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第八届战略发展论坛移动互联网内容纪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1658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移动第八届战略发展论坛移动互联网内容纪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移动第八届战略发展论坛移动互联网内容纪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移动第八届战略发展论坛移动互联网内容纪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移动第八届战略发展论坛移动互联网内容纪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移动第八届战略发展论坛移动互联网内容纪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移动第八届战略发展论坛移动互联网内容纪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移动第八届战略发展论坛移动互联网内容纪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第八届战略发展论坛移动互联网内容纪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移动第八届战略发展论坛移动互联网内容纪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战略发展论坛是由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发起并举办的开放式论坛,论坛的宗旨是聚集信息产业各方规则,探讨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战略问题,以达成战略共识,促进共同发展。

战略发展论坛从2003年开始成功举办七届,有国际国内50多位嘉宾先后在此发表过主题演讲,并与来自中国移动各级总部各部门省公司领导和员工展开深入交流,规模超过两千人次,战略发展论坛已成为中国移动洞察战略环境、把握行业脉搏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中国移动与行业伙伴和相关方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展望行业前景的重要的交流平台。

本届论坛我们有幸请来了四位重量级行业领军人物作为演讲嘉宾,他们是: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鲁向东先生,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先生,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先生,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

  本次论坛不仅有业内风云人物的加盟,更得到了众多合作伙伴的支持和参与,来自电信设备、IT领域、咨询、投资机构、学术研究、媒体等62家机构的单位应邀出席了论坛,让我们以热烈掌声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欢迎!

参加本次论坛中国移动包括来自中国移动总部各部门在京直属单位的领导、31省主管发展战略工作的公司领导和战略部的总经理、工作人员,还有我们集团在管理学院学习的集团后备干部班的全体学员,以及总部的同事们,欢迎各位!

  本次论坛的官方网站在移动研究院网站上线一周以来得到了大家的热情支持,截止到今天上午12点访问量已超过18万,访问人数超过2万人,以创新为主题研讨的帖子和文章数量超过360篇,500多人通过网络注册抢入场券,在此特别为在现场还没有座位站着的各位同事表示敬意。

  随着3G网络运营,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以互联网、云计算、LTE技术的兴起使信息通讯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变革,关于产业未来之路也许会有不同判断和展望,但是有一个词是共同的,那就是创新,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创新引领发展,我们的创新奖从何谈起,在本次论坛官方网站上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在TD、IPHONE、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十大创新话题当中,移动互联网成为得票最高的创新主题,正如一位网友留言当中写到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和云计算应该是创新发展的关注焦点,特别移动互联网,如何将移动和互联网两者真正融合是值得探讨和探索的问题。

  摩根斯坦利去年年底发表的全球移动互联网报告中指出,在过去50年中各个技术周期的赢家创的市值均高于前一个周期的市值,现在正成为第五个周期,创造的财富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互联网在短期内的影响也许会延期,但是长期的意义将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重大,面对这样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发展时刻,如何把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机遇,以怎样的创新来创造移动互联网的价值。

鲁向东先生将以商业创新模式为题开启话题,曹国伟先生、马化腾先生、张朝阳也将做主题演讲,题目是互联网创新的体会,把握需求引领移动互联网创新以及互联网视频业务的发展,相信各位的演讲还对我们更加状况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脉搏提供有价值参考。

  为了对论坛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四位嘉宾演讲之后会安排休息,休息之后有圆桌论坛讨论,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在座各位可以一边听演讲一边写一些问题,当然时间允许,嘉宾们还会现场提问,接下来演讲正式开始。

鲁向东副总裁主题发言

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创新是关键

  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是:

“一听就能懂,一想想不到头。

  创新是多种多样、多维度的,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创新才是最关键的。

  商业模式为什么重要?

这好比专业棋手和业余棋手的差别,业余棋手也经过了多年的勤学苦练,但还是与专业选手有差距。

为什么专业棋手可能比业余棋手接触围棋的时间短却手段更高明呢?

这是因为他们训练方法不同,专业棋手一上来首先学习棋谱,棋谱就是前人经验总结形成的定式。

那么今天我们做商业的定式在哪儿,又或者说模式在哪儿?

我们不能总是摸着石头过河。

因此商业模式非常重要,甚至有人说商业模式是企业战略的战略。

  那么商业模式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移动梦网的例子就能说明问题。

曾有人说在通信行业内给移动梦网评什么奖都不过分,因为它开启了电信业崭新的商业模式。

今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是与当初移动梦网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对中国移动而言,移动梦网是一个开启新业务发展的钥匙。

而移动梦网最重要的正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既然商业模式对中国移动在未来持续发展、不断获取利润方面极为重要,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的今天,商业模式创新有哪些关键点呢?

