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1709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

  另外,书中提到一个班的人数最好不要太多,人数太多,有些孩子的问题会被老师忽视,要适当的培养他们也是很困难的事。

班上的老师最好也不要频繁更换。

如果频繁更换,这样的老师就没有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机会,并且很难和班上孩子建立联系,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合作精神。

读了这本书,我突然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家长和学校都不希望老师频换这种事情出现了。

其实,家长的顾虑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

  当今社会,已经在鼓励老师们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

作为教师的我,也决定继续加强对心理学方面书籍的阅读,借助这样的书籍了解和帮助学生。

  《自卑与超越》是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AlfredAlder(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晚年时期写的,出版至今估计快100年了,英文书名叫《Whatlifeshouldmeantoyou》。

个人感觉英文书名更合适点,书中Alder就像一个长者一样,他用通俗易懂,简明生动的语言从生活的意义,心理与身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记忆,梦,家庭影响,学校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类与同伴,爱情与婚姻这十二个主题来阐述了生活的意义。

  书中第一章就指出人类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对他人产生兴趣和学会合作。

这也是我一直都有跟孩子提到的一点,从她听得懂道理后就不断地跟她说,你不是单独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不是你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一个人不可能有完全的自由,我们要学会互相合作,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

比如在课堂上,学会合作尊重老师的教学成果,这样我们既学了知识又不用在课外花更多时间去补习;

在家庭里,学会按自己的每天的工作量按部就班完成。

好处就是我们不仅高效地完成了自己的各项学习任务,也为自己赢得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另一面也因为自己的合作而跟父母和学校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Alder指出人的一生都是追求从自卑到优越的过程,即使是那些罪犯,他们和其他人也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他们在追求优越的过程中方向上发生了错误。

书中主要列举了三类孩子,一类是身体有缺陷的儿童,一类是受宠的儿童,还有一类是受忽视的儿童。

这三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得到训练,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就容易形成错误的生活风格,以致走上错误的道路。

比如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如果他们自身的缺陷没有得到理解和关爱,他们就很难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就是奉献。

他们更容易关注自己的感觉,害怕被嘲弄。

他们就更不会对别人感兴趣了,自然也就学不会合作。

  受宠的儿童,因为他一直得到别人的宠爱,通常会认为自己无须努力就会出出类拔萃。

一旦当他进入不是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环境时,他就会非常失落,会觉得世界抛弃了他,他受过的训练是期待而不是给予。

他习惯了别人奉承,后果就是他失去了独立性,也失去了学习面对问题的其他处理方法。

他的兴趣只在于全身心关注自己,从不学习合作的运用和必要性。

当他不再容易找到往昔的温暖和顺从及被奉承时,他们就会觉得被出卖了,就会认为社会对他们充满了敌意,认为“别人和他对着干”,一旦他赋予生活这样的意义,那么他们往后努力的方向都将是错误的。

  受忽视的儿童,这个很好理解。

这类儿童从不知爱与合作为何物,他编造了一通不包含这些友好力量的生活解释。

当他面对困难时,他会高估困难,低估自己可以得到别人帮助的能力。

他认为社会对他很冷酷,他怀疑别人,无法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对别人的有益行为来获得感情和尊重。

他也就无法对别人产生兴趣和学会合作了,从而也就赋予了错误的生活意义,在错误的方向上越努力越远。

  因此Alder指出人的早期记忆是相当重要的,它会持续影响人的一生。

我们的家庭,学校都要训练儿童对他人产生兴趣并学会合作。

我们要允许儿童在共同任务和共同游戏中,在他们自己这个年龄层的孩子中,找到自己的方式。

母亲的第一要务就是让孩子感受到爱并让孩子信任,这样她就获得了孩子的兴趣,感情和合作,之后她必须扩大并提高这种信任感到孩子所处的各个环境中,孩子就会对他人逐渐产生兴趣并学会合作。

学校也是一样,当孩子第一次上学,他会面对社会生活的新考验。

老师就要吸引孩子并让孩子对她产生信任,孩子受到鼓励,就会更有信心和兴趣从而学会合作。

  总的说来,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我先是看了一遍,又在喜马拉雅上完整地听了一遍,然后又看了一遍。

书中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更帮助我们避免养育孩子过程中可能会犯的种种错误。

他所提倡的生活意义现今仍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意义都是为人类的进步奉献,合作是必须的。

