完成造林面积317.5千公顷,其中营造防护林295.1千公顷,营造经济林14.2千公顷。

全年全省退耕还林完成170.7千公顷。

在政策驱动、结构调整推动和市场价格拉动下,全省畜牧业生产更加健康地发展。

全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达到82.9万吨,比上年增长7.7%;

禽蛋产量52.0万吨,增长3.4%;

牛奶产量61.1万吨,增长14.8%。

年末大牲畜存栏321.0万头,比上年增长2.1%;

猪存栏600.7万头,增长8.7%;

羊存栏1186.9万只,与上年基本持平。

渔业生产快速发展。

全年全省水产品产量3.5万吨,比上年增长13.8%。

工 

山西是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相对集中。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山西省资源赋存特点和国家整体经济布局的要求,全省加快了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基本形成了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煤炭、电力、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纺织等为支柱的主导产业比较突出、工业门类齐全的工业发展体系。

  近年来,山西省大力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增加技术进步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许多行业已居全国前列。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

2003年,全省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882.18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增幅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

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358.67亿元,增长31.2%,增幅比上年提高11.8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69%,比上年提高0.42个百分点。

  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均保持较快增长。

全年全省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0.97亿元,增长16.9%;

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25亿元,增长19.9%;

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50.1亿元,增长25.8%;

外商港澳台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5.07亿元,增长26.8%。

全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5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增幅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冶金、煤炭、电力等主导行业高速增长。

按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统计,2003年全省38个行业大类比上年增长的有30个,占78.95%。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3.3%,炼焦业增长49.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50.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6.1%,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8.0%。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大幅提高,企业亏损进一步减少。

全年全省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320.0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增幅比上年提高16.4个百分点;

实现利税316.53亿元,增长65%,增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5.46%,比上年提高18.37个百分点;

亏损企业亏损额17.79亿元,比上年减亏4.8%。

 城市规划 

自1990年4月1日《城市规划法》实施以来,山西省不断加强法规和机构建设,加快规划编制步伐。

先后制定出台了《山西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山西省城市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办法》、《大同古城保护管理条例》、《太原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等五部法规规章。

大原市政府还制订出台了《太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太原市户外广告设置和管理办法》、运城市政府出台了《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暂行规定》。

全省11个地级市中,太原、大同、阳泉、晋城、临汾、运城、长治7个市设置了单独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太原、大同和晋城3市成立了城市规划委员会。

《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已于2003年经省政府第十四次常务会议和省人大审查通过,上报国务院批复。

11个地级市除吕梁撤地建市正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外,其余10个地级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均已编制完成;

11个县级市除原平正在修编外其余均已编制完成;

85个县城编制完成县城总体规划的有78个。

不少城市开展了详细规划各类专业规划和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小城镇建设 

近年来,山西省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全省共有1198个小城镇,其中:

建制镇564个、乡集镇634个。

在564个建制镇中,有县级人民政府驻地镇(县城)87个;

省政府确定的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00个,在此基础上,又确定了35个重点培育发展的中心镇;

省政府审定的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0个;

建设部、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科技部、民政部等六部委确定的全国重点镇62个;

建设部和文物局审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0个。

山西省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加强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扶持具有交通优势和传统贸易优势,以及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培育了一批工业强镇、旅游大镇、商贸重点镇和农业产业化基地镇。

截至2002年底,564个建制镇,总人口为1564万人,平均每个镇为2.8万人;

乡镇企业17.3万个、占全省乡镇企业的46.8%,从业人员为170万人、占全省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的60.2%,营业收入总额达1169亿元、占全省乡镇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62.3%。

  建筑业 

目前,山西省共有各类建筑业企业1699家,从业人员达75万人。

2003年,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93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增加值116亿元,同比上升12%。

按总产值计算,劳动生产率为89150.9元/人;

按增加值计算,劳动生产率为15704.6元/人;

技术装备率10901.1元/人;

动力装备率5.44瓦/人;

实现利润总额47523万元,同比增长28.6%,人均利润784.4元,同比增长22.7%;

实现利税总额22.6亿元,同比增长4.9%,人均利税3957元,同比增长18.4%。

制定了《山西省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力度不断加大。

2003年全省在建工程4906项,全部办理了质量监督手续,监督覆盖率达到100%。

全省竣工工程2262项,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其中优良率29.6%。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率达到42%,同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

建筑安全生产居于全国中上游水平。

建筑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

建成了设计能力居于亚洲之首的山西铝厂、国内最大的以煤为原料的山西化肥厂和平朔露天煤矿、大同二电厂等一大批骨干电厂、大型煤矿等;

大运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大秦、侯月铁路等建成通车;

同时,还建成一大批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引水供水、煤气供热、污水处理、邮电通信、车站空港、体育场馆、宾馆饭店、公寓别墅等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