  第一,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之一就是客户价值与需求的创新。

精准的目标客户定位、杀手级的隐性需求是移动互联网现在及未来发展最关键的因素。

这些年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一直缺少杀手级应用,也就是说电信业没有找到杀手级应用的隐性需求。

有人说如果找到了唐古拉山,就一定有机会找到长江。

所以说需求和客户定位非常重要。

如何从用户多种多样的需求中精确定位,找到隐性的杀手应用是建立商业模式的必要条件。

在移动梦网创建的初期曾有句口号“满足需求仅仅是本分,创造和培养需求才是本事”。

例如手机报,当初最早做手机报时不止一个人说,手机的屏幕太小,怎么可能会有人拿这么小的屏幕获取资讯。

但手机报的优势在于方便、随时、随地、随身,这点是传统媒体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手机报今天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精确定位用户并找到了用户的需求。

  再举一个行业外的例子。

王老吉饮料卖得很好,特别是广告做得好:

“怕上火喝王老吉。

”其中头三个字就道出了这家企业研究的最终结果——用户隐性的核心需求是“怕上火”。

因为在中国受中医的影响,很多人都怕上火。

这个饮料在销售时没有强调很甜、很香、很有营养,而是紧紧抓住了消费者的需求——降火气。

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营销工作就是要紧紧抓住客户的需求。

  第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新的关键还是要进行成本的革命性变革。

站在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尽管中国移动的规模很大,但是也已经遇到了不少问题。

这时大家想到的往往是应该开始控制成本。

那么最应该控制什么成本,控制成本的方式是什么?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本的控制仍然很重要,要想有竞争力,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对成本控制方式进行革命性变革。

大家都知道新浪博客办得很好。

新浪并不给博主报酬,但他们仍然很积极。

写博客的人和看博客的人都感到满足,而新浪则成了这里的最大获益者。

实际上这是互联网Web2.0的概念,就是让用户自己参与传播,参与价值创造。

这就足以启发我们,当我们需要降低成本时不妨从这个角度来考虑。

  第三,要打造良性的价值链生态系统。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形态、业务形态、服务形态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此不可能再有一家企业通吃产业链上下游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身处价值链的什么位置,都可以获得成功。

只不过位置不同、角色不同,担负的责任也有所不同。

从中国移动的体会而言,就是只有通过合作才有发展。

以张艺谋的“印象”系列为例,《印象·

刘三姐》的商业模式引发了一连串的反应。

因为在这个价值链中,所有参与方,无论上游、中游、下游,全部都有利可图,所以这个价值链中的所有人都很满意。

张艺谋和他的团队收获颇丰自不必说,并且由于其中并没有著名演员,演员多是经过简单训练的当地农民。

这样当地的农民也很高兴——不耽误白天干活,晚上牵着牛在舞台上走一圈也能收入15元。

广西阳朔政府也很高兴,因为以前的游客坐完船就回桂林了,现在为了看节目就要在当地留宿,带动了阳朔的商业发展。

旅行社也很高兴,又多了一个创收的途径。

因此,价值链共赢很重要。

从自身来讲,中国移动推出了MM,尽管现在存在一些问题,但MM的设计严格遵循了价值链共赢的原则。

  第四,敏锐把握环境变化,敢于突破与推翻“假设”。

以前中国移动给手机报定了一个彩信的角色,只是将彩信作为手机报的传播形式。

但如果打破以前给自己定下的彩信的“假设”思考,反而考虑用户在订阅手机报时,他不会将手机报与彩信作比较,而一定会将其与传统的报纸作比较。

这样才能看出手机报的价值所在。

因此,在创新时要敢于打破惯性思维。

现在已经进入了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移动打破话音业务的思维模式思考:

作为一个新加入者需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第五,整合资源,搭好平台。

移动梦网最初就是依靠平台。

当时移动梦网的口号是“中国移动搭台,SP唱戏”,因为中国移动的优势并不是平台本身,而是支撑这个平台的联系客户的方式、计费的方式等。

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演讲:

  非常感谢中国移动的邀请,能够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创新中的体会和感受。

原本以为这是中国移动内部的一次沟通会,主要谈新浪公司在过去创新中的实践、体会。

现在感觉今天这会的规模和形式不太像内部沟通会,那我尽量从新浪的角度,从过去很多年的工作和经营体会中看到的一些创新问题跟大家做个交流分享。

新浪之前有一个陈继红的董事(他在过去20年里创造了三家公司,并且这三家公司都非常成功)他讲过一句话,我至今觉得挺有意思,他说每个企业都想做百年老店,说老实话,在IT行业,十年的企业可能就是一家百年老店。

仔细想想的确这样,因为我们所处的行业、所处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进步非常快,产品替代周期也比以前快,所以一个企业如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技术上,产品和商业模式上,不能做出快速的反映,可能很快就被淘汰,从我们自身来讲,我觉得创新是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生命力。

但是,什么是创新?