  一年以前遇到过这本书,当时读了几页便放弃了。

一年以后再重新拿起来,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可见,读书也是要靠缘分的,然书可再读,人难再遇。

  我对心理学方面的书读之甚少,也知之甚少。

很早以前,通过某本书了解过弗洛伊德,到底也没有用心记过相关理论。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主要阐述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关于自卑——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优越感则是自卑感的补偿。

但自卑感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激励了人不断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碍,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可以说,正是由于人类会有自卑感,才会有不断取得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

记得之前在某篇文章里就看过类似“我们之所以自卑,是因为我们想要变得更好”。

如果我们勇往直前,便能通过直接、实际的方法改变我们的生活,逐渐摆脱自卑感。

没有人能一生被自卑感折磨,人们可以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来释放自卑感。

  我最喜欢他关于婚姻的态度,对于婚姻,阿德勒也持有一种平等合作的态度,他反对传统要求的妻子对丈夫的顺从,认为婚姻的和谐以夫妻双方的平等互惠为基础,夫妻二人都应该关心对方胜过关心自己,从而建立一种友好的伙伴关系。

虽然这个“伙伴关系”听起来似乎有点不近人情。

但其实婚姻真的是一种长达一生的合作,是两个平等的人在人生路上的陪伴和结合,在家庭地位上并没有高低之分。

  “个人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

”突然想起,“奇葩说”关于social的一个辩题,人怎么可以不social呢?

即使名声地位到达一定高度的人,在未成名时也是需要social的,否则哪能存活于世。

毕竟我们存在于与他人的联系的社会中,如果我们选择孤独,便等于选择了死亡。

  “我们感知到的事物从来不是事物原本的样子,带着我们的经验认知去感知事物,得到的是经过我们的思维处理后的事物。

世界即如此。

所以,我们感知的不是世界本身,而是我们主观解释后的`世界。

”这个观点似乎和马原中,“唯物”“唯心”还是“存在”的关系时相似的。

每个人对于生活意义的解读在其生活行为上都或多或少有所映射,一个人的精神思想是与其人生态度相一致的。

  里面有个没有注明出处的调查说,教师的孩子往往学习并不优秀,医生的孩子常常产生精神问题。

后者不知道,前者根据我的经验倒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似的。

至少我是这样,在脱离父母监督的高中,便走向了不归路,大学简直放飞了自我。

虽然没有太差的结果,但是明显自己应该可以做的更好。

三水同学应该也算吧,只是他比我幸运一点,高中还是有监督的,到了大学也是浑浑噩噩。

  关于梦境,人的人格在梦中和清醒时都是一致的。

只是梦境中,人比清醒时更为放松,人格受到的障碍和防御减=少,能够更真实地表现出来。

一个人在梦中的表现也是他人生态度的体现。

不管是梦中还是现实中,一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总是一致的,但是梦对我们的生活模式提供了支持和维护。

梦是我们生命意义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生命意义的塑造和达成。

  关于教育,阿德勒也着重强调一种“合作”的教育观,主张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更好地合作。

还有孩子的成长问题,从环境和基因方面,从心理和生理方面来讲述的;

还有工作方面,任何工作都是有价值的,还有犯罪问题等等。

我感觉这本书适合多个年龄段的人看,少年可以从中改善自己的情绪;

青年人可以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中年人可以在有适合自己的育儿观。

  最后以这句结尾,“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我需要过好自己的人生,这是我的责任。

我应该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线都有三个重要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每个人必须铭记于心的。

他们的现实由这些联系构成,他们所面临的问题都是这些联系造成的。

由于这些问题总是不停的缠绕着人类,人类就必须不断地回答这些问题,并表现出每个人对生命意义的个人概念。

第一:

我们并非人类种族的唯一成员,必然要和他人发生了关系。

为自己的幸福,为人类的福利,每个人都要和别人发生关联。

个人的脆弱性和种种限制,使得他无法单独达到自己的目标。

只凭个人的力量来应付自己的问题,它必然无法保持自己的生命,也无法将人类的生命延续下去。

因此,生活问题的每一种答案都必须把这种联系考虑在内,即必须虑及“我们生活于和他人的联系之中,假使我们变得孤独,我们必将灭亡”这件事实。

  我们的最大目标就是:

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和我们的同类合作,以延续我们的生命。

第二:

我们居住于地球这个贫瘠星球的表面,并借其所提供的资源而得以成长。

因此,我们如何发展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以保证人类的未来得以延续?