互联网公司应该如何鼓励创新?

如何真正实现创新?

有两点非常重要:

一是我们理解的创新可能是多方面的,不单是技术、产品方面的创新,对有长期竞争力的企业来说,技术、产品创新可能是最根本的,对那些比较成熟的企业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其他方面的创新,比如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这些对企业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谈到创新,大家都觉得要鼓励开拓,想新的东西,尤其对互联网公司来说。

新颖固然重要,关键还在于创新是否有价值,是否可以实现,是否有真正的用途。

创新不是盲目的,首先要符合市场需求,把握市场需求的方向,然后朝这个方向来培养思想需求,或者为这样的思想需求去做创新,这是非常重要的。

前几天一个台湾朋友讲了一个数字,他说印度的手机占有率接近30%,诺基亚在印度市场走的是低端策略,很多手机终端低到100美元左右,这说明真正能够开拓市场的就是生产的产品能够满足本地的需求。

印度大约有七八种当地语言,不同地区语言不同,诺基亚提供了多语言的数据服务支撑,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动,让它赢得了更多的市场,对当地市场销售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这个角度来看,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对企业也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其实没有太多创新,很多大的互联网公司其商业模式大都照搬美国的,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最后本土公司却在市场上取得了绝对的战略优势,所以,创新最重要的还是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能够清楚的了解本地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发展阶段,然后根据本地的市场发展阶段,去开发符合本地市场需求的产品。

新浪是做门户网站起家,从媒体角度做门户网站。

而雅虎的媒体信息却从来没有特别强过,这跟门户网站在中国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雅虎诞生的时候美国的媒体市场已经非常强大,而且美国很多消费者已经在咨询服务、信息服务得到满足。

那么新浪起步时,中国刚刚走向媒体和商业化,在这之前本土媒体基本上是国有并且以宣传为主,媒体格局同国外完全不一样,以新闻为切入点的媒体,不论在技术,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平台优势。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优势,这个切入点能够满足本地用户的需求、是非常成功的模式。

相信每一个成功者,不管腾讯还是XX,它们都抓住了本地的市场需求。

比如腾讯,在满足本地的娱乐需求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发展了非常好的产品,吸引了很多用户。

从电子商务角度来讲,携程网是最早上市的一家以行业应用为主的互联网公司,它看准的是中国旅游行业和市场招聘行业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并不是某个简单的技术发明或者产品发明,最关键的是否找到了适合企业发展的市场需求,然后按照这样的市场需求开发自己的新产品,设计自身的商业模式。

阿里巴巴是很好的例子,互联网发展初期,B2B业务很少有成功者,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它抓住了中国进出口的需求。

提供进出口的信息交换平台,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如中国这样有强大的市场基础能够提供这样的平台产品。

总而言之,市场需求对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创新都是至关重要的。

另一方面,创新也必须围绕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展。

世界上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的机会,但从我们自身的经历来讲,或者从同行的发展过程来看,我们发现一个企业在创新中能够取得成功,能够在新业务上不断成功,很重要一点是它必须围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发展业务。

新浪从做新闻开始,就代表了未来新媒体发展的三个阶段、三个不同产品、三个不同的发展机会,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一系列产品中做成功,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紧紧围绕者新浪在媒体上的核心竞争力来发展产品。

如果不考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成功的机会会小很多。

拿新浪博客来说,大家知道博客不是新浪第一个引入中国的,我们也不是第一个做博客网的公司,但是新浪却获得了成功,这其中我们利用了新浪的两个优势,一是规模化用户优势,另一个是社会影响力优势。

刚才鲁总讲到新浪博客为什么会成功,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了很多收获,很多人写新浪博客后变得更具有影响力,通过这样的渠道,对个人的广告价值有了很大提升。

今天很多规模较大的公司,不管是中国移动,还是互联网公司里的腾讯、XX、阿里巴巴,包括新浪,思考创新问题时,不一定看重求最早、最新的东西,最看重的是如何利用整体规模优势进行创新性商业模式开拓及新业务的发展。

我曾经咨询过XX如何做新决策,他们先是跟踪一段时间的市场需求及网络兴趣热点,分析某一阶段社会上网民的兴趣点,达到一定程度后,发现了可行的业务发展方向或者业务模式时,便考虑作出新的创新决策。

比如最近发布的XX视频平台,就是仿制美国的模式。

相信马化腾先生和很多同行在这方面的思考都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借助平台有适合规模优势,为一些新业务找到合适的规模化商业模式,从而达到盈利的目标。

国外很多平台都是这样做的,包括Google和FaceBook等,很多公司在平台上做应用,把所有利益分给合作商,我相信这样的平台对新业务模式的出现、对实现盈利有非常大的价值。

在所有创新里面,除了技术创新外,我非常同意刚才鲁总讲到的商业模式创新,这可能是最难的一个方面,最近大家听到关于Google公司的很多新闻,很多人都觉得Google的成功是因为发明了好的搜索方式,我觉得这是成功的一部分,Google公司最重要的成功在于商业模式的突破,广告系统才是Google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大家都知道雅虎跟Google竞争中大多处于劣势,这种劣势主要表现在广告系统的精确性及精确的匹配度方面,从搜索到按照关健词做搜索广告,很多人不太理解广告在其中的作用,很重要一点是精准的广告匹配系统可以不断匹配,使得搜索效果越来越好,广告效果也越来越好。

同样一个字,在雅虎和Google上搜索得到的结果完全不一样,由于生态链的良性循环,使搜索引擎不断强大,使得Google的合作伙伴不断获得利益,进入了良性循环的状态,这样的模式很难打破,除非出现了颠覆性的技术。

刚才鲁总提到新浪博客的商业模式。

其实新浪正是立足开拓创新自己的商业模式,我们正在考虑如何更好的经营既有的价值链条,比如博主产生很多内容时是不是能够得到更多回报,广告主通过在博客平台的链接是否能够得到精确的广告投放,这是我们在过去两年中“博客分享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新浪希望通过分享计划把所有的博主和网民及广告商的利益结合起来,因为只有博主获得更多的利益,他们的动力就更大,创造内容才会越来越多;

从数量上讲,过去两年这方面增长比较快,每年几乎以三、四倍的速度往前发展,希望未来能够跟所有博主分成。

很多广告商也可以做这样的匹配,按照广告商品牌需要和产品的需要找到更多需要投放的地方,博主也可以通过自己对广告商品牌或者产品的喜好选择某类广告投放在其页面,通过不断的嫁接和精确匹配,我相信新浪能够逐渐建立起好的生态链,同时使得我们的广告更加精准。

今天大家来这里的目的是希望更多了解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想法和趋势,这也是新浪最近几年探讨比较多的地方。

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的规模一定会超过PC互联网,这是必然趋势,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日本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越PC互联网,在中国手机用户数量是最大的,随着应用的多元化、网速不断的提升,相信手机上网的人数会越来越多,超过PC互联网的时间一定比想象中的还要快。

在新浪发布微博产品中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

过去两三个月,我发现手机用户对微博产品使用量越来越大,一个人无聊时使用手机写微博的数量更大,高峰一般出现在上下班时间,手机用户非常多,另外晚上11点后很多人不用电脑上网,通过手机在上发微博,这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某种意义上说,手机绝对是最重要的终端。

所以说微博对移动互联网是非常重要的应用。

微博之所以是移动互联网非常好的应用,是因为微博对媒体内容的生成和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我相信今后很多新闻事件都是当事人跟目击者报道,很多新闻事件的传播都不是通过现在熟悉的渠道,而是通过微博,它在搜索引擎上比任何一种传播介质都要迅速。

在未来,微博可能会成为手机的杀手级应用。

我们非常希望在这方面与运营商合作。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商业模式创新是最关键的。

去年新浪的房产频道和另外一家上市房产公司进行了合并,叫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已经成功上市,市值一度超过新浪自身的市值。

其实市值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展模式的创新,除了门户网站非常强大,新浪中国的很多领域都是较为领先的,在现有的体制下,新浪要做强做大,有很多阻碍,甚至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我们能够跟互补的企业达成深度的合作,可以做的更深、更强、更大,这是新浪运营方面的创新思路。

鲁总提到的分众传媒,新浪曾经计划购买分众传媒的核心资产,但由于某种原因交易没有成功,今天回过头总结并购分众,有三个方面对我们的决定非常重要:

首先规模,在中国做广告,规模对我们的发展非常重要;