这是一个向每个人索取答案的问题,没有人能够逃避它的挑战。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我们的行为都是对人类生活情境的解答:

他们显现出我们的心目中认为那些事情是必要的,合适的,可能的,有价值的。

而所有的解答又都被“我们属于人类”以及“人类居住于地球”等事实限制。

当我们虑及人类肉体的脆弱性以及居住环境的不安全性时,为了我们的生命和全人类的幸福,我们必须拿出毅力来确定答案,这就像面对一个数学问题而必须努力解答一样。

我们不能单凭猜测,也不能希图侥幸,而必须用尽各种方法,坚定地探寻答案。

我们虽然不能发现绝对完美的永恒答案,但是却能竭尽所能来找出近似的答案,并通过不停的奋斗,以求更为完善的解答。

这个解答能针对“我们被束缚于地球这个贫瘠星球的表面上”这个事实,以及环境所带来的种种利害关系。

第三:

我们还被另一种联系所束缚。

人类有两种性别,爱情和婚姻即属于这种关系。

个人和团体共同生命的保存都必须顾及到这个事实,每一个男人和女人都不能对此问题避而不答。

人类面临这些问题的所作所为就是答案。

上述三种联系构成三个问题:

如何谋求一种职业,使我们在地球的天然限制之下得以生存?

  如何在我们的同类之中获得地位,以便我们能相互合作并享受合作的利益?

如何调整我们的自卑,以适应“人类存在有两种性别”和“人类的延续扩展,有赖于我们的爱情生活”等事实。

个体心理学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纳在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之下。

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的反应,都明白的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

举例来说,假如有一人他的爱情生活很不完美,他对职业也不尽心竭力,他的朋友很少,他又发现和同伴接触是件痛苦的事,那么,凭他的生活中的这些约束和限制,我们可以断定:

他一定会感到“活下去”是件艰苦而危险的事,他拥有的机会太少,而承受的挫折太多。

他的活动范围狭窄,可以用他的判断来加以解释,即“生活的意义是保护我自己以免受到伤害,把自己圈围起来,避免别人接触”。

反过来说,假如有一个人,他的爱情、生活的各方面都非常甜蜜而融洽,他的工作获得可喜的成就,他的朋友很多,他交游广阔而且成果丰硕,那么我们能断定:

这个人必然感到生活是属于创造性的历程,它提供了许多机会,并克服各种困难。

凭他应付生活的多种问题的勇气,即可作出如下断言:

生活的意义是对同伴发生兴趣,作为团体的一份子,要对人类幸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今天阅读家庭的影响章节中关于父亲和母亲作用的陈述。

虽然前述章节对于心理的分析,作为一个读书不多的人看来足够振聋发聩了,但是这一章节就完全暴露了他的逻辑不严密以及偏见,非常遗憾。

  这里还有一些明显有偏颇的预设观点和无法成立的推论。

预设养育以及一切附带条件都是女性的责任,预设女性就应该做家务,并且通过“潜能是通过社会责任感得到发挥的”来美化之。

  “母亲常常将孩子看作自己的一部分,有了孩子,她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整体,才会感受到主宰生命的力量。

”诸如此类。

  他的确强调了女性地位平等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但是这个目的是为了让女性更好地心平气和地履行职责,做家务抚养孩子,而没有提到二人的分担。

实际职务的不平等,那么口头平等就是空谈,不过是哄骗罢了。

  而且相关性的证实方法也存疑。

这是我的知识盲区,无法讨论了。

  我有时候是很鸵鸟心理的。

有些我不想知道的事,我是不会问不会理的,我觉得这样过得开心点。

而人生那么长这么短,开心是多么重要啊!