第二方面是我们对未来互联网发展的看法,分众之所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很重要的是市场本身的基础,互联网发展那么多年,在中国广告市场只占10%的份额,到今天为止70%的市场都是电视,分众的成功点在于占据着电视广告的市场,很多适合电视投放的广告之所以没有选择互联网,因为表现力度不够,现在随着网络视频的不断普及,未来互联网广告发展的重要契机逐渐到来了;

第三方面在于我们对未来媒体市场的判断,我们认为随着移动终端的产生,还有很多新技术的发展,很多广告今后会越来越个性化,随着每个人时间、空间的转换投放不同类型的广告成为现实,投放广告不仅是通过某一媒体,而是按照人活动的时间、空间转换投放。

分众是房地产公司,却占领了中国很多楼宇里的定位资源,在公寓里有它的框架媒体,电子化的互动媒体,到写字楼里面就变成了电视,通过无线网络互动性越来越强,通过这种整合,可以让很多用户、受众达到非常顽强的覆盖面,从而使我们取得非常大的广告收入。

创新对一个大公司来说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规模到一定程度时,流程问题和系统问题就成为无法回避的现象,也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一个大公司,我们这个行业需要创新的机制去发展,我们需要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体制。

对于国营企业来讲,发展好是因为机制和体制完备,这好像成为一个共识。

但对于一些创业型企业来进,机制的优势很微薄,互联网行业之所以发展,是通过很多VC的投资,它们可以建立很好的激励机制和创新机制,使得人才能够得到激励,这在比较成型的公司里非常困难,我们要鼓励创新,已经把很多小业务拆分,使得它们通过投资的方式做大,通过另外的机制把自身的业务和新浪的业务整合。

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新浪的业务和产品,只有通过这样一种机制,我们才能保留好的人才或者吸引更好的人才,才能在未来的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演讲:

  大家下午好:

希望借这个机会抓紧宝贵的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腾讯过去的一些体会,跟曹总一样,我也是结合自身企业的情况来谈谈。

标准的数据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在这里主要谈的思路是: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在思考的一个未来的战略,就是如何实现传统有线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一体化的整合问题。

我想这是目前非常紧急且迫在眉睫的事情。

在有线和无线互联网一体化的市场成长空间方面,大家更关心的还是市场,纵使企业有再多的愿景,再多的主客观想法,如果市场不支持同样没有用。

我们更关注的是中国有哪些制约规模的因素,除了中国经济每年7-8%高速增长外,互联网渗透率应该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其次,上网时间增加了,和2002年相比,现在每周人们的上网时间大大增加,移动互联网又打幅度提升了人们的上网时间,这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人均消费指标,拿美国的例子来看,其人均消费指标除掉2.5人均购买力外仍然高过中国的2.3倍,从广告来说,也是中国的1.5倍,韩国国家虽小,但是互联网已经非常成熟,我们经常用这样的小样本验证市场到底有多少,分析公司驱动力在哪里,天花板还有多远,再加上乘法效应,应该说互联网发展还有相当广阔的前景。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通讯更不用说,在其他领域,因为有了互联网,传统唱片公司实现了全面转型,甚至电影产业也因此实现高速成长,2009年全国电影票房达到60多亿,比2008年增长了40%多。

再来看一下媒体,国外的Google市值已经超过前三大电视网络和前三大报纸的总和,甚至包括旅游,已经超过了前两大航空公司的价值,大家知道Google的影响力很大,但是没有直接跟传统行业对比。

总的来看,互联网是一个工具,是一个能够让很多产业发生变化的利器,可以让用户得益,也可以创造出很多新的商业模式,我们也想借这个机会引领大家在这方面做更多思考。

互联网发展十来年,到今天主题演变成了无线互联网,整个产业链相对来说更加多元化。

在这条价值链条中,运营商,厂商,还有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大家都是一种竞合关系,既合作,又前后蔓延,但十年后的结局如何?

我们内部经常思考,不希望腾讯作为第五个案例来分析,如果真的列入这个表里面,右边将被人们填写什么词条,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很多公司的不景气其实质都跟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的长期不变有关,因为很多公司基于很多假设,这个世界是不变的,但事实上绝对不是的,竞争对手很多,如果不变化,不去创新,别人就在创新和变化,这基本是在逆水行舟。

说道需求,刚才鲁总谈了很多需求,有直接满足的,也有自身创造需求的。

概括来分以下几类:

资讯、阅读新闻、搜索;

另外一类需求是娱乐,还有商务、通信需求,基本上所有的需求万变不离这几大块,移动互联网与有线互联网的需求非常接近,由于发展程度不一,需求有些抖动,但如果我们要看清整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