  所以《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断断续续的看了很久,因为开了头我觉得必须要看完的,嗯我是有点强迫症的。

  这个确实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的故事。

但是被宠爱的孩子不一定都都是被宠坏的孩子。

尤其是现在社会,有哪个孩子不是被宠着长大的呢,但是性情的培养还是最主要看家庭氛围和家人的引导。

如果一个每天争吵的父母来跟孩子说要好好跟其他小朋友玩不要争吵,那么这个小孩子不一定能做到。

为什么呢因为孩子最大的天赋是什么呢,模仿。

他们会模仿大人的做法说法,尤其是最亲近的人。

  所以一个网上的段子说,如果一个人善解人意处处为别人着想,那是因为没人疼没人爱。

其实是因为这是人家的修养。

  老勒还阐述了社会上主要的人际关系,比如家庭,工作等等,其实大部分观点还是很感同身受的,印象很深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合作,也可能是因为反复出现的次数太多了。

  确实是需要合作的,这本来就是一个互联的社会,怎么可能单靠一个人的努力就能做出大事情呢。

合作是提高效率的最有效途径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嘛!

这个也是我需要学习的部分了,因为肥宅能有什么合作嘛,就是吃鸡的时候咯……

  生的意义在于奋斗,我赞成这一观点。

多少次生命处于低潮,是这一信念解救了我。

于是埋头苦干,当我无意间抬起头时,却发现周围的人渐离自己远去了,自己竟到了形影相吊的地步,同学越来越疏远,舍友越来越隔阂。

回顾三年前刚刚踏入大学校门时,我们以何等的热情要建筑一个温暖的大家啊!

结果与愿望竟有如此差距,只因我们把奋斗的目标定格为个人成就了,各自作自己的茧,而非大家共筑一个巢。

  当朝夕相处的同学处于困境之中时,我们熟视无睹或轻描淡写的宽慰几句;

当同学取得一点点成绩时,我们置若罔闻或冷嘲热讽。

没有周围人的关怀认可,我们感到孤独迷茫,无所适从了,即而对生活的意义提出质疑。

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怎么可能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对生活充满信心呢?

大家都渴求温暖的集体,融洽的关系,但有几人为建筑这气氛而努力过呢?

只想索取不肯付出,终究是行不通的。

  阿德勒告诉我们:

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与他人的团结合作之中获得满足。

奉献的意义是广泛的,在班级之中,我们与同学团结合作,为建筑一个温暖的集体奉献力量;

在单位之中,我们与同事团结合作,为单位的生存发展奉献力量;

作为一国公民,我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青春;

作为人类一员,我们为人类的进步发展奉献生活。

奉献就意味着牺牲,这牺牲换取的是大家的团结合作,从而产生更加巨大的力量。

  人其实是很软弱的,如果人类不合作,那么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可以轻易的置人于死地,人却成了世界的主宰,因为人是群居且懂得合作。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不再需要团结合作来维持基本生存,但团结合作依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人是社会的人,需要精神支柱,没有团体社会的认可,人会失去一切支柱和自尊,只有融入集体之中,融入社会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当然,阿德勒对生活意义的诠释,只是从精神分析家的角度作出的,为的是使他的病人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从而走出空虚孤独的旋涡。

人活着仅靠积极的态度是不够的,还应有正确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但从构建健康人生的角度讲,阿德勒的观点是科学的。

  这本书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引导我们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能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树立信心,取得成功。

  《自卑与超越》主要有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及同伴和爱情与婚姻等十二个主要论点,共十二章。

原书名为《生活对你的意义》。

这是阿德勒思想最为成熟的时期。

  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与职业、社交和爱情这三个主要问题有关。

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作反应时,都表现了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

真正的生活意义在于对别人和社会发生兴趣以及能与人合作。

  阿德勒认为对于人类来说,肉体和心灵二者是生活的表现,它们都是整体生活的一部分。

心灵正是指挥肉体朝着一种能使我们获得安全和优越地位努力的。

只有那些对他人产生兴趣而又决心要为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心灵才有了克服困难的正确技术,使肉体正确行动,从而超越自卑,使自己鼓起勇气前进。

  自卑感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因。

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他们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而努力奋斗的结果。

优越感的目标取决于每个人所赋予生活的意义,是建立在他的生活方式之中。

人类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我们所有文化贡献的源泉。

而超越力量的大小,端视自卑心的强弱,以及个性、企图心等。

自卑与超越的相对强弱不同,在不同的人身上,衍生出许多种不同的性格与行为来。

正因这股力量相当强大,若能够妥善运用,则可以成为一股不断突破的动力,否则,将成为另一个失败的开始。

  在人的所有心灵现象中,最能显示着其中秘密的是个人的记忆。

早期记忆又特别重要,因为它显示了人生活方式的根源及其简单的表现方式。

梦是是人类心灵创造活动的一部分。

梦的目的是在支持生活方式,并引起适合于生活方法的感觉。

每个人做梦时都好像他在梦中必须努力追求优越感一般。

  家庭对人类的影响也很大,儿童时期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给他留下的印象不可磨灭。

母亲不仅应该使孩子和她很好地合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学会与其他人平等合作,发展自己的独立性。

而父亲必须以平等的立场和妻子合作,以良好和积极的方式处理好职业、友谊和爱情三大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是家庭的延续。

注意儿童的困难、纠正父母的错误,是学校教师的任务。

教师应该对儿童有真正兴趣;

同时也训练他们对别人发生兴趣,使他们走上独立而又与人合作的生活道路。

  青春期的所有危险,都是由于对生活的三个问题(职业、社交和爱情)缺乏适当的训练和准备所造成的。

青春期给人的只是个机会,是开始对成年人的生活问题做出独立的而有创造性的解答。

  罪犯也是追求优越感。

然而,由于罪犯追求的是属于他们私人的优越感,结果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全部失败。

我们应该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并鼓励他们对别人发生兴趣,学会与别人合作,同时采取其它有关社会措施。

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由自卑走向超越,社会犯罪的数目也会大大减少。

  书上说到:

我们的文化和国民大抵都有一种“自卑而超越”的心理。

这种心理对我们文化中重视教育和教育价值的传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是的,我觉得它也是一种学习心理,因为有矛盾才有进步,只有把学生置于一种矛盾的境地,他才能进步。

然而,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每个孩子都去追求优越感。

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种追求引向富有成就和有益的方向。

教育者必须确保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能给他们带来精神健康和幸福,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风格,否则会造就成被称为“生活的失败者”的各种问题儿童。

这些儿童会把追求优越性扭曲为追求权力,控制别人,自私自利,或沉溺于自我想象的世界之中,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

而这些错误的优越性追求,正是教育中需要我们教师加以注意的地方。

  如果自卑心理一旦产生,而得不到及时纠正,对人的危害是严重的。

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第一,澄清学生不正确的认识,消除自卑心理。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同时也都有自己的优点。

我们不能总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相比,这样就很容易产生自卑。

相反,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克服不足,发挥优势,找回自信。

  第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勇气和胆量,让学生经常对自己说:

“我能行!

”和“我能够做好!

”,不断给自己增加勇气,树立对自己、对人生的自信心,以这种自信与自卑对抗,战胜自卑。

在学生能够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学生,让学生达到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目标,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一点“特权”,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第三,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让学生知道人无完人,谁都会犯错误,有了错误就要正确的面对批评,让学生知道父母和老师说你不对和比别人差,其实并不是说你真的很差,而是为了给你一种鼓励和鞭策;

或者只是一时的气话,并不代表他们的本意,我们应该分析他们当时说话的场合和情境,不能捡起话来就往自己身上套。

如果真是他们的不对,你也可以事后与他们评理,为自己辩护。

对同学们的评价也应该采取这种态度。

总之,我们不能消极地对待别人的批评和评价。

  虽然,我们无法培养一个没有缺点的“完人”,但可以培养一个身心健全的人。

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心理素质教育,防止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有了自卑也应当正确对待。

帮助学生树立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这样学生才能健康、更好地发展。

  阿德勒认为,人这一生必须面临的三大制约(也可以称之为人的局限性):

  一、我们都必须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目前并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人类与地球上的各种资源必须共存,所以我们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善待这个地球。

  二、这个星球上,除了我们自己,还有其他人,一切组成这个星球的人类体系。

所以我们必须与周围人相互关联,因此要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人类有男有女,这同样是个人和社会得以维系必须考虑的问题。

所以人这一生中都无法绕开爱情和婚姻这个问题。

即两性关系。

  因为有这三种制约,便有了接下来的三大问题:

  一、既然我们的星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人类获得永存?

  二、在茫茫人海中,我们应该怎样定位,才能达到与人合作的目的?

  三、如何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两性关系”?

  而这一切的表现形式都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

职业、人际关系、两性关系。

这几乎涵盖了我们活着的一切内容。

如果一个人既没有工作、又没有朋友、也没有家庭和伴侣,是否可以说他是活着的,然后这种真空状态应该是很难的,我们总会与这个社会发生点什么。

而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必是将活着视为一个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